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以后银行的理财都不保本了”,对于这类说法你怎么看?

清凉飘扬


  资管新规实施以后,市场上的保本类理财逐渐递减,但并非都不保本。资管新规只是针对银行的资管业务,即银行的表外理财,对银行的表内理财的保本保收并不产生影响,且该资管新规存在缓冲期,到2020年底资管业务都可以存在保本理财产品。

  那么2020年以后,银行能提供哪些保本理财产品呢?比如结构性存款之类。即银行可以提供表内的保本理财产品(非表外的资管业务),而该类产品的资产投资主要包括四类: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收款项类投资。

  而银行的表外资管业务,本质为“代客理财”,产品类型也为净值型产品,投资者盈亏自负,风险自担。因为资管新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第二条有相关规定: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金融机构不得在表内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以前或者如今银行的表外资管业务之所以可以保本保收,做法通常是采用资金池的方式,通过期限错配,配置高收益的资产,将新募集的资金甚至自营资金刚兑给到期的客户,实现流动性,也就实现了刚性兑付的保本保收。

  但这种保本保收存在极大的风险性,主要是资管部门隐藏风险(设置资金池),如同P2P理财。只要资金链不会断裂,投资者都能拿到本金和收益,而一旦断裂,新钱不够归还旧债,那么隐藏着的风险就会暴露,这就是我们所见的P2P理财平台破产倒闭或者跑路的情况,投资者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到。

  所以呢,表面看起来不能保本保收风险更大,特别是往后以净值法计算。但是实际是在降低投资风险,使得资金的投向更为透明,可长期续存。其实呢,对于中低风险及以下风险类型理财产品保不保本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因为其本身风险就较小,发生亏损的可能性极小,非极端情况(比如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都不可能发生亏损。


三人聚众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本人从事银行工作近20年。根据我对2018年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新规的理解。

监管规定不准在发售新的保本理财产品,不得再做保本承诺。但是呢,对原来已经发售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可以有一个过渡期的。过渡期一直到2020年底。就是说大家在银行看到保本的产品,不要以为这是假的理财产品。

还有不保本不等于一定赔。 客户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理财经理会对大家做个风险测评。当大家的风险承受能力达到一定的等级的时候,才会为大家匹配相应的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共分为五个等级,包括低级、低中级、中级、中高级、高级。一般中级及以下的理财产品,是不会出现太大的风险问题,是相对比较安全的理财产品。

根据2017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显示 2017年发售的风险等级中高级和高级的理财产品规模共占比0.16%,也就是说银行的绝大部分的理财产品是很安全的。来看看2016年,高级和中高级的理财产品规模占比是0.29%。也是相对很低的。如果大家还是不是很放心,可以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关注下相应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

从理财产品的风险来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理财产品本身存在风险及投资方向出了问题。投资股市、基金等风险较高的方向,导致本金出现了问题难以收回。

第二是银行的工作人员操作存在风险,即所谓的飞单、代客户签字、挪用客户理财资金等等。这点大家可以放心,根据最新的监管要求,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以均已启动双录,销售的全过程都要进行录音录像。保证销售的全过程都是合规的,进而保证大家的资金安全。

分析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还是放心的吧。

今天要分享的就这么多。我是UncleCai。您身边的财经顾问,欢迎点评和关注。


甲骨文传奇


自2018年4月资管新规落地以后,不允许银行再发行保本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不再刚性兑付,也就是说保本型理财产品正在逐渐退出市场。但是也给银行了近两年的过渡期限,到2020年低。目前来看,中小银行进度更快,基本已经全部停售保本型理财产品,而国有大行也处在逐步取缔保本型理财产品的道路上。



