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春秋末期赵、魏、韩为何会三分晋国?

老陈谈趣史


晋国三分是什么原因呢?其中缘由很简单,就是晋文公制定的六卿制度。公元前633年,晋文公在建立三军,每军设将、佐各一名,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为正卿,执政晋国,六卿出将入相,掌管晋国军政大事,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内阁制度。六卿内阁制度虽好,但其弊端也显现无疑,六卿得势逐渐做大,君权被严重削弱。

▲晋国霸业开始然危机并存

春秋早期,晋献公在位之时,国力强盛,大肆攻伐,开疆扩土依次灭耿国、霍国、魏国、虞国、虢国,等国,史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在骊姬之乱让重耳看到了国内的危机,晋文公重耳上位后开创霸业,虽盛极一时,然而危机也愈加明显。曲沃的成师公子扩充势力后取得君位,晋献公上位始就对同姓公族采取杀戮放逐,转而任用异姓大臣辅助国事。随后各大夫逐渐发展壮大,君权慢慢被削弱,厉公之时有削强臣强的想法,没成想却被强臣杀害。昭公时开始形成了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他们世代相袭权利进一步做大。君权反而被慢慢旁落。

▲晋国六卿混战

春秋末期在晋国的国君权力已然落入六卿之手,而这六卿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权力,开始连年征战互相攻伐,范与中行两家被灭。剩着韩、赵、魏、智四家。这四家之中智家最为强大。

那为何“智”被灭呢?话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后灭了吴国,成为威震一方的霸主,当时晋国四卿分别是魏桓子、韩康子、智伯瑶、赵襄子。智伯瑶看到越王称霸,摇想起当年晋国本才是中原霸主,心有不甘,为了强晋告知其他三家各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送与国君,当然其他三家都知道这样做会让自己实力下降,魏桓子、韩康子两卿没办法只有照做,唯赵襄子死不献地,于是韩、魏、智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智家失言被三家合攻并分之

去攻打赵的时,智伯瑶用了水淹晋阳的方法,老百姓都在屋顶避难,而这时智伯瑶对另两家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能拦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呀。”这一句话,让魏桓子与韩康子后怕不以,因他们的封地旁都有大河,而正在城里的赵襄子心知韩康子和魏桓子是被智家裹挟而来并不是本意灭赵,于是使了离间之计,后来,赵、韩、魏三家反而团结起来一起攻智家。

▲周天子分封三晋战国开始

最后,赵、韩、魏三家屠杀智家二百余口,且平分了晋国的封地,周天子看三家已然成势就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虽然周天子虽没有什么权力,但各国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才能被大家所承认的。毕竟师出有名嘛。也就从时这里开始,春秋五霸变为了战国七雄。至此中国开始了长达250年的七雄争雄的时代!


商文君


在平王东迁以后的东周和春秋时期,从天子地位开始衰落,诸侯开始崛起。再从诸侯开始衰落, 卿大夫开始崛起。这体现出那个时代权力不够集中于中央,大权旁落分散,所导致出这种礼崩乐坏的现象。

我们都知道,当年武王伐纣后,为了巩固周朝王室,分封天下诸侯。同时在诸侯国内又有卿大夫,所以说诸侯和卿大夫有两个身份,他们既是君主,又是臣。

在这以宗法血缘关系的世袭制度下,萌生了地方政权权力过大,而中央王朝权力遭到了过渡的分散。所以在春秋以后,天子地位逐渐下滑,诸侯开始争霸。

在各个诸侯国内由于卿大夫的掌权,诸侯国的国君开始衰落和被架空。从此,有的诸侯国基本上由卿大夫操纵运转。所以到了春秋末期的时候,出现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等等,一系列的卿大夫上台掌权的历史事件。

三家分晋是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当时的晋国,国君衰弱,有六家卿大夫把持朝政。六家大夫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互相拼杀。最后只剩下了韩、魏、赵三家大夫。

韩、魏、赵三家大夫派出使者前往周天子处,要求周天子把他们封为诸侯,周天子被迫承认。在被封为诸侯以后,韩、魏、赵三家瓜分了晋国。从此晋国灭亡。史称“三家分晋”。历史也开始进入了战国时代,韩、魏、赵三国与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并称为战国七雄。


龙火果果


主要有以下两大原因:

1、晋国实行的“ 国无公族” 制度,导致国中异姓卿大夫势力的崛起,并最终形成了以封建关系为主体的多个采邑独立王国的形成,从而具备了分裂晋国而自立为主的社会基础

据《国语·晋语》记载:“骊姬既杀太子申生,又谮二公子曰:‘重耳、夷吾与知共君之事。’公令阉楚刺重耳,重耳逃于狄;令贾华刺夷吾,夷吾逃于梁。尽逐群公子,乃立奚齐焉。始为令,国无公族焉。”

