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 孩子“挑食”也許是假象,媽媽別大意!“不愛吃”僅僅是藉口

關於孩子挑食的問題,相信大家會經常聽到媽媽們的抱怨。只要一談到孩子的飲食問題,挑食肯定是避不掉的話題:“我家孩子不吃魚”、“我家孩子不愛吃綠葉菜”、“哎呀,我家孩子也是這不吃、那不吃的!”一到做飯就發愁,一上餐桌就窩火,幾乎是有些媽媽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孩子“挑食”也許是假象,媽媽別大意!“不愛吃”僅僅是藉口

孩子挑食,輕則會導致營養不均衡,嚴重的甚至導致孩子營養不良,對他們的發育發育造成影響。而隨著家庭生活越來越富裕,孩子們挑食的情況已經成了媽媽們躲不開需要正面面對的問題。


孩子挑食,很多媽媽認為,跟飲食習慣有關係,比如有些家庭習慣肉食為主,平時很少吃魚、蛋,蔬菜等菜品,導致孩子也偏向於肉食,不喜歡吃蔬菜等食物;也有些媽媽覺得家庭信仰也是很大的原因;還有一些媽媽做的飯菜確實手藝不佳,不合孩子胃口,孩子習慣性的拒絕某類食物。

然後,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有心的媽媽們可能會發現,孩子到了幼兒園/學校、小飯桌其實並沒不怎麼挑食,孩子們往往能夠把食物都吃光,而且看著他們狼吞虎嚥的狀態,好像很喜歡吃的樣子。

孩子挑食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因素,還有其他的原因導致孩子“挑食”或者說看起來比較挑食:

※嘴不閒著,平時吃太多,正餐專挑愛吃的吃,導致孩子一直“吃不飽”

媽媽們經常擔心孩子會在兩頓飯之間餓,喜歡在家裡給孩子準備不少零食,孩子餓了可以隨時吃一些。然後,零食中所含的鹽、糖、脂對孩子的吸引力巨大,一旦開了口子,很難做到自我控制,即便成是年人能夠很好控制的也並不太多,何況是孩子。有些媽媽說,我只是給孩子吃水果啊,對他們控制很嚴格的,幾乎不能吃零食。可您要是想到孩子們的食量就會明白,半個蘋果幾乎可以讓一個學齡前孩子到達吃飽的狀態。

孩子“挑食”也許是假象,媽媽別大意!“不愛吃”僅僅是藉口

當孩子在自我感覺不餓的狀態下坐到餐桌前時,可想而知,他們當然沒有什麼食慾,即使被逼著吃一些,也僅僅會挑選自己最喜歡的那些食物吃一些就已經飽了。這種假象會在下一頓正餐到來之前顯現出來,繼續用零食填補。持續的惡性循環,造就了孩子挑食或者說挑食的假象。

※有些食物吃太多,俗話講的“吃頂了”或“吃膩了”

有些孩子,在發現某些東西比較喜歡吃的時候,可以在段時間內,不停的吃,反覆的吃。從而導致“吃頂了”、“吃膩了”的現象。另外,這種情況也可能是媽媽們的大意造成的,感覺孩子比較喜歡吃某一樣東西,出於對孩子的嬌寵,也會給孩子反覆做,經常做。從而致使孩子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面,甚至再也不吃這種食物。這種挑食或者是挑食的假象,完全是“給的太多”造成的。

孩子“挑食”也許是假象,媽媽別大意!“不愛吃”僅僅是藉口

我在小的時候,就出現過類似的情況:那時候物質還沒有現在這麼豐富,零食更是無從談起。而肥肉熬油剩下的肉渣(我們本地叫做油梭子),加上白糖算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自制零食之一。而我就因為高頻次的多吃,把自己吃頂了。時至今日也再不能接受那東西,甚至有點童年陰影的感覺,即使是葷油(肥肉熬的油),那種味道都比較難以接受!

※特殊境遇導、味道致孩子難以接受某些食物

這是典型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孩子挑食假象。這種心理因素導致的排斥,並不是孩子不喜歡吃,不愛吃,而很有可能是由於一些血腥場面造成的心裡厭惡、恐懼。也可能是出於同情、憐憫、喜愛而造成的拒絕。抑或是其他一些食材的原始氣味引起的聯想讓孩子產生反感而發生的作用。

比如,有些人現場親眼見到過屠宰牲口以後,對肉類產生了牴觸;有些人,由於對狗狗的喜愛而拒絕食用狗肉。還有些人,單純的討厭榴蓮、臭豆腐的味道,也會決絕食用!

