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银元如何鉴定真假?

沒穿內褲的超人


当然接触银元多的藏友,基本一眼就能看真假,理论需要在实践中实现!下面针对入门藏友可作参考:收藏银元都知道鉴别银元最基本的方法有量、称、听、验、定。(袁大头银元为例)

量:拿到一枚银元后看尺寸和称重量,真的袁大头银元的标准直径为39mm。

称:重量为26.86克左右,即使经过流通磨损重量应该也在26.5克以上。低于26.5克的不是假币就是一些含银量低的劣质币。

听:利用银元相互撞击的声音来辨别。手指顶在一枚银元的中间部位,用另外一枚银元敲击它的边缘,真银元发出的声音是柔和清脆(注意手拿银元方法),假银元发出的声音或尖高或嘶哑或低闷。(真银假币靠称重量,卡尺寸和听声音是很难辨别)。

验:验边齿,真银元是机制币,边齿是细致匀称,规整划一,而假银元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而且真银元经过了近百年的流通,边齿有一定的磨损痕迹,假银元一般没有或有认为性。

定:看包浆、定成色(重要),包浆主要有浅黑色、浅灰色和浅橙色等等,这种包浆是经过几十年上百年自然形成的,造假者很难伪造。因此辨认包浆是辨别银元真伪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有条件也可以用更科学更专业的辨伪技术来鉴定。(感谢关注收藏界小资)


收藏界小资


回答这个问题有点勉强,导游郎买得越多,看到的仿制水平越高。造假跟辨假双方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博弈过程。

一、看图案、文字是不是正确,纹理、字迹是不是清晰,真银元由于冲压大,纹理比较清晰,立体感强,假银元纹理比较浅,不是很清晰;低仿的一眼就能看出来,但现在真有仿制水平比较高的,文字图案也很清晰,这只是第一步。

二、掂重量,看厚度。现在一般稍微讲究点的仿品重量都能做得跟真银元一样,秤重量是没用的,用一个手指掂一掂是不是有坠手感还有点用。由于假银元都掺入了较大比例的铜、铅、锌等其他金属,这些材料的比重比银低,同等重量的假银元比真银元稍微厚一些,用手指轻轻掂一掂,假银元比较飘,真银元感觉稍重,有坠手感。这种细微的差别还得多上手才能体会出来。

三、听声音,用一只手指头托着银元的中间,用另一块银元轻轻敲击,假银元声音比较短,尖高或低闷;真银元声音一般都比较绵长,柔和悦耳;听声音能区分出大多数的假银元,但遇到真银假币是没办法,不过真银假币比例很小,再结合其他几个步骤也还能再筛选。

四、看锈色,真银元的锈色主要是受硫化银的影响,硫化银的颜色有淡黄色、淡黄带金彩、还有显蓝的,有时候各种颜色混在一起呈五彩,颜色最深的是深棕黑色,有点显青;假银元的锈色较浅、显灰,其实很多问答上展示的银元就是那种锈色浅灰,所有锈色都一样,没有色根的假锈;

五、看边齿是否清晰,从铸造时的受力来看,边齿受到的冲压最大,银元的边齿部分应该是密度最大的,真银元边齿清晰,假银元边齿可能较浅,也不那么清晰利落。

银元水比铜钱深,导游郎也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实在想买的版本,有时也难免会吃药,只是比例小一些。写几点心得只是跟大家交流,希望更多的高手再指点些小窍门。银元鉴定需要经常进行真假对比、好好体会,才能把眼力练好。导游郎会陆续的把所有藏品都上传到微头条上存档,喜欢的可以去看看。


导游郎


在高仿遍地的今天,别说菜鸟,就连一些老玩家买银元也经常打眼,因此不懂的最好不要玩。我说说跑市场时,在没有鉴定工具的情况下,用的一点笨办法。

首先强调买之前一定要做功课,多学习,多看收藏书,特别是多听听老玩家的经验,拿实物对照着看,尤其是一些细节,比如铸造时留下的一些防伪标记,一定要知道,看的多了,就能看出门道。

看包浆,真银元自然匀称,有层次感,假货包浆是做出来的,有钱币上铺得满,厚且浮,化学腐蚀做的包浆有的能用指甲扣出颗粒;真币图案清晰,假钱压力不足,图案密集的地方往往铸成一片;真币颜色发亮且自然,假钱由于掺杂其他合金,颜色是发灰、发青,就贼亮。

下面这枚九年包浆晦暗,很不自然,一眼假。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银元中心,用力一吹,或直接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弹一下,就会发出“争——”,真货声音悠扬绵长,假货发不出声音,高仿声音沉、闷、短。

问价格。拿三年普通袁大头说,如果卖家张口300元一枚,一转身就走。俗话说商人无利不起早,卖东西就是为了赢利,现在品相好的700多了,不可能半价卖给你。

上面这枚银元放在手上发飘,假货!