(图为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

晋国自晋献公杀太子申生,逐除重耳、夷吾等诸公子开始,历代晋国君王都将宗室子弟排斥于国家统治实权之外。诸公子除了嗣子留待继承君位以外,其余都得出居他国,不再被分封以官爵和采邑。这就是“晋无公族”制度的由来。而这种制度的实施虽然规避了王室子弟为争夺皇位而相互厮杀产生的内乱,但同时也产生了权力真空,以异姓卿大夫为主的势力趁机发展,积极扩大自己的实力和势力范围。

(图为晋国六家卿大夫势力分布图)

另外,晋国自晋文公称霸之后,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领土面积都急剧膨胀,而卿大夫也借对外称霸和兼并战争之机不断强化自己的实力。最终晋国的实权慢慢落到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范家、中行家等六家卿大夫手中。

2、虽然六家卿大夫共同掌控了晋国大权,但是赵、魏、韩三家在土地政策和税收方面更能顺应形势,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人心归附,得到了百姓的拥护,为三家分晋奠定了经济和社会基础

为了增强实力,六卿都曾在自己的地盘上进行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主要集中在田制和税收方面,这是一场深刻的土地制度变革。春秋末期,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原先的井田制遭到破坏,代之而起的是农民小土地所有制与地主所有制并存的发展趋势。

赵、魏、韩三家在土地政策方面更加向农民倾斜,如春秋时田亩的面积计算都是“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也就是长宽一百步的距离为一亩,六家卿大夫在改革之后,范家、中行家以一百六十步为一亩;智家是以一百八十步为一亩;韩家、魏家以二百步为亩;赵氏最下血本,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如此,亩的面积越大,农民的收获就越多。

此外,税收方面其他五家都“伍税之”,也就是征收粮食总产量五分之一的税,而赵氏压根就不征土地税。如此赵、魏、韩三家民心归附,实力大增。反观范、中行、智三家,田制小、剥削重、养士多、生活奢侈,因此不得人心。最终赵氏先是击灭范家、中行家两家,后又与魏、韩共同拔除实力最强大的智家。最终赵、魏、韩三家将庞大的晋国三分天下,并与秦、楚、齐、燕四大国并称“战国七雄”。


柚子爱历史


三家分晋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我们在此不做过多讨论。我们看一下,为什么在春秋晚期,出现了这种现象?因为三家分晋的现象,并不是单独出现。与此同时,鲁国、齐国等都发生了类似的事情,其背后肯定有深刻的历史原因。

宗法制的崩坏

晋国的始封之君,为周成王的弟弟叔虞,为周王室北疆重要屏障。因为周围戎狄之族非常多,为了生存,晋国不断与之战斗。最终,锐意进取的晋国领土不断扩大,遂成大国。但在春秋初年,晋国的内讧最为严重,晋献公继位后,为了杜绝隐患,用各种方法将同族贵族都消灭掉。自此以后,晋国除了被立为嗣子外,其他公族都被送到各国居住,这几乎称为晋国的通例。

因此,宗法制在晋国已经崩坏。天子之子为诸侯,诸侯之子为士大夫。把所有公族都赶到国外,自然没有了公族擅权。但同时,这给了其他异姓卿大夫执政的机会。而这些异姓卿大夫都是晋国世代的功臣之后,随着执政日期的增长,地位也越来越稳固,慢慢地便把国君给架空了。这是异姓卿大夫攫取了政权。更严重的是,军权也逐渐为卿大夫把控。

卿大夫军权的崛起

春秋主要目的在争霸,战国主要目的在兼并。而无论是争霸还是兼并,都需要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晋国在晋献公时期,改一军为二军,晋献公自领一军,太子申生领一军。此时,军权还牢牢掌控在国君手中。但是等到了晋文公时期,晋文公扩二军为三军,军队的领导权也渐渐下放给卿大夫。但此时发兵的权力,依旧牢牢掌控在国君手中。

此外,对于卿大夫的私人武装,国君也是刻意控制。一旦发现威胁,便会立马制止。但到了春秋晚期,军权进一步下放,军权开始落入到卿大夫手中,国君的地位遭到削弱。卿大夫在战时亲自任命各级将领,奠定了卿大夫牢不可破的地位,使得国君逐渐丧失了军事领导权。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卿大夫已经开始觊觎国君之位了。

