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我所不认识的雪莉

看着一个人死掉是什么感觉?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我所不认识的雪莉

R.I.P

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对于一个明星的感受,只是打开手机的一条新闻,她不在我的联系簿里,也永远不会有人生交际。即使在很多年前看着新闻,想的是这个叛逆的小女孩表现如此的异常。但是谁又care呢?

她的生活作为商品对观众来说是完全开放的想象,有目的性的窥探,甚至是随意的揣度。同时也是残忍的完全不相干。

可是这个人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声音苦恼、哭泣、失去自我抑或因此失去生命?真相是什么?

不知道,不过,这个时候,已经不重要了。

人死不能复生,这个世界缺少谁,明天太阳照旧升起。

生命是很沉重的一件事情,当你过于看轻或者看重自己以及和周围群体或者环境关系的时候。

雪莉之死,我才猛然发现曾经关注过她的Instagram。当时关注的原因是很惊讶于她煞白的面色。看她的照片总感觉她的眼神里有种闪躲和不自信。但无疑她是有才华的,如果单纯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敏感多思对于她来说是有帮助的。她的私人账号be_my_panties里面的画应该是她丰富内心的写照,色彩感好,内容也很有想象力和表现欲望。或许。但是sorry,已经没有或许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我所不认识的雪莉

雪莉的画_from Instagram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我所不认识的雪莉

蓝色的宁静

蝴蝶效应是有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你扇了一下翅膀,我这边感受到了风。更何况是一个25岁的年轻女孩的突然死亡。

雪莉的笑容也使我联想起一个日本电影《吉娃娃》,在一个闭塞的青春群体当中,通过某一个人的突然缺席,事后在其他人的回忆或者证言之下,对这个人进行祭奠和重构。

吉娃娃也是这样一个有着灿烂笑容的女孩子,她有过让人羡慕的既放纵又快乐的青春,却被引诱和毁灭。肤浅其实是一种伪装,也是在当代青年社群生存的法则。

你要我酷,你要我美丽,要我是个好玩伴,要我开放,于是我不可能和你坐下来谈爱情,谈严肃的社会新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我所不认识的雪莉

吉娃娃是耀眼的,是大家都喜欢过然后抛弃的。那松子呢?这又是另外一部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小时候,谁都觉得自己的未来闪闪发光,不是吗?但是一旦长大,没有一件事会遂自己心愿。”

电影里的松子普通的如身边的你我他,她总是想着办法,即便是些常人看起来怪异可笑的办法来面对不公平的生活遭遇。电影拍得像童话一样漂亮,看的时候会笑,可看完却泪流满面。因为即便不是全部,总有一个场景似曾相识,你我都和松子一样有过不如意的时候。

看着松子一次次振奋精神一次次失望,放弃,到最后好像看到了转机,可时光已经过去了,结尾依旧狗血。有几个人是真的懂爱呢?谁不是摸索着去寻找,幸运还是伤痕累累,造物主都不能说是公平的。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我所不认识的雪莉

推荐以上两个电影,还因为接触了一些咨询师counselor和心理医生psychologist,从科学的角度了解到,心病确实需要心药医。这也是一项很具体又艰难的自修课,电影很短却讲述了一个人的人生。无论心情怎样跌宕起伏,只希望看完之后,面对阳光告诉自己那是虚构的,也是别人的人生,别太伤春感秋。自己的呢?

好好的活下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