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陕西农村娃:逆袭成世界第一矿总工程师,1个项目创经济效益2300万

从一个陕西关中平原的农村娃

,到中国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大柳塔煤矿的总工程师,他创造了无数煤矿科技传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亲眼见证了大柳塔煤矿从年产能90万吨的小矿逐步发展为年产能3000万吨的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井工矿的完美跨越。奉献青春,无怨无悔,他就是西安科技大学1991届校友——陈苏社。27年来,他倾毕生所学改变矿井面貌,开创地下水库建造先河,由他牵头的《生态脆弱区煤炭现代开采地下水和地表生态保护关键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陕西农村娃:逆袭成世界第一矿总工程师,1个项目创经济效益2300万

寒门走出的“活字典”

陈苏社出生于关中平原的一户普通农家,儿时家境并不好,父母为了供养几个孩子吃了不少苦。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立志长大后做个有出息的人孝敬父母。上高中时,家境困难的陈苏社每次打饭总是挑便宜的打,遇到学校改善伙食加菜时,他把当时最贵3毛钱一份的粉蒸肉带回家孝敬多病的父亲。上大学时,母亲不幸离世,他悲痛不已,省吃俭用,用省出来的38元买了一把躺椅孝敬父亲,这相当于他当时一个半月的生活费。

陕西农村娃:逆袭成世界第一矿总工程师,1个项目创经济效益2300万

寒门出贵子,1991年7月,陈苏社以优异的成绩从西安矿业学院(现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毕业,同时荣获学校“优秀毕业生”称号和“热爱煤炭事业奖学金”。然而,品学兼优的他却放弃了来自大城市的种种诱惑,选择到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大柳塔煤矿就业,一干就是27年。大柳塔煤矿始建于1987年,1996年建成投产,如今的大柳塔煤矿已经成为神华神东的骨干矿井,是神东千万吨级现代化安全高效矿井模式的创造者,是我国煤炭工业二次革命的摇篮,但在九十年代初期,那里的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陕西农村娃:逆袭成世界第一矿总工程师,1个项目创经济效益2300万

“没有合口味的面食,没有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没有清秀俊俏的风景,有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单身宿舍和黑洞洞的井口,出门是满眼的荒山黄沙坡。”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陈苏社像沙漠中的胡杨一样一直坚守着。自踏上岗位那天起,他便把所有心思都扑在工作上,对井下综采工作面和巷道的熟悉远远超过了对自家屋子里家具和生活用品的熟悉程度,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大柳塔煤矿的“活字典”

陕西农村娃:逆袭成世界第一矿总工程师,1个项目创经济效益2300万

“一颗闪闪发光的金子”

在大柳塔煤矿工作27年来,陈苏社善于钻研,吃苦耐劳,不断创新,解决了许多现场生产技术难题,为矿井安全生产发挥了很好的保驾护航作用,同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他制定的大柳塔井水综合利用方案从根本上长期解决了大柳塔井2-2煤和52煤的供排水问题、水处理问题和防治水问题,实现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累计经济效益约2300万元;他所主导的综采面初次放顶超深孔爆破技术经过10多年的实践、探索和改进,目前已非常成熟可靠,并在神东矿区得到推广应用,有效避免了综采面初次来压飓风伤人的重大安全隐患;他对大柳塔井204盘区通风系统进行了合理优化,提出了两层煤之间开掘78m回风斜巷的方案,减少炮掘巷道732m,创造经济效益约234万元

陕西农村娃:逆袭成世界第一矿总工程师,1个项目创经济效益2300万

他设计了大柳塔矿已采79个综采面中的70个工作面,他在井下备采面亲自步行写实安全隐患,一走就是12公里,排查隐患,落实整改,确保安全;他在综采队当工人期间,扛水泵、抽水、清浮煤、扛油桶、下材料等,什么苦活累活都抢着干。他还积极培养后辈人才,将自己多年总结的宝贵经验倾囊传授,他的部下有4人成为煤矿总工程师、3人成为副总工程师,新入矿的大学生都以能跟他学技术为荣;他在《煤炭科学技术》和《中国煤炭》等煤炭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技术论文,他独立完成了大柳塔煤矿第一张旺格维利采煤设计图和第一台主运系统破碎机基础及安装架的设计工作,同时他也是大柳塔矿第一个使用CAD软件绘图最熟练的人。神东公司2008年庆祝成立10周年所编著的《神东群英谱》一书中曾将他喻为“一颗闪闪发光的金子”。

陕西农村娃:逆袭成世界第一矿总工程师,1个项目创经济效益2300万

伴随着大柳塔矿的发展,陈苏社凭借自身努力从一名综采队工人、连采队技术员、生产科主任工程师、科长、副总工程师成长为如今世界第一矿的总工程师。他扎根煤海27年,秉承着母校西安科技大学“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胡杨”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将自己的青春和全部时间精力都献给了大柳塔煤矿、献给了祖国的煤炭事业。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西安科技大学新闻网、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神东之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