井田制度逐渐瓦解

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原本的井田制,此时也开始加快瓦解。原本的公田,许多已经得不到打理,公田上的农业逐渐没落。此外,井田以外开垦的私田却不断增加。统治者为了增加税收以充实国力,为了征兵以扩充军力,为了收揽民心以为己用,开始承认农民开垦的私田为合法。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朝私有化发展,税收也开始按照田亩数来收取。

那么,从晋国国君那里获得大量赏赐田地的卿大夫,也开始进行改革,废除了原先“步百为亩”的井田制。范氏、中行氏以160步为亩,知氏以180步为亩,韩式、魏氏以200步为亩,赵氏以240布为亩。赵氏的亩制最大,又不征收地税,其余五家士大夫,都是抽取五分之一的税收。所以到了最后,是亩制度最大的赵(税收也是最低)、韩、魏三家没有灭亡,最终“三家分晋”。

晋出公因反对三家分晋,而被驱逐到楚国。晋幽公时国君只剩下一点点地盘,最后终被赵、魏、韩瓜分,晋幽公开始朝见三家之君。等到了晋悼公时,他被赶到韩国的屯留,被韩国士大夫杀死。至此,晋国名义上的国君,已经消亡。

所以,春秋末期,宗法制和井田制逐渐瓦解,卿大夫攫取了国君的权力,这是三家分晋的根本原因。到了后来,国君已经无力制止。最后,原本分封晋国、齐国的周王室,对此也无能无力,最后甚至承认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赵、韩、魏、齐,再加上原来的秦、楚、燕,战国七雄的局面形成,波澜壮阔的大争之世到来。


飞熊说历史


要了解三家分晋,首先要了解晋国这个国家。

晋国是姬姓,本来是王室的屏藩。所以它的发展脉络和别的诸侯国没什么不一样。

在周天子还有权威的时候,嫡长子继承制牢不可破。各个诸侯国前几代都很少有因为继承权产生的内乱。

后来王室衰微。各国的继承权也开始跟着乱了。出现了非嫡长子依靠权臣或者封邑夺取继承权的事情。对这些事,周天子都只能事后追认,干涉不了事情本身的进程。

就像周天子的权力不断被诸侯篡取一样,各国公室的权力也在不断被有力的陪臣篡取。这应该是不难理解的事情。

由于势力强大的陪臣存在,很多国家,包括鲁国这样的国家,都开始分封群公子,给他们强大的封邑,钳制陪臣的力量,用来拱卫公室。

其它国家的群公子分封以后,虽然也干涉公室,插手继承权问题,但也只满足于做权臣。没人尝试取代大宗嫡支。

只有晋国出了问题。

晋昭侯的时候,昭侯将大邑曲沃,封给自己的叔叔曲沃桓叔。

结果昭侯一死,曲沃一支就开始接连不断地进攻国都,不停杀死公室继承人。努力了差不多三代,最后彻底取代大宗,篡夺了继承权。

大家比较熟悉的晋文公就是曲沃这一支的后代。

曲沃代晋后,由于担心这些桀骜不驯的同宗对自己做出同样的事情。曲沃这一宗的第二个国君,也就是晋文公他爹,晋献公即位后,用大臣的计谋,把晋国的公族,包括曲沃这一支的公族,全都杀了个干净。

然后晋献公又分封了两个大邑给自己的俩儿子,后来的晋惠公和晋文公。但因为骊姬,大家都认识的,太子申生被害。惠公和文公出奔。

献公死后,大臣杀了骊姬的儿子,晋惠公在秦国的支持下回国继位。晋惠公死后,大臣又把他的儿子杀死了,晋文公又在秦国支持下回国继位。

经过这一系列事件。晋国公族的力量低落到了极点。而在此期间,由于献公作二军,文公作五军。军事力量尽落到当时掌握军权的卿大夫手里。

此后晋国公室虽然做出一系列努力,但依然没能夺回军权。国君在世时尽出群公子,死后再召回继承人。成为定制。

经过一系列政治斗争,卿大夫家族慢慢决出最后的胜利者。

当时晋国的情况是大权旁落,被六个卿大夫把持着,这六个卿大夫分别是赵、魏、韩、智、范、中行。需要注意的是,这六家都是采用了封建剥削方式,由奴隶主贵族转变成地主阶级,并使用减赋等方式讨好民众逐渐发达起来。

后来这六家当中的范和中行氏,被赵给灭了。灭了之后,智家成了最大,而且凭借自己的力量威胁另外三家交出土地,这就是智伯索地。起初三家都不同意,可是后来韩氏服软了,交出了土地,魏氏本来就左右摇摆,一看韩氏变节,自己也马上跟着变节,唯恐人后。这就像是一家公司快倒闭了发不出足够的钱,大家都商议要一起告公司,可是其中有一些另有私心,私底下收了公司的钱不和大家一起告,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争先恐后要收钱单飞,这个阵营就被瓦解了。

