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中國式投資時鐘:政策放鬆三階段——中國投資者大類資產配置指南

中國式投資時鐘:政策放鬆三階段——中國投資者大類資產配置指南

原文首發於作者財新專欄,經作者授權轉載

副標題為編者所加

編者按:胡偉俊老師的文章,在編者的“必讀清單”之列,不僅是觀點背後的邏輯,還在於全文結構、段與段之間的銜接也很有講究。編者認為,本文就可以被作為“範本”來參考,其意義不僅在於“投資時鐘”。

美林時鐘用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來解釋大類資產價格的變化。它之所以對於美國市場有解釋力,原因在於美聯儲有兩個基本目標(充分就業和價格穩定),而美林時鐘正好與這兩個基本目標相對應。所以,美林時鐘同美聯儲的政策取向有很強的相關性。

但在國內的環境下,政策制定者關注的遠遠不止增長和通脹。所以僅從這兩個變量出發,很難對目前的政策階段有準確的判斷。

比如2018年初中國經濟並不存在通脹壓力,但基於金融穩定的考慮,政策依然趨於緊縮。事實上,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由於通脹相對平穩,美聯儲也將注意力更多的轉移到資產價格上,導致美林時鐘對於美國市場的預測能力也大幅下降。

在國內,也有不少人喜歡用康波和朱格拉週期等概念。但是這些規律大都是在上世紀30年代之前總結出來的,基本都是發生在沒有中央銀行的時代,放在今天的適用性非常有限,也早已被主流經濟學所淘汰,成熟市場的投資者幾乎從來不會使用這些概念。它們之所以在國內得到廣泛的應用,原因在於和西方的課堂相比,國內的經濟學教育更加偏重於思想史的介紹。所以,國內投資者比海外同行更加熟悉這些名詞。

一、中國式投資時鐘

雖然美林時鐘和康波應用到中國都存在著種種問題,但投資時鐘這個概念仍然是有意義的。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經濟曾有過三輪下行,分別是2011-2012年,2014-2015年,以及從2018年初開始的本輪,而政策在每一輪下行中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放鬆。

本文基於政策放鬆的三個階段,提出中國式投資時鐘的概念。著重討論在政策放鬆的每個階段,包括股票債券匯率商品在內的大類資產價格的變化,以及股市內部的板塊和風格輪動。最後,本文也將討論導致中國式投資時鐘產生的宏觀制度背景。

二、政策放鬆的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在前期的政策緊縮下,實體經濟開始感受到了一定壓力,融資難的呼聲開始上升,倒逼政策出現微調。這一階段大致出現於下行週期第一年的年中(2011,2014和2018)。這時主要的政策包括定向降準,增加公開市場操作投放的資金,以及一些政策措辭的改變。但是,整體而言,緊縮的大方向並未改變。

股市:對於股市而言,政策緊縮存在雙重影響,最後都體現在估值調整上。首先,信用增速的下降會導致未來經濟增速放緩。這時,雖然上市公司當期盈利尚屬穩定,但由於未來的盈利增速將惡化,因此當前的估值會向下調整。

其次,在目前的金融體制下,流動性緊縮時通常是民營企業被擠出,這一方面是因為民企對於影子銀行的依賴比國企高,另一方面也因為經濟下行時民企的信用風險更高,使銀行更趨於謹慎。所以不論是2011年還是2018年,都出現了民企的融資難的情況。這時候,類似“國進民退”的擔憂就會上升,進一步影響投資者的風險偏好。

這一時期股市在政策的影響下,可能出現明顯調整。特別是2011年下半年和去年下半年,但調整主因是估值下調,而不是盈利。

中国式投资时钟:政策放松三阶段——中国投资者大类资产配置指南
中国式投资时钟:政策放松三阶段——中国投资者大类资产配置指南

體現在市場風格上,這一階段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急劇下降,殺估值成為市場常態。像公用事業和電信這樣的防守性板塊跑贏大市,而高估值的醫療,科技,互聯網等成長股板塊則會遭到拋壓。此時,房地產的市場端(價格和銷量)已在前期的地產調控下開始走弱,深受樓市影響的汽車、家電等早週期板塊,其基本面也開始出現問題。

