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民国最牛先生:鲁迅为他弃医从文!一生坐牢3次,气死了袁世凯

民国如果有头条,经常上头条并置顶的肯定是:

章太炎。

关于章太炎的报道,每一条都是爆炸级的,而且如出一辙:

“章疯子又大发其疯”“章疯子居然没有大发其疯”,如是云云。

民国最牛先生:鲁迅为他弃医从文!一生坐牢3次,气死了袁世凯

他名气实在太盛,论革命不输孙中山,论学问比肩王国维,如此大牛却一生被人叫作“疯子”。

当年清华大学国学院聘请顶级导师,首选就是章太炎,可是他却毫不客气地拒绝了!说:

不屑于跟梁启超、王国维等为伍。

“天下第一狂士”,说的就是章太炎本尊了。

门徒多且牛!

章太炎不仅自己牛,门徒也牛。

民国最牛先生:鲁迅为他弃医从文!一生坐牢3次,气死了袁世凯

1918年,周树人发表《狂人日记》,第一次用了鲁迅的笔名,从此中国民族魂鲁迅诞生。

鲁迅在日本留学本来是学医学救国的,但是他因为一个人决定:弃医从文。

这个牛人,就是他的老师——章太炎。

章太炎的弟子除了鲁迅,其他个个也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代宗师,曾经深深影响了20世纪初的文坛。

民国最牛先生:鲁迅为他弃医从文!一生坐牢3次,气死了袁世凯

《章氏弟子录》中记录了他部分弟子:黄侃、钱玄同、朱希祖、吴承仕、沈兼士、鲁迅、周作人、许寿裳等。

黄侃:太炎先生最大弟子,擅长音韵文字学,即“小学”,与章太炎师生二人形成一个学派“章黄之学”。

钱玄同:追随太炎先生最早最久。1906年太炎先生流亡日本时,曾在帝国教育会合打成中学受教,后又在《民报》社“小班”听讲。1910年回国后先在北大高校讲学,1917年创办《新青年》,是钱三强父亲

钱均夫:民国教育家,曾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钱学森之父。

许寿裳:鲁迅挚友,一起参加《民报》社小班听课。回国后,先后在北大、北师大任教,官至北平女子师范学校长,北大文理学院院长,教育部佥事等。

周作人:鲁迅二弟,回国后任教于北大,晚年翻译为生。

光在日本那几年,先后受教太炎先生的就一百多人,中期在辛亥之后,被袁世凯软禁北京期间及上海大演讲这两个阶段的弟子著名的有:黄朴、徐衡之、章次公等。

晚年在苏州“章氏国学讲习所”期间,弟子更是数不胜数:

汪东、孙世扬、诸祖耿、潘承弼、王仲犖、马宗霍、沈延国、金毓黻、潘重规、黄焯等。

婚姻与家庭也个性得很!

章太炎的婚姻也一样有个性:

“先置室而后娶妻”。

什么意思?“室”即“妾室”。

其弟子在《余杭章太炎先生墓志铭中》中记载关于他最初的婚事:

“先置室,生女子三人。”

为什么没有娶妻先娶了妾室呢?他自己的说法极其聪明:

一他早年患有癫痫,不宜正式婚娶(他娶的是母亲的陪嫁丫鬟);

二留出个“空间”,以便日后迎娶更加合适和心仪的女子为妻。

怎样?服气不?

民国最牛先生:鲁迅为他弃医从文!一生坐牢3次,气死了袁世凯

这种未雨绸缪的智商,鲁迅先生若是有其一二,怕是不用快50岁知天命之年才老来得子了吧!

