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過去11年股票基金收益是上證指數的2.5倍,可為什麼總買虧了

股票投資指通過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分享公司的盈利,通俗的講,就是高拋低吸。但是對於非專業投資者,如果草率的進行股票投機,很可能成為韭菜,只能關燈吃麵了。

因此,對於股票小白最好錢交給專業機構代為管理,那麼問題來了,長期來看,股票型基金到底有沒有創造價值呢?

股票基金收益是上證指數的2.5倍

從2009年至今的11年裡,上證指數的年化收益為3.49%,同期股票型公募基金的淨值平均上漲了2.5倍,年化收益達到8.72%是上證指數的2.5倍。所以公募基金的表現還不錯,不但大幅戰勝了指數,而且還獲得了較為理想的絕對回報。

過去11年股票基金收益是上證指數的2.5倍,可為什麼總買虧了


不過,這個結果是不是與很多小夥伴的實際投資體驗並不相同,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買了假基金。如果你有較差的投資體驗那是正常的,因為獲取8.79%的年化收益是有前提的,即需要在2009年1月一把梭買入股票基金,並持有至2019年11月底,中間不做任何交易。

但是實際情況是,我們的收入是持續的,投資也是分多次進行的,並且投資動作會受到市場表現的干擾,而這種干擾往往是反向的。

為啥總是買虧了?

下圖是股票型基金的實際發行情況與基金淨值表現的對比圖,可以看出,在市場處於局部高位的時候,基金的發行規模較大,而市場處於底部的時候,基金髮行規模較小。結果就是,當很多人買完基金之後,往往收穫的是虧損的眼淚。


過去11年股票基金收益是上證指數的2.5倍,可為什麼總買虧了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也很簡單,當股票基金的賺錢效應蔓延,越來越多的人會跑步入場購買基金,於是繼續推高股票價格,造成虛高,直到該買的人都進場了,最後只能GG。

從2009年開始,按照基金的實際發行節奏去購買基金(按照上圖所示)並持有至今,年化收益是4.73%,收益大幅下降。但是現實情況可能比這個更差,比如市場長期下跌後,小心臟實在承受不住割了肉,或者剛剛回本就贖回了,錯過了後續的上漲,類似的投資操作只會讓實際收益更低。所以對於多數人而言,股票基金的投資體驗很差。

怎麼樣去扭轉這種狀況呢?


方法一: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


無論市場如何,長期堅持定投。

如果從2009年開始,每月堅持定投1000元(如下圖),到2019年11月底,投資本金共計13萬元,按照公募基金的平均表現,盈利6萬元,年化收益率提升至6.56%。


過去11年股票基金收益是上證指數的2.5倍,可為什麼總買虧了

方法二: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

如果從2009年開始,根據市場發行情況投資公募基金,即基金好賣的時候少投,難賣的時候多投(如下圖),持有到2019年11月,如果投資本金13萬元,將盈利7萬元,年化收益7.00%,投資收益進一步提升。

過去11年股票基金收益是上證指數的2.5倍,可為什麼總買虧了

方法三:便宜了買,貴了賣。


對於股票資產的定價,最常用的指標是市盈率(市盈率=公司總市值÷公司年度盈利),含義是公司當前價格是其年度利潤的倍數,該指標越高代表公司越貴,越低代表公司越便宜。

如果我們在股票便宜的時候買入基金,在股票貴的時候賣出基金,投資效果會更好。具體投資策略如下,從2009年開始,每個月計算滬深300指數的市盈率在歷史滾動三年的百分位分佈,如果市盈率處於歷史20%以下,則買入基金3000元;處於歷史20%-80%,買入基金1000元;處於歷史80%以上,贖回基金3000元。2009年至今合計淨投資本金13.6萬元,盈利12.9萬元,年化收益率8.66%。


過去11年股票基金收益是上證指數的2.5倍,可為什麼總買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