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放牛娃邓艾66岁灭蜀汉67岁被冤杀,一代三国名将的辉煌过于短暂

放牛娃邓艾66岁灭蜀汉67岁被冤杀,一代三国名将的辉煌过于短暂

诸葛双忠祠位于绵竹市茶盘街,与成都武侯祠遥相呼应。墓园高大,祠因墓建。蜀汉景耀六年(263)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瞻督诸军至涪(今绵阳),前锋破,退守绵竹。艾遗书以表封琅邪王诱瞻降,瞻怒斩艾使,遂战,阵亡,时年三十七岁。瞻长子尚与父同时战死,时年十九岁。蜀汉与曹魏的最后一战,极为悲壮惨烈,诸葛瞻父子阵亡,其余将士继续坚守城池,最后也全部悲壮殉国。邓艾大军破绵竹后,迅即直抵成都,后主降魏,蜀汉政权结束。

放牛娃邓艾66岁灭蜀汉67岁被冤杀,一代三国名将的辉煌过于短暂

图注:绵竹双忠祠

刘禅投降的重要原因一是成都兵力空虚,二是没有援兵,三是摄于邓艾的威名,再则蜀汉政权在当地并不得民心。刘备入川之后,先是放任士兵哄抢,之后又利用经济手段,对百姓进行盘剥。诸葛亮和姜维不断地北伐,导致穷兵黩武,益州疲敝。再加上蜀汉一直以来,对益州派的打压,蜀地之人,真正忠于刘氏政权的,很少。因此以谯周为首的益州派,坚决主张向曹魏投降。被诸葛亮称赞曰“天资仁敏”的刘禅,自然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知道,就算自己坚持不降,成都的大门,依旧被打开,到时候,不管是自己的家人,还是真正忠于蜀汉之人,都要遭殃,于是他选择了主动投降。

放牛娃邓艾66岁灭蜀汉67岁被冤杀,一代三国名将的辉煌过于短暂

图注:兵临城下

绵竹父老为了表达对诸葛瞻父子的敬仰,修建了诸葛双忠祠。双忠祠正殿有联;“信名世宗风无忝,父死忠、子死孝;问同是捐躯赴难,青磷谁识邓家坟。”此联是清代举人杨聪所撰。杨聪即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杨锐的长兄。丁宝桢任四川总督时,慕杨聪之名,曾多次邀请聚会。而杨聪志在学术不乐仕途,以教学而终其一生。杨聪工诗能文,尤其擅长楹联时有警句。上联所说史实自然与诸葛瞻父子有关,赞扬其没有辱没诸葛氏的门风,因此至今享受世人敬仰。而下联就耐人寻味了,杨聪对邓艾的命运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放牛娃邓艾66岁灭蜀汉67岁被冤杀,一代三国名将的辉煌过于短暂

图注:诸葛双忠祠墓园

邓艾奇袭摩天岭,连克蜀汉江油关、绵竹关,迫使后主刘禅投降,灭亡蜀汉政权。放在今天来看,邓艾就是一个军事奇才,因为他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我们应该隆重纪念邓艾父子。但是时人受尊刘贬曹思想的影响,总觉得邓艾是助纣为虐,因此贬损邓艾也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邓艾灭蜀以后,持节“解缚焚榇”,以极其宽大的政策接受蜀主降魏,承制(秉承皇帝旨意便宜行事)拜刘禅行骠骑将军,以下诸王及大臣都给安排了相应的官职;邓军所到之处,毫无掳掠,蜀人大为称颂。邓艾在绵竹关筑台彰表战功,凡士卒死者不分魏蜀,同等安埋,深得民心。十二月,诏书以邓艾大功官拜太尉(一品),增邑二万户,赞词中将其勋绩与“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吴汉擒子阳、亚夫平七国”相比。同时,也封钟会为司徒,增邑万户。

放牛娃邓艾66岁灭蜀汉67岁被冤杀,一代三国名将的辉煌过于短暂

图注:刘禅

邓艾给司马昭上书写道:“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吴人震恐,席卷之时也。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使用,且徐缓之。”司马昭看罢不悦,使监军卫瓘转告邓艾说:“事当须报,不宜辄行。”批评邓艾在蜀擅权、承制专事。邓艾性直,此时也难免有点功高自恃。他曾对蜀国士大夫们说:“诸位幸亏遇上我,所以才有今日。如果遇上像吴汉这样的人,你们早被杀掉了。”他还说:“姜维自然是一时的雄杰,但与我相遇,所以穷途末路。”有识之士见他如此矜夸,背地里往往嘲笑他。监军卫瓘添油加醋,回禀于司马昭。钟会更嫉贤妒能,上言诬陷邓艾悖逆,欲拥兵自立为蜀王;特别是钟会模仿邓艾笔迹偷换的奏章上,有诋毁司马昭的言辞。司马昭耳闻谗言,目睹奏章,暴跳如雷,邓艾“反罪”随之成立。

