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本能成為郭靖關門弟子,他卻選擇拒絕,最終超越楊過打造一大門派

張三丰是《倚天屠龍記》中神一般的存在,少年時期和覺遠大師一起去華山追查被瀟湘子和尹克西偷走的《九陽真經》,在楊過的指點下,以一個初學者的身份,打敗了二流高手尹克西。

三年之後因為偷學少林武功,被少林和尚刁難,於是和覺遠,郭襄一起逃出少林。在師父覺遠因救二人力竭圓寂後,郭襄推薦他去襄陽城投靠自己老爹郭靖,但是張君寶不願意寄人籬下。於是他憑藉覺遠大師傳授的部分《九陽真經》和少林的武功闖蕩江湖,最終在武當山頓悟,最終開創了和少林派齊名的“武當派”。

張三丰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就將武學融會貫通,後來他個人武功不僅超越當初的後五絕,甚至楊過郭靖武功都不及他,而且憑藉一人之力把武當派打造成了和少林派齊名的武林泰山北斗,可以說他的能力真是非同凡響,這不僅僅是張三丰武學天賦過人,他還有過人的人格魅力。

第一,縱使身處逆境,絕不寄人籬下!

有道是人窮志短,很多人在身處逆境時都容易放棄尊嚴,選擇過上寄人籬下的穩定生活,但是張三丰卻並非如此!

當他和覺遠大師,郭襄女俠一起逃出少林後,他的師父覺遠大師就遠離。而郭襄也要去繼續尋找她的大哥哥楊過,分別之際,郭襄就推薦他去襄陽城投靠郭靖,並開出了讓郭靖收他為徒的條件。只不過郭襄也提到了,如果他去襄陽,郭靖夫婦和郭破虜這邊不會有什麼,但是她姐姐郭芙可能多少會給他點臉色看。總體來說,郭襄推薦的這條路對於一個剛剛失去唯一親人的少年張三丰來說,是非常具有前景的,畢竟光是成為郭靖郭大俠的弟子這個條件就是所有武林青年夢寐以求的事。

然而,少年張三丰在武當山聽聞一對夫妻談話後深受啟發,覺得與其寄人籬下,不如憑藉自己的實力在江湖上闖出一番事業,做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這才得到世人的尊重。於是張三丰放棄了女神郭襄推薦的道路,而是選擇憑藉自己的實力闖江湖。

不得不說張三丰做了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此時的郭靖雖然有“北俠”的美譽和登峰造極的武功,但是郭靖卻是出了名的不會教徒弟,他收的徒弟是一個不如一個,如果張三丰由郭靖去教,說不定也被教成廢材。

再說,郭靖一心守護襄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果張三丰真去了襄陽城,他也沒有精力傳授張三丰高深的武功,可能張三丰也是跟隨郭大俠一起鎮守襄陽了,那麼江湖上可能就少了後來的一代宗師,多了一個愛國義士。

本能成為郭靖關門弟子,他卻選擇拒絕,最終超越楊過打造一大門派

第二點,武學天賦極高,領悟到武學真諦。

想要在江湖上打下一番事業,高強的武功是必不可少的,而提起張三丰的武功絕大多數人都用兩個字來評價,那就是“修仙”。在原著中,張三丰只是區區出手了三次,可是威懾力無人能及,可見他武功之恐怖。

張三丰第一次出手是在自己百歲大壽時制服綁架張無忌的玄冥二老之一的鶴筆翁,第二次是擊退了捉拿常遇春的元朝正規軍,第三次是在武當山上被暗算,在深受重傷之下反殺假空相。

三次出手中,第一次最能顯示張三丰的水平,當時在玄冥二老之一的鶴筆翁在真武殿挾持幼年張無忌威脅武當派眾人說出謝遜下落。這個時候的鶴筆翁面對的是武當派所有中高層力量,所以他的警惕性絕對達到了百分之百。而此時的張三丰新喪愛徒,徒孫又被綁架,心緒難平。而此時的張三丰面對萬分警惕的鶴筆翁,卻是秒殺。

那人(鶴筆翁)左足一點,抱了孩子欲躍上屋頂,突覺肩頭一沉,身子滯重異常,雙足竟無法離地,原來張三丰悄沒聲的欺近身來,左手已輕輕搭在他的肩頭。那人大吃一驚,心知張三丰只須內勁一吐,自己不死也得重傷,只得以言走進去廳內。(三聯版《倚天屠龍記》第十回“百年壽宴催肝腸”)

可見,張三丰收拾鶴筆翁就如同一個二三十歲的大人收拾一個七八歲的小孩一般,而且速度之快讓鶴筆翁根本看不見張三丰是怎麼出手,還被生擒了,而後來明教光明右使範瑤,在鶴筆翁手裡也就能走個兩百多招。而“倚天后期”張無忌對付玄冥二老也要廢不少力氣,就是這樣一個人,居然根本沒看見張三丰是怎麼出手的。由此可見,即使是全盛時期的張無忌,在張三丰面前估計也是討不了好處,可見張三丰的武功之恐怖!