接下来,智氏一看其他两家都乖乖听话了,只有赵不听话,那就给他点颜色瞧瞧。于是智氏联合了韩魏围攻赵两年,久攻不下,想到了引水淹城的方法。韩魏两家这时忽然明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有些后怕,再加上这时赵的游说鼓动,于是纷纷策反,三家一起灭了智伯。瓜分了智氏土地后的赵魏韩,要求周天子把他们封为诸侯,周天子岂敢不答应。

三家分晋就这么成了。


巴普洛夫没有狗


一、从内来说:赵、韩、魏三家大夫实力已经可以与各诸侯平起平坐,具备了独立的实力。春秋末期,晋国公室的地盘已经六卿瓜分的差不多了,六卿又经过激烈角逐,范氏、中行氏、智氏又先后被灭,晋国的土地最终被赵、韩、魏三家瓜分殆尽。晋国六卿之所以日渐坐大,早在晋献公、晋文公时已埋下了祸根。晋献公听从士蔿的建议诛杀了诸公子,消除了各位公子夺权的隐患,但却也彻底削弱了公室力量,后来又打算废长立幼,导致国内动乱不断,晋文公重耳逃往国外19年,终于回国继位,重振晋国,在晋文公复位并称霸的过程中赵、魏等大夫不离不弃,出力很大,晋文公也实现了同甘共苦的诺言,大封功臣,并建立六军制,六卿各家分别担任各军主将,晋国国政慢慢被六卿所掌握,虽然后来公室也想夺回权利,但都失败了,晋国国力在六卿各家的优秀人才的治理下日益强盛,比那些只知道任用公族的老牌诸侯国要强得多,但晋国不断扩张的地盘却源源不断的进入六卿手中,而且六卿还借机不断蚕食公室的土地,所以导致六卿实力不断壮大。在收拾了公室后,六卿开始火并,先是其中比较弱的中行氏、范氏被灭,后来智氏风头盖过三家,本来有可能灭了三家,独吞晋国,可惜智瑶过于狂妄自大,到处树敌,不把三家放在眼里,在联合韩、魏灭赵时,反被赵国联合韩、魏在背后捅刀子灭了智氏,自此三家实力形成,可以当王,谁还愿意做臣,自然要分晋独立。

二、从外部来讲:周朝分封制已彻底崩溃,各国均自顾不暇,无力也不想干涉。周天子名存实亡,已无力约束各国,甚至在三家分晋后,为了讨好三家,还正式册封三家为诸侯,刷了一次存在感。齐、楚、秦、吴、越等春秋称霸的强国,或已灭亡,或内乱不止,已经没有武林盟主可以出来号令群雄、制止分裂了。其中老牌霸主齐国公室力量已被大大削弱,田氏正在谋划篡权,齐国自身难保。楚国因为楚平王这个老色狼霸占了儿媳妇,并且要要杀掉太子,太子跑了,但是太子的老师,也就是伍子胥的老爹,被楚王顺便杀了,结果引来了历史上最牛逼的复仇,伍子胥逃到吴国,后来领兵攻占楚国都城,把楚平王挖出来鞭尸,楚国从此衰落。吴国在夫差的带领下到处耀武扬威,和各国开战,结果被越王勾践背后捅刀子给灭了。越王勾践在灭了吴国后,并没有什么突出作为,反而在自己死后,国内陷入分裂中,迅速衰落。秦国在秦穆公称霸后也进入低迷期,内乱不断,无暇参与国际事务。所以韩、赵、魏三国可以明目张胆的瓜分晋国,升级为诸侯。


信陵君读历史


春秋霸主之一的晋国之所以被三家分晋是因为晋国的制度有问题,当时的晋国还是实行的分封制,而最大的三个分封诸侯却是外姓,三家意见统一达成了分刮晋国的决定。



城中村爱情故事


晋国的统治者智宣子想从几个儿子中选定智瑶为继承人。

智氏族人智果说,“智瑶有异于常人的五项长处:仪表堂堂,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言善辩,坚毅果敢。但是,他最大的短处是居心不仁。如果他用长处来制服他人,但是做不仁不义的恶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如果真的让智瑶作为晋国的继承人,那么我们这个宗族离灭亡不远了啊。”

智宣子没理睬智果。智果便请求脱离智氏宗族,自己另外取了个姓氏,来避免灭族之祸。

2

智宣子去世之后,智瑶成为晋国的实际统治者。

有一天,他和晋国另外两个大夫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吃饭喝酒。

智瑶喝得有点多,言语之间对韩康子和韩家的家臣段规进行了戏谑侮辱。

智瑶的家臣智国听说了这件事,赶紧劝诫说,“主公,您需要注意下您的言辞,不然会招来灾祸。”

智瑶狂妄地说,“人的生死灾祸都取决于我。我不对他们降临灾祸已经算不错的啦,谁还敢对我兴风作浪!”

