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馬雲殺回港交所,究竟意欲何為?

不執著財經


謝謝您的問題。馬雲和張勇一直致力於回到港交所,但這是雙方共同的意願。

馬雲長期的想法。我個人認為,馬雲之所以一直想回到港交所,是因為阿里巴巴全球化不能完全指望美股。第一,美國股市的中資概念股有時不受到重視,阿里巴巴的一些做法不能對美國股市完全理解,估值不合理,股票被壓低,甚至有被做空的風險。而香港股市更加懂得大陸科技企業的玩法和價值,阿里巴巴估值會更有利。第二,國內電商競爭越來越激烈,阿里巴巴應該就近考慮亞太地區,港交所的區位優勢和金融優勢,方便阿里巴巴融資拓展海外市場。馬雲當年說的條件成熟,主要是港交所是否做出努力更改規則,歡迎阿里巴巴迴歸。


張勇目前總體考量。張勇在馬雲的基礎上更加明確提出了全球化目標。張勇提出了阿里巴巴5年戰略,比如創造10萬億元的消費市場,服務10億中國消費者,基本上把中國市場囊括。2036年還要在全球服務20億消費者、幫助1000萬中小企業盈利等。張勇在自己的任期內所做的重要事情,就是為阿里全球化布好局、打基礎。第一,是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的技術。第二,是持續擴大中國內需。第三,促進資本等要素的全球化。第四,規避中美貿易戰的風險,萬一美國指望不上,還有港交所保底。顯然港交所上市融資與這幾件事都有關係。

這是雙方的意願。港交所也歡迎阿里巴巴迴歸。第一,為阿里巴巴修改了同股不同權制度。第二,香港事件使得港股下跌,阿里巴巴間接地穩住了香港股市,也提振了投資者對港股的信心。第三,阿里巴巴緩解了港股資金的緊缺,將有千億的資金隨著阿里巴巴湧進港股。第四,促進香港經濟回升。阿里巴巴的示範效應,將帶動更多的上市公司從美國回到香港,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第五,服務好了阿里巴巴,他還有大招,比如螞蟻金服、阿里雲,都是上市的香餑餑,其想象空間比現在的阿里電商更大。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最近,阿里回港上市引發各界關注。11月26日,阿里巴巴集團在香港交易所鳴鑼上市。開價187港元/股,較發行價漲6.25%。市值高達4萬億港元,取代騰訊成為港股市場新股王。不過,令人稍感惋惜的是,馬雲沒有現身敲鐘現場。一起敲鐘的除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之外,還有香港前特首董建華,以及阿里邀請的來自全球10多名國際客戶。

根據此前招股書披露,阿里巴巴此次發行5億股新股,另有7500萬股超額認購權,按照176港元/股的定價,阿里巴巴最多在港募資1012億港元(約合130億美元),是2019年迄今為止全球最大規模的新股發行。而阿里巴巴現任董事局主席張勇則表示,在阿里巴巴迎來20週年生日之際,再回香港上市,對於阿里來說就是迎來了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回家。

資料顯示,此次登錄港交所,是阿里第三次上市,也是第二次登陸港交所。而此之前,阿里巴巴的B2B業務在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後因種種原因在2012年6月退市,此後阿里巴巴於2014年9月登陸美股市場。而當年見證了阿里巴巴從離開,到迴歸過程的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則表示:“今年是個好日子,感恩節前夕,阿里多年後終於回來了。感恩在香港非常困難的時候,阿里還是回來了,我心裡感到十分欣慰!”

