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腎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豆製品?

腎博士


一直以來,很多腎友都誤以為,腎病患者一定不能吃大豆和大豆製品。

而研究已經證實:

和動物性食物相比,大豆和大豆製品更能保護心臟、大腦、腸道和腎臟。

所以,臨床醫生應該建議他們的患者將大豆食品納入日常飲食當中。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今天,營養師就為你全面解讀。


不能吃豆製品的說法,源於這三個誤區

1. 大豆蛋白“質量差,傷腎”

腎臟不好,蛋白質攝入要「質優、量少」。而大豆蛋白是植物蛋白,質量差不能吃。

實際上,各國醫學專家都已經證明:大豆和大豆製品是優質蛋白質,

能夠被人體很好的吸收、利用。


2. 豆製品富含嘌呤,會引發痛風

豆製品是高嘌呤食物,食用後會讓痛風發作,甚至很多痛風朋友就吃過豆腐的虧。

事實上,豆製品不是高嘌呤食物,也不足以引發痛風發作。


3. 大豆、雜豆傻傻分不清

豆類分為大豆類和雜豆類。大豆只包括黃豆、黑豆和青大豆三種,其他如蠶豆、豌豆、綠豆、芸豆等統稱為雜豆。

雜豆含有的是非優質蛋白質,質量差、不利於吸收利用,才是不建議食用的。

能吃豆製品,有這三點理由


1. 降血壓、降血脂

豆類中的大豆多肽、大豆異黃酮、植物雌激素、膳食纖維等功能成分,有降低血脂、血壓、保護心臟的功能,能顯著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2. 降血磷

一項薈萃分析表明,大豆蛋白攝入顯著降低了血磷水平,對慢性腎病患者的血肌酐和血清磷濃度具有保護作用。


3. 減少蛋白尿,保護腎臟

臨床試驗表明,大豆蛋白攝入有明確的減輕蛋白尿和降低血肌酐的作用,能保護腎功能。

同時,一項對亞洲人群的膳食研究表明:

用大豆及其製品代替豬牛羊肉,可以降低50%的尿毒症風險。


豆製品,你該這麼吃

豆腐

豆製品的首選!

豆腐在加工過程中,去除了大部分的嘌呤、鉀、磷,各類腎友都可以食用!

和肉相比,豆腐所含的蛋白質中等,所以推薦每次2兩老豆腐(北豆腐)或3兩嫩豆腐。

豆漿

自制豆漿最好。

稱取黃豆(黑豆)20-25克,打成豆漿直接飲用即可,也可以放些白砂糖調味。

如果在外面購買,儘量選擇原味豆漿。有水腫、無尿等情況,控制飲用量不能過多。

豆芽

首選,黃豆芽。

黃豆類發芽後不僅去除了一定的鉀、磷和嘌呤,還讓更多的鈣、鐵、鋅等礦物質被釋放出來,大大提高礦物質的利用率,同時生成了大量的維生素C。

食用時,控制好全天的總蛋白質攝入。

這麼好的優質蛋白質食物,如果你僅僅是因為一知半解就錯過了,就真的吃虧了。


有更多腎病問題,歡迎微信關注【愛腎網】,提問三甲醫院腎內科醫生及營養師!

參考文獻:

[1]Rafieian-Kopaei M , Beigrezaei S , Nasri H , et al. Soy Protein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 Updated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17, 8(1):105.

[2] Messina M , Messina V . Soyfoods, soybean isoflavones, and bone health: a brief overview.[J]. J.ren.nutr, 2000, 10(2):63-68.

[3] Zhang J , Liu J , Su J , et al. The effects of soy protein o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14, 68(9):987-993.


愛腎網


豆製品中含有的大豆蛋白質與某些動物蛋白質相比,對人的腎功能並沒有不利的影響,反而對人的腎功能的恢復有益。腎病患者每天的豆類攝入量應依據腎功能受損的程度而定,處於腎病不同階段的患者,攝入的豆類的量也是不同的。

1.患者肌酐、尿素氮不高時,可以適量食用大豆,用量約在每天30克左右;患者肌酐、尿素氮偏高時,需要儘量少吃,用量約在每天5克以下。

2.患者有水腫的情況(有低蛋白血癥),應該適量多攝入一些大豆,用量約在每天10-20克。


3.當患者已經透析時,應該適量多攝入一些大豆。

4.高尿酸或痛風的人群,每天可食用20g左右的大豆,按比例換算成大豆製品,吃大豆的同時減少肉類攝入量即可。

5.如果你不存在慢性腎功能衰竭,只是慢性腎炎,大豆製品可以吃,但是適量不要吃太多就行;如果進入到慢性腎衰期,大豆製品就要權衡著吃,你要考慮尿酸、磷的情況。


但是需要指出,幹黃豆和鮮黃豆中含有的嘌呤、磷和鉀比較高,腎病患者要慎重攝入,更推薦食用經過加工的大豆製品:豆漿、豆腐、豆乾都是可以的,注意適量食用,不要吃太多就行。


