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古韻永陽」9 喚醒沉睡的記憶

文廟

「古韵永阳」9 唤醒沉睡的记忆
「古韵永阳」9 唤醒沉睡的记忆

始建於宋崇仁元年(1102年),幾經毀建。嘉慶五年,移遷景行書院。萬曆二年,知縣陳克侯復遷原址(今址)。康熙十三年重修,雍正三年,又修,乾隆五十六年,知縣袁文宿與江景陽、張煜等人復修。清因之其制,中為大成殿,東西翼以兩廡,前為欞星門,左右為名宦鄉賢祠,外為戟門,又外為照牆。牆之外,東西各豎牌坊,廟後為崇聖祠。

文廟又稱孔子廟、孔聖廟,是奉祀孔子及先賢、傳播儒學的場所。建築皆以山東曲阜文廟為藍本,機制等級嚴格。永泰文廟縣級等級,規模宏大,結構完整,泮池、泮橋、大成門、兩廡房、大成殿和啟聖祠(後殿),1960年圍牆、廡房等被特大洪水沖毀,現僅存大成殿和啟聖祠。

廟旁曾建明倫堂,設立儒學。永泰有宋以來,風俗淳樸,家習詩書,人習禮讓,人才輩出,儒學興盛,功不可沒。

明倫堂後原為“周公祠”,左側則建“忠義祠”,祀林垐、鄢俊、鄢廷誨、鄢正畿,以及孝子潘士錦,皆已傾圮。

(林垐,自子野,崇禎癸未進士,善草書,負有氣節。授海寧令,計擒邑妖人李三能等,後全節而死,民德之,建祠祀之。後入縣邑“忠義祠”)

「古韵永阳」9 唤醒沉睡的记忆「古韵永阳」9 唤醒沉睡的记忆

大聖廟

「古韵永阳」9 唤醒沉睡的记忆

位於虹井街口,又名大聖佛寺。始建於明朝中期,原址在北門外梅嶺腳後埕,焚於火。清乾隆已卯二十四年(1759年)重建於今址。佔地約十畝,建築面積680餘平方米。大門門額青石匾額書“擢魁鏡”。三進院落結構,屋頂翹角雕龍畫鳳,戲臺疊井玲瓏古樸。上座樓上祀有文昌帝君、魁星北斗塑像,樓下正廳有關公塑像,左為大王,右為土地神位,中座大廳中塑有齊天大聖金身,兩旁立馬麟、赤霞二將軍。

大聖廟非永泰獨有,福州屏山、程埔頭、邦州、排尾等地,也有規模不一的齊天大聖廟,廟宇主神按《西遊記》故事雕塑齊天大聖像。

觀音亭

原城隍廟通后街路口,跨街廊房,全木結構,兩層三間,始建於明萬曆年間,逾400餘年。主祀觀音,塑像已流失。

「古韵永阳」9 唤醒沉睡的记忆
「古韵永阳」9 唤醒沉睡的记忆

城隍廟

明洪武元年建,現遷建城外。

「古韵永阳」9 唤醒沉睡的记忆

南湖江濱今昔

一善堂

位於新安巷西側中段,又稱“八將館”。據傳,永泰城隍於清乾隆年間曾顯聖救駕,被敕封為“顯佑伯都城隍”,並賜半副鑾駕。城隍部屬通常只有四將軍,永泰城隍擁有吳、周、蘇、易、向、高、趙、羅等八將軍。“八將館”主祀城隍八將軍,配祀觀音菩薩。

「古韵永阳」9 唤醒沉睡的记忆

後 記

小城歷史,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書,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進程中,有溫情安逸、書聲琅琅、耕讀傳家的日子;有激情熱血、忠義慷慨、悲歌一曲的年代,那些人,那些事,在志書裡,在人們口口相傳中,依然鮮活。儘管流逝的歲月湮滅了許多,我們還是藉助縣誌等史料,在登高山山麓,層層疊疊的現代建築物中,找到倖存的古建築與遺存。特別是忠實的古井,一直在那地方,水源不竭,就像留守的歷史老人,用事實告訴我們,古城的過往。

「古韵永阳」9 唤醒沉睡的记忆
「古韵永阳」9 唤醒沉睡的记忆

寫下這些文字,一次次疏理審視,一次次回望,古城越來越清晰。一個個古老純樸的地名,喚醒沉睡的記憶。老蛇弄、城隍崎、后街、新安巷、二十一層崎、景行書院、仰止樓、世科裡、鶴三園等等,串起了古城原來的面目。

這冊用文字與圖片構築的古城老街區映像圖,在虛實之間,希望為了解永泰的人們提供一個方便,一個速覽的方式。不管如何,只要你讀了,從此對永泰古城有所瞭解,那麼,就要真誠地

謝您!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來中國天然氧吧永泰吸氧!

「古韵永阳」9 唤醒沉睡的记忆

攝影:張培奮 葉俊忠 陳禮信 鄢朝輝 黃文浩

老照片:蔣濱建 吳拱成

永泰莊寨,老家的愛。

家鄉在等我,我們一起回家吧!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古韵永阳」9 唤醒沉睡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