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清宫万福肉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饮食如同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轮回改变,形成了如今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可以脱离饮食单独发展。

从古至今,火的发现,农耕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让人类开始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在古代,大师级的御厨可以将食物的口感烹饪到极致,而今天我们所讲的这种食物就是在清宫深受慈禧太后喜欢的一道菜叫做“万福肉”

清宫万福肉

一、“万福肉”的历史

慈禧太后的生活奢华无度,光是“食”这一项的花费就超过清朝历代的皇帝。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每天有两顿“正餐”,每顿正餐有一百多道菜肴,光是摆满这些菜就要三四张大桌子,可见其奢华的程度是常人无法超越的。对于慈禧太后每天要吃的这两顿正餐,有个著名的说法,叫做“吃一看二观三”

可以想想每天慈禧太后传膳的时候,大大小小的宫女和太监列队为慈禧太后上菜,那场景一定好一番的热闹。这么多的菜,慈禧太后是吃不了的,大部分的菜只是撑撑场面,其余的要么舍弃要么分给女官和太监。

其实慈禧太后也和普通人一样,会特别偏爱那么几道菜,“万福肉”就是其中一道。据说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的寿筵上,御膳房各位厨师都在大显身手敬献寿品,一位山东籍的赵姓的御厨烹饪了此菜,在经过

蒸、煮、烹、炸、扣等多道工序后把五花肉中的肥油全部都炼了出来,使得五花肉肥而不腻,即使常吃也不会使人发胖

由于此菜名又有早立子的寓意,所以深受慈禧太后和她身边的妃子们喜欢,即兴提名“万福肉”。

清宫万福肉

二、“万福肉”的做法

做“万福肉”所需的食材在大多数的宫廷菜里面算是比较简单的了,其主要的食材包括精选的五花肉,怀柔板栗,山东金丝小枣和西湖莲子。首先我们要选出一块紧实有弹性的五花肉,放入锅中煮七八分熟时捞出焯干,目的就是为了让肉质表面更加的干净

其次将葱切段,姜切片,将捞出的肉贴边切成回旋状,但要注意刀法的准确性不要将肉切断,一直切到五花肉的中心。然后将切好的肉与八角,桂叶,酱料一起用小火蒸制

最后将肉捞出扣入装好板栗,小枣和莲子的盘中,汤汁中的佐料捞出舍弃,汤汁勾芡后浇在肉上即可。就这样,清宫“万福肉”就做好了,此菜肴的营养价值颇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还可治疗便秘,风湿痛

清宫万福肉

三、由“万福肉”引发的感叹

在我看来,皇上和太后的饮食偏好是不可以让外人知道的,根据秘史记载,皇帝用膳是很有讲究的,比如“食不过三”,每个菜皇上不能吃超过三口,吃了三口的菜,就会被太监喊人撤下去,然后十天半月都不会在皇上的菜单里出现。

清朝皇家贵族讲究排场,于我看来就是“撑场”

,每顿正餐要一百二十道菜,到了后来缩减到六十四道,到了咸丰帝时期则缩减到了三十二道。到了慈禧太后真正掌权之后,这种“撑场”又回来了。

光是“膳食”一点就可以看出当时清朝的慈禧太后是多么的荒淫,慈禧将权力完全的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清政府黑暗腐败的气息与慈禧脱不开关系,在清朝国库紧张的时候依旧照常庆祝的寿辰,命皇帝修建圆明园挪用军队经费在满足慈禧太后的虚荣心。

当时的清朝已经赤字累累,但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的宴席照常举行了,与此同时日本军舰袭击北洋军舰,战争就这样爆发了。虽然说慈禧太后不是导致清朝的灭亡的直接原因,但是她的荒淫无度,加快了一个朝代的没落。

味道绝美的菜肴不会像一个朝代一样,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慢慢没落,这也是我觉得饮食文化更加让人沉醉的原因。每一道见证时代兴衰的菜肴,在现如今再被摆上寻常百姓的菜桌上的时候,其实应该感叹的是

,时代的发展让我们过上了真正的更好的生活。

清宫万福肉

四、关于现代“万福肉”的食客体验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某交流网站上发了这样一个提问:各位食客对于“万福肉”这道菜大家有什么自己的体验?得到的回答让我决定在止笔这篇文章之后,也会去按照食谱一样去做一次所谓的“万福肉”,去满足一个吃货的“虚荣”

心理。

有人说这道菜让不愿意吃肉的他多吃了几口肉,有人说这道菜中肉的口感是华而不腻。在里面有一个人的回答让我觉得很暖心,有一位妈妈给我留言说,她的孩子现在处于学习的主要关头,每天学习到很晚,让这位妈妈很焦虑,妈妈想尽一切办法去给孩子补充营养,孩子有些不爱吃肉,但是妈妈总觉得肉是最能给孩子补充营养的了。

偶然间看见我的提问,看见提问里的回答,就抱着试一试的心里做了“万福肉”。这位妈妈在回答里说,从没想过一道菜可以让孩子和她说,在吃饭的时候是最让他放松的时候,每天忙于学习和家里沟通甚少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对她和她的丈夫说了谢谢。看完这个回答让泪点很低的我有了想哭的感觉,这或许就是饮食的魅力,就是中华美食传承下来的精髓吧。

清宫万福肉

五、小结

一种食材可以做出多种食物,每一种食物都蕴含着自己的故事。每个故事或深入人心,或没落悲凉。但是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故事会变得更加的耐人寻味,味道则变得更加唇齿留香

参考书籍:

[1]《中国古代饮食》,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2] 林乃燊:《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商务印书馆,2007

[3]《清宫饮食养生秘籍》,中国书店,2007

[4]《清宫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