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有人說“桃園三結義”對劉備有利,對於項羽來說就限制了發展?

大馬哈魚12


題主說的應該是“關羽”,因為此時西楚霸王項羽已經去世約400年了。

關羽,現今有“武聖”之名,家喻戶曉,且不論“桃園三結義”是否真實存在,姑且這樣認為,是否限制了關羽了發展,個人認為是否定的,“桃園三結義”對關羽非但沒有限制,反而成就了關羽。既然講桃園三結義,那隻好按《三國演義》來看了。

關羽出線之路

演義中關羽的背景有簡單的交代:

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

所以準確來說,關羽當時是一名逃犯,關羽想去投軍也要仔細考慮一下的,恐怕連真名都不能用的,雖然關羽相貌堂堂,但一般的衙役縣令未必就識英雄,萬一被直接關進大獄,那就是開始就是結束。

第二選項,繼續流浪,反正已經流浪五六年了,但是即便如此是否還能碰到更好的情況呢?機會渺茫!試看曹操起兵後,來投的人,要麼是名士,要麼是家族牛人,或者有一定實力的小頭目,多少也都帶著千把人來投靠的,像關羽這樣一個逃犯身份,即便是愛惜人才的曹操也未必能發現,那去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此時劉備是關羽主公的最佳人選。劉備雖然一窮二白,但還是有些名聲的,皇族,能容人,有一定名聲,雖然後來拉起來的隊伍不大,也有500人左右,跟天下諸侯比起來雖然不入流,但好歹是一票人馬,而且劉備還有

盧植這個老師,可以借力一下。所以此時劉備對關羽來說絕對是最佳人選。

關羽成名之路

依演義看,首先是劉關張的成名之路是跟著大部隊討伐黃巾軍,但這次出名的是劉備,關羽出名就是討伐董卓,從“溫酒斬華雄”開始,關羽讓天下諸侯側目,並迎來第一次高光時刻。

所以題主所說的限制了關羽的發展,應該就是說從這時開始的吧?!從這時起,關羽如果去投任何一個諸侯,應該都會被禮遇,被重視。但如果真的這樣了,關羽應該就沒有後來的忠義之名了吧,那武聖之名也不復存在了,明顯的失大於得,那樣才是真正的限制了關羽。

假想關羽假如其他陣營,發展如何?

首先,看下當時的主要陣營,袁紹,曹操,袁術,董卓,孫堅。

先排除董卓,因為此次討伐的就是董卓,關羽的個性不可能;其次袁術,心胸狹隘,關羽看不起;袁紹,志大才疏,pass;孫堅,雖然勇猛,但當時還受袁術牽制,而且也未必能容關羽;所以大家也一直都看好的就只剩曹操了。所以有很多人認為在曹操手下關羽能發展的更好,但事實卻未必如此。

首先,曹操手下最受重用的一直是家族親屬,比如後來,南面交給了曹仁,西面交給了夏侯淵,背面交給了兒子曹彰,夏侯惇經常留守坐鎮中間,所謂的“五子良將”,也可以稱為“外姓五子良將”,曹氏,夏侯氏都不參與的,但也經常看到是曹仁督于禁,徐晃,夏侯淵督張遼,徐晃,樂進等,宗族將出馬,五子只能打下手,如果關羽入了曹營,這種情況必然也改變不了,即便強入關羽,也很難有獨鎮一方的機會,張遼應該是曹營外姓將領,在曹操時代做到頂的人了,但跟曹仁等宗族將領比起來,權利還差的多。關羽如果在曹營,情況也不會特殊,那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也不可能存在了,雖然可能不會身死,但發展也是趕不上在蜀漢的。

在蜀漢的情況恰好相反,劉備的宗族勢力很弱,甚至可以弱到忽略不計,劉備的大將,謀士幾乎都跟宗族扯不上邊,關羽一直是蜀漢二把手,劉備不分兵則已,分兵必然是劉備一隊,關羽一隊,直到最後也是劉備取益州,關羽守荊州。充分給了關羽施展的空間,威震華夏,終成武聖之名。

綜上所看,“桃園三結義”,綁定了劉關張,而且只有劉備能給關羽足夠施展的舞臺,在其他地方,關羽絕無可能有武聖之名,有且只有劉備能給關羽這樣的環境。所以“桃園三結義”非但沒有限制關羽,反而是成就了關羽。


胡侃解密三國


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是結成了一個團體,在漢末天下大亂的時刻,相互扶持,準備成就一番事業的。

