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單色釉瓷之美

單色釉瓷之美

  顏色釉,在釉中加上某種氧化金屬,焙燒後,就會顯現某種固有色澤,故稱“顏色釉”。顏色釉是一種含蓄的表達,是一種不加修飾的美學追求。唐宋元明清以來 ,瓷器釉色逐漸地強烈而明朗。尤其到了明清兩朝,顏色釉的燒造就更爐火純青。白釉、珊瑚紅釉、祭紅釉、黃釉、綠釉、天藍釉、灑藍釉、胭脂紫、鈞釉,這些亮麗純粹的釉色,像雨過天晴的彩虹,光彩照人。

單色釉瓷之美

   清乾隆?白釉玲瓏瓷西番蓮紋碗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書款

  清乾隆時期官窯燒造技術成熟,為創新瓷器品種提供重要基礎,其中鏤空填釉器即屬精巧獨特的一類,需以薄胎為坯,並鏤刻出米粒狀的孔洞組成花紋,再施釉燒成,鏤花玲瓏透明,因此又稱玲瓏瓷。薄胎輕盈潔白,碗壁鏤刻西番蓮紋,並點綴花葉,迎光而視,若剪紙窗花般通透自然,觀之絕妙。

單色釉瓷之美

   清乾隆 霽藍釉碗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書款

霽藍釉為宣德時期創燒的名貴單色釉品種,以釉色靜穆、光彩內蘊而聞名,色澤幽藍深邃如寶石,故又稱寶石藍釉。清代康熙時期恢復燒造,成為其後各朝沿襲燒製的傳統品種。撇口,尺寸較大,線條秀美,內外壁均施霽藍釉,色澤勻淨明豔,瑩亮照人,頗有靜穆之感,口沿處留一道整齊的燈草邊。

單色釉瓷之美

 底部圖

單色釉瓷之美

  清乾隆 霽紅釉荸薺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書款

 

單色釉瓷之美

 底部圖

  口沿微撇,與習見的器形不同,於乾隆官窯中較為少見,相類似者見有暫得樓舊藏仿汝釉品種。

  荸薺瓶腹部垂扁,口沿微撇,器形秀美,外壁施霽紅釉,釉面密佈橘皮紋,髮色均勻純正。

單色釉瓷之美

   清乾隆 窯變釉如意耳折肩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書款

窯變釉雙耳折肩瓶為清代宮廷陳設用瓷,其造型獨特新穎,歷來受到鑑賞家好評,首都博物館和瀋陽故宮博物院均藏有此一品種。

單色釉瓷之美

  側面圖

  頸部對稱飾如意形雙耳,肩腹相接處稜角分明,造型誇張,器形俊秀挺拔,線條優美流暢。通體滿施窯變釉,紅、紫、藍、月白等色相互交融呼應,斑斕絢麗,變幻無窮。

單色釉瓷之美

  底部圖

  根據考古資料,景德鎮御器廠遺址正統至天順年代地層出土有青花花卉紋雙耳瓶,其折肩的造型與此器相似,或為此類窯變釉折肩瓶器形之來源。

單色釉瓷之美

  局部圖

單色釉瓷之美

   清康熙 黃釉碗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二行楷書款

  黃釉器始燒於明代早期,以弘治時期嬌黃釉最為知名,清代承襲燒造,但限於嚴格的宮廷制度,素面無紋的單色黃釉器較為少見。器形規整,內外壁均施黃釉,釉面均勻光潤,色澤淡雅怡人。

單色釉瓷之美

  明嘉靖 綠釉碗

  據傳世和出土資料顯示,綠釉瓷器最早見於明代宣德時期,其顏色在後世五彩、鬥彩中雖不可或缺,但作為單色釉品種燒造者,存世極少。品種少見,碗形規整,內外壁均施綠釉,色澤翠綠,釉質清澈,可見胎體旋坯痕,為難得的嘉靖官窯綠釉器。

  

單色釉瓷之美

  底部圖

單色釉瓷之美

單色釉瓷之美

單色釉瓷之美

  (從左至右)

  清乾隆 黃地綠彩龍穿花紋花口盤

   清乾隆 黃地粉彩開光佛日常明碗

  清道光 黃地粉彩纏枝西番蓮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