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安全感缺失的孩子,这一生可能都不会幸福!看看你做对了吗?

安全感缺失的孩子,这一生可能都不会幸福!看看你做对了吗?

经常有妈妈问我,宝宝对妈妈的依赖非常严重怎么办。平时爷爷奶奶跟宝宝在一起,宝宝就很乖,一旦妈妈回来了就黏着妈妈不放,本来会做的事情也不会做了。

送入园时,奶奶送的时候,宝宝情绪很好,但是只要是妈妈送,宝宝非哭得一塌糊涂不可:“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妈妈不要走……”

没有妈妈的场合,宝宝是懂事、讲道理的;一旦妈妈在身边,宝宝则相当任性,蛮不讲理,甚至大声哭闹了。是不是宝宝太没有安全感了?

安全感,说起来每个爸妈都不陌生,科学育儿中如果不提安全感,那准是伪科学。

安全感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内心安稳、情绪平和的重要基础。

对于孩子来说,缺少安全感究竟会怎么样呢?

安全感缺失的孩子,这一生可能都不会幸福!看看你做对了吗?

首先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第一项表现:容易暴脾气。

我们小区4岁的妥妥,就是典型缺乏安全感容易爆脾气的代表。

他是我们小区里的小霸王,动不动就跟小朋友打起来了,弄的小区里的爸妈,见着这孩子都躲着走,我亲耳听到几个爸妈叮嘱自己的孩子,说:“妥妥这孩子太暴躁了,不要跟他一起玩。”

缺乏安全感的第二项表现:极度认生,特别黏人。

小区里另外一个女孩,嘟嘟,2岁多了,每次妈妈带她出来,她会一直让妈妈抱着,把头使劲藏在妈妈的怀里,从来没听她跟任何人说过话。

后来听她妈妈说,她在家也是特别粘人,妈妈上个厕所她都要跟着,一眼看不到妈妈就哭的不行。

缺乏安全感的第三项表现:吸手指、咬衣服、咬嘴唇等不好的习惯。

月月特别爱吃手指,无论干啥,大拇指几乎一直在嘴巴里吸着。在小区里,她基本上都是站在旁边,一边吃手一边看着别的小朋友玩,也不参与,大拇指都被吸的都变形了。她的妈妈用了各种方法,都给她的手上涂过辣椒油,辣的月月嗷嗷叫,可还是不管用。

缺乏安全感的第四项表现:睡觉不安稳,适应能力差,爱哭闹。

淘淘,据他的妈妈说,一直睡觉不踏实。他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抱着自己的小毯子,经常睡着睡着就嗷嗷叫,并且睡觉特别轻,妈妈一离开他准醒,也没办法带他出去玩,会出现各种不适应而哭闹。

安全感缺失的孩子,这一生可能都不会幸福!看看你做对了吗?

整体来说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会有:

暴躁、容易发脾气、极度的胆小认生、黏人、爱吃手指以及睡觉不安稳等等。

一个拥有安全感的孩子,会很自信、独立,能与其他人友好地相处。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呢?

1.积极的、及时的回应孩子的需求

安全感缺失的孩子,这一生可能都不会幸福!看看你做对了吗?

儿童心理学家,著名的儿科医生,温尼克特有一句经典名言:“孩子仰望妈妈的脸,看到的是自己。”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对自己也不太了解,他唯一的信息来源就是妈妈的脸,孩子会通过妈妈的面部表情来判断自己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就拿给孩子喂奶这件事来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妈妈喂奶时,一直保持微笑,很有爱的看向孩子,用目光告诉孩子,妈妈爱他,这一时刻对妈妈来说,他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

这种方式能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自然感觉到很安全,不用哭不用闹,妈妈会主动关注自己的。

除了喂奶,其他时刻妈妈也要保持对孩子积极的回应。

比如孩子拉裤子了,需要清洗并换一条裤子。如果一个妈妈皱褶眉头去处理,嘴里还说着:“哎,怎么又拉裤子了,烦死了,就不让人消停一会,就想累死我。”这时候孩子心理会非常的恐慌,会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天大的错事,胆小谨慎的就是从这里学习来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妈妈微笑着对孩子说:“宝贝的裤子弄脏了,需要清理一下,妈妈来帮助你,给宝贝擦洗干净,变得香香的,然后再换一条干净的裤子,来,抬起右腿,再抬起左腿,好的,宝宝配合的真好,咱们这么快处理好了。”

