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为什么不杀了李渊?

世界人文通史


因为不能杀啊,杀了可就是造反了啊,他会成为众矢之的!

而且杀兄弑父这样的名声,他李世民也不想背啊,他需要李渊来帮他“正名”,以便权力的顺利过渡!

总结下来李世民不杀李渊的原因有三:

①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对李世民已经没有任何威胁

②不愿背上弑父的历史骂名

③李渊向李世民“认错”,父子二人表面上和好 ,以消除玄武门之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历史的结果虽然无法更改,但我们看待历史的角度却可以多种多样, “玄武门之变”可以细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加已解剖。 剖开历史事件的胸膛,抓住关键的“心脏”,便能够合理的解读李世民不杀李渊的原因。

在我眼里,李世民在黄袍加身之前,就像一个“穿着背心打领带”的虚伪青年,满嘴仁义,满心生意。

“玄武门之变”升华了李世民的思想,唤醒了李世民残忍的人性。兵变前,李世民三面受敌,父亲李渊视李世民为威胁、长兄李建成处心积虑要杀死他、弟弟李元吉在背后下刀子,不断挑拨李渊和李世民的关系。

李世民做错了什么?

一切只因为李世民太优秀,但却太软弱了。

李渊利用他打仗,李建成利用他的名声,李元吉利用他的隐忍,所有人都在利用他,而李世民却依然出人、出兵、出力,帮助针对他的人打天下,最终却落得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李建成下毒谋杀李世民未遂这件事,彻底唤醒了李世民心中的恶魔。

“都认为我好欺负??不就是杀人吗?我杀给你们看!”

玄武门前,李世民虽然成功干掉李建成、李元吉,但随后东宫赶来报仇的2000人大军杀气腾腾。

与副护军薛万彻、屈咥直府左车骑万年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资治通鉴》

若不是靠着尉迟恭拼了老命的输出,李世民恐怕早就死在乱军之中。

杀兄灭弟之后,李世民必须快速入宫,逼迫李渊宣布李建成和李元吉死有余辜,他们的部队归李世民管理。否则李世民很可能会在玄武门外折戟沉沙。

李世民并没有自己去逼降李渊,而是派遣满身鲜血,手握长矛的尉迟恭去和李渊谈判。

李世民的用意很明显,如果李渊反抗,尉迟恭将会送李渊下地狱。

李渊吃惊的说:“什么人在玄武门外作乱?你又为什么来见我?”

尉迟恭握着长矛,杀气腾腾的说:“太子、齐王作乱,已被秦王诛杀,秦王唯恐惊动陛下,派遣臣前来护卫。今日秦王讨贼有功,率土归心,陛下若委之国事,乃是顺应天命!”

李渊颤抖着说:“好!将国事委以秦王是我的夙愿!”


李渊下令:“太子、齐王犯上作乱,死有余辜,秦王有勇有谋,朕甚欣慰之!” ——《资治通鉴》

随后尉迟恭才拿着李渊的手谕,结束了宫门之外的战斗!

时宿卫及秦府兵与二宫左右战犹未已,敬德请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上从之。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自东上阁门出宣敕,众然后定。上又使黄门侍郎裴矩至东宫晓谕诸将卒,皆罢散。——《资治通鉴》


所以李世民的目的已经达到,他如果杀掉李渊,反而适得其反,估计自己都走不出玄武门。

李渊召见李世民入宫觐见,尉迟恭持刀在宫外戎卫。

李渊抚慰李世民说:“近日以来,我听信他人谗言,怀疑你不忠,委屈了你,是父亲的错。”

李世民跪地不起,心中的委屈化成眼泪,伏在李渊胸前痛哭流涕,久久不能停止。

不久,李渊将李世民的亲信全部提拔为高官后,昭告天下,传位于李世民。

李渊完成了权利交接,以太上皇的身份隐居在深宫中安度晚年。 如果在李世民在杀兄灭弟之后直接杀死李渊,而不是逼李渊让权,那么李世民就是“弑父”的叛贼,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的势力,会以死反抗李世民的统治。

李世民需要李渊昭告天下立自己为君,才能合理合法的做皇帝。

对于李世民来说,李渊依然是他的父亲,父子之情大过天,李渊对李世民已经毫无威胁了,李世民没有必要杀掉李渊,再者,李世民发动政变完全是被逼的,他并不想把事情做绝,落下一个杀兄弑父的历史骂名。


白话历史君


这个问题,老梁有过研究!

