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心臟不舒服,心慌且頭暈是怎麼回事?

但願這不是病


通過您的問題,我想您可能是3個月前罹患了急性心肌梗塞,目前出現心前區不適以及頭暈的症狀。

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主要是由於給與心臟血液供應的冠狀動脈血管狹窄、痙攣或血栓形成導致的急性心肌缺血,進而引發心肌壞死。壞死後的心肌失去了收縮的功能,並可能出現異常的放電活動,從而引發心臟的功能減低和心律失常(心臟跳動不規律)。即使在發現心臟出現心梗後予以血管再通治療(溶栓、介入支架或搭橋),仍有可能出現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損傷。

就像我們不小摔了個跟頭,把肢體摔傷,即使不嚴重,由於組織水腫,也會疼幾天並影響功能一樣,心肌的損傷修復同樣需要時間。而心肌損傷修復的時間通常是4-6周。也就是說,得到正規的醫療輔助後,也需要在這段時間裡格外的關注自身症狀和注意隨診複查。

通常,我們進行完心臟外科手術後,需要患者在術後3個月的時候,返院進行復查。在這段時間過後,我們可以看到心臟調養後的結果,並能更為準確的評估患者的預後以及確定進一步治療計劃。

心梗後3個月,如果仍有心前區不適,並伴有頭暈、心慌等症狀,需要您引起重視。特別是胸痛、胸悶的症狀與治療前症狀相似時,建議您至醫院進行詳細的複查,評估血管再通、心肌供血、心臟功能以及心律的情況。檢查的項目除了一般的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徵外,醫生往往會通過聽診,探查心臟是否出現了新發的異常雜音(心肌缺血引起二尖瓣關閉不全)。心電圖、超聲心動以及冠狀動脈檢查(冠狀動脈CTA甚至冠狀動脈造影)、心肌酶譜的檢查也是要根據個體情況進行復查的。

同時,解釋症狀的原因,也不能“一元論”,也就是說,既往得過冠心病,現在的症狀可不一定全都與之有關。比如,頭暈、肢體乏力,我們就要小心有沒有神經系統病變的可能。

總之,疾病的診斷,不能只通過單純的症狀加以推測,要經過醫生依據詳細的問診、查體、實驗室檢查和輔助檢查結果,綜合評估;治療疾病,也不是通過一次治療就一勞永逸,仍需要患者遵從醫囑,耐下心來堅持規範的治療。特別提醒:一些江湖騙子,往往就是利用了患者這種急於根治疾病的需求,打著“三個月徹底告別用藥”等幌子,招搖撞騙,騙取錢財!


心血管守護者貢鳴說


心慌、頭暈是常見的症狀,多與心臟疾病相關。因為事關心臟健康,出現這些症狀時,常會引起人們的恐慌。那麼,心慌伴頭暈是怎麼回事呢?

心臟不舒服,心慌且頭暈是怎麼回事?

心慌、頭暈是一種主觀感受,患者自覺心臟跳動異常,有不適感。偶爾出現這種情況可能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並無大礙,但是若常有發生,需及時就醫診治。


心慌、心悸、心臟不適,伴有頭暈是典型的心律失常表現,而同樣是心律失常,可能原因也大不相同。一般而言,偶發心律失常屬於生理性,而頻發的心律失常則為病理性。

1、生理性心律失常:劇烈運動、情緒激動、興奮等情況下,容易導致交感神經興奮而致竇性心動過速;而過勞,憤怒、緊張焦慮、熬夜失眠、飲酒過量,還可致室上性陣發性心動過速。此時,屬於機體正常的生理反應,注意消除誘因後,一般可有效緩解。

另外,有一種非器質性的疾病,為心臟神經官能症,也會導致心慌、頭暈等不適。該種情況多由於心理因素所致,如緊張、焦慮、過勞等容易誘發其發作。該類患者應注意調節情緒,保持良好心態,必要時就醫進行心理治療。

2、病理性心律失常:即疾病因素導致的心律失常,多見於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症狀可輕可重。具體的病因包括各種功能性或器質性心臟疾病如心肌炎、冠心病、先心病、心臟瓣膜病、心包炎、心內膜炎等;內分泌疾病如甲亢、甲減、嗜鉻細胞瘤等;代謝異常如發熱、低血糖等;電解質紊亂如低血鉀、低血鎂等;手術或電擊等。

此時,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找到病因對因治療,尤其是心臟疾病患者。

3、藥物性心律失常:某些藥物,如洋地黃類、抗精神病藥物、擴張血管藥物以及部分抗心律失常藥物等可致心律失常。重金屬、食物中毒等可致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否用藥治療,需從患者自身情況來看,包括自覺症狀輕重以及疾病基礎等。可以肯定的是,頻發的心律失常,必須及時就醫診治。


鹽酸索他洛爾


這樣的描述很模糊,我們很難通過心臟不舒服、心慌頭暈來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第一、不舒服具體是怎麼樣?

