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限煤有“一刀切”傾向,煤化工“很受傷”!

為打贏大氣汙染治理攻堅戰,近幾年,國家和省市各級政府層層制定煤炭消費削減指標,目的在於限制高能耗產業發展、大力度淘汰落後產能。但筆者發現,伴隨著藍天保衛戰在各地打響,汙染防治驟然成為當地政府前所未有的緊迫任務。

部分化工企業負責人表示,迫於指標的壓力,不少地方對煤炭消費量的削減有“一刀切”的傾向,不管是燃料煤還是原料煤,只要是增加煤炭消費的項目一律不批,對一些新上高端化工項目的能評也日益嚴格。

化工企業的用煤有燃料煤和原料煤之分。由於化工生產需要用熱能蒸汽,一般企業都配有燃煤鍋爐,大的企業則建有動力島,因此燃料煤消耗較大,但更多的是用於生產的原料煤。山東一家企業的負責人告訴筆者,該公司生產需要用原料煤和燃料煤,其中約3/4為原料煤,主要用於製取合成氣,進而生產各種化工產品;1/4為燃料煤,主要用於生產蒸汽。這幾年,該公司已經與當地發電企業合作,使用電企的蒸汽,逐步削減了自身燃料煤的用量。如果地方政府要再削減原料煤用量,將會直接影響企業生產經營和未來發展。

從全國範圍來看,限煤目前已成趨勢,煤化工所受影響很大

2018年,陝西省出臺《陝西省2018年錯峰生產實施方案》,煤化工、焦化行業受到不同程度的限產。不僅如此,今後幾年,陝西省要率先關停搬遷關中核心區企業,重點壓減煤化工等企業產能;禁止在關中核心區新建、擴建和改建煤化工等項目,力爭用3年時間,將全省煤炭年消費量壓縮1500萬噸。

原國家環保部於2017年8月21日印發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至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要求京津冀及汙染通道內的2+26城市焦化企業出焦時間延長。

在山西,在河南,在內蒙古,在河北,在天津……北方地區的煤化工企業幾乎都遭遇了類似政策,甚至一些南方省市煤化工企業也沒有避免。

其實,煤化工跟環保並非一定站在對立面。據專家介紹,與燃煤取暖、燃煤發電相比,煤化工生產的汙染物排放量並不大。目前煤化工技術已相當成熟,硫回收率達到99.8%以上,沒有NOx排放,循環水排汙水、工藝廢水等也可深度處理後回用,汙水接近零排放。據相關數據統計,與直接燃煤相比,原料煤製取合成氣的SO2排放可降低99.8%,粉塵排放可下降99.9%;與燃煤發電(帶脫硫脫硝,脫硫效率約90%)相比,SO2排放可降低80%,NOx排放可降低75%。據測算,每噸燃料煤燃燒所排放的SO2、NOx、煙(粉)塵和灰渣,分別相當於同等原料煤排放量的10倍、135倍、70倍和3倍。

更何況,我國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日益增加,發展現代煤化工不僅可以實現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利用,其產品還可以部分代替石油化工產品。在中國這樣一個“富煤、貧油、少氣”的國家,發展煤化工對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煤炭轉化成化工產品後所帶來的高附加值、高額利潤與簡單的“挖煤”所產生的效益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在新一輪大氣汙染治理攻堅戰打響之際,筆者一願政府及相關部門能夠多走走、多看看,在大量詳實調研的基礎上,統籌兼顧、做好規劃,對原料煤和燃料煤的壓減區別對待,避免“一刀切”;二願以煤化工為代表的用煤企業堅定煤炭高轉化、高端化路線,戮力創新,爭做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樣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