话说自从李世民玄武门之中痛下狠手,直接给自己哥哥(即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和自己的弟弟(当时的齐王)李元吉弄死之后,当时的秦王李世民从此是彻底站了起来:我秦王可还有谁人胆敢小瞧!!!而当时被尉迟敬德围在宫里的李渊可以说急的是热锅上的蚂蚁,可以他也没有丝毫的办法呀,直到他看到了自己两个儿子的人头滚到了他的脚下,他才不得不相信这个事实:太子凉凉了!

这一刻,老李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他在想:我的儿子连自己的哥哥弟弟都杀了,那他为了这权利,会不会杀了我?老李一个哆嗦,他真的怕了,谁能不怕死,特别是一个当上了皇帝,正在享尽荣华富贵的老李,他真的怕了!但是李世民没有选择杀李渊,这到底是为何?且听老梁为君一一分析:

一、老李很懂事

老李怕的要死,生怕李世民发起疯来连亲爹都杀,所以他非常非常听话的就交了权,很快李世民就被立为了太子(关键其他的该杀的也都被李世民给杀了呀),又很快李渊就当上了太上皇,最起码这样李渊还可以开开心心的肆意享乐了,再也不用是担心自己这颗项上人头了。从此李渊就只有了两件事:一是吃喝玩乐;二就是不忘了造小孩,给李世民也添了不少的弟弟妹妹啥的。

而针对李渊这个状态史学家们也是做出了分析,有的人说李渊这是受的刺激太大了,先是儿子互相残杀,然后又被逼放弃了皇位(其实这个时候李渊还是不到退位的年纪的),实在没办法,只能借酒消愁,只能享乐忘忧了;而有的人则是表示这就是一种假象,一种李渊故意营造出来给李世民看的假象,因为当时的不少老臣都还是支持李渊的,李渊心里也清楚,于是为了自保,为了麻痹李世民,为了告诉李世民“我真的没有心思争权了”,所故意营造出这种错觉,只是为了苟活一世而已。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说法的,你怎么看呢?

二、小李很明智

李世民傻吗?他当然不傻!杀兄杀弟的人是他吗?当然不是!是他手下的人为了“保护”李世民,而情急之下“一不小心”就砍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所以说你看看史书,觉得不是李世民杀的他们!李世民如此爱惜名声而又小心翼翼的一代明主,又怎么可能犯下大忌,弑父弑君呢?一旦他犯天下之大不韪,那么“群雄起义”特别是李渊以前的老部下,那李世民岂不是又得再打一遍江山?所以说李世民肯定不会杀他,最起码现在不会,先控制住李渊,先控制住政权,剩下的不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李渊不就任人宰割了吗?听话你就继续养着,不听话随便来个罪名或者不小心生了个病,这就没办法了嘛!

所以说,李世民不杀李渊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李世民是真的一介雄主,心机之深,谋划之多,运筹帷幄,纵然不齿,但令人敬佩!

论人文历史那些事,且听老梁为你一一道来。认认真真的原创,不搬运,不剽窃,喜欢文史类的朋友们关注我,一切去看看更有趣的世界吧!你的支持我最大的动力,谢谢!(图片来源于网络)手机码点字真的是不容易,真心求点赞和关注,谢谢。

老梁说历史


众所周知,玄武门之变以秦王的彻底胜利而告终,李世民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那么为什么留下了自己的老子李渊呢?主要是为政权的平稳过渡,为自己被立为太子与登上九五至尊留个好名声。

1.李渊现场妥协,稳定了局势,否则,一定会死在乱军之中了

玄武门喋血后,凶神恶煞般的尉迟恭(后来做了门神就是这爷)披甲执锐,带领武装力量闯进后宫来见李渊,在陈述了事变经过后,李渊深知四个儿子已去了三个(三儿子玄霸早走了),精神已经跨了下去,而凶神尉迟能进后宫,说明抵抗已经无望,因而作了妥协,主动让步.如果下令顽抗到底肯定是另一番情形。



2.李渊见风使舵的本领起了作用.

