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典韋的雙戟到底有沒有戰鬥加成,羅貫中為何要讓胡車兒盜走雙戟

張繡手下軍兵蜂擁而來,身無片甲的典韋兀自奮力死戰,腰刀已經砍得殘缺不能再用,典韋乾脆一手提著一個活人當武器迎敵,又擊殺八九人後,即使這時候典韋身上已受傷達數十處,也已沒人敢再上前送死,眾人只是遠遠將他圍定,想用弓箭將他射殺,典韋在箭雨之下,已瀕臨死亡,憑著一口氣仍然死守著寨門。這時,寨後被突破,敵軍從他背後深深刺入一槍,典韋這才大叫幾聲,倒地而亡,死後半晌,都無人敢從他倒下的前門進入。

這是三國演義中張繡發動叛亂,典韋勇擋敵軍的一段描寫,將典韋的勇武和忠義渲染的淋漓盡致。

典韋的雙戟到底有沒有戰鬥加成,羅貫中為何要讓胡車兒盜走雙戟

為了突出典韋的英勇,羅貫中還安排了一個橋段,讓胡車兒在張繡叛亂前把典韋的雙鐵戟盜走,並把他灌醉,失去武器和被灌醉的典韋,仍然能力阻敵軍,掩護曹操得以逃跑,難怪這樣的典韋會被曹操稱為“古之惡來”。

許多人或許有疑惑,鐵戟對典韋到底有多重要?有鐵戟和沒鐵戟的典韋相差有多大?

戟這種兵器,在古代屬於特種武器,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一器多用,不過戟對使用者要求很高,需要極大的力量和技巧,非長時間訓練不能成功,所以武將中使戟的並不多見,三國演義中也只有呂布、典韋等寥寥數人。長戟況且如此,使用兩支短戟,更需要雙手的協同和高超的技巧。

看看正史的記載,典韋力大沒有疑問,力大是古代成為武將的基礎條件,典韋單手舉旗的故事能很好說明。

《三國志·魏書·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牙門旗長大,人莫能勝,韋一手建之,寵異其才力。

典韋的雙戟到底有沒有戰鬥加成,羅貫中為何要讓胡車兒盜走雙戟

典韋使戟的記錄,在他一出場就有記載:門開,(韋)懷匕首入殺永,並殺其妻,徐出,取車上刀戟,步出。可見他用戟是從軍前就已得心應手。

那典韋是否只會用戟呢?肯定不是,亂世中從軍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活,諸般兵器都要嫻熟,這也是常識。

曹操濮陽徵呂布時,徵召敢死隊突擊:太祖募陷陳,韋先佔,將應募者數十人,皆重衣兩鎧,棄楯,但持長矛撩戟。

典韋在這場戰鬥中使用的是長矛,撩戟是類似投槍的投擲性武器,並不是指典韋的雙戟。它是這麼使用的:

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懼,疾言:“虜至矣!”韋手持十餘戟,大呼起,所抵無不應手倒者。

還有記載:太祖行酒,韋持大斧立後,刃徑尺。這次典韋拿的是刃長近一尺的大斧子。

根據記錄來看,典韋應該是長短武器都能使用的得心應手,

“韋好持大雙戟與長刀等”,這才是個標準的猛將,而非只是善用雙戟。

典韋的雙戟到底有沒有戰鬥加成,羅貫中為何要讓胡車兒盜走雙戟

但手持雙戟的典韋,戰鬥力應該確實有加成,這可能是因為戟的特性。

典韋雙戟的重量,也有明確記載:軍中為之語曰:“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漢代一兩是16克,一斤16兩,大致是256克,八十斤的雙戟換算成今天的重量,大致是在41斤左右,現代還有幾十斤的石鎖運轉如飛鍛鍊身體的人,對於力大著稱的典韋,這個重量應當不是問題。

武器越重,威力也就越大。正史中,典韋的戟並沒有被胡車兒偷走,張繡發動叛亂後,他持戟奮戰,掩護曹操,賊前後至稍多,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叉入,輒十餘矛摧。戟的威力在這裡體現得相當明顯,這種特種兵器能夠鎖住敵人的武器,在力大的典韋手裡,一擊就摧毀了敵軍的十來支長矛。

敵軍畢竟太多,突入了雙戟的防守範圍,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這時已經到了肉搏階段,雙戟失去了作用,所以典韋才雙挾兩賊擊殺之,餘賊不敢前。

典韋奮起最後的餘威,復前突賊,殺數人,不過畢竟是人不是神,受傷太重,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三國時期的一員猛將,生命就這樣終結。

典韋的雙戟到底有沒有戰鬥加成,羅貫中為何要讓胡車兒盜走雙戟

所以,雙戟對於典韋,確實是如虎添翼,這主要是由於戟的威力所致,所以羅貫中才會安排胡車兒盜戟這樣的橋段。不過手持雙戟的典韋,並無法從如潮的敵軍中生還,戰場的大局,也並不是兩支戟所能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