章教授講腎病


大豆蛋白與腎功能

研究表明:大豆蛋白能夠減輕腎臟負擔、延緩腎功能惡化。

動物實驗及臨床實驗均證實:大豆蛋白飲食後, 腎血漿流量和GFR 並無明顯增加。

-01.健康人群

通過每日給予1g/kg蛋白的動物組和大豆組觀察發現,腎血流量及腎小球率過濾(GFR)變化大不相同。

1)動物蛋白組,腎小球濾過率(GFR)從116ml/(min·1.73m²)升至158 ml/(min·1.73m²);

2)大豆蛋白組,GFR不變

研究表明:動物蛋白加重腎臟負擔,但大豆蛋白沒有!

-02.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

通過對低大豆蛋白組和低動物蛋白組長達6個月的觀察發現:

兩組腎小球濾過率相似,但大豆蛋白組的24小時尿肌酐、尿磷酸鹽排洩率、血尿素氮、蛋白代謝率均低於動物組。

這表明,大豆蛋白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更為安全、有效!

大豆蛋白與血脂

——降血脂

近年來,研究發現用大豆蛋白替代動物蛋白能降低血脂濃度, 減少動脈粥樣硬化, 顯著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通過對57例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觀察並比較,低大豆蛋白和低動物蛋白飲食對血脂的影響, 研究發現:

血肌酐>6mg/dl(530μmol/L)時,低動物蛋白飲食脂蛋白異常78%;而低大豆蛋白組脂蛋白異常僅38 %。

研究表明,大豆蛋白對脂蛋白代謝的改善作用優於動物蛋白。

大豆蛋白與血壓

——降血壓

大豆蛋白包含了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降壓藥的一種), 雖然其含量極微, 但有利於抑制腎小球高濾過及高壓力狀態。

此外,大豆多肽、大豆異黃酮也有一定的降血壓功效。有研究發現,隨著大豆異黃酮濃度的增加, 女性患者舒張壓有下降的趨勢, 而男性患者無改變。

目前,關於大豆蛋白對健康影響的研究,存在樣本量少、持續時間短的缺點,沒有形成普遍性的結論。但並不影響其對慢性腎衰的有益作用。

從蛋白的角度,腎病不但可以吃豆製品,反而鼓勵在蛋白質不超標的基礎上多吃豆製品!

參考文獻:

[1] 孫莉靜, 袁偉傑, 張國兆. 大豆蛋白與腎臟疾病[J]. 國際泌尿系統雜誌, 2002, 22(1):16-19.


愛腎營養師蕭醫生


首先回答你,腎病患者是可以吃豆製品的。腎病患者食用強調優質蛋白,主要是動物性蛋白(瘦肉、魚、奶等),大豆蛋白屬於優質蛋白與動物性蛋白相似,但是不能多吃。而且要與動物性蛋白搭配食用(建議大豆蛋白佔總量1/3)。一定要進行嚴格的總量控制。

這是因為,腎病患者會有大量的蛋白從尿中流失。如果給予高蛋白飲食(每天每公斤體重大於1.6克),患者的腎小球功能沒有恢復,蛋白質大量漏出,會加速腎小球的硬化,對腎臟不利。

但是患者攝入蛋白過少(比如每天每公斤體重少於0.3克),只能使血漿中的蛋白含量進一步下降,使患者營養不良,更容易感染,水腫也會反覆加重。

因比,主張腎病患者要適度攝入蛋白質,進行低蛋白飲食(每天每公斤體重0.7-1克)比較適宜。正常的血漿白蛋白數值是40,如果低於30會導致低蛋白血癥。引起抵抗力下降、水腫、甚至會加快尿毒症進程。所以在低蛋白血癥時可以適當多吃一些蛋白(每天每公斤體重1.2克),來保持血漿蛋白正常。

不過,腎功能減退、血肌酐已達200微摩爾/升以上的患者要謹慎。


藥師華子


這裡是腎上線,腎病患者最喜歡的腎病交流平臺!一個認真做腎病科普的平臺!

根據各種傳言和以往的經驗,幾乎所有的腎友都被灌輸了這樣一個理念:得了腎病,禁食豆製品!

不只是網絡上各種不靠譜的帖子,還包括一些並不太懂腎病營養的醫護人員,也在向咱們腎友傳播這樣的理念。

豆製品,如豆漿、豆腐、豆腐腦、豆腐絲,一直是我們中國人十分喜愛、日常不可缺少的健康食物。

對腎友而言,被禁食豆製品,已經不單純是一個腎病營養學問題,更成了大家的一塊心病。許多腎友偷偷吃一點兒豆製品,就十分懊悔、焦慮害怕!