政治高手李渊主动提出立李世民为太子,而这就是李世民政变要达到的目的.愿望实现了,没有必要让天下恐惶, 杀李渊会引起社会动荡,流血成河也是秦王不愿意看到的.


3.最大的和根本原因,在于李世民是杰出的政治家,政治头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渊态度作了转变后,李世民的随机应变能力突出地表现了出来,他含泪"吮上乳"以表示亲昵,把自己的被逼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另一层意义,让天下人都知道我秦王如果是太子的话,一定会孝顺老爸,这一箭双雕之举,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如此高超的政治手段已经预示,秦王不同凡响,以后亲手开创了"贞观之治"就是证明.

所以李世民不杀李渊实为彰显自己孝顺的形象以网罗天下人心,对今后政权的平稳过渡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希望星晨58298869


李世民没必要杀李渊,杀了李渊得不偿失。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先发制人,干掉了毫无准备的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并且斩草除根,把李建成、李元吉两人的儿子不论年龄大小全部杀掉,开除出宗室籍,其预谋不可不谓歹毒,其手段不可不谓无情,充分显示出一个政治家的狠辣。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仅李建成、李元吉毫无准备,就连李渊也彻底懵圈。

玄武门之变发生时,李渊正在带着一帮大臣“泛舟海池”,不亦乐乎,却听到玄武门方向传来一阵喊杀声,他还没反应过来,李世民手下猛将尉迟敬德就带兵闯了进来。

李渊一见是尉迟敬德,便问发生了什么事,尉迟敬德回答说是太子、齐王造反,秦王举兵平叛,还专门派臣带兵来保护陛下的安全。

李渊何等老练,瞬间明白了一切,他调不了一兵一卒,只好顺水推舟,表示秦王一直是我最欣赏的儿子,既然太子、齐王已经伏诛,我就把兵权全部交给秦王,让他处理吧。

交出兵权的李渊实际上成了没牙的老虎,但李世民没有像对外哥哥、弟弟那样,把老爹也杀掉,反而尊其为太上皇,安享晚年。很多人发出疑问:李世民为何不把李渊干掉?

很简单,杀掉李渊不如留着李渊,这是一笔划得来的政治账。

1,李世民没有干掉李渊的理由。

李世民干掉李建成、李元吉的理由是两人作乱造反,这个理由很牵强,甚至可以说毫无凭据,纯属诬陷,但至少在表面看“造反”算是一个理由。不过,李渊是皇帝,他完全没必要造自己的反,而且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去杀皇帝,李世民也找不到任何理由。

2,李世民需要合法的皇位来源。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目的当然是为了当皇帝。历朝历代,想当皇帝一般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自己打天下打来;二是从别人那里继承而来。皇位坐在李渊屁股底下,而李世民作为李渊的儿子不可能自己把皇位打来,只能继承而来,在李渊还活着的情况下,他主动禅位给李世民无疑是最合法的皇位取得途径,而李世民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偿所愿的。

3,李世民为了制造舆论的需要。

封建王朝一向强调“以德治国”,而封建伦理道德体系中最首要的因素就是“孝”,父亲犯了再大的错,儿子也不能杀死父亲,这是伦理道德的底线。如果李世民为了强夺皇位,直接杀掉李渊,做一个大逆不道的人,那他就完全丧失了做皇帝的道德底线。为了制造舆论效应,营造自己仁明孝敬的明君形象,李世民也不可能杀掉李渊。

李世民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残酷的政治家。如果只有杀掉李渊才能达到取得和巩固皇位的目的,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做,但留着李渊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李世民才会选择留着李渊,这既是李渊的不幸,也算是他的幸运吧。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大家好,先给大家唠唠“玄武门之变”这个故事:


唐高祖李渊继位之后,封皇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李世民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功赫赫,在群众中的威望极高,李建成一度觉得这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向来皇子争储是历史常情,他决定先下手为强。


于是他和三弟李元吉密谋,从后宫嫔妃开始,向唐高祖进谗言,同时集结党羽,并多次明里暗里计划杀害李世民,私下还打算策反尉迟恭等人。因为他们的谗言,唐高祖对李世民的猜忌日益渐深。这就给本来心里就有争储心意的李世民一个非常合理的借口。