近两年还是能买到保本理财产品的。而且两年后没有保本理财产品了也不是说银行理财产品就不安全了。只要是理财都是有风险的,只是风险的高低不同。

根据产品的风险特征,一般银行将理财产品风险由低到高分为PR1-PR5共5个等级:PR1该级别理财产品保本保息,风险比较低,属于低风险产品;PR2该级别理财产品虽然不保本,但资金多投资于稳健的理财产品,风险相对较小,属于中低风险产品;PR3~PR5都不保本,风险相对要高,属于中高风险和高风险产品。



所以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应注意产品说明书中所标示的产品风险等级,根据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来选择产品,不要盲目的只追求高收益。高收益伴随高风险。 另外银行理财产品还分自营产品和代销产品,投资者最好选择自营产品,安全更有保障。代销产品只负责销售,对收益不负任何责任,飞单比较多。


坤鹏论


1、2018年4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资管新规》)。9月,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理财新规》)。随着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打破刚性兑付、产品净值化已经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

2、按照有关规定,2021年起,就不会再有保本型的理财产品发售了,取而代之的应该更多是净值型产品,以及参照目前P2P平台发行的各类经过风险等级分类的产品。

3、那是不是保守型的投资者又回到只能投资国债、银行定期的时代呢?个人认为不会的,将来银行理财风险等级最低的产品,就近似于现在的保本产品,实际上现在如果大家注意看一些小银行(地方农商行、城商行)的理财产品介绍,就会发现风险最低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基本只有2.5%,而风险高的4.6%,甚至5点几的都有,这种产品设计方式将会成为主流形势。

4、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投资者的专业知识缺陷、风险控制能力的弱点都会逐渐暴露,要么继续选择容忍传统的低利息,要么选择自己冒险尝试然后像炒股一样亏损连连,可能将来大家慢慢都会将自己的钱交给专业的理财机构去打理,而不是自己投资。联想到前段时间有关部门发文让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用意也应该就是在这里。未来,理财规划师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


投资和理财那些事儿


银行不保本不代表一定就会亏本。对于银行不保本的说法,并不能过分的解读任何的理财产品都是存在着中高风险的,很多理财产品依旧属于中低风险,对于本金来说没有什么损失。虽然自2018年4月份的资管新规的公布已经过区了数月,以后不允许再发行保本理财,也不能再做保本承诺。但是,之前存在中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多数也并没有给予保本承诺,绝大多数的中低风险才会做出保本承诺。换句话说,只是将事情进行了事实表明。当然,对于市场中未到期的保本理财给予了一定的过渡期。就此个人看法:

一、理财产品中分为最低风险、较低风险、适中风险、较高风险以及最高风险。而一般最低风险、较低风险、适中风险的理财产品中都是以债券投资为主。本身的风险系数很低,债券对应着的本金更多的是不受损失,“爆雷”的概率十分低。并且投资的债券可能并非一种,而是多种,这就需要看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

二、不保本不代表一定赔本。不保本的公布,如果按照投资者分类的话,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并且不保本并不代表着一定会赔本。适当的还是需要看待理财产品的风险存在,以及投资标的在哪些项目上。

对于银行不保本的议论,4月份刚公布的时候还是议论纷纷,但现在来说应是平静了。对应的风险系数不同对应的风险也就不同。风险越低,收益也就越低,风险越高,收益可能也就越大。


厚金说



大家好!我是龙门山客栈~~

银行理财产品保本之路还能走多远?这无疑牵动着投资人、银行和监管层三方关切。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总规模已经高达29万亿,庞大的体量,即使出现10%的风险,那也是2.9万亿,会牵涉多少个投资人?犹如巨人走钢丝,稍有闪失,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01

普通投资人是如何看待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可以保本,然后再尽可能地获取较高回报,当然是最好的期望,这符合我国广大老百姓的投资理念。但是,在投资形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无论是像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理财,还是其他P2P理财,还是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理财,“保本”并非独有面孔,而是一直与“非保本”并存,并不断地融入到百姓理财理念之中,只是不同投资人根据自身投资偏好,进行自我判断和取舍而已。所以,可以基本判定,即使银行理财产品“断奶”,去“保本”为“非保本”,也不会对普通投资人传统理财观念产生太大冲击。如果金融机构理财产品都执行“非保本”规定,环顾左右,能够留住“保本”的又有几何?庞大的社会闲置资金,又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观念的投资渠道呢?



