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219篇原创文章,全文共5279字,配图33幅,阅读需要12分钟。

要理解航空母舰的发展,必须先从地缘和气候讲起,脱离了这些重要的客观条件,就无法看清楚和理解近现代历史上曾发生和经历的许多事情。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1. 12世纪的欧洲人种组成

近代文明的摇篮欧洲的组成民族多而复杂,除了不列颠三岛外,其他强国都面临着出海口狭窄的地缘劣势。这就导致欧洲国家间的内耗特别严重,几百年来一边通婚一边打仗,骑士时代还是点到为止打服了就停,进入拿破仑战争后,强国间的战争死人越来越多,到了一战绞肉机和二战时期,各国往死里掐的玩法已经是往自我灭绝的绝路上走了。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2. 进入热兵器时代,欧洲的战争流血越来越多,远超其他大洲

激烈的斗争一方面让欧洲人快速刷经验和技术,另一方面也过快地积累了一些迅速过时的技战术兵器。比如铁甲舰,19世纪中叶才出现在英法海军,20世纪初已经让英德两强把裤子都赌上了,造舰竞赛造就了一大批很可能迅速过时的兵器,但是跟武器的浪费相比,对人才的禁锢更为可怕。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3. 日德兰海战中的40条主力舰没过多久就成了一堆过时的铁疙瘩,这在任何国家都难以接受的

一战中,英国人率先将水上飞机及其母舰带入战场,因为水上飞机可以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侦察和通讯手段,而对手德国人却没有这个便利。接下来到1917年8月,刚刚完成改造服役的“暴怒”号“准航空母舰”完成了人类第一次固定翼飞机着舰试验,说是准航母,因为这货此时还不是全通甲板,其飞行甲板位于舰桥前方,仅有69.5米长,后来又在舰桥后方又铺设了一段86.6米长的后段飞行甲板,用意是把飞机的起降在前后段分别进行。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4. 暴怒号后飞行甲板改造前后的对比

很显然,为啥不把前后段飞行甲板打通成一条使用呢?英国人显然也想到了这点,一艘客轮随即被改造为全通飞行甲板的真正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于1918年9月完工,不过此时距离德国投降只有两个月了。

1918年7月19日,从“暴怒”号上起飞的七架舰载机攻击了德国的飞艇基地,这是舰载机第一次正式出击,可以看作是人类首次使用航母出击。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5. “竞技神”号模型,注意高大的右置舰桥和尖尖的封闭式飞行甲板

接下来,几个海军强国都纷纷从英国人这里偷师,并着手自己的航空母舰建造和战术研究。英国人首先于1918年1月开工建造第一艘纯种航空母舰“竞技神”号,但拖到1923年7月才完工,然后是日本人1919年12月开工,1922年12月完工服役的“凤翔”号。这两货对谁是第一艘纯种航母的名头吵了很久,不过都是些虚名。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6. 日本“凤翔”号1939年状态,可见其舰体形状与“竞技神”很相似,原本的小舰桥此时已经被取消

二战中,1万吨的“竞技神”号老当益壮仍然在一线奔波,1942年4月9日被日本航母舰载机毫不客气地送入海底,其残骸至今仍沉没在斯里兰卡外海50米深处。“凤翔”号因为舰体比“竞技神”号还要小(7500吨),基本装不了几架飞机,二战中基本只作为训练使用,只有在所有破铜烂铁全上阵走秀的中途岛海战中,才被山本拉上陪“大和”号周游了一圈,最后幸存到战后。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7. 1923年2月22日,英国海军上尉乔丹驾驶日造十式战斗机进行了“凤翔”号的第一次舰载机起降试验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凤翔”号曾在1932及1937年两度到中国沿海参加侵华战争,其舰载机的战绩基本上都是在当时的中国空军身上刷到的,日本投降后没把这条船赔到中国来有点可惜(原因是主力舰不参与战争赔偿)。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8. 美国人的首艘航母“兰利”号,注意无舰桥,舰体较大(1.5万吨),空中是一架水冷试验机

美国人的敏感性也不低,1920年4月正式开工将一艘运煤船“木星”号改造为航空母舰,运煤船又深又大的煤仓适合拿来改机库,1922年3月改造完毕并重新服役,后来被改名为“兰利”号,以纪念这位与莱特兄弟竞争的航空先驱塞缪尔·兰利博士。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9. 邮票上的白胡子老爷爷就是塞缪尔·兰利博士,他活了72岁