银元拿手里上下掂一掂,假货掺杂了其他密度小的金属,发飘;真货会感觉压手,有下坠的感觉。另外银子导热性好,刚放在手中冰凉,握在手心里,会很快变温暖。

最后提醒大家,买的没有卖的精。千万别以为你会捡漏,卖的人越装傻坑越深。


聋王异史


之所以让大家在鉴别银币的过程中不要去在意尺寸、重量,那是因为假银元是完全可以达到标准的,就算是白铜伪造的也会通过增加厚度来达到标准重量,更别说现在的真银假币,更是和真币的重量、尺寸以及密度都十分一致。所以对待假币,我们更应该主要从做工、磨损、锈色包浆、银色这几方面去分辨银币的真伪,而尺寸和重量只能作为一个次要的参考。
&低仿白铜合金镀银银元也能达到标准重量

清末民国银币的做工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区别,这跟这个时期的银币制作方式和工序有关,都是轧片、制胚、印花等几个工序,并不是十分精密,所以真品都具有独特的工艺特征。另外,老银元的银色经过几十上百年的自然氧化和磨损变得十分柔和,反光是内敛的。而仿品退火不够,银色反光强烈,比较刺眼,而化学锈和自然锈也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典型老银元的老银色和锈色

关于银币辨别真假,需要长期的观察和对比,才能做到对真假银元的表现和做工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观察得越多,就能凭第一感觉一眼分辨真伪。除此之外,还要不断的了解银元造假的手法更新,因为目前银元的高仿技术不断有突破,不能一味抱着老方法去对待假银元,而称重、量尺寸的方法去判断真伪,则更本无法作为银币真伪标准,早已被玩家抛弃。


&白铜银元和真银假币,白铜银元的厚度较厚


风云说收藏


j鉴定银元的唯一办法是多看真钱,熟记真钱基本特征,仔细甄别,切忌捡漏。

鉴定银元可分四步!

非银质银元容易鉴别,一般颜色发灰、发暗、发青,且声音尖高或沉闷,这里不加赘述,重点分析“真银假币”。“真银假币”的纹饰、声音可做到逼真,老旧包浆几可乱真,薄厚、大小、重量与真品几乎无异。但由于加工假银元的机械设备及加工工艺与真银元有巨大差异,再加上包浆作旧的缺陷,使其具有诸多死穴。只要我们下功夫从细处着眼,多对比、勤思考、勤总结,银元的真伪鉴定还是可以尽快掌握的。

1.第一步多看真品,到正规银元网站、靠谱的朋友处看

一眼真就是对银元基本特征如字口、颜色、包浆等掌握后产生的亲切感,好比见到熟人,而对生人会有一种陌生抵触感。

一眼真的感觉是:字口硬,雕刻感强;银色老熟,柔白润泽;包浆为常见色,如灰、褐、黄、深绿等;制作工艺精湛,文字图案清晰有度;突起处被磨平,如边圈、颧处、耳朵等;币面在流通中产生的细微刻画明显,像毛玻璃,这就是一眼真了。

2.第二步看银成色重量尺寸听声音用鉴定器

钱币直径39,厚度2.5mm左右,重量26.5g左右,且薄厚一致。袁像银币是银:铜按89:11制作,此混合物的比重在10.2左右,体积完整,重量也不会错了。老银元色泽润白,柔和不刺眼。虽然银的光泽很强,对光的反射率为95%,但由于币面长期氧化和磨损,光多被散射,看上去不刺眼。假银元币面无此磨损,如婴儿的面目, 光泽反射极强、极亮,刺眼有“贼”光。打个比方, 假银元币面如无划痕的新玻璃, 老银元如毛玻璃。听声;真银元音色平和,清脆有转音, 音长可达3秒。用一块银元敲击另一块银元的边缘,应听出悠扬的钟声般感觉和瓷的音质。在听到这种清脆悦耳声音之前还应在两银元刚一接触时感觉并听出一种如敲击在铅上的软的音色,否则银的含量就不够。

检验真假银元,鉴定器有一定辅助作用。使用时需注意:凡吸不起的一定是假银元;真银元一定可以吸起来翻身。但能翻身的可不一定都是真银元,因为先期制造的真银假币不含铁,所以吸不起来,有鉴定器后造假者掺了一点铁,所以就能吸翻了。因此, 鉴定器只能参考,不能完全靠它判断。