02

去“保本”,实则削弱了银行理财产品优势。众所周知,在进入余额宝、理财通和银行理财三雄争霸的今天,银行理财产品的优势已成昨日辉煌,风光不再。据最新数据显示,仅余额宝一家的理财产品规模已经高达1.58万亿,用户数超过3亿人,而这一神话的创造,支付宝公司仅仅只用了4年时间。在这4年里,从银行流出的资金是无法估量的,也是银行系不得不经历的历史性阵痛。留住“保本”这根救命稻草,对他们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然而,银行作为经济的血脉,也不得不努力的去适应和服从监管。要想再次赢得市场,必将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03

社会资金的过度聚集,或将诱发风险,这是监管的关切。正如余额宝这4年的一路走来,随着社会资金的蜂拥而入,当其理财规模超过万亿时,“如何更好地防范风险?”不仅仅是监管的高度关切,也成为支付宝公司高层值得操心的问题。作为一个平台,募集的资金其实也没有全部放在自家的“保险柜”,说拿就拿那么方便。而是在保留小部分备付金外,大比例资金还是用于再投资,以获取利差,赚取利润。再投资也不是100%绝对安全,况且一旦投资人出现大规模集中赎回资金(挤兑),资金池只算杯水车薪,引发群体性风险就会成为大概率问题。

2017年11月17日,央行联合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和国家外管局起草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不仅是进一步规范金融理财市场秩序,确保经济安全稳健运行的需要,而且也是保护投资人利益的需要。不仅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而且留下过渡期,给金融机构和投资人逐渐适应和调整的时间,应该是比较慎重的。

好了,今天分享到此。持续关注【龙门山客栈】,每天分享精彩财经知识。喜欢我,请留下你的关注~评论~点赞👍


龙门山财经


2018年4月的资管新规颁布已经好几个月了,银行自新规颁布以后不允许再发行保本理财,不得再做保本承诺,但是对目前市场上存量未到期的保本理财产品是给予了一定的过渡期的,此类产品仍然有保本承诺,过渡期持续到2020年底。所以题目上这句话并不严谨,目前市面上仍然还存在保本理财,只是不会有新增了。

资管新规的重要内容

1.理财新规中还对公募类理财产品的起点做了进一步下调,由5万元降低至1万元,未来投资者将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到理财投资中来。

2.资管新规还要求了风险匹配原则,要求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风险评估的制度,对投资者进行风险评估,不得购买高于风险评级等级的产品,这样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权益,防止投资者盲目跟风造成风险损失。

3.对理财财产的资金投向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可投资于国债、地方政府债、中央票据、政府机构债券、金融债券、银行存款、大额存单、同业存单、公司信用类债券,也可以投资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在交易所市场发行的企业资产支持证券、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其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等,不得直接投资于信贷资产

理财不刚兑、不保本不等于一定赔本

上面已经提到,银行的理财产品要按照资产投向,严格地进行风险评级,不仅对投资者自身的风险偏好,也要对产品本身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级,目前商业银行一般对理财产品按照风险性由低到高分为5级,R1\\R2\\R3\\R4\\R5,一般R3以下的银行理财底层资产都是债券为主,R3的理财产品可能会配置一部分非标资产信托资产,这三类产品风险程度都比较低,适合大部分投资者,基本上不会发生赔本。而R3等级以上的理财产品因为多为挂钩型产品,风险程度较前三类有大幅提升,需要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才可以投资,所以银行的理财产品今后虽然不保本了,但是依然可以选择一些低风险的理财,亏本也基本不会发生,不保本不等于赔本