然而,事實上,長久以來,腎病患者禁食豆製品,是十分錯誤的做法!

腎上線希望能把科學的營養理念,傳播給更多腎友聽!

2017年11月2日,發表在全世界頂級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系統講述了目前最前沿的慢性腎臟病營養學研究進展。 腎上線截取了其中有關豆類的部分:

飲食中富含豆類食物,有助減低慢性腎臟病發生及惡化風險。

豆類食物,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被頂級醫學期刊“點名表揚”。就在去年,AJKD同樣發表了一篇有關腎病營養學的系統性論述。

下圖是腎上線截取的有關豆類部分:

飲食中大豆類,是一種特殊的高生物效價的植物蛋白,是肉食的良好替代品。飲食中富含大豆類,能降低血肌酐、磷、蛋白尿的水平。

大豆類包括:黃豆、青豆和黑豆,平時咱們喝的豆漿是黃豆或者黑豆製成,豆腐、豆腐腦、豆腐絲是以黃豆為原料,這些食物都富含滿滿的大豆蛋白,腎友不但可以吃,而且常吃也滿足飲食的均衡,幫助延緩腎病進展。

越來越多的研究為含冤不白的豆製品伸冤,包括今年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等中國頂級醫院起草的慢性腎病飲食指導,都在強調,腎友日常是可以吃豆製品的。

好了,說了這麼多,大家應該可以放下心裡的芥蒂,可以不用理會那些老舊的說辭了,腎炎患者是可以吃豆製品的!

喜歡我們就動動手指,轉發給身邊需要的朋友吧!


腎上線


腎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豆腐?答案是肯定的,能吃!

長久以來,腎病病友間一直流傳著“不能吃豆腐”的說法。而究其原因,聽到最多的解釋是:“豆腐是黃豆做的,屬於植物蛋白質,腎病患者不能吃植物蛋白質”。那麼問題來了,腎病患者不吃豆腐的“傳統”是否靠譜呢?

實際上,腎病患者不能吃豆腐是個誤區。為什麼呢?下面給大家講解一下吧!

腎病患者通常都會出現腎功能下降的情況,當腎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就應控制蛋白質的攝入總量,並在此基礎上要儘量選擇“優質蛋白”。

那什麼是“優質蛋白”呢?

傳統認為的優質蛋白主要是指瘦肉、蛋、奶、魚等動物性食物(肉食)中的蛋白質。這些食物蛋白質的氨基酸模式越接近人體蛋白質的氨基酸模式,所含的必需氨基酸在體內的利用率高且產生的代謝廢物相對較少。

而將水果蔬菜豆類等植物性食物(素食)中的蛋白質定義為“非優質蛋白”,簡單理解就是此類蛋白質沒那麼好被人體吸收利用,產生的代謝廢物相對更多。

豆腐是素食,因此被簡單粗暴的打上了“非優質蛋白”標籤。

而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裡已明確指出,大豆蛋白的氨基酸模式接近人體氨基酸模式,富含9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屬優質蛋白。

敲黑板!!!腎友們被要求日常飲食儘量選擇“優質蛋白質”,這裡需要明確的是“優質蛋白”包括蛋、奶、肉、魚等動物性蛋白質和大豆蛋白質。

別再籠統的劃分“動物蛋白質”=“優質蛋白質”,“植物蛋白質”=“非優質蛋白質”。

而我們常吃的豆腐是由黃豆製作而成的,富含大豆蛋白,營養好吸收。(大豆類主要是黃豆、青豆、黑豆。)因此,腎病患者是可以適量食用豆腐的。

根據圖表,腎友就可以按照蛋白質需要等量的原則,用2兩豆腐來替代1個雞蛋(約重60g)、一盒牛奶(250ml)或者1兩精瘦肉、魚肉。

另外,豆腐在富含優質蛋白的同時,膽固醇含量遠遠低於魚、肉、蛋、奶。對於合併有高血脂的腎友來說,豆腐是補充優質蛋白的良好來源。


小球醫生


腎病患者不能吃豆製品的誤區由來已久,舊觀念需要更新,咱們要跟上時代前沿,別OUT了。常吃豆製品對健康人而言,有益身體,對腎病患者來說同樣有益。我們常吃的豆製品如豆腐、豆乾、豆腐腦、豆漿,腎病患者其實是可以每天適量吃點,一天2兩左右即可,不可過多食用。


石頭醫生講腎


腎病不能吃豆,其實這一說法是錯誤的。儘管腎炎患者由於於腎功能的受損,腎臟的排洩能力也有所下降,因此確確實實是有必要限制一些蛋白質的攝入。

大部分人對於豆類的印象是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但實際上所說的豆類主要是指黃豆和黑豆及其它們的衍生製品,而其他的紅豆綠豆則屬於澱粉豆。需要明白的是腎病患者所建議減少蛋白質食入是指蛋白質含必需氨基酸比較少的食物,比如:紅豆綠豆,但是黑豆黃豆當中是含有豐富的必需氨基酸構成的蛋白質的。