3.第三步老包浆老面儿老边齿

【老包浆】是一层均匀、稀薄、稳定的氧化层加上色泽(黑、红、黄、绿等)丰富的油汗状的生物堆积物。真币包浆在放大镜下是充满诗意的,是鲜活的,而假包浆的目的是把币面盖住,怕露真容,其色调(多为深色,黑灰为主)单一,浅薄,常伴有化学味道(油、烟、酸味等)。经过酸或火的作假银元,币面死寂,字及内齿处无油汗状堆积物,如有也极薄,无立体感。且经酸经火,被烧的象一片焦土,毫无生机。这一点和真包浆区别很明显。

真包浆与币面结合十分紧密,不宜去除,假的用手一搓就掉。真包浆无论色泽还是分布一定很自然,其分布一般中心轻四周重,有自然过渡,且与文字及纹饰关系不大。如果有文字处有,无文字处无则值得怀疑。假包浆往往色泽不对,或分布不合理。

【老边齿】

鉴定银元边齿是重中之重。边齿在当初制造银元时就是防伪关键,假银元可以把面做的很好,但边齿始终不过关,这是我们鉴定的重要依据。

首先,真银元边齿要与面垂直,大致均匀,深浅一致,压的要深,一般呈梯形,不能有锉痕。边齿宽窄精度过高则假,因为当时工艺水平达不到。现在的真银假币由现代机械精密制作, 边齿宽窄精度极高,想做的差点都不好办到,这是工艺使然。其次,银元经过长期流通,边齿被磨得光滑圆润且有许多磕碰痕迹,每个齿都有很多自然磕碰。

【老面】

老面儿是指银元地张、文字、纹饰及边圈老。银元面上的磨损痕迹较重,伤痕遍布全身。用放大镜看,磕碰痕迹星星点点,密密麻麻,刻划细痕密如蛛网。划痕大多较短,一般1-3毫米,无方向性。这些痕迹将银元严实覆盖,象老人面部皱纹般有沧桑感。

4.第四步。熟悉版别

要熟悉各种版别特征。银元版别一般人不精通,专业人员也有疏忽的时候,收藏时更应仔细区别。我们在有一定的收藏经验后会发现,真银元存在小毛病是在所难免的,如美玉之微瑕,遇到时不可轻率地以假论处。如边圈弱打、地张上有流银点(流银点决不能在字与地张的交界处)、个别内齿不正、字重压(出现双道)、币面有细线状(模具裂痕造成)突起等。一个模具大概可以加工两万个银元, 模具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银元有不美观之处,这是模具(细线状)和冲压工艺(流银点)所致。银元不能有人工痕迹,如明显锉痕,同向拉丝等,这就可能是假的了。以下是几块老银元!仅供参考!






为了自由为了生活


这里很高兴题主能提出这个问题,也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现在我就带大家一起来思考下,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见解。\r

银元真假的分辨首先要知道是什么种类的银元,清代银元不管是光绪宣统,各省皆铸造皆统一七钱二分重,后耒袁大头帆船小头等等重量一样,拆合二十六克到二十七克之间,通过多年流通稍轻一点所以大都在二十六克左右。含银量在百分之八十七到九十之间,只有云南省造银元成色稍低。银元是银制作有真银特具的色泽银白色,假银元重量不苻不是轻一克或多一克,如铜制则轻磨一点即露铜色,其它合金制作未银的光泽表现灰暗,新仿银元制作粗造失真,无使用磨损自然痕迹,齿輪生硬一见便知。提醒一下就是把银元双指拿在嘴上使勁吹一下再拿到耳边听声,这就错了需知铜作的也能在耳边听到余声。隨着现代工艺进步真银假币流入市场很难分清,万万不可粗心大意。这里主要注意新旧太新的未使用过輪角分明,无使用痕迹,也无自然流通磨损,边齿四輪四现拿在手里无园润感覚,银元近中心部位是手拿银元最频繁的部位真银元或多或少都有细微凹印记。有的真银假币怕人家识别人为的弄上痕迹,人为痕迹划痕不自然,多是耒回用细沙纸磨擦,或划园磨擦,只要细看或用放大镜看就一清二楚了。\r

以上就是属于我分享给大家的东西,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进步,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也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助到每一个人。\r

最后祝大家在看头条的时候能够开开心心,每天过的快快乐乐,做事顺顺利利,身体健健康康!\r



金点子读书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第一看包浆!包浆的时代感是任何做假的无法替代的!银元作为货币流通,100多年的流通中,自然而然的会形成包浆是作假者无法短期内达到的!