智国说,“贤德的人谨慎处理小事,所以不会招致大祸害。您这倒好,吃一次饭,说几句醉话,一下子得罪整个韩氏家族,还不戒备人家是否报复,还说谁敢对您兴风作浪!这实在是不应该啊。蚊子、蚂蚁、蜜蜂、蝎子都是小虫子,但都能害人。更何况宗族力量深厚的韩氏家族呢!”

智瑶听了,哈哈大笑几声,毫不在意智国的忧心忡忡。

3

智瑶看韩康子对酒宴期间被侮辱的事情毫无反应,便向他索要领地。

韩康子不想给,段规进谏说,“智瑶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他肯定会讨伐我们。给了他之后,他一定会更加狂妄,还会进一步向其他人要土地。别人不一定顺从他意,智瑶会大怒起兵,我们到时候就可以伺机行动了。”

于是,韩康子送给智瑶一个县。

智瑶果然喜出望外,继而向魏桓子提出领地要求。

魏桓子的家臣任章同样建议给智瑶领地,说,“《周书》记载,要打败敌人,必须暂时听从于他,引导他犯错误;要夺取敌人利益,必须先给他一些好处作为诱饵。我们先答应智瑶的要求,让他骄傲自大,没有任何防备,然后我们再联络其他人做好进攻智瑶的准备,何必现在做出头鸟去激怒他呢!”

于是,魏桓子也送给智瑶一个县。

4

智瑶得意忘形,进而向赵襄子索要领地。赵襄子直接拒绝。智瑶很生气,联合韩、魏两个家族攻打赵氏家族。赵襄子抵御不了,弃城出逃。

智瑶、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出兵围住了晋阳,引水灌城。

有一天,智瑶在城墙上巡视城内,望着城内浩瀚水势,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大水还可以灭亡一个国家,哈哈。”

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会意地回踩了一下魏桓子。两人不寒而栗:汾河也可以灭掉魏国都城安邑,绛河也可以灭掉韩国都城平阳。

智家的谋士絺疵看到了他们的变化,悄悄对智瑶说,“韩魏两家肯定会叛变。”

智瑶问,“何以见得?”

絺疵说,“人之常情啊。我们现在三家围攻赵家。一旦赵家覆亡,下一个就是韩魏两家。你想,我们约定灭掉赵家之后,三家分赵,现在攻破晋阳指日可待,可他们两个人脸上没有喜悦,反倒是忧心忡忡的。”

智瑶把这些话告诉了韩魏两人,他们忙说,“怎么可能?一定是小人离间之计,让您怀疑我们。我们怎么可能放着马上到手的赵家土地不要,而去做攻击您那样危险又一定不会成功的傻事呢?”

5

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会见韩魏两人,劝说他们说,“唇亡齿寒,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等我们赵家灭亡了,下一个就是你们两家了。”

韩魏两人也说,“我们何尝不知道呢?只是怕事情还没有做,计谋先泄露出去了。”

张孟谈说,“只有我们三个人听见,怕什么呢?”

于是,三人约好共同行动的时间。

到了那一天夜里,赵襄子派人杀掉智瑶的守护岸堤的士兵,大水决口,反灌智瑶的军营。韩魏两家军队乘机夹击智瑶军队。

自此,韩赵魏三家分了智瑶的领地,是谓三家分晋。


迷茫的职场小菜鸟


三家分晋主要还是晋国的政治制度有问题。周代各诸侯国通常都将公室子孙封为大夫,各家的大夫都有封地,以血缘关系保护公室的权力。而晋国“骊姬之乱”时,晋献公却诛杀诸公子,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到晋成公时由以“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赵盾又将各家异姓大夫代为公族,晋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对于作乱的异姓大夫没有了制约能力。从公园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就一直把持着晋国的军政大权。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已基本落入三家之手。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候、赵敬候废除晋静公,瓜分了晋国土地。至此历史进入战国时期


多哥在线


三家分晋的根子在赵盾专权,即便后来出现晋厉公和晋悼公这样的雄主,也无济于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