1902年,章太炎的这位王氏妾夫人病逝了,1903年他离开老家前往上海,之后长达十余年一直独身。已经四十多岁,还是孤家寡人,很多朋友看不过去了,就问他择偶标准是啥。他说:

“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

后来,干脆乘兴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征婚启事》:

第一条,以湖北籍女子为限。(湖北有章太炎的大批崇拜者,每次他去武昌,都有朋友向他开玩笑夸湖北女子好。)

第二条,要文理通顺,能作短篇文字。

第三条,要大家闺秀。

第四条,要出身于学校,双方平等自由,相互尊敬,保持美德。

第五条:反对缠足女子,丈夫死后,可以再嫁,夫妇不和,可以离婚。

他这则新潮的征婚启事,别说在晚清就是放在今天也不落伍啊,那时候他这新潮的“征婚门”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度成为坊间瞠目结舌的谈资。

后来蔡元培看了征婚启事后,劝他:

“别挑选得太辛苦啦!淑女必为名士妻。你的婚事包我身上吧!”

果然蔡元培真真介绍了一位出色的女子——汤国黎,最终与他相识相爱。

汤国黎:《神州女报》主编,近代最早的妇女活动家。

1913年6月15日,已经四十又四的章太炎和汤国黎在上海哈同花园举行婚礼。

民国最牛先生:鲁迅为他弃医从文!一生坐牢3次,气死了袁世凯

那天,蔡元培征婚,场面极其震撼,到场的都是大人物:孙中山、黄兴、陈其美……

章太炎与汤国黎婚后仅1个月,他就被袁世凯软禁了,被困期间的章太炎屡求速死而不成,期间女儿又自缢身亡,章太炎尝试绝食,留在上海的汤国黎其心境可想而知。

新婚的章夫人曾委屈地说:

这个章太炎:第一,其貌不扬;第二,年龄太大,她大我15岁;第三,很穷。

丈夫虽然鼎鼎大名,但又老又穷又丑还好说,人还又痴又倔,经常让她哭笑不得。

因为章太炎痴迷古字体,他给自己的四个千金起名字,全部用了叠字,分别是四个乂 、四个又、四个工和四个口组成。

民国最牛先生:鲁迅为他弃医从文!一生坐牢3次,气死了袁世凯

章太炎对外宣称,能读出女儿名字的人,才能算得上有才,才配娶他的女儿。

“ 㸚叕㠭㗊 ”这四个字果然很有杀伤力:

四位千金到了适婚年龄,一个都没嫁出去。

眼看着女儿都成剩女了,章太炎自己也急了。章太炎深思熟虑后,大摆宴席招待亲朋好友,酒过三巡之后在“无意”中说出了女儿名字的含义和读法。

民国最牛先生:鲁迅为他弃医从文!一生坐牢3次,气死了袁世凯

长女,章㸚(止也、系也音li);

二女,章叕(意“连”音zhuo);

三女,章㠭(“展”的古字,音zhan);

四女,章㗊(雷古字,音lei)。

民国最牛先生:鲁迅为他弃医从文!一生坐牢3次,气死了袁世凯

关于这个三女儿还有一个段子。

1940年秋,从南京迁校四川成都华西坝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女大学生:

一位四十多岁插班中文系三年级的中年妇女。

她的名字更特殊,叫:章㠭。

开学第一天,班长点名字,读到她给难住了:

“章,章,章……”

最后,干脆读了“章四工。”

四个"工"其实就是"展"的古字,段玉裁注《说文》曰"工为巧,故四工为极巧"。

这个章太炎,为了难为未来的女婿,结果难为了一大片人。

章太炎其人: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出生于浙江余杭。他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炳麟,再后来因仰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再次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称其“太炎先生”。

民国最牛先生:鲁迅为他弃医从文!一生坐牢3次,气死了袁世凯

他的曾祖父是余杭富家一方的豪绅,到光绪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后,余杭一带变成了“地方无几人焉”的萧条景象,章家也从此衰败,父亲章濬一方面靠祖传医术糊口为生,一方面依然心气极高,细心教导四个孩子认真耕读。

8岁那年,章太炎由父亲开蒙读书识字,9岁因父亲忙于生计,又跟随外祖父朱有虔继续精研经训。外祖父朱家也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家学渊源。

16岁那年他正式参加科举,因得了眩晕症错过时间,之后去参加了童子试,这是章太炎第一次也成了最后一次参加清廷考试。试卷题目极其讽刺:《论灿烂之大清国》。

灿烂之大清国?