同時儘管生病患者不建議攝入過多的蛋白質,但是日常的蛋白質含量是必須要保證的,黑豆、黃豆當中所含的蛋白質遠遠高於紅豆綠,甚至與肉類食品,同時它還含有大豆異黃酮等調節性激素。

由此看來腎病患者可以正常食用,日常生活當中是可以適當的進食一些豆類的,例如嫩豆腐,豆腐絲,豆腐乾,豆腐皮之類的,都是能夠日常提供蛋白質的好食品,同時也不會對腎臟造成過大的負擔,也要儘量的避免使用一些“假”豆類即澱粉豆,如:紅豆、綠豆、蠶豆等。

從事腎內科工作15年,擅長於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徵,糖尿病腎病,急慢性腎衰竭,中毒性疾病等繼發性腎病的病理及臨床治療


醫聯媒體


我是腎病醫生王偉,10餘年腎病臨床經驗,擅長以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疑難腎病。有問題隨時評論或者私信

(一)大豆屬於植物蛋白,營養豐富,而且熱量比較低,深受大家的喜歡,但是吃豆製品時一定要控制量,尤其是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腎功能都開始減弱,此時,要特別注意對這些重要臟器的保護。

(二)一旦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使腎臟功能受損時(化驗尿時,尿裡出現蛋白),對於豆製品就需要進行限制,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不超過1克比較合適。因為植物蛋白在代謝過程中要產生一些代謝產物(主要是非蛋白氮),這些代謝產物都要通過腎臟排洩,過多攝入豆製品,產生的代謝產物增多,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加重對腎臟的損害。


我是腎病醫生王偉,10餘年腎病臨床經驗,擅長以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疑難腎病。有問題隨時評論或者私信


腎病主任王偉


先說我的觀點,可以吃,適量就好。

下面詳細解答下。


為什麼腎病患者要吃優質低蛋白食物?

一般蛋白質是不會隨著尿液排出,腎病患者腎臟受損後濾過重吸收能力下降,這樣蛋白質會隨著尿液排出,形成蛋白尿。長期蛋白尿是很危險的,也是尿毒症的獨立危險因素。所以醫生會建議腎病患者採用優質低蛋白飲食。

食物蛋白質的氨基酸模式越接近人體蛋白質的氨基酸模式,這種蛋白質越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稱為優質蛋白質,一般認為動物蛋白是優於植物蛋白的,傳統的優質蛋白主要包括瘦肉、蛋、奶等。


大豆蛋白是優質蛋白麼?

大豆蛋白是很好的植物性優質蛋白質,獲取容易,在以農耕文明為主的中國古代,各種豆製品為中國人民提供了寶貴的蛋白質來源。

在2017年8月16日,國家衛計委發佈了九項《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其中的《慢性腎臟病患者膳食指導》明確推薦慢性腎臟病人可以吃大豆蛋白,指出:“將適量的奶類、蛋類或各種肉類、大豆蛋白等優質蛋白質的食品作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既然大豆蛋白是優質蛋白,為什麼醫生不建議吃豆製品呢?

我的理解有這兩點:

1、大豆蛋白雖然屬於優質蛋白,但是大豆中嘌呤、磷的含量也較高,對於腎病患者來說,更容易加重腎臟的代謝負擔,長期、過量食用也可能誘發高尿酸血癥、誘發痛風,導致高磷血癥等;

2、許多豆製品的都是屬於多次加工,過程中添加了大量的鹽和油等添加劑,這些也會加重腎臟的負擔;

所以從這兩點考慮,醫生大部分都會建議腎病患者別吃豆製品了。


其實適量豆製品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大豆和肉類等傳統的優質蛋白食物比起來,膽固醇更低,能降低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要知道絕大部分的腎病患者死亡都是因為併發的心血管疾病,而不是尿毒症);

大豆中含有大豆異黃酮,能改善心血管功能、預防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減輕腎臟壓力。

所以適當的吃一些大豆蛋白能改善一直以肉類蛋白為主的不健康因素。


食用大豆蛋白注意事項

1、大豆指的是黃豆,其它的紅豆綠豆等不包括,另外豆芽豆角等不屬於豆製品,屬於是蔬菜,這些腎病還可以放心食用;

2、豆製品以豆腐、豆漿為宜,加工程度較低,添加劑少,能比較好的保留營養成分,豆皮、豆乾等深加工的要避免;

3、尿蛋白有加號的患者最好不要吃了,等病情穩定後可以適量吃一些豆腐豆漿,豆腐控制住50-100克,豆漿在200-400ml左右為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