大家在购买理财时,一定要注意不要陷入两个误区:1,目前仍然有保本理财的销售,只是之前的存量产品,过渡期截止2020年底,不要看到保本理财就视为骗子;2.理财不保本一定不要理解为赔本,和之前一样,净值化理财只是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理财的收益变动情况,底层资产没有变化,风险程度和之前一样,不要误解。


不立而立


 2017年11月,“一行三会一局”联合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俗称为资管新规。里面对于理财产品有一项重要的规定,即推动产品向净值管理转型,明确资管产品不允许承诺保本保收益。

所以,“以后银行的理财都不保本了”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其实现在银行的理财产品就有保本保收益型、保本型、以及不保本型的产品。未来在政策引导下,保本的产品可能会慢慢减少,直至最终消失。要理解国家为什么出这样的政策,我们可以简单从下列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刚性兑付”一直以来就是整个行业、以及监管的最大痛点,虽然它的确让我们普通小老百姓获得了一点点心安理得的小确幸收益,但是从本质上它抬高了整个社会的“无风险利率”,影响了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并且对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具有抑制作用,加剧了资金“脱实入虚”的倾向,使得整个风险在金融系统中不断累积,給整个金融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为什么这么说呢,随着国内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期,企业经营效益下滑,经营风险上升,但是因资管理财隐形刚性兑付要求的存在,无法或者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钱也就无法为实体经济提供动力,大部分资金都集中用于所谓的金融创新、多层嵌套运作进行监管套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提升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更进一步加剧了实体企业的经营困难。


我们都知道,没有实体经济增长支撑的“收益”或者“财富”都是空中楼阁,风险会(在系统中)逐渐累积,如果不打好“根基”,迟早有一天“楼阁”会崩塌,风险会集中爆发,到时候承担的是整个社会的普通小老百姓。


如何打破刚兑,让资管理财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正确的投资轨道,让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让我们普通小老百姓享受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红利,这是整个行业转型的关键。

所以,规则、制度透明,投资者了解、匹配、适当无疑是资管理财的重中之重。"卖者有责”、"买者自负”共同构成了现代金融的根基,诚信原则与契约精神。当然“买者自负”的前提必须是“卖者已尽责”,这个需要国家通过法律、法规、行业自律以及国家机器进行强有力的保证。公募基金发展的20年史就见证了一个行业如何由馄饨走向清晰。当然我们买者也必须自己去学习投资理财相关的知识,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去投资“适合”自己的产品,并且充分了解产品的风险或潜在的风险。如果产品发生风险时,卖者已尽责,则买者也需要负起相应契约精神,自己选择的怎么也得自己去承担。

只有这样,金融体系才能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才能持续的为我们普通老百姓创造“收益”,我们才能够一直享受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财富效应。


欢迎大家点赞、留言,也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我们,你们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度小满金融


打破刚性兑付,并不是银行理财产品没有保本产品了,而是对市场的一种约束,使市场投资更加透明、清晰。并不是把风险转嫁到投资者身上,而是市场净值化,每天或每星期定时公布本款理财产品的盈亏,使投资者更能明白、放心投资。银行净值申购理财产品,可观看本款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来投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分为5个等级,等级越高风险也就越大,同理收益可能就越高,风险与收益是并行的。

PR1级理财产品,最低风险,也就是目前的保本保固定收益产品。

PR2级理财产品,较低风险,也就是目前的保本浮动收益产品(预期收益)。

PR3级理财产品,适中风险,也就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率产品。

PR4级理财产品,较高风险,非保本浮动收益率产品。

PR5级理财产品,最高风险,非保本理财产品浮动收益率产品。

通过以上介绍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就能看出理财产品保本或非保本的位置,通过银行系统的风险测试和评估,可以找到自己合适的产品,所以说“银行的理财产品都不保本了”这句话是有瑕疵的,理财产品在银行系统中业务比重很低,银行不会因为一个产品而砸了自己招牌。




职场老油子


谁会去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