第二是看痕迹,银元流通中的自然磨损不是一蹴而就的,磨损的程度是自然而然的,不是做假的人为磨损出来的

第三是听声音!当用手指尖托着一银元的中间,用另一个碰的时候,声音悠扬动听悦耳动听,回音久远的真,发出简单的金属声音假!

第四查细节!每种银元都有固定的分量,尺寸,暗记,如果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就确定为假,当然也不能完全确定为真!可以作为辅助的手段来鉴定!

鉴定银元不能依靠单一的哪种手段,都是多种手段结合起来,只要有一种鉴定是假的,就要毫不犹豫的做出假的选择,毕竟作假的手段已经太高了!可以说是道高一尺魔也高一尺的!










与海有约2


收藏银币的第一步.也是最基夲的一步.那就是区别银子与废铜烂铁!尽管现在有很多高科技来鉴别.例如ⅹ射线荧光分析仪等,可以相对准确的测出银币的含银量,但是,一般普通玩家,不可能买那么贵重的一个仪器来为了收藏,而且也沒有必要那么做,所以笫一步必须学会用肉眼来辩别是不是银子。


徒手辩别银币,无非可以看,可以听声音.看即看银子的颜色.银子的白.与其它金属的白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银币的白透着一种柔软.不生硬.纯度越高的银币.越发的白.那种柔软也就越明显。但口头上来说.是很空泛的.很难领悟.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对比看看.手里没有银币.可以拿银币首饰与其它金属做对比.多看自然能够领悟。
其次就是听声音.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听的方法如下:左手中指拖着银币中心.如下图所示.用右手拿一块硬币轻轻敲击银币的边像.便可以听到银币的声音.敲击后左手移至耳旁听得更加清晰。银币的声音比较悠长.纯度越高.越悠长.而其他金属合金类的比较尖锐.短促.铅类的会十分沉闷.多听.仔佃对比可以透很明显的感受到。要注意的是.学习阶段.用来对比的硬币.大小应该一样大.这才有可比性.才容易识别!


鬼谷子艺术130506532


据我所知假银元分为翻砂版假币、铜镀银、包壳、真银假币四种,再依据口诀“一称二量三听四看”逐个击破!

一、假币类型

想鉴别银元,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假银元。

  1. 翻砂版假币。一般采用翻砂法,但由于浇铸工艺不好,常会有铜制疏松、出现气孔、多沙眼、重量厚度不一等情况。

  2. 铜镀银。

    就是铜的表面镀了一层银,银的含量较少,并不是真币。

  3. 包壳。和铜镀银异曲同工,银含量较多,里边是铜或铅,再用银给包起来。

  4. 真银假币。这类假币出现时间最晚,是由纯银仿造的假币,从材质上很难看出是假币。

二、鉴别方法

那么有哪些鉴别方法呢?“一称二量三听四看”。

1.称:袁大头的重量为26.8g,最直观的就是测重量,可把真银假币以外的假币全pass掉。

2.听:这其实是辅要方法,因为除了银,喇叭也能吹响!开个玩笑哈,其实铜、铁、合金的都能吹响。

3.量:袁大头的直径为39mm,厚度在2.5mm左右。若重量没毛病,可直接经过直径判断是不是假币。

4.看。看银色,主要就是看包浆、色泽和齿轮:

  • 包浆

像比较受欢迎的大头、帆船还有宣三等,由于年代有点久远了,往往会出现包浆,而且由浅到深分别是原光淡彩、五彩、传世酱彩、黑包浆、生坑等。

仿币的包浆没有层次感,显得很单一,哪怕是高仿淡五彩包浆,咋一看有层次感,但再一看就会发现只是单纯的叠加重合而已。锈色也很有层次,可以看出自然过渡,造假锈就是单调清一色的。

也就是说,真币包浆看着一定自然且舒服,视觉效果不舒服的十之八九是假币!l 包浆

像比较受欢迎的大头、帆船还有宣三等,由于年代有点久远了,往往会出现包浆,而且由浅到深分别是原光淡彩、五彩、传世酱彩、黑包浆、生坑等。

仿币的包浆没有层次感,显得很单一,哪怕是高仿淡五彩包浆,咋一看有层次感,但再一看就会发现只是单纯的叠加重合而已。锈色也很有层次,可以看出自然过渡,造假锈就是单调清一色的。

也就是说,真币包浆看着一定自然且舒服,视觉效果不舒服的十之八九是假币!