何況心臟不舒服是個非常大的概念,因為心臟病包括太多疾病。更何況心臟不舒服也不一定是心臟病。

第二、王醫生不能給出直接什麼病的診斷,只能給出一些建議。

1、心慌頭暈,先排除高血壓

有一部分高血壓患者,也會表現為心慌頭暈,測量血壓又很簡單。所以頭暈心慌先測量一下血壓,如果血壓高於140/90,那就要懷疑高血壓,我們先把血壓降到正常。

2、心慌頭暈,排除心律失常

心慌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心律失常,也就是心跳跳的太快、太慢或心跳亂了。簡單的摸一下脈搏看看一分鐘跳多少次,如果大於100次,或小於50次,或跳動沒有規律,那就儘快去做一個心電圖,因為只有心電圖才能準確反應心跳的規律及準確的次數。比如是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房顫、房速、房早、室早、室上速、室速等等心律失常。

3、心慌頭暈排除冠心病心肌缺血或心衰

有少數冠心病心肌缺血,不會表現為典型的心絞痛,而表現為心慌頭暈。這就需要我們簡單鑑別,比如活動後心慌頭暈加重,那麼說明可能是心肌缺血也可能是心衰。

需要進一步行心電圖和心臟彩超進一步診斷。

4、功能性異常

做完心臟相關檢查,沒有發現任何問題,那麼就要考慮是功能性的,也就是身體並沒有發生疾病,或按照現代醫學的診斷方法目前還無法診斷這樣的疾病,我們稱之為功能性異常。這時候應該是沒有風險的,一方面多運動,一方面自我調節心情。



總之,心臟不舒服,心慌頭暈,我們很難通過這些信息給出準確的診斷,我們只能給出一些常規建議,希望能幫到您!


心血管王醫生


因提供信息少,只能就事論事。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種非常嚴重、緊急的心臟疾病,是由於心臟冠狀動脈完全閉塞導致,必須緊急處理、開通血管,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

根據你的描述,我認為你應該不是心肌梗死,一般情況頭暈與心肌梗死無關,如果是心肌梗死導致的頭暈,重的可能導致暈厥,那是比較重的情況。主要是由於心肌梗死導致心動過緩或低血壓(引起頭暈)。

心臟不舒服是什麼不舒服?因該是心慌吧,一般心肌梗死導致的症狀:

1.突然發作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後或心前區壓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常伴有煩躁不安、出汗、恐懼或瀕死感。

2.少數患者無疼痛,一開始即表現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這種狀況是可以有頭暈的。

3.部分患者疼痛位於上腹部,可能誤診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少數患者表現頸部、下頜、咽部及牙齒疼痛,易誤診。

4.神志障礙,可見於高齡患者。

5.全身症狀,難以形容的不適、發熱。

6.胃腸道症狀,表現噁心、嘔吐、腹脹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見。

7.心律失常,以24小時內多見,前壁心肌梗死易發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發生心率減慢、房室傳導阻滯。這種狀況是可以有頭暈和你的心慌症狀的。

8.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幾小時內易發生,也可在發病數日後發生,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發紺、煩躁等症狀。

9.低血壓、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時由於劇烈疼痛、噁心、嘔吐、出汗、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可引起低血壓,大面積心肌梗死(梗死麵積大於40%)時心排血量急劇減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收縮壓<80mmHg,面色蒼白,皮膚溼冷,煩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心率增快,尿量減少(<20ml/h)。這種情況也可以有頭暈心慌症狀。

給你的建議是可以在不舒服的時候做個心電圖,測個血壓、心跳;如果是陣發性的可能要考慮做個動態心電圖;另外如果經常頭暈,可以考慮頭顱和頸部血管檢查一下,還需要排除低血糖等狀況(不舒服是吃點乾糧和糖就可以排除)

總之,先排除相關疾病,再找找功能性的一些因素。

去醫院查查吧,更多健康知識,請點右上角的“關注”吧!


健康守護神阿波羅


心臟不舒服並不一定是心臟的問題,也可能是其他部位導致的!

脊柱是一個整體,牽一髮而動全身,胸椎、頸椎的病變都可能導致出現胸悶、心慌、頭暈等症狀的出現。

椎動脈可因頸椎不穩錯位或鉤突關節增生的骨刺壓迫,而出現受擠壓或扭曲,這可從椎動脈造影中證明。椎動脈受壓後可產生血循環障礙,一側椎動脈受壓尚不致出現腦動脈缺血癥狀;若一側已有病變,而做想健側轉頸使健側椎動脈也受壓迫後,可出現症狀,枕寰關節及寰樞關節不穩錯位,常加大椎動脈第三段的扭曲,出現頭部眩暈或暈厥。

而頸部交感神經節有心支支配心臟,頸交感神經節又來源於第1、第2胸交感神經節的白交通支,上位頸椎不穩、錯位時可出現都行心動過速、心悸。


這只是一種可能,所以如果當你排除掉心臟疾病後,可以試著對脊柱進行全方位的檢查,很有可能會解決你的問題!

(本文由羅民教授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進行刪除。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私聊聯繫,共同探討。關注本文作者,獲取更多醫學知識,歡迎點贊、評論、轉載,共同進步)


羅民教授


這可能脾虛心氣不足引起的,可以去看中醫吃中醫治療;也可以吃中成藥如歸脾丸,生脈飲等,在藥師或醫生指導下服用。


FACTIONS


脊柱是一個整體,牽一髮而動全身,胸椎、頸椎的病變都可能導致出現胸悶、心慌、頭暈等症狀的出現。




但願這不是病


中醫認為這是典型的氣血虛弱和瘀滯的表現。


老樹瘦馬454


缺營養,有炎症,血管狹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