第三,因材施教,讓徒弟各司其職。

要想在江湖上成名,只需要練就一身高強的武功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成立一個響譽百年的門派那就不能光靠自己,一定要會收徒傳藝。張真人讓武當名震天下的關鍵點就是:擅長教徒弟。在教徒弟的過程中他又很注重根據每個徒弟的特長來因材施教,教他們不同的武功,而不是像其他門派那樣,把自己的武功一股腦塞給徒弟,結果是自己的徒弟人人平庸,個個稀鬆。

受電視劇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武當七俠和全真七子一樣都是隻會使劍,七個人雖然武功高地有差距,但是武功路數和風格都大同小異,實際上原著中並非如此。像老二俞蓮舟武功最高,擅長拳腳,前期自創絕命白虎爪,後期主修太極拳;老三俞岱巖擅長刀法,主要修煉的武功是玄真刀法和梯雲縱;老五張翠山擅長把書法和武功結合用的是判官筆和虎頭鉤,並且唯一繼承了張三丰獨創的“倚天屠龍功”,當張翠山想邀請師兄弟們一起學時,張三丰卻說,他們不通書法,學了也不容易會,所以並沒有教;老六殷梨亭擅長劍法,所以後期主修太極劍;而老七莫聲谷則是主要修煉外家功夫!

最能提現張三丰宗師氣度的就是他對俞蓮舟自創武功的態度,其實武林中不是很支持門派弟子自創武功,往往自創和改善本派武功的弟子都會本貼上背叛師門的標籤,輕則逐出師門,重則廢去武功。但是張三丰看到俞蓮舟自創的武功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這門武功過於陰毒,沒事不要亂用。

張三丰不僅根據弟子的特點教他們不同的武功,還根據他們的特長給他們安排合適位置。比如宋遠橋綜合實力強,又入門最早,威望很高,所以張三丰認命他為掌門大弟子,在自己閉關時期全權處理武當大小事,並可以和俞蓮舟一起傳授師弟們武功。宋遠橋也把武當派的事務處理的井井有條,如果不是他兒子宋青書出了問題,宋遠橋絕對是武當未來掌門。天賦最好的張翠山則是繼承他的武功絕學,而智謀過人的老四張松溪則成為武當的頭號謀士!可見張三丰不僅因材施教,還知人善用,可見他眼光和心胸都相當開闊。

本能成為郭靖關門弟子,他卻選擇拒絕,最終超越楊過打造一大門派

第四,張三丰特別注重創造和傳承。

張三丰最大的魅力應該就是他對武學創造和傳承的重視程度。金庸筆下的一派之長,大多數都以繼承先人衣缽為榮,很少有人想過並且能夠做到推陳出新,而張真人卻是個例外。

張真人並沒有以繼承他師父覺遠大師那四五成的《九陽真經》為榮,而是在繼承四五成《九陽真經》的基礎上創造了包括“武當九陽功”,“純陽功”,“震山掌”,“武當綿掌”,“玄虛刀”,“梯雲縱”,“倚天屠龍功”等多門絕技。而且,在在宋遠橋可以獨立處理武當事務之後,他就基本上當上了太上掌門,他將事務全部交給宋遠橋,一心一意鑽研武學,終於在百餘歲高齡時創造出驚世絕學“太極拳”和“太極劍”。這種勇於創新的信念,值得多少武林人士學習。

在趙敏統領的假明教攻打武當山時,宋遠橋,俞蓮舟,張松溪,殷梨亭,莫聲谷全部被抓,而張三丰自己也被假空相暗算,深受重傷。當弟子傳話說明教上武當山時,張三丰才明白這是有人為了設計自己而精心佈下的一個局,而自己已經身在局中了。可以說,此時的武當陷入空前絕後的危機,可是張三丰最在乎的既不是自己的生命安危,也不是自己門派的興衰,而是自己一身絕學可能就此失傳。可見,張三丰想的都是將來,他希望能夠讓自己的武學傳承於後世,讓後世人能夠有更多的武功選擇。於是他便現場把“太極拳”教給了已經殘廢二十多年的俞岱巖,希望他能吸收多少傳承多少,並告訴他必須忍一時榮辱,把本派武學發揚光大,從而造福子孫後代。

多少所謂的門派掌門,平時張口江湖道義,閉口行俠仗義。危機時刻不是想著自己的利益,就是想著自己的門派的地位,只有張三丰張真人在危機時刻想到的只是自己的武學,是自己能不能為後世人留下一筆武學財富。

身為一代宗師,張真人這份胸懷著實難得,正因為張三丰為武當開了一個好頭,所以武當後世弟子也都以張真人也榜樣,在傳承方面也著實做到思路開闊。

本能成為郭靖關門弟子,他卻選擇拒絕,最終超越楊過打造一大門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