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這也是曹家大院,卻有著罕見的中西合璧民國建築風情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請點擊關注。

提起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北社鄉的西社村,瞭解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座環境優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山村,它的出名在於,它曾是享譽上黨潞安府八縣的富裕村莊,有著財主村的美名。依託大禹山的呵護,受臺地厚土的滋養,在歷經千年的風雨中,它為我們凝固了一群獨具特色的土洋並存、中西合璧的民間建築遺產,數量多、構建精,風格鮮明。置身其中,可以領略到明清民國時期晉商的風采、觸摸到傳承不息的文化脈搏、感受到包容大度的儒商精髓。

西社村現存古蹟眾多,遺存豐富,廟堂閣樓古香古色,水利建築依稀尚存,北窮南富的民居分佈格局,以及地窨院與窯樓院的鮮明對比,營造了一個充滿個性的古老村莊,曾經的上黨八音會演繹著數百年的盛衰枯榮的故事,這就是入選第三批國家傳統村落名錄的西社村的獨特魅力。

西社村位於長治市區的東北部,距離平順縣城西北部16公里的臺地上,從市區出發走東外環往東北方向25公里。這裡有大家熟悉的古風鄉韻,古廟、古樹、石碾、石磨、石臼、石板路……還有大家少見的地窨院,以及似曾相識的融匯中西建築精華元素的民國風情門樓。

這是一個歷史上曾經以富裕聞名的村莊,留下了眾多氣派豪華的窯樓院;這也是一個貧富民居對比鮮明的村莊,保留了窮人賴以生存的眾多地窨院。無論是美輪美奐的民國建築,穴居歷史遺存的地窨院,還是大廟後牆建小廟的觀音堂,都是晉東南地區極其罕見的民間建築實例,有著獨特的魅力,更有著較高的研究價值。

這也是曹家大院,卻有著罕見的中西合璧民國建築風情

曹家大院曹生香的院子,中西合璧的氣派門樓。

沿著長治市東外環路一直向北,然後右拐往平順方向行進,大約40分鐘的車程,就到了本次走訪的目的地西社村了。遠遠望去,西北方向的大禹山伸出兩道山樑像溫柔的手臂,把西社村擁抱在懷裡。西社村就坐落在山前的黃土臺地上,如同一位飽經風雨的滄桑老人,迎來了胡哥一行的走訪。

據隨行的平順地方文化學者趙偉平介紹,清中期至民國初年,西社村商賈輩出,富戶眾多。村裡流傳的口語說:“窮棗園,爛池頭,有錢住在堂前頭”,富人住的堂前頭是哪裡呢?就是村子南邊觀音堂到戲樓的一條東西大街,俗稱堂前頭的前街。這條街,堪稱鄉鎮裡的小長安街。

這一條前街,全長不到兩百米,寬卻有十米多,這在清代鄉村的道路上,絕無僅有。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的長安街,最初的長度也只有370米,寬15米,所以稱前街為西社村的長安街一點也不誇張。就在這條前街南北兩邊,分佈了十幾家富商巨賈的豪華窯樓院。

這也是曹家大院,卻有著罕見的中西合璧民國建築風情

曹家大院老二曹生芳的主院。

一座院落是一道風景,一幢窯樓藏幾多故事。無論是風景還是故事,都離不開一個曹字,因為這些富商窯院的主人,都姓曹,往上數十幾代,都有些沾親帶故的血緣關係。這些矗立在前街兩邊的豪宅大院,各有特點,競相媲美,奢華之處各有內涵。

要說相同之處,那就是這些豪華氣派的富商院落都是大小四合院格局,無論是一進還是兩進、三進乃至六進院,都是坐北朝南、前低後高的格局。不同於他處的地方在於,明明這些豪宅都建在平地上,卻是主屋普遍磚碹窯洞,坐落在青石臺階上,窯洞十分高大,加上頂部的夯土,高度要超過兩側的棚樓;而且窯面是青磚一砌到頂部攔馬牆,牆頂有磚簷勾瓦出簷,門窗上部為圓拱,四周作各種複雜的磚雕裝飾。院落大門則形式多樣,風采各異。文章開頭說到的中西合璧的民國風味,主要就是指曹家三兄弟的門樓裝飾。

