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住在農村喜事多,過事全村來慶賀

西安近郊農村仍舊沿續多年風俗,無論婚嫁滿月考大學,過事搭棚全村人來祝賀。頭天晚上就開擺,然後事主由有威望的長者陪同,挨家挨戶登門請人。坐席的人越多,證明鄉性越好。有席好擺客難請一說,就是不怕吃喝,請怕不來。地地道道的純撲憨厚意識,多年來延續保留。

住在農村喜事多,過事全村來慶賀

街道直接開擺

鄉親前來慶賀,有專門的帳房先生接待隨禮,多少隨意。但也有基本行情,由最早的三五塊漲到二三十,現在一般都五十元。真有情況不好的,還上二十,照樣拖家帶口來入席,主家熱情接待敬酒。

住在農村喜事多,過事全村來慶賀

臨時搭建的婚場

住在農村喜事多,過事全村來慶賀

大師傅正在炸雞

住在農村喜事多,過事全村來慶賀

婚宴團隊為農村趕場模式,提前預定

都是同村鄉親,不光吃好,還隨便拿。早上為農家臊子面,有拿碗往回端的,袋子提的。若真碰上個稍稍小氣一點的主家,見狀也是不能說的,得咬咬牙硬扛,大不了等其他家過事的時候再狠勁拿回來。

附近的拾慌或要飯的,今也可以儘管來,給飯給煙。土話叫作"瓜子"的瓜瓜,其實並不太傻,哪個村誰家過事他還最先弄的很清楚。

早些年窮的時候,基本也是這種過事形式。不過那時候坐席是件很想往的事,畢競坐席上的是白麵饅頭,還能吃上不太常有的肉菜。這也就有了‘白饃還用就菜’的講法。現在經濟發達了,吃喝不稀罕,但去坐席往往能見上不太經常在村裡的能行人,也就是社會上混的不錯的人。

今日上圖發的,是西安灞橋北三鄉一帶的村,歸屬國際港務區。隨著港務區的發展,三環內村莊拆遷清零後,這些城鄉農村也會拆遷消失。發展雖然是必然的,但曾經,永遠不會抹去。農村人長期戶居在一起,從而建立的感情及相互的信任,還有胡叫亂安的班輩都不會抺去。午齡大的也許把抱著玩耍的小孩子還叫爺,小夥把年邁的老人直呼其名,在農村是再正常的事情。

周圍己經拆遷的村莊,安置小區也多以原先的村名命名,這也將成為頗具有紀念意義的無法抹去的懷念和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