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丹河速度,這樣誕生

丹河速度,這樣誕生


初冬時節,丹河新城金村起步區徵拆現場捷報頻傳:11月28日,趙莊村完成全村371戶協議簽訂;12月初,水西、水東、青山街和管院村也相繼完成。前前後後,澤州縣僅用40多天,就提前全部完成金村起步區,趙莊、水東、水西、管院、青山街5個村拆遷協議簽訂任務。12月12日,在徵拆指揮部的部署下,整村房屋拆除工作全面開展,18臺挖掘機、15輛霧炮車、3臺剷車同時進場作業,“黑加白”連軸運作,至12月15日晚,僅用時4天,5個村莊房屋拆除工作已全部完成,創造了史無前例的“丹河速度”,堪稱奇蹟.


金村新區是澤州縣未來行政中心所在地,也是晉城市主城區未來發展新的增長極。建設金村新區不僅是貫徹落實晉城市委、市政府“一體兩翼、協同發展”戰略,打造城市“副中心”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也是推進澤州高質量轉型跨越發展的有力戰略支撐,更是事關澤州長遠發展、造福子孫後代的民生之舉。


這次徵拆工作戰線長、難度大、任務重、涉及面廣,歷史遺留問題多,利益關係複雜,原定目標12月26日完成。澤州縣科學規劃、加強領導、統一調度,徵拆指揮部、駐村工作組、專項工作組和金村鎮政府合力攻堅,夜以繼日超負荷、超速度地完成了任務,為破解徵拆難題提供了可借鑑、可推廣的寶貴經驗。


謀定後動 “糧草”先行


丹河速度,這樣誕生


編制好丹河新城金村起步區規劃,對於高標準開發建設丹河新城,展示新時代山西門戶城市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謀定而後動。2019年6月5日,晉城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召開了《丹河新城金村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專家討論會,邀請了北大規劃設計中心主任王東宇、副主任馬琦偉、市建築院高級規劃師李書山、中外建工程設計與顧問有限公司高級規劃師劉溪等專家,市規劃院與澤州縣政府等有關人員參加。會議圍繞規劃定位、新區構架、功能佈局、城市水系打造、綠地系統結構、地形路網建設、控規指標體系等展開熱烈討論,並對控規進行了深度解讀,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建議。為保障徵拆工作的順利進行,澤州縣加大資金保障力度,召開了徵拆資金管理使用辦法及支付流程專題會議,製作了資金管理組補償資金管理辦法,科學制定了資金支付流程、資金撥付通知單、資金到位時間節點,對資金管理辦公室崗位進行了設置,工作職責和資金撥付流程圖上牆。對領導組和各徵拆組所需工作經費進行了安排,撥付資金主體住建局和丹河新城公司進行了溝通,起草了協議。


徵拆工作要有條不紊,必須科學制訂並嚴格執行徵拆方案。徵拆前期,澤州縣召開了陽光拆遷公司和三個評估組協調會,強調統一尺度、統一標準、嚴明紀律,確保公平公正。徵拆期間,建立微信工作群,各小組每天召開碰頭會,遇到問題和困難迅速上報領導組。針對集中反映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國土、住建、司法、法院、政策法規組的全體人員分門別類予以研判,及時徵求4個徵拆組的意見,反饋上報領導組,保證依法依規、合情合理,穩妥操作。召集住建、國土、司法、財政、審計等單位和金村鎮政府,逐條討論、審定徵補協議,統一印製,統一尺度。


根據工作方案,各徵拆組嚴格把握三條:入戶評估做到“三清”,即產權人姓名清、房屋結構清、土地性質清;堅持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將徵拆整個流程置於陽光之下,讓每個拆遷戶心裡都有本“明白賬”;對搶建搶搭、搶栽搶種做到“三不”,即不清點、不丈量、不補償。


眾志成城 勇於擔當


丹河速度,這樣誕生


丹河新城金村起步區拆遷涉及上文所述5個村、1947戶、5495人。6月24日,召開金村新區建設指揮部、丹河新城籌建領導組會議,10月18日召開拆遷動員大會,要求12月26日前全部簽約。