整个过程,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知道妈妈在做什么事情,还需要他配合,最后还给了孩子一个配合的鼓励,将来孩子在社交中更愿意与人配合,最重要的是,宝宝一直看着妈妈脸上带着微笑,知道这就是妈妈爱自己的表现,无论自己是什么情况,妈妈都能接纳自己,爱自己,那种安全感由心底而生。

大一点的孩子也是需要妈妈很积极的回应。比如,孩子特别开心跟妈妈说:“妈妈,我交了一个好朋友。”这个时候,妈妈需要停下来手里正在做的事情,对孩子说:“哇哦,宝贝有好朋友了,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开心的事情,妈妈真想知道你是怎么交到好朋友的啊?”这样就会孩子一个感觉,妈妈很关注他,他是一个很棒的孩子。

这就是积极主动的回应孩子的需求,孩子会逐渐在这些回应中形成自我价值感,建立安全感。

这也是一个人人格的核心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孩子一辈子不会太惨。

2.和谐的家庭关系

安全感缺失的孩子,这一生可能都不会幸福!看看你做对了吗?

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尤其是现在原生家庭概念的普及,很多人都能感受到,自卑啊、要强啊,都会与小时候父母关系不好有关。

一般父母关系不好的孩子,长大以后,会为了紧紧的抓住一段关系而不惜牺牲一切代价,因为他在人际交往中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

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对宝宝来说,没有比爸爸妈妈彼此相爱更美好的事情了。而当他面对大人的争吵时,会以为父母是因为自己不乖才吵架,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所以,和睦愉悦的家庭气氛,为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至关重要。

3.给孩子稳定的抚养环境

安全感缺失的孩子,这一生可能都不会幸福!看看你做对了吗?

稳定的抚养环境指的是什么呢?

就是指最好在3岁之前不要把孩子放在不同的家庭里。

举个例子来说,孩子出生后一直由爸爸妈妈照顾,妈妈修完产假需要上班了,就把孩子送到了爷爷奶奶家,过段时间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又把孩子送到了姥姥姥爷家,这种情况下, 孩子特别容易缺乏安全感,并且后期跟爸妈的亲密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孩子出生后,需要与固定的照看者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这样才能形成安全感,而这个人最好是妈妈。

所以我一直建议,各位爸妈,除非有极其特殊的原因,否则,一定要积极的克服各种困难,把孩子养在身边。可以让老人在一起帮忙照看,但是不能把孩子完全甩给老人,爸妈依然是带孩子的主力军,这样才能保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

4.爱没有附加任何的条件

安全感缺失的孩子,这一生可能都不会幸福!看看你做对了吗?

“你再磨蹭,妈妈就走了”,“你再闹,妈妈就不理你了”,“你再闹,妈妈就不要你了”,还有更狠的就是,“你再哭,妈妈就把你扔出去了。”

这些话是不是听着很熟悉,有没有经常说?

如果没说过,我给你竖起两个大拇指,双赞;如果说过,我现在非常郑重的告诉你,别再说这些话了,会严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会认为:妈妈不是真的爱我,只有我做的特别好的时候,妈妈才会爱我。

其实妈妈说这些话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被孩子哭闹的烦的不行了,脱口而出。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以后咱们可以尝试这样表达一下:

“宝贝,妈妈爱你,但是你一直哭,弄的妈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有点着急,也有点烦了,只想赶紧想一个办法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磨蹭的时候,就跟他说:“宝贝,5分钟之后出发,请你尽快做好准备,5分钟之后妈妈会准时出门,不会再等你了。”

孩子发脾气打人的时候,对他说:“宝贝,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但是生气有很多种解决办法,打人是最坏的解决办法,你可以试着说出来你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的表达方式,帮助孩子梳理自己的情绪,还表达了父母真实的感受,既不会伤害亲子关系,也不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更重要的是,比说我不要你了,管用。

这是培养孩子安全感的第四个要点,不要给自己的爱附加任何条件。

安全感缺失的孩子,这一生可能都不会幸福!看看你做对了吗?

当孩子内心有了安全感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都变了,很多问题解决起来简直就是soeasy,所以赶紧行动吧。

只有孩子拥有足够的安全感,才能释放自信去探索去闯荡这个世界。那他的一生将会充满爱和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