孩子“挑食”也許是假象,媽媽別大意!“不愛吃”僅僅是藉口

我有一位同事家的孩子,有一次經過鴨場,那種腥臭的味道、髒亂的環境,直接導致孩子從那以後拒絕所有禽類食物。還有一位同事由於親眼見過再殺生豬的場面後,轉而全面素食主義。

※身體消化系統問題、疾病、過敏等等歷史因素,或現實的身體狀況導致孩子挑食的假象

當孩子在吃過某些食物,而引起腸胃反應,身體不適時,他們也會選擇減少對這類食物的觸碰。

而有些孩子可能會更加嚴重,曾經由於某些食物引起過疾病、過敏等現象。即使隨著年齡的增長已經完全沒有問題,依然會選擇對這類食物牴觸。

孩子“挑食”也許是假象,媽媽別大意!“不愛吃”僅僅是藉口

這種情況,也屬於心理影響的範疇。有過這樣經歷的孩子,牴觸的可能並不是食物本身,而是由於食物造成疾病的整個經歷。孩子不喜歡去醫院是比較普遍的現象,而食物引起疾病、過敏去醫院的不愉快經歷(起碼孩子自己覺得不愉快),讓孩子感到焦慮、害怕。比如、大部分孩子剛出生後的一段時間內,對海鮮都有比較明顯的過敏現象,這種過敏現象有些孩子持續時間很短,有些則伴隨他們很長時間。這就極有可能導致孩子對海鮮類食物的全面排斥。

孩子“挑食”也許是假象,媽媽別大意!“不愛吃”僅僅是藉口

還有一些則完全是孩子身體狀況而導致的挑食假象,比如孩子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再比如一些人天生的乳糖不耐受等等。

面對孩子挑食的假象,媽媽們這麼做,也許會有所改變

改變家庭飲食習慣也許並不容易,但孩子的挑食或挑食假象的影響也許更大。網上有個段子說的好:不是大人不挑食,只是他們專挑自己喜歡吃的做而已。

因此,面對孩子挑食或挑食的假象時,除了儘量減少家庭飲食習慣的影響,烹飪方式多樣化的方法外,可能您還需要注意這些問題的處理:

※控制非正餐時間的進食。零食的作用在於暫時性的能量補充、豐富營養的需求、以及口欲的滿足。對孩子的正常生長髮育作用相對比較微弱,甚至完全沒有作用。非正餐時間進食的控制,可以很好的改善孩子在正常吃飯時間的進食量,以及很好的培養孩子的飲食規律。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在幼兒園/學校、小飯桌並不怎麼挑食的原因。

孩子“挑食”也許是假象,媽媽別大意!“不愛吃”僅僅是藉口

※無論對孩子如何寵愛也不應由著他們的性子,讓他們天天吃,頓頓吃,甚至一次吃個夠。食物的種類繁多,孩子喜歡吃的也並僅僅是那麼幾種。多去發現、發展孩子喜歡的食物,豐富他們的餐桌,週期性輪轉烹製,可以很好的避免孩子吃膩了,吃頂了的現象。

※解開孩子的心結,也許他們並沒有那麼挑食。心理因素導致的挑食其實最難解決,爸爸媽媽除了跟孩子經常性溝通談心讓孩子對心結的問題更加了解,做飯時掩飾原始食材物理形狀外。必要時也可以請專業人士協助解決。當然,如果不能解決孩子這方面問題時,也只能通過尋找替代食品,比如牛奶可以換成豆漿,蔬菜替換成水果等等。實在不行還可以用營養品暫時性解決(比如維生素,蛋白粉等等),等待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打開心結。

※生理問題及早就醫,專業的檢查,才能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如果是由於體內微量元素、疾病等原因造成,應該及早就醫該,讓醫生給出專業意見,該補充微量元素的及早補充,該治療及時處理。對於一些特殊體質問題,比如前文提到的乳糖不耐受、過敏等情況,及早確診,爸爸媽媽也能做到心裡有數,尋找替代食物,孩子也少會受一些委屈。

孩子“挑食”也許是假象,媽媽別大意!“不愛吃”僅僅是藉口

結束語

對於孩子挑食,媽媽們完全沒有必要相互之間抱怨,過早下結論。孩子的口味不但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相應的改變,孩子的身體、心裡、家庭飲食習慣、不規律飲食等等情況,都會讓您覺得孩子挑食。而真正的挑食,其實並不是不吃這個,不吃那個,而是正常飲食結構中營養全面,結構均衡!


大家有啥實際感受或經驗,分享到留言、評論,我們共同學習!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期待您的關注、評論、留言、私信交流。

我是一個為照顧女兒而辭職的全職菜鳥爸爸,也是一個十年教育行業的資深從業人員,專注育兒和家庭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