放牛娃邓艾66岁灭蜀汉67岁被冤杀,一代三国名将的辉煌过于短暂

图注:邓艾、钟会、姜维和司马昭

也即是说,邓艾功高震主,得罪了司马昭和同僚卫瓘、钟会,因此难免一死。其实,这就是兔死狗烹的邓艾版罢了。押送邓艾赴京师的槛车行至绵竹城西时,卫瓘遵照司马昭的旨意,派护军田续追上去,将邓艾父子杀死。邓艾临死前自叹:“吾赤胆忠心,一至于此,武安故事(指白起被范雎诬陷致死)复见于今矣!”邓艾另一个受封为亭侯的儿子在洛阳也被诛杀。邓艾老妻及孙辈幸免一死,被流放西城(今新疆和田境内)。其余的邓艾族人逃亡到陕西省蒲城县邓家堡繁衍生息,修建了邓艾墓纪念先人。

至今在绵竹地区,还有落头桥的传说,就与邓艾父子相关。据说押送邓艾父子的囚车出了成都,过了广汉,走到绵竹城外叫石拱桥的地方,天色将黑,押送将士拔出利剑刷刷两下,两个人头落到河里,丢下囚车,回到成都交了差。邓艾父子的尸体冲走了,人头始终浮在水面上,冲也冲不走。过了几日,邓艾的心腹把邓氏父子的人头捞起来,埋在大沙包(今绵竹兴隆镇境内),邓氏父子永远身首分离。历代相传,这座桥就是落头桥。

放牛娃邓艾66岁灭蜀汉67岁被冤杀,一代三国名将的辉煌过于短暂

图注:诸葛双忠祠

大沙包是茶马古道上过路商人休息的地方。大沙包又高又大,沙包上长有椿芽树、酸枣树、杨柳树和杂草等,远看就是一座高大的山,郁郁葱葱,春意盎然。在大沙包的顶上有一棵酸枣树特别显眼,树高数丈,树围要十来人才能相围,覆荫数百平方米。有两个做生意的人曾在大沙包歇间冲壳子,一个是徳阳人,一个是绵竹人。德阳人说:“德阳有个钟鼓楼,半截还在云里头。”绵竹人说:“绵竹有个大沙包,爬了三天三夜才爬到半中腰。

这个大沙包原来早于三国时期就已形成,它位于沱江上游的官河支渠,灌溉良田万亩,它的中段有一个十家埝的分水口,每年淤积严重,岁末人工掏淤。这样年复一年,堆积而成,因此得名大沙包。后因大搞建设取沙现已不见当年的雄姿。大沙包已经不在了,自然邓艾坟也就没有踪迹了。这正应了杨聪所撰双忠祠的下联,“问同是捐躯赴难,青磷谁识邓家坟。”杨聪在瞻仰诸葛瞻父子时,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同样是为国家捐躯牺牲,如今双忠祠香火鼎盛,而在乱葬坟上,你能识得哪座坟是邓艾父子的呢?

放牛娃邓艾66岁灭蜀汉67岁被冤杀,一代三国名将的辉煌过于短暂

图注:乱坟岗

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十一月,魏元帝曹奂禅让帝位,司马昭长子司马炎即位晋朝建立。到了泰始九年(公元273年),司马炎为邓艾平反了冤案,邓艾的嫡孙邓朗被提拔为郎中(六品官),算是恢复了邓艾的荣耀。邓家族人与当地地方官,又在蒲城县邓艾墓附近修建邓公祠以永久纪念。据当地老人说,邓艾墓地原来有三亩多大,上有墓冢和邓公祠,均面向西南,祠前有前秦、金代和清代石碑。邓公祠早年毁于火,今仅存墓冢与碑石。

在四川剑阁县北庙乡孤玉山南麓,也有一座邓艾墓。墓道和墓室用青石修造,由于无数次被盗、无数次的人为破坏,加之年久失修,墓道已坍塌。在墓道的两侧,各有一石砌墓室,为一墓双穴,是分别安放邓艾及其子邓忠遗体之处。在邓艾墓旁,原有祭祀邓艾的庙宇。其庙始建于唐长庆年间。看来,历代各级官吏,对灭蜀居功至伟的军事天才邓艾,是崇拜有加的;历代黎民百姓,早已捐弃前嫌,对这位智勇双全的将军,心怀敬意并祭祀纪念。

放牛娃邓艾66岁灭蜀汉67岁被冤杀,一代三国名将的辉煌过于短暂

图注:武将

也即是说,邓艾墓有三处,哪里是真哪里是假,已经不重要了。

英雄末路邓艾的战绩是无比辉煌的,但这辉煌过于短暂。他的生命,是在极度的喜悦里戛然而止的,可谓乐极生悲。邓艾虽善于作战,却不善自保。邓艾出兵蜀汉前,曾梦见自己席坐于山上,眺望着流水,于是找来殄虏将爰邵,问梦境的暗示。爰邵以“即使能取胜蜀汉,恐怕将军也难以返国”相告,后来果然一如所料。

不过,历史并没有忘记邓艾。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魏太尉邓艾”。同时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张辽、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逊、陆抗而已。及至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邓艾。

放牛娃邓艾66岁灭蜀汉67岁被冤杀,一代三国名将的辉煌过于短暂

图注:绵竹迎宾牌坊

作为邓艾父子建功立业和葬身之地,如果绵竹能恢复邓艾墓作为纪念,使其享受人间香火,必能增加本地的三国文化底蕴,让后人看到英雄始终活在百姓心中,而不是仅在史书中受人称颂。(彭忠富/整理;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