“兰利”号是三大国航母实验舰中最大的,满载排水量1.5万吨,载机可达56架,可惜航速太慢才15节。1942年2月27日,已被改为水上飞机母舰的“兰利”号被日本海航的一式陆攻击沉。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10. “兰利”号航母和上空的T4M鱼雷机和F4B战斗机,注意“兰利”号的开放式机库

美英日三国之所以走在了全世界航空母舰建造和验证的前列,正是他们各自对独立的大海军高度重视的结果。翻开世界地图,这三家正是拥有最佳最开阔的出海口的三国,对海军的投入上升到不输于甚至超越陆军的地步。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11. 模型作品,此作可以清楚的看到兰利号飞行甲板下方的开放式机库内的舰载机

不过英国人别出心裁,在1918年4月1日将原归属于陆军和皇家海军的航空兵统一划归新成立的第三军种空军,皇家空军管辖下的飞行器对英国海军舰载机发展绝对是拖了后腿。直到1939年,皇家空军才算是彻底将舰载航空兵还给皇家海军去建设发展和指挥,但为时晚矣,英国舰载机从兵器设计建造到战术思想都已落伍。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12. 第二航空战队“苍龙”号和“飞龙”号,两艘航母往往同进共退,典型如五航战两鹤的遭遇

简单来说,日美两国逐渐形成一个观点:即航空母舰最重要的功能是进攻,故发展出“全甲板进攻”这一航空母舰特有战术,美国人往往以单艘航母为舰队核心编成独立的作战单位(特混舰队),日本人更进一步以两艘同级舰编成一个战队,同一战队里的两艘航母同时行动,可迅速形成比单艘航母强大一倍的联合力量,而且在舰载机升空后的编组方面,日军的航空战队要更为熟练,美国人直到战争中后期才学会将不同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在升空后进行快速编组,联合出击(中途岛海战时期貌似是三条美国航空母舰,实则每一艘的舰载机中队都是单独编组出击)。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13. “兰利”号与两艘“列克星敦”级航母的同框照,美国航母的开放式机库由实验舰就确定下来

而英国海军一直将航空母舰作为主力舰队的附庸,因为欧洲强国之间的距离都很近,主力舰更加强调自身的防护力和生存力,因为需要对付大量的岸基航空兵的袭扰,伴随主力舰出动的航空母舰也可能更多遭遇的不是对方的航空母舰,而是岸基航空兵,单靠舰载机中队的那几条枪不可能全部挡住,因此英国人宁可只设计单层机库减少载机量,也要铺设装甲飞行甲板,以保证对付饱和攻击时的抗炸性能。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14. 英国“光辉”号装甲航空母舰,注意封闭式舰首和全舰覆盖装甲的设计

导致欧洲海军落伍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本文开头提过的过时兵器的堆积(当然这个问题并非英国独有,但在缺乏航空派精英的皇家海军里尤为严重),大量在一战中出了风头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仍然以绝对主力舰的身份出现在皇家海军的序列里,这既困住了海军经费投入,也困住了海军的人才贮备,空军独占航空精英的做法让这些人无法为海军技战术的改变发声,这一点与日美两国有显著不同,要知道山本五十六和威廉·哈尔西这些都是海军出身但迅速成长为坚定的海军航空派,这才有了日美两国海航在二战中的大放异彩。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15. 早期日本航母的探索,三层甲板的“加贺”号彩照,但是日本航母的死穴是双层封闭式机库带来的隐患

其他欧洲国家在发展海军航空兵时就更被动了,德国和法国首先是相互消耗的陆权国家,只有在陆地上安全有保障时才有精力发展海军。法国海军也算是行动较快的,他们在1923年8月至1927年5月将一艘原计划要报废的“诺曼底”级战列舰5号舰“贝亚恩”号改造为航母,该舰严重参考了英国航母的风格,排水量高达2.9万吨,载机仅40架,但是航速过慢(21节)不适合飞机起飞作业,在二战中没什么惊艳表现,到1966年被拆除。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16. 法国航空母舰“贝亚恩”号,因航速过慢而无法参加实战行动

不过,“贝亚恩”号的服役也让法国成为第四个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至少已经挤进了航空母舰国家的门槛。“贝亚恩”号的主力设计参考了祖师爷英国航母,但有添加了法国式繁琐和精细,比如说,在中后部的两座升降机上又加了一层甲板门,可以向上两边打开,甲板门可以给脆弱的升降机提供额外的保护,但是显然降低了收放舰载机的效率。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17. “贝亚恩”号上中后部升降机外罩的装甲门