可能很多網友會質疑,這次馬雲殺回“香港”,背後有什麼特別原因嗎?我們認為主要有幾個因素:首先,目前國內電商市場已經發展比較成熟,市場也基本瓜分完畢,如果再想業績保持高速發展,就必須走向世界市場。阿里這次赴港上市,主要是想在港融到資金,去發展東南亞、歐洲等大型經濟體的消費市場。此前阿里就已佈局如Lazada、PayTM等。而一旦阿里在香港融了資金之後,就可以有充足的資金去收購海外電商平臺,拓展更多的海外市場。

再者,在美國股市,中概股往往不受待見,一不小心就被渾水、香椽這樣的做空機構長期做空,或者難以在美國股市獲得合理估值,股價長期被壓低。這在馬雲看來,美國股市對中概股的估值壓得過低,難以真正體現中概股真正的內在價值。而讓阿里巴巴再回到香港上市,那阿里巴巴的合理估值才能得到更好的體現。

再次,阿里巴巴在中國是優秀的企業,中國投資者想投資都難有機會,而現在阿里巴巴赴港上市,國內投資者就有投資阿里巴巴股票的機會了。過去很多投資者認為,一些優秀的中國企業都跑到海外去上市,是肥了海外投資者,而內地投資者想投資卻受到重重阻隔。現在,阿里巴巴又回港上市,這無疑給內地投資者,參股阿里巴巴集團的一次良好契機。

最後,本來阿里巴巴並不願意赴美上市,但是港交所有“同股同權,一人一票”的規定,這不符合阿里巴巴股“同股不同權”的制度。阿里巴巴的“同股不同權”是讓公司管理層擁有更多企業運營的權利,減少其他股東干擾的制度。而普通投資者只能作為財務投資。這卻是港交所之前所未能允許的。所以,阿里巴巴錯過了赴港上市的機會。而2018年,港交所宣佈新訂的《上市規則》,允許“同股同權”公司可以上市。如此一來,大量赴美上市中概股都回歸港股市場。應該說,港交所在這方面做出讓步,也是順應了時代的潮流。

阿里巴巴再度回到香港上市,這給內地投資者投資阿里巴巴股票帶來良好機會。同時,阿里巴巴想赴港融資後,能夠使自己的正常估值得以顯現,因為之前長期被美股市場低估了。更關鍵的是,阿里巴巴要在國內融到資金後去拓展海外電商市場,把中國的電商的生意做到全球市場。正因為如此,阿里巴巴才急匆匆的要回到港交所的懷抱。可以說,此時此刻,港交所需要阿里巴巴的全力支持,而阿里巴巴也需要港交所在融資上的幫助。


不執著財經


首先更正一下題主的問題:並不是馬雲殺回港交所,而是阿里巴巴回到了港交所。馬雲11月26日因為在非洲做eWTP的推廣落地和當地的創業扶持,甚至都沒能參加阿里在港交所的上市儀式。

然後我們再來看,阿里迴歸港交所到底是為什麼(原因),以及是為了什麼(目的)?

先看原因,馬雲曾經公開表態,只要情況允許,阿里是會回到港交所上市的。

而阿里巴巴之所以在2014年選擇赴美上市,是因為港交所不支持同股不同權的股權架構,最終導致想要上市融資的阿里去了美國上市。而在那之後,港交所的管理層也認識到了自身機制的侷限性,於是做出了一些創新,其中就包括支持同股不同權的公司在香港上市。

小米公司就是在港交所創新之後上市的首家公司。

而阿里回到港交所上市也是必然,畢竟作為一家優質互聯網公司,也應該讓國人享受到更多投資帶來的回報。

阿里集團CEO張勇在上市現場說,感謝港交所,因為創新而讓阿里能夠實現自己曾經回來上市的諾言,在港交所上市,就相當於阿里回家一般。

那阿里在美國和香港同時保持上市,是為了什麼呢?

其實從全球經濟格局來看,港交所與美國兩大交易所都是全球重要的股票交易市場,能夠在香港和美國同時上市,對於阿里多了一個融資渠道,且能夠讓自身的股價和市值得到再一次提升,何樂而不為?

有人說阿里在港交所上市起到了穩定市場的作用,這個沒錯,而且也是因為阿里更看好國內經濟的發展,才回國上市的。

阿里上市背後,沒有隱情,只有光明正大的戰略佈局考慮。在港交所和美國股市上市可以讓阿里更有國際視野,也更能獲得全球客戶的認可。

張勇在演講中還提到了阿里的未來將會是國際化。顯然在港交所的上市,就是這個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註腳。


CEO來信


雞蛋不要放一個籃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