由於風險偏好的下降,負面新聞會受到負面解讀。像2018年在教育醫療遊戲新能源的政策變化,都被投資者從儘可能負面的角度解讀,導致相關板塊的估值大幅收縮。貿易戰也是如此,迄今為止,中美貿易衝突對於實體經濟的影響非常小,但對投資者心理的影響,卻在這個環境下被急劇放大。

商品:股價主要受投資者對未來6-12個月預期的影響,而商品價格更多受當下市場供需的影響。在這一階段,政策緊縮對基本面的負面影響尚未完全顯現。雖然房屋的價格和銷售已經開始走弱,但傳導到投資端還有一段時間。所以,此時商品的價格尚屬穩定。換言之,股市下跌領先商品價格下跌。

債市:由於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轉趨積極,國債市場的牛市往往在這個時候開啟。但由於實體經濟走弱,違約風險上升,因此信用利差也在走闊。

匯率:由於此時全球經濟尚未受到中國經濟下行的影響,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的貨幣政策往往偏緊,例如2014年的結束QE,以及2018年的四次加息。此時,美元往往走強,而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壓力上升。

中国式投资时钟:政策放松三阶段——中国投资者大类资产配置指南
中国式投资时钟:政策放松三阶段——中国投资者大类资产配置指南

三、政策放鬆的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實體經濟的壓力明顯上升,政策出現明顯轉向,股市的底部也往往在這附近。在2018年7月的研究報告中,我們將統計局公佈的製造業PMI跌破50視作從第一到第二階段的標誌(Escalation of stimulus fromLevel-1 to Level-2)。

PMI在2011年的11月,2015年的1月和2018年的12月分別跌破了50。而從政策來看,在這前後也都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包括2011年12月開始全面降準,2014年11月開始降息,以及2019年1月開始的全面降準。特別是2011年和2019年,製造業PMI數據跌破50和首次全面降準,都是在幾天之內完成。

不論是全面降準和降息,信號意義均遠遠大於實際作用。因為對於市場參與者而言,這意味著緊縮週期的正式結束。這時,為期兩年的下行週期進入下半場,而政策的重心也完成從“防風險”到“穩增長”的轉變。

為什麼這時穩增長的壓力會迅速上升?原因在於,中國經濟的週期性波動主要由三個因素驅動:基建,出口,房地產。在每一次下行週期的前半場,基建受政策緊縮影響而放緩,但出口和房地產相對穩定,因而經濟的整體情況尚可。但到了下行週期的後半段,雖然政策已然放鬆,但前期緊縮的滯後效應卻開始逐漸顯現,特別是房地產投資出現明顯下滑。像2019年的經濟下行壓力,就比2018年大不少。而歷史上,2012年和2015年,分別和2011年和2014年相比,同樣出現經濟下行壓力的上升。

作為中國經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房地產的放緩導致總需求的下滑,上游原材料價格下跌,PPI通縮壓力上升。PPI同比增速在2012年3月開始轉負,並很有可能在2019年上半年再次轉負。PPI通縮會導致企業銷售名義增速的下滑,由於中國企業往往有很高的經營槓桿(Operating Leverage),所以相對於銷售收入的下滑,企業盈利會有更加顯著的惡化。這也是為什麼,雖然中國的GDP增速相對平穩,但企業盈利卻表現出強烈的週期性。

這時,由於貨幣當局會繼續寬鬆,因此債市的牛市仍將繼續。而房地產投資的下滑,則導致商品價格開始調整。股市的情況則相對複雜,因為市場將同時面對兩股互相沖突的力量。一方面,經濟下行將導致企業盈利預測的下調,從而對股市帶來壓力;但另一方面,政策的轉向卻能夠帶來市場情緒的好轉,從而帶來估值的修復。因此在這一階段,股市已經走出上一階段的熊市而見底,但仍然非常波動,主要風險來自低於預期的經濟數據,談牛市則言之過早。

中国式投资时钟:政策放松三阶段——中国投资者大类资产配置指南

如果說在政策放鬆的第一階段,利率債是牛市,但信用利差上升,股市是熊市,而商品是震盪市。那麼到了第二階段,利率債繼續牛市,信用利差見頂,商品進入熊市,而股市則進入震盪市。