李建成他们迫害日盛,尉迟恭等人都力劝李世民要有所行动。李世民称手足相残实在有违道德,但在群臣们的极力劝阻下,最终终于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所以,玄武门之变,目的在于翦除自己的直接皇位竞争者:李建成。

而我们知道,在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也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导致唐高祖李渊提前退位。而唐太宗又不用背上弑父的罪名。

我是钦同古史,爱好文史,愿与你分享每一本看过的书,每一个听过的故事。 欢迎骚扰


禅史倌儿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了他的亲兄弟,为什么不杀李渊?(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武德九年六月,突厥进犯,太子李建成推荐齐王李元吉代替秦王李世民出征,李渊同意,李元吉趁机请求把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秦琼等人一同带走,并把李世民的精锐士兵调走,准备先下手为强。

他们没想到的是,太子东宫的率更丞(主管计时的官员)王晊已经被李世民收买,他密报李世民,太子与齐王准备在大军出征的饯行宴会上杀死李世民,坑杀尉迟恭、秦琼等人,在公孙无忌等人的极力建议下,李世民决定铤而走险,先下手为强。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玄武门埋下伏兵,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细,骑马入城,到临湖殿感到形势不对,立即回转,李世民杀出,李元吉惊慌失措,三箭都没有射中李世民,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尉迟恭射死李元吉,割下二人头颅,太子援军才撤去。

此时的高祖李渊正在湖里划船,尉迟恭穿着盔甲闯进去,将太子、齐王已死的消息告诉李渊,李渊大惊,周围大臣顺势而为,劝说李渊将帝位让于李世民,李渊无奈的说”好!这正是我速来的心愿呀!“

李渊宣布敕令,传位于李世民,李世民跪下来,伏在李渊的胸前,嚎啕大哭了很长时间。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都被处死,宗室的名册上也删掉了他们的名字,女眷全部没入宫中,成为李世民的后宫,李元吉的妻子杨氏被李世民纳为妾,宫中称为“巢剌王妃”,是长孙皇后去世以后唯一一个生下子女的嫔妃。

一场轰轰烈烈的宫廷政变就此结束,在这场政变中,最痛苦的莫过于高祖李渊了,一日之内,痛失两个儿子十几个孙子,政变后,李渊名为太上皇,实则形同软禁。

李世民对兄弟、子侄痛下杀手,为什么不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了李渊呢?

首先,杀不得

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借口是他们起兵作乱,这个借口还可以愚弄一下天下百姓,但是杀死李渊,用什么借口呢?这样李世民在政治上是站不住脚的,中国古往今来以孝为先,杀死李渊就等于背负了弑君杀父的罪名,弑君乃是大逆之罪,这个罪名李世民背不了,也不敢背。杀死兄弟已经是李世民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历史污点了,再杀死自己的父亲,这和无道昏君隋炀帝还有什么区别呢?

其次,没必要杀

李世民的敌人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现在他们已死,李渊只不过是李建成攻击李世民的一个工具而已,现在李渊已经被李世民软禁起来,失去自由,李世民根本就不用自己动手,让大臣们去劝说,晓以利害,李渊自然能看清当前形势,将皇位让出来,李世民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登上地位,天下百姓和文武大臣自然会归心,李世民又何必因小失大,有近路不走绕远路行呢?

李渊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身边的旧臣和影响力都是不可小觑的,如果李渊死,轻则国家把发内乱,重则陷入四分五裂、军阀混战的状态,所以,李渊活着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三是,杀死会后患无穷

做帝王者,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子孙们篡权夺位,李渊死,李世民即位,那百年之后,大唐如何传承,玄武门的骨肉相残,已经在大唐的君主传承中起到了很坏的示范作用了,李世民如果杀死李渊,将为自己的后世子孙留下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为了皇位,任何亲情都是可以舍去。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李世民恐怕再也睡不着了。

所以,李渊一定杀不得,其实,李渊也非常聪明,在这种危险的情形下,他精明的选择了容忍。

面对李世民的杀兄屠弟,李渊违心的说“善,此吾之夙心也!”,表现了一种强烈的自保意识。

很快,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颁布诏书“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李世民的时代开启了,李渊过起了没羞没臊的太上皇生活,又给李世民生了不少的弟弟妹妹,后来中风,于贞观九年病逝,终年七十岁。