当时八国联军侵华,清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是割地又是赔款的,偌大国家民不聊生,何灿之有嘛?

荒诞。

一怒之下,章太炎提笔写下:

“吾国民众当务之急乃光复中华也。”

五年后,父亲病逝,他去了杭州诂经精舍读书,师从朴学大师俞樾。这一学,就是八年,这八年里他编了《膏兰室札记》和《春秋左氏读》,直接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

1898年,30岁的章太炎,决定入世救国。

文化人干起了革命!

章太炎曾用一腔热血,穷尽一生追求自己理想的政治。

尽管他疯头疯脑、不谙世事,永远也理不清这个复杂的社会,所以他一次次周旋在那些政客、军阀之间的努力,都显得那么可笑又无力。

1、与梁启超:

章太炎决定救国,第一份工作就是应《时务报》主编汪康年之邀,前往上海担任编辑,与他的偶像梁启超成为了同事,但很快他就和他的这个偶像闹掰了。

他到了上海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以梁启超为首的那些康门弟子没事就聚在一起吹捧自己的老师,有时候吹捧的根本不着边际,比如有人居然肉麻地称赞康有为“南海圣人”目光炯炯非同凡人之类。

民国最牛先生:鲁迅为他弃医从文!一生坐牢3次,气死了袁世凯

耿直的章太炎实在听不下去了,来了一句:

“康有为能和孔老夫子相比吗?”

此言一出,四座的康徒勃然大怒,于是一群热血男儿扭打了起来,最后:“啪!”

这场群殴事件以 章太炎抽了梁启超一记耳光结束。

道不同不相为谋,最后章太炎转身辞了职。

2、与康有为: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戊戌变法,经历百日便夭折,光绪帝被慈禧太后软禁,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国外,成立“保皇会”,反对革命,主张保皇立宪,理由四点:

“一革命残酷;二国情特殊,三革命必然招致外国干涉,四皇帝圣仁。”

当时清朝已经苟延残喘,不革命不行,康有为的这一做法,严重分散了当时的革命力量,许多革命之人对他的倒行逆施逐条批驳,章太炎也不敢落伍:

1903年,他写下著名的《驳康有为革命书》。

民国最牛先生:鲁迅为他弃医从文!一生坐牢3次,气死了袁世凯

他首先非常鄙视康有为当年抛弃“戊戌六君子”,自己逃跑的懦夫行为,然后又直指其反对革命鼓吹立宪,其本质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给清廷当走狗。

这篇文章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他从此直接与康有为结下了梁子。

晚年康有为70大寿,他更“嚣张”,直接写了一副对联:

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结尾处还明目张胆的写着两个正字:有为。

这事差点把康有为给气晕过去。

《驳康有为革命书》事发后,章太炎被捕入狱,在狱中他靠做裁缝度日,依然大义凛然写道:

“吾已经被清廷查拿七次,今第八次矣,志在流血,焉用逃焉?”

不逃,于是,又被判了三年。

4、与清政府

一出狱,又赴日革命,在日本加入同盟会,担任《民报》社长,再次鼓吹革命。

民国最牛先生:鲁迅为他弃医从文!一生坐牢3次,气死了袁世凯

他那时候革命热忱很高,可是生活却一直在贫困线下挣扎,“生活拮据,常食盐笃饭。”

“盐笃饭”,是浙江方言,就是桌上放一小盆盐,用筷子蘸着下饭。就这种“盐笃饭”,最困难的时候,也吃不上。

生活如此困顿,他还要创办国学讲习所,免费给中国留学生讲授国学。

后来北大中文系的各位大师黄侃、钱玄同、朱希祖、鲁迅、周作人、沈尹默、沈兼士等都是他那时候的学生。

他讲学的目标,不仅为弘扬国学,更是为了民族复兴,许寿裳曾在《纪念先师章太炎先生》中说:

“自先师以历史民族之义提倡光复,‘首正大义,截断众流’,百折不挠,九死无悔,而后士民感慕,翕然从风,其于民国,艰难缔造,实为元功。”

戊戌变法后,他因参与了变法,又成了朝廷通缉犯。

这一年,他割掉了脑袋后面的大辫子,割发明志。

民国最牛先生:鲁迅为他弃医从文!一生坐牢3次,气死了袁世凯

他先是逃亡到台湾,后来又辗转去了日本,在日本结识了国父孙中山。

国父的一句“当今中国不流血就不能推翻满清王朝”,他一下子“英雄所见略同”+“他乡遇故知”,激动得拍案而起。

他抱着流血的心情,3个月回国发表了《驳康有为革命书》(序言)登在《苏报》显要位置,不仅直接打击了保皇党还把革命矛头指向了清朝统治者!

他如此肆无忌惮,引爆了清史上最后一次文字狱“《苏报》案”,再次被捕入狱,他大义凛然高声道:

“革命必流血,吾之被清政府查拿,今为第七次矣。”

1906年6月29日开始,他又坐了3年牢。

5、与袁世凯:

辛亥革命后,1911年11月,章太炎从日本回国。

袁世凯窃取大总统宝座后,起初对章太炎非常“礼遇”,两人曾有短暂的“蜜月”。

民国最牛先生:鲁迅为他弃医从文!一生坐牢3次,气死了袁世凯

他曾致书袁世凯,力陈人才之重要,袁世凯看后非常高兴:“至理名言,亲切有味道。”

宋教仁案后,他敏锐的察觉到袁世凯包藏称帝之心,于是赶紧写文章“提醒”。袁世凯怕他生事,1915年将其诱至北京郊外的龙泉寺软禁。

他软禁期间,袁世凯逼迫其写“劝进书”,章太炎提笔写道:

“某元年四月八日之誓词,言犹在耳。公今忽萌野心,忘僭天位,非惟民国之叛逆,亦清室之罪人。某困处于京师,生不如死!但冀公见我书,予以极刑,较当日死于满清恶官僚之手,尤有荣耀!”

袁世凯看到“劝进书”气得火冒三丈,恶狠狠骂道:

“彼一疯子,真是顽固不化!”

在清末民初,章太炎的为人处世确实令人刮目。他屡次被清政府缉拿、被袁世凯软禁,每次都死里逃生,他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只是在致夫人的信中感慨道:

“我死以后,中夏文化亦亡矣。”

他在房间内写满了“杀杀杀杀杀杀杀,疯疯疯疯疯疯疯”的对联,在软禁的墙壁、窗户、桌子上他写遍了“袁世凯”,然后每日以仗击之,称之为“鞭尸”。

1916年,袁世凯称帝83天后暴毙,袁世凯的姨太太哭哭啼啼地抱怨道:

“是被章太炎给气死的!”

袁世凯死后,“求死不成”的硬骨头章太炎又被释放了。

晚年章太炎:

1922年,已经55岁的章太炎经历了一次次的梦想破灭后,终于对政治失去了兴趣。

晚年讲学成了他抚慰心灵的唯一方式。

民国最牛先生:鲁迅为他弃医从文!一生坐牢3次,气死了袁世凯

章太炎晚年苏州弟子

1936年6月7日晚饭后,章太炎在夫人汤国黎的搀扶下绕住宅散步时,突然昏倒。6月14日进入弥留状态后,他的卧室空地,高高低低地跪满了他的弟子,每个人都低声啜泣。

7点45分,离世。

他弥留之际留下两句遗言:

“设有异族入主中夏,世世孙孙勿食其禄。”

他病逝后,上海有报刊贬低他为“失修的尊神”,这时候鲁迅已经病重,他在逝世前10天写下了著名的《章太炎先生二三事》,为自己的恩师正名。

“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

这个老顽童,一生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介书生,一生肆无忌惮大摇大摆地,但是没人敢惹,并且可爱至极。

天下疯子何其多,如他这般只一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