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战场无亚军!罗援将军拍案而起的铁血之作在这里

战场无亚军!罗援将军拍案而起的铁血之作在这里

1937年3月14日临近傍晚,西路军仅存的1500多官兵已是遍体鳞伤,枪支、弹药、粮食几近枯竭。海拔3700多米的石窝山上,西路军总部召开了一次前敌委员会,会议作出几项决定:徐向前、陈昌浩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西路军的情况; 李先念和程世才等率领红三十军千余人,到大山的左翼打游击;王树声、朱良才带领红九军五百余人,到大山的右翼打游击,并对左翼部队的行动实施掩护。

王树声率领红九军和骑兵师,既要掩护红三十军进入祁连山腹地,还要坚持打游击战,保证革命的火种不会在祁连山区熄灭。但是,由于天气恶劣、敌人追击,王树声身边的人越来越少,能够带领的也就是百十号人。

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部队连续大强度行军疲劳异常,不少将士骑着马就睡着了,有的在斗争中牺牲了、走散了。曾经指挥过千军万马的王树声只能带着11个人边打边走。他们脚上还穿着单鞋,由于缺乏营养、衣着单薄,大家都已是瘦骨嶙峋、面色苍白,随时有可能冻死、饿死。

“回到陕北,找到党,找到部队 ……”王树声想起在长征中吃过的苦,想起党中央,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咬紧牙关,越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下去,就会赢得胜利!

天下事难不倒英勇的红军。大革命失败、秋收暴动失败,革命走向低潮之后,有不少共产党员动摇叛变。但是,王树声从来没有动摇过,面对这些困难,王树声又怎能退缩?王树声面对困难的豪迈自信,让官兵们坚定了信心,一定要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走出祁连山,回到延安,找到党中央和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

王树声拉着战士们的手,坚定地说道: “大家一定要记住,只要火石在,火种是不会灭的!” 王树声的话语,如漫漫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一下子就把大家快要绝望的心给点亮了。战士们鼓起勇气,迈着坚定的步伐,一起走进了一望无际的冰山林海。

春去夏来,王树声和战士们打听到敌人停止了封山,决定走出祁连山,返回陕北。

王树声渡过清水河,很快就要进入甘肃、宁夏交界的腾格里大沙漠。沿路不时有马匪巡察,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王树声决定分散行动。

一天夜晚,王树声一路走近一个村庄,遇到了马匪,大家赶紧分头隐蔽起来。等马匪过去了,王树声才发觉只剩下了孤零零一人。在茫茫的夜色中,王树声不小心走入了腾格里沙漠。王树声爬过雪山,走过草地,可进入这浩瀚无垠的沙漠还是第一次。

春末夏初的腾格里沙漠已是高温酷晒,王树声还能暂时抵挡一下,但是越往沙漠里走,水很快就没有了,嗓子干得直冒烟,身体已经严重脱水。王树声在沙漠里坚持走了两天,就已经走不动了,一下子躺在沙地上。

在沙地上,王树声想起了在湖北老家儿时玩闹的清澈河水,祁连山那清凉彻骨的雪水。王树声还想到了参加革命的弟弟、妹妹、大嫂、二嫂等。当年他采取 “串亲戚” 的方式,鼓舞家人和亲戚参加革命,可以说是 “全族革命” 。古有薛仁贵、杨家将一门忠烈,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中,全家人除了王树声和一个出嫁的侄女外全部牺牲。“必须保持住这颗革命的火种,坚决不能熄灭。”

王树声虽然在地理坐标上已经迷失了方向,但是在人生坐标和政治坐标上他丝毫没有迷失,就是爬他也要爬回延安!不知道爬了多少路、摔倒了多少次,王树声终于发现了一小片树林,再往前看到了一条小溪,这可是救命之水啊!王树声顿时来了力量,手脚并用坚持着爬到了河边。“咕咚咕咚!”甘甜的河水,进入了喉咙,滋养起王树声的身体。王树声恨不得把整条河的水都喝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走出沙漠。

走出沙漠之后,为了避开沿路盘查,王树声白天睡觉、晚上赶路,就这样他冲过了无数道封锁线和关卡。到了中卫县境的宣和铺附近,王树声遇上了好心人俞学仁。俞学仁看王树声走投无路,他及时伸出了热情的双手。在俞学仁的帮助下,王树声乔装打扮,当女婿、扮哑巴,又闯过了几道关卡。