劉備從小就有遠大的抱負,異於常人,小的時候經常扮演領導人物,長大後正趕上黃巾起義,正是可以大展拳腳的時候,奈何勢單力薄。桃園三結義,認識了關羽和張飛,有了拜把兄弟,兩個武將,如虎添翼。

對於關羽來說,桃園三結義是他人生的一次選擇,他選擇了勢單力薄,只是有點皇親噱頭的劉備。這讓關羽在劉備的陣營裡特別拔尖,鶴立雞群的感覺。一步步助長了關羽的傲氣,從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這些事情來看,關羽只是一個衝鋒陷陣的勇將,管理才能實在有限,不是一個良將,又恰巧在劉備陣營,讓關羽特別自負,以至於最終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



試想如果關羽能夠一開始加入曹操陣營,在兵多將廣的曹軍裡,關羽就不是顯得那麼突出,這樣能讓關羽少一些傲氣,也許能成為一代良將。

選擇決定命運,真的是這樣啊!

雄觀歷史,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


雄觀歷史


我認為不一定,如果項羽真的和關羽張飛結拜,在有個諸葛亮,說不定結局什麼樣子,項羽唯一不足就是狂妄自大狂,和關羽有一拼,但是關羽忠心耿耿,如果項羽是大哥,關羽是武聖人,既然是忠肝義膽!但是假如畢竟是假如,我認為假如他們結拜兄弟了,不一定會限制發展,有可能改寫歷史。


張興龍1888


三人中,張飛屬於資本家,有各種產業,劉備屬於到張飛那應聘職業經理人,關羽也是應聘職業經理人MBA,可最後關羽只當了部門經理HR,屬於賠了。張飛從大股東變成了項目總監更賠,劉備空手套白狼當了CEO。





破譯門人


“桃園三結義”確實對劉備的蜀漢大業有利,而項羽的插香拜把子也確實是限制了後來的發展,更是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為什麼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志不同道不合”。

先看劉關張三結義,劉備當時是鞋販子,關羽是逃犯,張飛是賣肉的。這三人都是一個階級層次的,這時候劉備說有一個大的夢想,我是漢室之後,此時正值亂世,我輩英才正是施展拳腳的機會,我們一起開啟創業之路。關張二人一聽,反正怎麼幹都比現在這個狀態強,三人一拍即合,結成生死兄弟。他們志同道合,有著與大哥一樣的夢想,生死相扶患難與共,最終成立蜀漢政權。

再說項羽,他也有一個結義兄弟,是劉備的老祖宗,叫做劉邦(如果劉備的身世是真的)。劉邦出身卑賤,早年在村裡就是個流氓,貪財好色之徒,後來做了亭長(現在的村長),再後來秦政殘暴,民不聊生,陳勝起義之後,他也發動民眾響應,後來投奔項梁。

而項羽乃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早年就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兵反秦。他二人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相識,後來磕頭做了兄弟,聯手反秦。後來秦朝覆滅之後,兄弟反目成仇,開始了楚漢之爭,項羽戰敗,烏江自刎。這就是這對結義兄弟的結局。

項羽劉邦出身不同,結義時二人也各自有自己的隊伍,他們結義在某種意義上更像是兩國結盟,那怎麼可能牢固呢。再加上項羽雖然對敵作戰勇猛不留情,但是對兄弟卻少了大義滅親的狠勁,而劉邦則不然,他是流氓出身,打架鬥狠能屈能伸,他才不會在意那種情況下的結義兄弟,就連項羽以他父親做人質時,他竟然還不慌不忙的說“我們是結義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爸爸,如果你要殺你爸爸,記得完事兒分我一杯羹”,連這麼無恥無賴的話都能說出來,項羽註定是要敗了。

常言道:志不同道不合,不相為謀啊!劉關張三人出身平民,沒有身份立場,三人結義為了共同理想全力以赴,結義自然對劉備的發展有利,而反觀項羽和劉邦,出身不同,結義時有各自的隊伍,立場本就不能完全一致,加上項羽沒有原則的義氣和本身優柔寡斷的性格,對上劉邦的沒有原則和無賴的個性,限制他的發展是註定的結局。