對於股市而言,在第一階段,由於政策緊縮,導致風險偏好急劇下降,自上而下的宏觀風險成為市場的主導因素。自下而上看質地不錯的股票,往往也會因為一個似有若無的利空消息大幅下跌。但到了第二階段,市場的風險偏好開始回升,一個跡象是信用利差見頂,這時自下而上的選股重新開始起作用。

如果說第一階段股市是殺估值,這一階段則是殺盈利。有趣的是,在整個市場的盈利增速大幅下滑以至轉負的情況下,投資者開始願意為能夠實現增長的股票付出溢價,反而會有利於估值的企穩回升。隨著風險偏好的上升,投資者甚至開始慢慢接受一些更加長期的投資主題。另一方面,經過前一階段的調整,估值也趨於合理。這也是為什麼在經歷了2011年的慘烈下跌後,盈利相對穩定而前景看好的互聯網,醫療和電子在2012年重新得到投資者的追捧。股市風格從防守向成長轉變,但此時風險偏好尚不支持只有故事但沒有基本面的品種。

在這一階段,全球經濟開始感受到中國放緩的寒意。一方面,這會對中國的出口產生壓力。2019年的出口和2018年相比,很有可能出現明顯放緩。歷史上,2012年相對2011年,2015年相對2014年,出口都出現很大的下行。但另一方面,在這個時候,面對全球經濟的放緩,發達國家央行,特別是美聯儲,也會開始放鬆。2012年和2015年,美元都沒有延續前一年的大幅拉昇,而走出了盤整的行情,2019年的情況也很可能如此。美元強勢的終結,既緩解了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也使坐在紐約和倫敦的投資經理增加對於新興市場的配置,這都會幫助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的企穩。

中国式投资时钟:政策放松三阶段——中国投资者大类资产配置指南

四、政策放鬆的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隨著經濟不斷下滑,政府的經濟增長目標受到挑戰,政策放鬆將來到一個新的階段。2012年夏天,投資項目審批急劇加速,對地方融資平臺的管控大幅放鬆,導致基建投資迅速反彈。在2015年的春天,房地產政策也出現了明顯放鬆。第三階段的出現 (Escalationof stimulus from Level-2 to Level-3),往往是A股上市公司(非金融)整體的盈利增速轉負3-4個季度左右以後。

中国式投资时钟:政策放松三阶段——中国投资者大类资产配置指南

為什麼刺激政策與企業盈利有關?這背後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個解釋是關於數據的。由於中國缺乏高質量的勞動力市場數據,政策制定者主要依賴企業盈利的狀況來做決策。第二個解釋是政治經濟學的。就像流動性緊縮下民企更受傷一樣,通貨緊縮的時候,國企作為一個整體更受傷。這時坊間流行的“故事“,通常會從“國進民退”變成作為典型國企病的“殭屍企業”。而國企的政策遊說能力,要遠遠超過民企,所以當國企盈利惡化一段時間之後,政策放鬆就會明顯升級。現實中,PPI對於企業盈利高度相關,而企業盈利又和政策高度相關,所以我們才會看到PPI和政策高度相關。

在第二階段,儘管中央銀行不斷放鬆貨幣,但資金卻很難從金融體系流入實體經濟,只能沉澱在金融市場內部。但到了第三階段,受益於基建和房地產的放鬆,這一傳導逐漸變得順暢。由於資金開始脫虛向實,利率市場化的牛市結束。而由於從政策放鬆到增長企穩存在時滯,商品價格的下跌還會持續1-2個季度。而股市中的早週期的板塊如汽車,家電甚至原材料等,它們的估值將出現明顯提升。此時的市場環境相對有利,經濟復甦而政策給力,直到政策再次明顯收緊……

五、中國式投資時鐘的宏觀解釋

中國式投資時鐘的出現,主要與貨幣政策傳導不暢有關。

在經濟下行期間,中央銀行可以向金融體系注入大量流動性,但這樣的貨幣寬鬆卻很難傳導到實體經濟。原因在於,一方面,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相對單一,無法很好地為風險定價,而更容易採取“惜貸”這種簡單粗暴的風險管理方法。另一方面,由於製造業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投資需求有限。所以資金需求集中在房地產和基建。如果這兩個領域由於政策受限,那麼資金需求也不足。換言之,中國雖然不存在零利率的環境,卻存在制度性的流動性陷阱。