  • 色泽

银色除了看包浆,还有色泽。

真币银色较温和通润,假币是化学银故意做旧,看着不舒服,若还没做假包浆,那就是贼光。

  • 看齿轮

由于机器、工艺不一致,仿造的假币的齿轮深浅不一,无拉丝,银币边缘倾向于往外凸起,且二次加工冷处理后,假币看着很生硬不自然。以前的真品银元为银和铜的合金所制造,铸造高压下边齿显得有力度,无毛刺无弯曲,有较为明显的弧度,细小的夹丝也挺直,且粗细匀称。目前市场的真银假币,多是敲击成型的工艺,同以前挤压成型的工艺大不一样,仿制不出银币边齿面的弧形。用放大镜一照,高仿妖精便原形毕露。

结语

综上,弄清翻砂版假币、铜镀银、包壳、真银假币四种假币后,再通过“一称二量三听四看”,相信藏友已经能初步判定真假银元了!不过要想成为内行,一眼看真假,还是需要实际多练手,共勉!

图中配图有真币有假币,欢迎大家在评论下方鉴别交流!


高特精铸


正常银元的特点:声音脆而宏亮有音韵,银元表面颜色润白,图案清晰、自然。银元鉴定要领可归纳为:听声音、掂重量、看外形、滚大小、砸边缘、定成色。

  一 听声音

“听声音”是鉴定银元的主要方法,因此要熟悉各种版别正常银元的声音。凡符合标准的银元,一般声音柔和有韵;不足成色的银元,因含铜量高,声音尖而高,带有铜声;包皮、挖补的银元声音低哑;假质银元音长、尖、高或低、闷。银元的直径大小和厚薄,铸造时压力的大小以及杂质成分的不同,都是影响声音的主要因素。正常银元如果经火烧或用力猛摔以及其他原因,也会使声音变得闷或低哑。因此,听声音是鉴定银元的关键,也是鉴定技术的基本功。其方法有:

  敲

  敲击银元,使其发出响亮而清晰的声音。手执银元时要平稳,敲击要有力而准。方法:一般右手拿银元(10多枚),掌心向左,无名指、小指抵住所执银元,拇指及食指、中指执银元一枚,送往左手,依次在掌心中再颠出一枚;左手掌心向上乎推;拇指卷曲到掌中与中指向上弯曲成上下直线,各用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心,其时食指、无名指、小指伸直。用右手所执之银元敲击,听其敲击声音进行鉴定,把正常和可疑的银元挑出来,再结合其他要领进一步鉴定。

  吹

  用左手拇指、中指尖夹住银元中心,在嘴边用力吹一口气,迅即放在耳边细听。正常银元应有较柔和的嗡嗡之声,如声音发尖则应疑为假品。

  溜

  用右手拿一定数量(15枚-25枚)的银元,逐枚地溜到左手掌,听其碰撞时发出的声音,并看图案、花纹进行鉴定(初学者首先应练习敲,在熟悉银元声音的基础上再练溜)。

  各地习惯用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方法是:右手在上,横握银元;左手在下,手指稍弯以便接住银元。然后,右手食指向下斜滑,小指向上弯曲,四指形成45度斜线。银元开始下溜时右手四指要同时慢慢倾斜,直至银元溜完。左手接银元时,拇指尽量弯至掌心,其余四指并列向上微弯,务使银元整齐排列,直卧手掌,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宗银元并有较高鉴定技术的人员操作。

  二 掂重量

  正常银元标准重量为26.5克,成色88%,它与同体积白银差距不大。鉴定中熟知银元之重量,用手掂试很容易与铜、铅、锡质假银元区别,遇到可疑的要称其重量,凡重量低于25.6K克的,应疑是经过加工的劣质银元或者是假银元。

  三 看外形

  看外形即查看银元的颜色、花纹、图案,看大小厚薄等是否正常,看银色是否保持白银的光泽,边纹、花纹、图案是否精细,有无经过酸洗、锉边、灌铅、挖补等不正常现象。如有可疑应进一步鉴定成色和称其重量。

  四 滚大小

  如枚数较多,可将银元立起整卷滚动比大小,从中可发现锉边的比其他银元小一圈,或比其他银元薄一层,均应挑出称重量,不够标准的按白银收购。

  五 砸边缘

  包皮、重皮、闷版的声音容易混淆。鉴定时,可用小榔头砸立起的银元边缘,如是包皮即可砸开。如果还辨认不清,可与持币人协商剪开鉴定,并声明如无问题照常收购。

  六 定成色

  对不合标准的银元,鉴定成色时可用硝酸点试。先将所点部位用粗布擦干净或将银元边缘锉一小口,点试硝酸,如冒绿沫即成色不高或为铜质。可结合银对牌和硝酸盐水点试,视其白乳浆多少确定成色。

  在购买袁大头银币,特别是袁大头鉴定的时候,综上情况(除定成色外),要注意:一听、二称、三看、四滚。砸是属于个别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