按照英日美法的顺序,最有资格发展和拥有航空母舰的四大强国都拿出了自己的作品,并且形成了特色分明的欧美日三大流派,这三大流派的优劣对比在日后的战争中显露无疑。客观的说,日美两国在广袤的太平洋上打出了一场精彩的龙争虎斗,航空母舰战术的出现不光是淘汰了战列舰,顺带着把巡洋舰这种以高速和重炮结合的准主力舰也淘汰了,毫不客气地说即使在二战中一支航空母舰舰队也只需要由航母和担任反潜防空任务的驱逐舰组成即可,在二战后海军的发展更是说明了这一趋势。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18. 英国“光辉”号装甲航空母舰

但是日本人的航母发展方向也走了极端,过于强调载机量而设计出封闭式的双层机库,但是日式航母对航空燃油这种高危品的存储和防护非常没头脑,在中途岛海战时一举补交了四艘航母的学费。美式航母则继承了“兰利”号以来的一大特点即开放式机库,好处是爆炸和燃烧产生的烈火和有毒气体方便排放,并且在必要时其他舰艇能够协助灭火。美国人更绝的一点是超强的停机能力,许多飞机都直接系留在飞行甲板上,极大扩展了载机量。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19. 德国“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与光辉号颇有相似之处

最后来说说第五个差点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德国,就在法国的“贝亚恩”号下水服役后不久,1929年2月,德国海军上将埃里克·雷德尔提出建造两艘航空母舰的计划,作为德国海军重建的Z计划的一部分,这个方案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得到支持。值得一提的是,1935年5月21日,英德两国签订的《英德海军协定》允许德国海军水面舰艇吨位达到英国海军的35%,这是英国人奉行欧陆均衡主义的又一体现,崛起的法国海军需要德国海军来牵制。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20. 战舰世界中的“齐柏林伯爵”号想象图

在这种背景下,1936年12月28日,“齐柏林伯爵”号在基尔的德意志造船厂安放龙骨,原计划建造两艘,“齐柏林伯爵”号为一号舰,二号舰“彼得·斯特拉赛”号在建造中途停工。“齐柏林伯爵”号满载排水量约33,000吨,如果能够建成,她将是与日本的“赤城”、“加贺”,美国的“列克星敦”级,英国的“光荣”号类似的重型航空母舰。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21. 模型作品“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

当时的德国几乎对航空母舰的设计和使用一无所知,不得不在设计时参考英国皇家海军和日美海军的航空母舰设计思路。

1935年,“暴怒”号航空母舰对公众开放,德国人借机仔细“参观”了这艘由“大型巡洋舰”改造而来的航空母舰。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22. “齐柏林伯爵”号右前方视图,注意舰体中部的老款炮廓炮和甲板上大量高射炮

同年,从日本归来的交流人员带回了“赤城”号的部分设计图。最后的设计综合参考了英国“勇敢”级,美国“突击者”号和日本“赤城”号(炮廓炮和阻拦索)的特点,主要包括:

1、注重装甲防护,主装甲厚达60毫米,岛式上层建筑装甲最厚达到150毫米,可以防护较为激烈的敌方火力;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23. “齐柏林伯爵”号完工后的作战想象图,注意舰体上强大的对空火力

2、注重舰载武器,本舰安装8座双联装150毫米主炮,11座双联装37毫米防空炮,28门20毫米防空机关炮,火炮总数多达66门,超过一艘轻巡洋舰的火力。

3、注重高航速,12台锅炉总输出达20万马力,最大航速可达34节,高航速一来便于起降舰载机,二来也方便躲避空袭;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24. 艺术家笔下的德国舰载俯冲轰炸机Ju87c型,最大载弹1000公斤,但是速度较慢

4、较小的舰载机数量,预计搭载的舰载机为Bf-109T型战斗机12架、Ju87c型俯冲轰炸机30架,合计42架。对于一艘排水量超过三万吨的巨型航空母舰来说,其载机数量与英国航母相近,均只有美日同类军舰的一半,由此可见欧洲航母与美日航母截然不同的设计和使用思路。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25. 双翼舰载鱼雷机Fi-167A型,注意舰体下方挂载的765公斤航空鱼雷,该机也可以挂载1000公斤炸弹