過去,為了打通從金融體系到實體經濟的資金流,政策制定者也嘗試過許多辦法,但最終往往不得不歸於基建和房地產。包括棚改在內的廣義基建基於政府信用,本質上不需要金融中介。而房價在過去十多年趨勢性上漲,也使得金融機構願意把資金投入房地產。所以只有這兩項投資,能夠繞開從金融市場到實體經濟的傳導不暢。有一種說法認為M2超發導致了房價上漲,但如果沒有來自基建和房地產的融資需求,M2根本無法超發。央行固然可以面向銀行超發貨幣,但這些錢卻不會流入實體經濟。這個問題在2011-12,2014-15和本輪下行中始終存在,但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問題在於,大規模刺激基建和房地產本身會帶來許多後遺症,包括融資平臺失控,房價加速上漲,所以不會輕易推出。因此,政策放鬆需要經歷不同階段,像PMI跌到50以下到第二階段,企業盈利負增長3-4個季度後到第三階段等。而在不同階段的轉換中,資產價格也隨經濟和政策的變化而相應變化。

在其它地方,筆者也討論過債務和房地產的宏觀根源,這些問題都有想通之處。

六、結論

我們可以根據政策放鬆的三個階段,來判斷資產價格的走勢。

第一階段,經濟下行壓力開始出現,政策微調,包括定向降準,公開市場操作以及政策措辭變化等,但並不足以改變市場的風險偏好和經濟的下行趨勢。在這一階段,利率債出現牛市,但信用利差上升,股市走熊,商品價格震盪。股市中低波動的防守型股票跑贏,而高估值的成長股跑輸。美元走強,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

第二階段,經濟繼續下行,製造業PMI跌破50,政策完成全面轉向,降息和全面降準開始,但貨幣寬鬆仍無法從金融市場傳導至實體經濟。股市從殺估值到殺盈利,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回升。全球範圍內美元強勢結束,人民幣貶值壓力緩解。這一階段利率債繼續牛市,信用利差見頂,商品價格下跌,而股市則進入震盪市。股市中,在上一階段大幅下跌的成長股,由於估值趨向合理,其中基本面不錯的品種,重新得到市場喜愛。

第三階段,經濟下行繼續,企業盈利增速轉負已達3-4個季度,要求加大放鬆的呼聲越來越大,基建和房地產成為主要政策選項,資金開始從金融體系流向實體經濟,經濟增長可望在1-2個季度後企穩。這一階段利率債牛市接近尾聲,信用利差繼續下行,商品價格和股市也開始企穩回升。股市中,早週期的地產,汽車,家電,原材料,非銀金融等板塊開始啟動。

對於自上而下的宏觀投資者,可以通過中國式投資時鐘把握在不同階段,大類資產價格的變化,以及股市內部不同風格和板塊的輪動。而對於自下而上的投資者,瞭解中國式投資時鐘也是有意義的。原因在於,中國股市的一大特點是容易極端化,所以即使是基本面投資者,擇時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2011年下半年還是2018年下半年,政策放鬆第一階段的國內國際環境(緊流動性+強美元)都導致了大幅殺估值。具有一定規模的投資者,很少能通過持股來避免淨值的明顯下跌。而在第一階段的尾聲,市場情緒往往趨向極度悲觀,傾向於將短期問題長期化,經濟問題政治化。但正是這個時候,國內政策面臨徹底轉向,國際上美元強勢也到了強弩之末。對於深入瞭解基本面(Deep fundamental)的投資者,正是在低位加倉優質股票的時機。

作者為麥格理集團首席中國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本文編譯自作者2018年7月20日的報告“Debate onstimulus: Is there a U-turn in China policy?” 和2019年1月8日的報告“Eight key questions for 2019”。感謝吳俁霖提供了研究和數據支持。

·END·

一瓣公益

中国式投资时钟:政策放松三阶段——中国投资者大类资产配置指南

這是一瓣在今年423“世界讀書日”發起的一個公益活動。每篇文章獲得的讚賞,全部捐獻給“深圳市石門坎教育公益基金會”,為石門坎的孩子建一個“圖書館”。感謝各位讀者的支持,目前已為小朋友們籌集3700元“圖書基金”。

中国式投资时钟:政策放松三阶段——中国投资者大类资产配置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