冷風洛雨


綜合分析,之所以很多人認為“桃園三結義”對於劉備有利,對於項羽卻限制了發展?主要原因是劉、項二人的思想個性、格局氣度不同導致的差異結果。

一、思想個性

人和人的差別重點是思想個性,可以決定人的方向和目標。劉備經歷過底層的艱辛,實踐出真知,世事洞明,性格堅韌不拔、虛懷若谷、謙虛謹慎、待人真誠,且仁愛又加,看似軟弱,實則內心堅定。因此,在與關羽、張飛這兩位個性鮮明的人相遇後,能夠不嫌其粗魯或傲慢,而是尊重對方,以誠相待,以此產生思想共鳴而生死與共。項羽雖是貴族子弟中的佼佼者,但個性中不乏居高臨下的優越感,且存在剛愎自用的自負其高、勇而少謀的躊躇寡斷、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等缺陷,其性格和袁紹相似,致其與人相處不能以誠相待,如對韓信、范增等,故此,交往中,大家還是顧及太多,不能全拋心扉,做不到“無縫對接”,更談不上“結義”了。

二、格局氣度

一個人的格局氣度很大程度覺得路的寬廣和遠近以及成敗。劉備能知人善任、思慮周全,做到設身處地為下屬著想,且用人不疑、善於授權、勇於激勵,坦誠相待……大家也願意為他出生入死——哪怕到孤窮無路之時,也有很多追隨者誓死護從。如為關羽、張飛報仇可以違背“隆重路線”讓蜀國衰敗——義重生死(江山)輕,為趙雲甩掉親子,與龐統酒後失言主動道歉,留魏延守漢中廣泛授權,託孤孔明全心全意……這種格局氣度誰不不願意為之動容呢?相反,項羽做不到這些,看不起韓信而致後來“四面楚歌”,不用范增之謀而落得烏江自刎,項伯、張良等很多英才難以相互入心,最後,只能悲壯別虞姬、泣烏騅而無顏見江東父老。雖是力能扛鼎的大英雄,卻因思想境界不高不遠、格局氣度狹小而飲恨敗北。

可見,“桃園三結義”這一爐香是否可以燒旺,決定因素全在人的思想個性、氣度格局——劉備、項羽不同,結局自不同。


地勢坤9


劉備有貴族血統,這就是她的王牌,又從基層做起,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有遠大的抱負,這抱負就像唐僧,雖然沒有神通,但師徒三人的最終目的是取得真經,修成正果,離了唐僧不行。劉備急需籠絡人才來輔佐他,而關羽張飛則需要一個根紅苗正的主公來實現自己的抱負。

然而項羽生來缺少草根階層的鍛鍊,有公子哥的義氣,難以識人,讓劉邦把厚黑學用的淋漓盡致,藉助項羽的實力發展了自己。最後養虎為患,結局慘烈。



晴朗的心情


這是無知的看法!

劉關張為什麼結拜?

為了義!

就是輔佐朝廷政府平定天下,想的是天下太平、平定亂世。這就起大義!

打比方說,父母養育子女,能有心思考慮自己嗎?沒有,也不會!父母只會考慮家庭和睦、孩子們好好學習、好好學做人!

怎麼會考慮自己付出了多少辛苦呢?不會!

這就是為人父母的大義!

我們必須知道大義!

我們都知道一句老話,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誰,都需要幫助與合作!

只有真誠合作,人們才能各得其所!

在團隊中,如果人們老是考慮自己的利益、老是考慮自己的得失,團隊能有前途嗎?不言自明瞭!

老話說,人心換人心!

這就告訴我們:做好自己、幫助他人、大家共同奮鬥,才是永恆的發展之路!


聿劍傳統文化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其實也就是利益的最佳結合。劉備具有當皇帝的野心,而關羽和張飛內心就有當武將的衝動和慾望,所以三人一拍即合,他們的聯合滿足了各自的精神和政治前途的需要,用江湖道義的形式認作了兄弟, 是共同的政治命運的需求,三者之間形成的相互的牽制可限制。只是按照社會形勢來說,有人該做主,有人不該做主,但是大家也都願意這樣做,這樣遵從。關羽和張飛被害,劉備也傾巢出動實施報復,這麼說來,關羽和張飛也牽制了劉備,這就是江湖上的弟兄情誼!其實桃源三結義中,對三個人來說都是便於了發展,而不是限制了發展。劉備沒有關羽和張飛的支持,發不了家坐不了皇帝,而關羽和張飛沒有劉備,也成不了將帥!所以桃園三結義是完美的利益結合!


沙金A


桃園三結義,實際上是作者的筆法,關:張二人忠誠劉備,對於社會上的政治鬥爭,無關於已,這是以前的文學創作的侷限性。如果現代有優秀的文學家,寫一本近代中國演義。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建立新中國的故事,也會流傳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