12.17 張愛玲把她舅舅寫進小說罵了他,寫得最狠的是哪一句?

以前讀張愛玲的小說,只覺得寫得太真實,想來作者寫的時候大概有人物原型。不過,具體誰是誰,只能瞎猜。看了《小團圓》後,又看了一遍《對照記》,哪篇小說裡的人物對應的是現實生活中的誰誰誰,答案呼之欲出。

舉個例子,《小團圓》裡一開始出現的項八小姐和畢大使,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張愛玲的一個短篇《留情》,裡面的敦鳳、米先生,可不就是這兩位嗎?

看到《小團圓》裡的純姐姐害骨癆,立刻會聯想到《花凋》這篇小說,因為裡面的鄭川嫦就是害肺癆死的。

但是純姐姐不是鄭川嫦。

張愛玲把她舅舅寫進小說罵了他,寫得最狠的是哪一句?


因為後面又出現了盛九莉的舅舅卞雲志,還有九莉的表姐們。他們的家庭情況和人物特點,基本上跟《花凋》裡鄭川嫦家一模一樣了。

《小團圓》裡寫某個冬天,乃德帶九莉到她舅舅家。雲志正在煙鋪上,舅母擁被而坐。九莉和三表姐下樓玩,叫四表姐去弄堂口租書(賒賬)、買糖,二表姐叮囑要帶三毛錢鴨肫肝來,錢沒有,要問劉嫂子借。

四表姐租了連環畫,買了鴨肫肝和香菸糖,九莉和表姐們就在被子裡一面吃一面看書。

九莉的三表姐很頑皮,捉弄一個瞎眼的老女傭。

舅舅的姨奶奶(姨太太)當時還沒有下堂,也住在這裡,身材瘦小,燙髮,是個並不漂亮的小黃臉婆。而九莉的舅母則很漂亮。

這些人物只消換個名字,就是《花凋》裡的鄭先生一家。

也就是說,《小團圓》中的雲志,原型是張愛玲的舅舅黃定柱,也就是《花凋》裡的鄭先生。

張愛玲把她舅舅寫進小說罵了他,寫得最狠的是哪一句?


黃定柱和張愛玲的母親黃素瓊(黃逸梵)是雙胞胎姐弟,後來分財產時,黃定柱拿了房產和地產,黃逸梵拿了古董。

姐弟倆都是靠祖產生活,但是張愛玲的母親重視孩子的教育,黃定柱家的孩子比較多,如張愛玲在《花凋》裡寫的那樣,川嫦想上大學,卻知道那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

川嫦的原型是黃定柱的三女兒黃家漪,因患肺癆而去世。張愛玲的《花凋》寫的就是這件事。

小說裡寫了一對漂亮的父母和一堆漂亮的女兒們。鄭先生和鄭太太都長得很漂亮,又都有些不著調。

特別是鄭先生,張愛玲寫他“雖然也知道醇酒婦人和鴉片,心還是孩子的心。他是酒精缸裡泡著的孩屍”。

前面一句話其實沒什麼問題,法國艾呂雅還有名詩“男人只會變老而不會成熟”呢,寫舅舅還有顆孩子的心,沒什麼大不了吧?

後面一句話就不大客氣了,畫面感太強,有點噁心。

此外她還寫道:“鄭先生是連演四十年的一出鬧劇,他夫人則是一出冗長的悲劇。”

這一句初看刺目,再想想也還好,人生入戲,只是說得具體了些。

小說寫了川嫦家的情形,看著花團錦簇的,其實遵循的是叢林法則,穿衣吃飯等,都是要靠爭搶,看著優雅氣派的大家小姐,其實跟撿煤核的孩子差不多。

張愛玲寫川嫦生了病後,父母一面流淚傷心,一面捨不得出錢給她治療,甚至還為此事發生爭執,惹得川嫦恨不得自殺。種種不堪,猶如另一襲華美的卻爬滿蝨子的袍子。

難怪這篇小說發表後,舅舅對張愛玲很不滿。

張愛玲把她舅舅寫進小說罵了他,寫得最狠的是哪一句?


俗話說“見舅如見娘”,張愛玲跟舅舅黃定柱還是很親的。

張愛玲的母親在她四歲那年就跟她姑姑一起出洋留學,一去四年,在她八歲時才回來。張愛玲八歲時從天津回到出生地上海,常常去舅舅家跟表姐妹們一塊兒玩。

張愛玲在《對照記》中也寫了某個冬天她去張家浜的舅舅家,附近有家照相館,舅母叫三個表姐與表弟帶她去合拍張照。

“五個小蘿蔔頭我在正中。還有個表妹最小,那天沒去。她現在是電視明星張小燕的母親。”

臺灣的張小燕,其實就是張愛玲的表侄女,她的母親名叫黃家瑞,是張愛玲舅舅的小女兒。

張愛玲把她舅舅寫進小說罵了他,寫得最狠的是哪一句?


張愛玲的父母離婚後,父親張志沂還巴望著有複合的機會,把家搬到黃定柱家同一條弄堂裡,指望碰見前妻,也指望前小舅子從中說合。然而黃逸梵離婚後很快就第二次出洋了。

張志沂1934年(張愛玲十四歲那年)跟孫用蕃結婚後,再跟前小舅子住在同一弄堂不大好,便搬回了張家的一幢祖產去住。

張愛玲是十一歲時進入聖瑪利亞女中住校,從八歲到十一歲,她跟舅舅一家走得很近,是可以想象的。

《小團圓》還寫了張愛玲跟舅舅一家、母親一起住在法租界某旅館套間裡,躲避滬戰,舅舅要母親給他女兒介紹留學生朋友,如此等等,又有點像《琉璃瓦》裡的情節了。

總之,張愛玲在成為作家之前,跟舅舅的關係是不錯的,但在她拿舅舅家的事當素材寫成小說發表後,舅舅就生了她的氣,彼此來往少了。

張愛玲把舅舅寫進小說時手下並不留情,沒有多加美化,但似乎也沒有怎麼醜化他。當然,他生氣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對家人說:“她問我什麼,我都告訴她,現在她反倒在文章裡罵起我來了。”

作為讀者,看來看去,就屬那句“泡在酒精缸裡的孩屍”最刺目。不知若是去掉這一句,舅舅是不是會消消氣?

  • 參考書目:

《小團圓》、《花凋》、《琉璃瓦》、《對照記》(張愛玲)

  • 書看完了容易忘,做點筆記記得牢。書裡書外,都是人生。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本賬號持續更新讀書筆記,歡迎收藏、轉發、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