但是到了黄河渡口,俞学仁和王树声被盐警给发现了。盐警将两人捆起来锁在莫楼盐库里,准备第二天再把两个人交上去。

王树声和俞学仁利用一个老汉给他们送饭的时机,把老汉捆起来,悄悄地逃了出来。两人往下又跑出五六里路,来到了永丰渡口。俞学仁找到一个熟悉的老乡划着羊皮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将两人送过了岸,摆脱了“马家军”的围堵。

王树声坐在羊皮筏上回首翻腾滚滚的黄河,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几个月前,他与两万余西路军领受中革军委命令,抢渡黄河,奋勇西进,要打通国际交通线。没想到,他再次见到黄河的时候,竟然是孤身一人,千军万马却都留在了河西走廊!

在俞学仁的帮助下,王树声终于来到了甘肃、宁夏边界的固北县境,回到了陕甘宁边区,回到了这一片魂牵梦萦的热土圣地,这是他战胜千难万险的唯一精神支柱。

王树声的泪水夺眶而出,禁不住大声呼喊起来,他想将这一段时间的苦难、委屈全部喊出来。

1937年 8月,王树声终于回到了延安,他遥望着巍巍的宝塔山,打马涉过延河水,这个钢打铁铸的汉子终于抑制不住,流下了悲喜交加的热泪。

最令王树声感动的是,毛主席要亲自请他吃饭,为他接风洗尘。王树声虽然在毛儿盖见过毛主席,但是并未深谈过。现在要再见到毛 主席,他又是另一番的感受。

“毛主席和党中央一直没有忘记我这个大别山的儿子啊!可是,西路军遭受如此大的挫折,我作为副总指挥又如何向毛主席和党中央交代呢?” 就在王树声犹疑的时候,老领导徐向前来找他了。

徐向前跟王树声开导说:“党中央一直牵挂着我们。特别是毛主席,他说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母鸡在,不怕不下蛋’,主席很高兴看到我们顺利归来。”

徐向前的一番言语,让王树声心里一下子就敞亮了!

王树声怀着负荆请罪的心去见毛主席,毛主席大步向前,紧紧地握住王树声的手说: “回来了,大家都想你们啊! 回来就好!”

王树声握着毛主席的大手,好久不舍得松开,一颗悬了好几个月的心终于落了地。王树声主动向毛主席检讨,请求接受党纪军纪处分。毛主席哈哈笑起来: “树声同志,你回来就是胜利,西路军失败你没有责任。你勇于承担责任,敢于自我批评,这种精神,很好嘛!”

母亲最了解她的孩子,党中央就像一个宽宏大量的慈母,决不会拒绝远道而归的孩子。主席的一番话像一股春风,吹过王树声的心田,让王树声感到非常温暖欣慰。两人还一起吃了顿饭,王树声吃着辣椒、红烧肉,眼泪不禁流了下来。这是一种激动和澎湃,就感觉像是回到了家一样。

后来, 毛主席又安排王树声到抗大学习, 王树声经过学习如虎添翼, 后来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 率部队转战中原, 屡建战功。新中国成立后,王树声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80年后, 2017年 6月21日, 当王树声的女儿王宇红再次来到当年东归延安的黄河永丰渡口时,不禁心潮澎湃。几十年来,王宇红和她的家人们苦苦寻觅的大恩人俞学仁, 在当地革命文化保护者杨琼程的辛苦努力下终于有了消息。遗憾的是俞学仁已经去世多年, 王宇红见到了俞氏家族的人心情非常激动, 说还要再去拜访他们。

徐小岩、王宇红等西路军将士的后人们, 如今也已是白发苍苍。他们伫立在波浪滔滔的黄河边, 仿佛再次听到了那隆隆的炮声和拼杀声, 还有好多好多西路军的将士们英勇地倒在了黄河的西岸边,再也没有见到那巍巍的宝塔山。

西路军的后人们在黄河边列队,向革命先辈们报告: “西路军的先烈们,我们来黄河边看望你们来了!你们的付出是伟大的,党和人民永远记得你们。我们要继承你们的遗志,沿着你们的足迹,永远跟党走! 也希望你们保佑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更加强大!”

(摘自刘洪顺著《战场无亚军》,解放军出版社,2018年9月)

(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