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對梅豔芳,如今他們給出了最好的交代

2003年11月,梅豔芳在紅館開了人生最後8場演唱會。

唱最後一首歌前,她對全場觀眾說道:

這歌有好多的意義,有我自己的心聲。但我想跟你們說,夕陽好靚,只是近黃昏。

這最後一首歌,梅豔芳選的是《夕陽之歌》。

穿的,卻是好搭檔劉培基為她製作的婚紗。

她知道,或許也就只能穿這一次了。

曲畢,穿著婚紗的梅豔芳在紅館的舞臺上拾級而上,走到通往後臺的門口。

然後,她回過頭,面對舞臺和歌迷,揮揮手,道了聲“拜拜”。

她是真的在說再見。

2003年12月30日,梅豔芳的一生落幕,享年40歲。

對梅豔芳,如今他們給出了最好的交代

2014年,梅豔芳的紀念銅像在香港星光大道揭幕。

劉德華為雕像題字:香港女兒梅豔芳。

這背後的籌劃者,是梅豔芳的粉絲協會:芳心薈。

這是梅豔芳去世後,一幫不離不棄的歌迷自發自資成立的一個協會。

據說,她們希望為梅豔芳做三件事:

為梅姐立銅像,拍關於梅姐的電影,建梅豔芳紀念館。

而如今,前兩件事都已經完成了。

所以,有了今天能和您聊的這部紀念梅豔芳的電影:

《拾芳》

對梅豔芳,如今他們給出了最好的交代

本片全名為《朝花夕拾.芳華絕代》,《拾芳》為各取兩詞的首尾字組成。

而本片也圍繞“拾”字展開。

梅豔芳的歌迷都知道,她有一個房間是專門用來保留歌迷贈送的禮物的。

2013年,梅豔芳的遺物被拍賣,而其中這些歌迷贈送的禮物由於賣不出去,被當成垃圾處理了。

於是,梅豔芳的歌迷自發組織,去垃圾站和回收站“拾”回這些禮物。

然後,再逐一尋找這些禮物的贈送人,將這些禮物歸還。

對梅豔芳,如今他們給出了最好的交代

圍繞這個事件,芳心薈籌劃了《拾芳》這部電影。

請來的導演是高志森和梁柏豪,主演是胡杏兒,郭羨妮,林德信等。

雖然片中也有一部分講述了梅豔芳的生平,但本片並非傳記片。

它的視角,是歌迷視角,講述的是歌迷和梅豔芳之間的幾個故事。

片子成本不高,場景也相對簡單。

但好的地方,卻在於真誠,樸實。

故事根據真人真事改編。

為了尊重梅豔芳,片中需要梅豔芳出現的戲份,都做了不露臉處理。

做到這樣,我想這些歌迷們已經給了梅豔芳最好的交代了。

對梅豔芳,如今他們給出了最好的交代

01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流行文化,其實是很有草根性質的。

例如粵語歌的開山鼻祖許冠傑,靠的就是歌是關於市井,平民生活的題材,引起港人共鳴。

成龍,洪金寶,沒讀過什麼書,戲班出身,卻一路從替身,龍虎武師走到巨星。

劉德華當過理髮師,郭富城搬過空調,周潤發當過酒店門房還被炒魷魚。。。

但這又與我們教育理念相左。

相信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多少都聽長輩教育過:

不好好讀書追什麼星?

對梅豔芳,如今他們給出了最好的交代

《拾芳》中,Perry老師的故事,就是如此。

Perry老師是梅豔芳的歌迷,他正在組織學生以梅豔芳的故事為藍本,準備一場關於本土文化的話劇,以參加校際競賽。

但學生的家長卻極力反對:

一個流行明星怎麼能當範本呢,這要怎麼教育孩子?

學生一個個發明星夢,還怎麼讀書?

但Perry老師堅持道:梅豔芳代表的是一種香港精神。

這種精神,用那首《獅子山下》的詞來說就是:

我地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而梅豔芳,正好就是當時這種草根的香港精神的代表人物。

她的起點,始於歌女。

對梅豔芳,如今他們給出了最好的交代

梅豔芳的媽媽是60年代來到香港的。

有一次,母親發現了梅豔芳身上的表演天賦。

家裡窮,為了貼補家用,梅豔芳4歲開始,就和姐姐在荔園遊樂場唱歌賺錢。

後來,又唱到香港的夜總會。

當年,她這個歌女的身份並不受同學待見,同學對她的歧視,霸凌有之。

於是,初中的梅豔芳終於輟學了。

沒念過多少書這事,梅豔芳一直耿耿於懷。

所以,她後來一直叮囑歌迷好好唸書。

但當時,反而是哥哥靠著梅豔芳和姐姐梅愛芳當歌女賺的錢,念上了書。

對梅豔芳,如今他們給出了最好的交代

梅豔芳與姐姐梅愛芳

混跡魚龍混雜的歌廳之餘,梅豔芳回家還得拿著棍子提防繼父。

童年,她是沒有的。

朋友,她當時也是沒有的。

但從小這麼長時間的磨練,也養成了梅豔芳後來成為香港樂壇大姐大,做派硬朗大氣講義氣的性格。

對梅豔芳,如今他們給出了最好的交代

歌藝方面,雖然沒有經過專業音樂培訓,卻靠著長年累月的實戰積累,一戰成名。

1982年,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冠軍。

那次,梅豔芳和姐姐梅愛芳報名參加。

姐姐被提前淘汰,梅豔芳卻一路闖進決賽,並憑藉一首《風的季節》,拿下冠軍。

當晚,身為評委的黃霑給了滿分。

另一個評委顧嘉輝則給了99分,理由是,藝術沒有完美的,所以扣1分。

此後,梅豔芳簽約唱片公司,巨星生涯就此展開。

對梅豔芳,如今他們給出了最好的交代

多年後,梅豔芳有一首《歌之女》,唱著自己的過往:

