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大贛州之寧都縣特色小吃

寧都燈盞羔

大贛州之寧都縣特色小吃

關於“燈盞糕”名字的由來,說法不一。有的說是以前的人在夜間點燈盞照明燒製的糕點;也有人說,糕點的形狀象古式的燈盞。

擂茶

大贛州之寧都縣特色小吃

寧都的擂茶歷史悠久。寧都額家人食擂茶的習俗始自唐,盛於宋,有一千多年曆史。今全縣各地食擂茶的習慣仍很盛行。一般用來招待女客。青塘、賴村一帶不論男女客人均以擂茶為上品予以招待,還把擂好的茶泥作為饋憎貴賓的禮品。

麻餈(寧都話中的糯琪)

大贛州之寧都縣特色小吃

是寧都客家人春節的必備小吃,為喜慶吉祥,一定要在麻餈中心點上一顆四星紅點。製作與食用方法是:糯米為原料,將洗淨濾乾的糯米上甑蒸熟,倒入石臼中,以木錘將糯米飯舂爛,撮成丸狀如乒乓球大小。待餈丸冷卻後即可收起待用。可用來油炸、或在文火鍋中油煎烤熟,也可在湯水中煮熟,還可切成薄片曬乾隨時用來油炸碾碎作擂茶、米糊的香料。一般多以油炸、油煎粘白(紅)糖為大眾吃法。

黃餈(寧都話中的王琪)

大贛州之寧都縣特色小吃

是寧都客家人的傳統食品之一。以大禾米為原料,將洗淨濾乾的米拌入鹼汁(用板杈樹燃成灰、泡水後濾泌出的液體)後上甑蒸熟,倒入石臼中舂爛。取出後攤平在桌上切成五寸見方的方塊或揉壓成圓盤狀,冷卻後收藏待用。黃餈的吃法有炒、煮、拌三種。炒黃餈,以黃餈片入沸湯或沸水中,放入肉撮或青菜共煮,待餈片軟後即可食用。拌黃餈,將黃餈片入沸水中氽焯,待餈片軟後撈起拌白(紅)糖吃。另外還可將黃餈切成片狀或丁,曬乾後留藏,待煮擂茶、米糊時將黃餈幹油炸碾碎為香料.

寧都斜包魚

大贛州之寧都縣特色小吃

外黃裡嫩,酥酥的,香香的,到了賴村的人,都想親眼看看,親自償償,以至於,有的人來了就想吃這道小吃,可是有些人不太清楚,就是這小吃也有時令限制,最佳時令是農曆9月節開始,那時薯子才開始上市,剛從地裡挖出來,水份足,粘性大品質最好了,可以一直到正月,再過到三月後,這東東就大打折扣了。

芋包子和油餅

大贛州之寧都縣特色小吃

還有很多小吃沒寫出來,能力有限!歡迎大家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