“齐柏林伯爵”号早期设计时拿出的还是一种传统的三类舰载机的配置方案:8架Fi-167型侦察/校射/鱼雷机,停放于下层机库后部区域,8至12架Bf-109T型战斗机,停放于上层机库后部区域,13架Ju87c型俯冲轰炸机,停放于下层机库前部区域,合计29-33架。但由于Fi167鱼雷机在1940年代迅速过时,连德国人都不敢拿这种老式双翼机去送死,因此在1940年重启建造时修改为Ju87c型代替。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26. 德国舰载俯冲轰炸机Ju87C型三视图

由于德国和英国一样,在纳粹德国建立之初就成立了独立的空军(空军头子戈林跟希特勒还是好基友,比海军雷德尔的关系好得多),因此对海军获得舰载机这种事情,英德两国空军的态度简直就是不约而同地抵制加打压。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27. 小胡子和身后的戈胖、身边黑色军服的海军高官雷德尔等人共同参加“齐柏林伯爵”号下水典礼

当“齐柏林伯爵”号在1938年12月8日下水时,主持典礼的也是空军的赫尔曼·戈林,因为当时舰载机联队还没有着落。为了表示重视,希特勒本人也参加了下水典礼。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28. 双翼的德国舰载侦察/鱼雷机Fi-167型

下水后,“齐柏林伯爵”号的建造进度就被一拖再拖,随着9个月后欧洲战争爆发,本舰被迫于1940年5月暂时停工,当时工程完成度仅至85%。随后本舰被拖至波罗的海南部的但泽湾,伪装成木材储存船“候鸟”号,以躲避盟国的袭击。据说当时“齐柏林伯爵”号身上已经安装好的主炮、高炮甚至动力轴都被拆卸下来另作他用了。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29. 1940年时的“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的状态

随着德国海军水面部队在海战中连连受挫,德国军队建设的重心已经全面倾向于陆军和空军,一艘仅能搭载42架舰载机的航空母舰,在强大的英国海军的封锁下能有多大生存空间值得怀疑。1942年3月在雷德尔海军上将的坚决要求下,“齐柏林伯爵”号才返回基尔港重启建造进程。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30. 1940年7月21日时候的“齐柏林伯爵”号状态,注意舰体中部的炮廓炮都已经安装完成

然而随着重型战列舰“俾斯麦”号沉没和1942年巴伦支海海战失利后,雷德尔上将挂冠而去,“齐柏林伯爵”号的建造工程也于1943年2月宣告中止。1943年2月2日,希特勒下令取消所有德国战舰、巡洋舰与航空母舰的建造工作。随后,该舰被送往奥德河河口的斯特丁准备拆除。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31. 战舰世界中的“齐柏林伯爵”号正在起飞一架Ju87c型俯冲轰炸机

1945年4月25日,苏联红军逼近斯特丁,为免“齐柏林伯爵”号落入敌手,德军将其凿沉在港内。占领该地的苏联于1946年3月将沉船秘密打捞上来(根据盟国之间的协议,德日两国的大型战舰必须被销毁或沉入海底),用作物资运输船。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32. 一架Ju87c型舰载俯冲轰炸机正在着舰,注意已经放出尾钩

1947年8月,该舰最后的目击地点是在斯维内明德,当时正在运载物资前往列宁格勒,此后就再无音讯。苏联方面对于此类资料长期保密,直到多年后才知道当时该舰曾触雷沉没,后再次被打捞出水并短暂获得一个编号“PO-101”(浮动基地101号),被当作靶船以便研究如何击沉“航空母舰”这类的大型军舰,该舰最后的归宿就是被苏联俯冲轰炸机彻底炸沉,这是本舰第三次沉没。

要攻还是要守?美日英三国航母为此纠结很久,答案还得打完再说

图33. 战舰世界中的“齐柏林伯爵”号

2006年7月12日,一艘波兰船只在韦巴港附近发现了一艘长度约265米的沉船,正好与沉没的“齐柏林伯爵”号相符。7月26日,波兰海军调查船阿克托夫斯基号对沉船进行了穿凿调查以确定其身份,并在隔日宣布在格丁尼亚(波兰北部波罗的海港市)离岸55公里,87米水深的海底发现的沉船,正是行踪成谜多年的“齐柏林伯爵”号。

“燃烧的岛群”是一个专注于太平洋战争和中日战争回顾的军史网,首创于2000年5月,2005年至今论坛在线,2017年转战公众号和自媒体平台。本站力求依据翔实准确,点评角度独到,不吹不黑不喷,已完成作品包括珍珠港11篇、中途岛7篇、巨兽之亡12篇、制胜神器3篇等,欢迎新老朋友们持续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