葛大小姐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针对他的兄长,也是太子的李建成和他的兄弟李元吉的一场政变。经此一役,李建成,李元吉及其家人被李世民连根拔起一个不留。那么,李世民为什么没有把李渊也杀掉呢?一是不敢,二是不能。



李渊面对虽无军功建树,但理政却有口皆碑又是嫡长子的李建成,和立下了不世功勋的却是二子的李世民,是左右为难。李渊想一碗水端平,毕竟都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但是从理智上讲,李渊也知道这碗水真的端不平。


李健成和李世民又是相当聪明的人,李渊的摇摆不定,无形中又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所以,以某种程度上讲,玄武门之变是李渊逼的,也说的通。

至于说,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既然杀了李建成,李元吉,何不连李渊也杀了,不是一了百了吗?

其实,事情远非那么简单。玄武门之变是兄弟间的残杀,下层的人并不知道。也就是说,中下层的文武官员还是李渊的忠诚下属。如果,李世民杀了李渊政变的性质立马就变成了造反。李唐的其它宗室就有了靖难的口实。李世民在道义上怎么讲,都说不通。所以,李世民不敢杀李渊。



另外,既然,通
向帝位的障碍随着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己经畅通无阻了,再杀李渊己无意义。弑父这个局面一但形成,李世民就百口莫辩了。留着李渊来下诏书立李世民为太子,既顺理成章,又光明正大,何必多此一举呢!

所以,李世民不能杀李渊。


一叶小舟168521774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屠弟已属篡逆之举,再杀李渊,那他就真成了众矢之的,连自己的性命都堪忧了,所以李世民不会蠢到连自己的父皇都杀。


我们来看看玄武门之变发生后高祖的反应,可以用“孤立绝望”、“六神无主”八个字来形容。



高祖对宫外发生如此重大的事情可以说是完全浑然不知,因为他当时正在宫内的海池上悠闲地划船。秦王李世民遣尉迟敬德入宫宿卫,尉迟敬德身披铠甲、手持长矛径直来到高祖所在的船上。

高祖大惊,知道发生大事了,问:“今日乱者谁邪?卿来何为?”

尉迟敬德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

(秦王李世民为何在政变发生后极速派尉迟敬德入宫宿卫,其目的就是为了控制高祖,防止其他人接近高祖,也防止高祖与外界联系,这等于是把高祖软禁起来了。)



政变发生前,高祖已经将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召进宫里,欲查验秦王李世民揭发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与后宫妃嫔淫乱之事。


当时这些人都在场,高祖首先问老臣裴寂:“不想今天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办?”

不等裴寂回话,萧瑀和陈叔达马上进言道:“太子与齐王本来就没有参与举义兵反抗隋朝的谋略,又没有为天下立下什么功劳。他们因为嫉妒秦王功劳大,威望高,便一起策划奸邪的阴谋。现在,秦王已经声讨并诛杀了他们,秦王功盖宇宙,天下归心,陛下如果能够决定立他为太子,将国家大事委托于他,就不会再生事端了。”



高祖淡淡的回了几个字:“善,此吾之夙心也。”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高祖的一句违心话,在当时的这种情况下,高祖是什么都不能做,或者说是什么都做不了,尉迟敬德这个门神名为奉秦王之命过来宿卫,实则是来逼宫高祖,高祖若不从,不杀也是直接软禁,所以,高祖说这话既是自保,也是给自己台阶下。)

当日,高祖颁布诏书,大赦天下,以李建成、李元吉为叛逆元凶,余党概不追究。这一份诏书非常重要,这是坐实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谋反大罪,自然,秦王李世民平乱有功,理应晋位太子。

三日后,秦王李世民被高祖立为皇太子,并下诏书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奏闻。”这是皇位过渡的重要一步,太子李世民已经手握军国大权,离皇位只一步之遥了。



从玄武门之变发生到后续的处理,李世民可谓是既精明又老道,他深知父皇必不会对自己杀兄屠弟选择漠视,所以首先想到的就是封锁宫内宫外的消息,在政变成功后第一时间派尉迟敬德入宫宿卫控制住高祖,只有控制住高祖了,使其不能有所行动,那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李世民可以杀兄弟,但是高祖却万万不能杀,杀了高祖那就是弑君,弑君是真正的大逆,所以李世民不可能这么做。

部分资料引用自《资治通鉴》


大国布衣


有人说是李世民不敢杀李渊,其实不然,李世民不是不敢杀,而是不必杀、不能杀!