我記起當天的一個小歌女,她身軀很瘦小;我記起她於不高檔那一區,共戲班唱些古老調;舊戲院永都不滿座,她照演以歌止肚餓;舊戲衫遠觀不錯,縱近觀穿破多。

以及

或有天她都可叫座,她也許有天不再餓;或有天戲衫不破,聽眾不止半個。

對梅豔芳,如今他們給出了最好的交代

02


成為別人的偶像前,梅豔芳的偶像是西城秀樹。

也因為西城秀樹,未成名的梅豔芳認識了幾個生命中的好友。

但很快,梅豔芳自己也成了別人的偶像。

漸漸地,這些老友們卻也為了自尊,以及不想惹來風言風語,逐漸與梅豔芳疏遠。

梅豔芳曾經在採訪中說道:

真心深交的朋友,是那種有默契,說上半句對方就知道下半句的人。

她擁有的不多,只有兩三個。

對梅豔芳,如今他們給出了最好的交代

《拾芳》中,這些圈外老友,也構成了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是帶著遺憾的,是一個漸行漸遠的故事。

片中有一個情節,我不知道是否經過戲劇化處理。

但既然本片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就當它是真事吧。

我還是不劇透了,只能提示:時間在於梅豔芳最後的一段時日。

梅豔芳去世後,當年的偶像西城秀樹特地寫信悼念。

但當年因為西城秀樹而結識的這些老友,卻也在梅豔芳的生命中,留下了遺憾。

對梅豔芳,如今他們給出了最好的交代

梅豔芳與偶像西城秀樹

03


港臺流行文化,在八,九十年代佔據了中國流行文化超過半壁的江山。

譚張爭霸,四大天王,梅豔芳這些人,也在那時候的流行文化中寫下濃濃的一筆。

追星族是那個時候冒出來的名詞。

今天已經成為一個黃金時代,成為經典的那段流行文化時代,在當年卻沒少遭到批評。

例如,王朔公開批評了他眼中的四大俗:

四大天王,成龍電影,瓊瑤電視劇,金庸小說。

但站在歌迷,影迷的視角,角度卻是大相徑庭了。

對於梅豔芳的歌迷來說,他們會認為:喜歡梅豔芳是件很幸福的事。

例如,歌迷跟著梅豔芳巡演,來到新加坡接機。

獻花之際,她卻會問歌迷:

你住哪裡?朋友家安全嗎?如果沒有住的地方一定要告訴我!

對梅豔芳,如今他們給出了最好的交代

《拾芳》中,也在從頭到尾體現著這樣的細節。

梅豔芳不會刻意製造和歌迷之間的神秘感。

例如,她車上的座椅是反坐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追車的歌迷能看到她的臉。

歌迷去世,她會帶著歌迷的照片,回家為歌迷唸經。

她會叮囑歌迷好好讀書:

你要更加認真地讀書,讀到大學畢業,下次帶上你的畢業證書來見我。

歌迷:

啊?那不是要等很久?

梅豔芳:

沒得商量。

只能這麼泛泛而談了,我依然不想過多劇透。

因為,其中有一段歌迷的故事,給了我較為強烈的淚點感受。

留待您看。

對梅豔芳,如今他們給出了最好的交代

04


梅豔芳最後八場演唱會,她終於穿上了屬於自己的,夢寐以求的婚紗。

只是,身邊依然沒有另一個他。

但梅豔芳還是調侃道:

我可以等貝克漢姆,等他離婚。劉德華就算了,等他難度更大。

最後的演唱會,也是梅豔芳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影像了。

對梅豔芳,如今他們給出了最好的交代

在梅豔芳去世後,羅大佑曾經公開說過:

對我來講,她真的代表藝人,去做到生命的最後一滴血汗,一直到她倒下為止。

那最後八場演唱會,也是梅豔芳給歌迷的最終交代,以及對於這個舞臺的最終告別。

她知道那會是最後一次了。

所以,她帶著病體和疼痛上臺,但觀眾看到的,卻是表演專業的梅豔芳。

這人,要強,總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給歌迷,然後還要鼓勵歌迷:

外面在我還沒做這個演唱會之前,好多風風雨雨。說梅豔芳這樣那樣,到底做不做得了這個演唱會?我今日證明了給自己看,只要有信心,無難事。我做得到,大家一定做得到,只要有信心。

對梅豔芳,如今他們給出了最好的交代

演唱會中,有一首歌,她開唱前對歌迷說道:

現在我們已經不是歌手和歌迷之間的關係了,我把你們當成很好的老朋友。我們都認識十幾年啦,不然怎麼能稱得上是老朋友呢,是不?

到了今天,光是聽到這首歌的名字,我相信都能喚起很多梅豔芳歌迷的記憶之門。

所以,我想這次也依然在這首歌中結束吧。

就是我多次提及,我很喜歡的梅豔芳代表作:

《似是故人來》。

臺下你望臺上我做,你想做的戲。前事故人忘憂的你,可曾記得起。歡喜傷悲老病生死,說不上傳奇。恨臺上卿卿或臺下我我,不是我跟你。 何日再追何地再聚,說今夜真暖。無份有緣回憶不斷,生命卻苦短。一種相思兩段苦戀,半生說沒完。在年月深淵望明月遠遠,想像你幽怨。 俗塵渺渺天意茫茫,將你共我分開。斷腸字點點風雨聲連連,似是故人來。留下你或留下我,在世間上終老。離別以前未知相對,當日那麼好。

對梅豔芳,如今他們給出了最好的交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