這也是曹家大院,卻有著罕見的中西合璧民國建築風情

曹家大院老大的門樓。

曹家三兄弟的宅院位於觀音堂前街北側第一戶,是三個獨立的平行大院,帶有明顯的異域風情,在一片清末民初豪宅中異常顯眼,俗稱曹家大院,這也是眾多文人學士、畫家、攝影家最熱衷欣賞的建築群。曹家大院的顯著特點就是中西結合的民國風情門樓、各處磚雕圖案最精美、磚雕匾額以及窗戶上下磚雕文字詩句眾多。

西邊第一戶就是曹家三兄弟的宅院,村裡人叫做下新院,一進五院,東西約50米,南北約60米,由北面三個平行的主院落和南面的兩個附屬院組成。從西到東分別是老三曹生香、老大、老二曹生芳的院子。三個主院落東西並列七孔高大的磚碹窯洞,建在石臺階上,東西三孔為老三、老二的,中間一孔為老大的,因為老大剛娶妻就夭折,寡妻獨居至老。

這也是曹家大院,卻有著罕見的中西合璧民國建築風情

曹家大院自省堂。

西邊三東家曹生香的大門樓一眼看去就是民國風情,頂部三角形和尖圓拱結合,立面呈三層,層層磚砌疊涉縮進,或圓拱形,或尖拱形,在各種造型襯托下,高大的門樓巍然挺立,遠看大氣森然而又凝重。門額處最上部為圓形磚雕八卦,卦名卦畫,清晰可辨;中間是長方框,內題“平為福”三個陰刻大字;最下面是半圈磚雕花卉圖案,圖案生動逼真,立體感強烈。兩側的影壁牆也是別具特色,上部凸起半圓,中間凸雕“福”、“壽”二字,一邊一個,下部還有一個八邊形內嵌框,中間凸雕富貴牡丹瓶花。西式建築樣法和中式磚雕圖案結合,既有儒家文化的影響,又折射著西方的審美意味,和諧而統一,從中能感受到房主人開闊的眼界和包容大度的胸懷。

這也是曹家大院,卻有著罕見的中西合璧民國建築風情

組合吉祥字影壁。

這也是曹家大院,卻有著罕見的中西合璧民國建築風情

石刻對聯。

這也是曹家大院,卻有著罕見的中西合璧民國建築風情

精美窗雕。

這也是曹家大院,卻有著罕見的中西合璧民國建築風情

篆字壓窗石雕。

進去院子裡面可以看到,正窯立面門頂部鑲嵌著石刻“自省堂”三個大字,正窯和廂房的門拱、窗拱、壓窗石、墀頭、門檻等處,所有磚石均有雕花裝飾,無論是祥草珍禽瑞獸,還是各式吉祥線條,均雕琢精細,寫實性強。東西廂房門兩側還鑲嵌石刻對聯,分別是“文成蕉葉書猶綠,吟到梅花句亦香”、“水色凝藍輝宇棟,山光搖翠上樓臺”。

中間曹家老大的門樓相對窄小,但同樣精緻。三角形門牆間方形立柱,門牆從上到下分別雕刻鶴荷(和合)如意圖、“福壽康”磚雕字、半圈花卉;兩側影壁圓框內磚雕“五福捧壽”圖案,五隻蝙蝠圍繞一個壽字翩翩起舞,寓意吉祥。

西院曹家老二曹生芳的住宅大門不存,但是院裡的磚雕文字最多,也最有意思。最醒目的是進門影壁牆上的凸雕組合字“福祿壽”篆字,整體是圖案,細看,有福字、有祿字、有壽字,字圖結合,蘊含著有福有祿有壽的美好願望。二進院子門兩邊同樣有影壁雕刻,一邊是“福祿”的組合字,一邊是“禎祥”的組合字。三孔主窯洞門拱上雕刻有“慎修身”“樹德”“務本”字樣,窗拱上的雕刻為“遣興千杯酒”“消閒萬卷書”,“雅室枝葉茂”,“春風桃李新”,都是紅色篆字,古香古色又別具風味。

這些圖文雕刻一方面反映了曹家兄弟財力的富足,另一方面又在凸顯張揚個性的同時,明示著主人追求儒雅愛好詩書的精神境界。這種矛盾的體現,也正是當時西風東漸帶來的影響,所以才有這種土洋結合、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和裝飾藝術。

喜歡胡哥文章的請加關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