澤州縣通過“以結果為導向,以實績論英雄,實行目標管理,加強自我控制”,建立了強有力的領導體制。5個村在短期內全部提前簽約。


徵拆任務啟動以來,縣委書記高喜全多次率自然資源局、住建局、審批局和丹河新城公司等職能部門,就金村起步區徵拆工作進行專題調研,多次到各村徵拆工作組駐地實地走訪,認真查看徵拆工作圖紙,詳細瞭解徵拆工作的進展情況,現場解決徵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縣委副書記、縣長張軍雷打不動出席每次徵拆工作會議,多次深入5個村徵拆現場檢查,慰問一線工作人員,對拆遷工作再動員、再鼓勁。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靳水生帶領徵遷工作組深入包聯的水西村,突出“細、情、法、實、和”五字工作方針,嚴格遵守紀律,攻堅克難。縣政協主席李正根也深入青山街和管院村,耐心細緻地向群眾解讀拆遷政策,答疑解惑,從而不折不扣完成了徵拆任務。分管徵拆工作的金村鎮黨委書記閆曉陽,加班加點往返各村複核徵拆資料、基本數據,協調縣鎮村以及各部門、各單位在徵拆工作中的難題,確保了徵拆工作準確無誤、廉潔放心。全體拆遷工作小組的成員,抱著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用實際行動彰顯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家國情懷和政治本色。


丹河速度,這樣誕生


科學決策,統籌協調,充分發揮了“一線指揮部”的作用,做到了“三個統一”,是高標準完成徵拆工作的基礎。


統一調度協調。對5個村的任務進行了分解和量化,明確了每個時間節點應完成的入戶評估測量、簽訂協議、交房任務。成立了專門辦公室,負責對各工作組指導、協調、監督、考核。48天內,澤州縣先後召開了14次工作會議,總結經驗、研判問題、統一調度,做到解決問題不過夜。


統一政策措施。嚴格遵守《澤州縣丹河新城金村起步區棚改及重點工程徵地拆遷包聯工作方案》《丹河新城金村起步區建設項目房屋徵收補償方案》《丹河新城土地徵收程序及土地補償標準》,執行政策不走樣。


統一督查考核。制訂了《丹河新城金村起步區徵地拆遷考核獎勵管理辦法》,對拆遷進展情況,一週一督查,半月一通報,加快獎懲兌現到位。對工作中湧現出的先進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對工作推進不力的單位通報批評。


捨我其誰 爭做表率


丹河速度,這樣誕生


丹河新城金村起步區徵拆工作啟動以來,創新了一套卓有成效的工作機制。澤州縣委將黨建工作與徵拆工作有機結合,在一線成立了徵拆組臨時黨支部,將徵拆組、村內及相關黨員全部納入,要求黨員亮身份,身先士卒做表率,帶頭簽訂協議、帶頭宣傳政策、帶頭化解矛盾,從而使臨時黨支部成為徵拆一線的“戰鬥堡壘”。


65歲的王緒田有著39年黨齡,曾擔任趙莊村黨支部書記16年。趙莊村徵拆工作開展後,王緒田主動請纓,擔任徵拆第三小組組長,帶領徵拆小組奔走大街小巷,挨家挨戶做測量、搞評估,耐心講解講政策,始終做到“腳下有土,心中有譜”。村裡的老人王華武和王緒田是一對兒好哥們。王華武雖然在村裡有房,但常年居住在市區,對籤協議有些猶豫。王緒田一連去市區找了王華武四五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於讓這對兒老哥倆的手又緊緊握在了一起。


水東村支部書記王晉晉家裡是兩層小樓,在徵拆過程中,毫不猶豫要第一個籤協議,但遭到家人反對。家人覺得家裡裝修得不錯,希望能拖一拖,多獲得一些補償。王晉晉態度堅決,不僅說服了家人,還積極做父母的工作,讓家裡老房子也率先在協議書上籤了字,為全村徵拆帶了個好頭。


丹河速度,這樣誕生


水西村黨員幹部全部簽定了“我是黨員我帶頭”的徵拆承諾書,他們把徵拆範圍內地域劃分成網格,分成兩大組、四個片,由支書、主任各帶一組,黨員劃片包乾,形成黨員帶家庭、家庭帶親朋、親朋帶鄰里的良好局面。趙莊、青山街、管院村的黨員幹部深入農戶家中,認真解讀相關政策法規,黨員幹部、村民小組負責人率先徵收簽約,從而轉化成了拆遷戰役的巨大推動力。


丹河新城金村起步區徵拆工作全部提前簽約,是方方面面凝聚合力的勝利,是澤州人團結奮進、勇於付出的勝利,是居正出奇、敢於創新的勝利。徵拆塵埃落定,發展藍圖可期。澤州人將一如既往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力弘揚不甘人後、勇爭第一的精神,奮力打造一座山水之城、活力之城、溫馨之城、現代新城!(高峰 徐軍利 馬振波)


丹河速度,這樣誕生


丹河速度,這樣誕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