利益使人疯狂,权利使人变态!

如果任何人挡在李世民登基上路上,李世民一定会把他碾碎、挫骨扬灰。

首先说不必杀。

当李世民发动雷霆一击,将李建成、李元吉从这个世界上抹杀掉的时候,其实已经没有人能够跟李世民来竞争皇位了,虽然说李渊现在还是皇帝,但是他还能安安稳稳的干下去吗?

果然,不用李世民逼迫,当李建成、李元吉的人头滚到李渊脚下的时候,李渊立刻就认怂了,没过多长时间,就把皇位禅让给了李世民,自己乖乖的到后宫里面当太上皇,吃喝玩乐去了。

然后说不能杀。

李世民杀掉李建成、李元吉可以说是因为自己的功劳引起了太子李建成的嫉妒。不断的在李渊面前诬陷、诽谤自己。甚至在酒里面下毒害自己,看到自己没事,决定下朝后杀掉自己。自己只不过是提前下手,自保而已。

但是如果杀掉李渊就是弑父杀君,为天下人所不齿。给世人落下口实,自己的江山社稷不会稳固。

所以说李渊不必杀、不能杀,但是如果阻碍自己登上皇位也不得不杀,索性李渊非常的配合,没有让李世民为难。


逝去即历史


李世民靠玄武门杀死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后,才得以当上皇帝。其实在此之前,李世民已经为唐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虽然也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封赏,包括天策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但他的势力还比不过李建成和李元吉。就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秦王府里只有800家兵,而李建成则掌握了京城的防务,实力不可同日而语。

为了先发制人,李世民听从了房玄龄的建议,事先将800家兵偷运到皇城之中,引诱两个兄弟到皇城之内,并同时挟持了皇帝李渊到皇城内的湖心。事发时,李建成的优势军队无法进入皇城护驾,太极宫的禁军在没有得到李渊命令的情况下也不敢轻举妄动,就这样李世民获得局部优势,一箭射死了李建成。那么在除掉两个兄弟之后,杀红了眼李世民为何不继续干掉李渊呢?


李世民不杀李渊的首要原因是没有必要。

因为在除掉两个兄弟之后,已经再没有其他皇子有能力可以跟自己抗衡了,李渊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选择立李世民为太子。也就是说李世民的终极目的已经达到,他完全没有必要再去杀掉父亲,背负弑父的千古骂名了。为什么说李渊没有其他选择了呢。因为虽然李渊有22个儿子,但玄武门事变之时,除了参与事变的三个儿子外,李渊最大的第六个儿子也才8岁,心智完全还没有成熟到要参与争权夺利,剩下的十几个儿子就更不用说了。

另一个原因是,李世民需要李渊出面稳定局势,并为自己正名。

虽然李世民干掉了两个最强劲的对手,但在朝廷上还做不到说一不二,凭他自己还没法稳定局势。如果李世民杀掉了李渊,那他谋权篡位的罪名就算是坐实了。

但如果李渊能够站出来为李世民洗白呢,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李渊他毕竟是皇帝,他说谁有罪谁就有罪,谁是清白谁就是清白。本着这个思想,李世民胁迫李渊下诏说李建成和李元吉心怀不轨,所以李世民杀掉他们是对的,并且正式册立李世民为太子。这样,李世民借助李渊皇帝的威信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太子,并在不久之后接受禅位成为了新皇帝。经过这么一番操作,李世民就由篡位之徒变成了合法地继承皇位了,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

第三个原因是李渊看清了时势,答应了李世民的全部要求,包括立太子、节制天下兵马和让位。

他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李世民已经杀红了眼,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另外,李渊也深知李世民的能力超强,是个文武全才,自己活着的其他儿子们跟李世民比起来都差十万八千里,太子之位非他莫属了。虽然李渊肯定心有不甘,但大唐江山交给李世民,至少可以确保江山姓李,且保持国家的强盛。不论从哪一方面看,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后,李世民都是皇位的不二人选。因此,李渊识时务,顺水推舟,果断退位,既保全了自己,也成全了李世民,也成就了后来的唐太宗,和流芳千古的治世“贞观之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