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人說蘇州在江蘇省內首屈一指,跟廣東城市比較,能排名多少?

889音樂旅遊


要問中國城市哪家強?我就看中國城市大比拼

我是中國城市大比拼我來回答

大家都知道江蘇省的經濟發展非常不錯,省內城市的GDP水平也是普遍很高,作為江蘇的一哥蘇州,經濟發展也是有一定的引導作用,不僅帶動了整個省份的發展,更多周圍地區起到一定的積極影響作用。去年前三季度的GDP,蘇州達到了13279.08億元,增速超過了7%。而且蘇州的美景在我國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每年吸引的遊客更是數不勝數,那麼蘇州放在廣東省排名又如何呢?

廣東省是我國第一大經濟省份,省內城市的GDP情況,以及國際影響力都比較高,尤其是位於前列的深圳與廣州,以蘇州的實力,在廣東省內位居第三位,第一位的是深圳市,深圳市是國際化城市,不僅如此,它也是一個注重創新的城市,要知道創新力對一個人一個城市,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的發展都非常重要,這也是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文明進步的力量源泉。

除此之外,它還是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去年前三季度的GDp已經超過了17000億元,增速也是非常可觀,超過了13%,第二位是廣州市,廣東省的省會,緊隨其後,在16000億元左右,你覺得杭州有可能趕超廣州嗎?


中國城市大比拼


有人說蘇州在江蘇省內首屈一指,跟廣東城市比較,能排名多少?

蘇州在江蘇,經濟總量排名第一。一方面,得益於離上海近,受到上海的輻射,發展迅速;另一方面,得益於新加坡在蘇州建設的工業園,大大提升了蘇州的經濟實力。當然,蘇州的縣域經濟發展水平高,也是蘇州經濟實力很強的主要標誌。比起城區經濟,蘇州是比不上無錫的,也比不上南京。

而另一個經濟大省廣東,經濟總量全國第一。所以第一,主要得益於深圳和廣州兩大超級城市。特別是深圳,從一個小魚村,一躍成為全國第二大城市經濟體,僅落後於上海,且能夠在未來幾年超過上海。

正是因為有兩大超級超市,因此,蘇州放到廣東,也就只能排名第三,而比不上深圳與廣州。特別與深圳相比,蘇州的經濟已經明顯落後。原因就在於,蘇州城市經濟的創新能力與深圳有比較大的差距。同時,上海的輻射作用也在自身發展陷入暫時緩慢的情況下,受到很大影響。

所以,蘇州在城市經濟的排名也在退步,已由此前的第五位降至第七位。


譚浩俊


廣東和江蘇是中國經濟最強的兩個省,但兩個省各特有點。廣東是一個成績優異但偏科嚴重的學生;江蘇是個各科相對均衡成就也相當優異的學生,他們佔據了班級的前兩名,而且以巨大的優勢領先第三名。

說廣東偏科,是因為全國四大一線城市,廣東佔其二,另一方面非珠三角地區諸多貧困的市縣,甚至沒有達到全國的平均數。而江蘇雖然沒有廣州、深圳這樣一線城市,但13個地級市全部是中國百強之列,也都在全國的平均水準之上。下述,我們可以對照一下廣東與江蘇的相對貧困的地區,粵東西北12個地級市,超過五千萬的人口居然全部位於全國的平均水準之下!人均GDP只有3.98萬元; 而一直以來的貧窮代名詞的蘇北,人均GDP到達7.04萬元,幾乎是粵東西北的一倍!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蘇州,蘇州是江蘇省GDP的領頭羊,2018年GDP高達18697億元,位居全國第七位,而全國的第三位與第四位便是深圳與廣州!蘇州目前還以差不多4000億的差距落後廣州,但恰是廣東排名第三的佛山與排名第四的東莞的GDP之和,也幾乎等同於粵東西北12個地級市的GDP總量。


上面我們看了GDP總量,如果我們看人均的話,我個人更傾向於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因為居民的錢袋子與人均GDP正相關但不是強相關。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看到東營,鄂爾多斯,克拉瑪依GDP都達到西方發達國家水準,可真正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遠遠沒有GDP那麼好看; 再者看人均GDP,上海、北京這些中國最發達的城市,卻遠不如無錫,蘇州,常州,南京,寧波,杭州這些城市,事實誰都清楚,上海、北京人的收入要高的多。因此我們來看一下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強城市。蘇州僅次於上海、北京、深圳,高居全國第三,領先廣州!


因此無論怎麼比較,蘇州都可以在廣東排在前三位。蘇州的實力非常強勁,以一個普通地級市成長到今天的這個高度非常不易,她遠沒有深圳的政策和扶持,沒有廣州作為廣東省會和華南地區的中心城市的優勢,蘇州甚至連機場都沒有!今天蘇州是中國工業產值最大的城市,外貿百強城市排名第四,用電量全國排名第二(僅次於上海),汽車保有量全國第五(次於北京成都重慶上海)。。。。。。

所有的這些成績都是基於蘇州是一個普通地級市,只有1072萬常住人口的基礎上取得的。毋寧說深圳是中國經濟的奇蹟,不如說蘇州。政治地位低,沒有政策支持,不吸周邊城市血!如果蘇州能有計劃單列市或者副省級城市的政治地位,我想還會更上一層樓!


JeffreyShambaugh


廣東和江蘇各有特色,廣東擁有4個一線城市的兩個,2019年GDP超過10萬億元,佛山成為新的萬億俱樂部成員,但是廣東也有致命的弱點,發展不均衡,珠三角9市GDP佔廣東省GDP超過80%,剩下的12市GDP只佔20%不到。廣東省是個偏科生。

江蘇省發展均衡度高,13個地級市GDP全部排名全國前100,擁有3個GDP萬億城市,蘇州、無錫和南京都是GDP萬億城市,江蘇省也有致命弱點,沒有一線城市,而且省會城市不是全省最強城市,省會城市引領度不強,如果江蘇省有一個“上海”這樣的省會城市,江蘇省的經濟何愁不能超過廣東。

蘇州是江蘇經濟的領頭羊,GDP超過第二名的南京約6000億元,2019年差距會進一步減少,因為初步統計2019年蘇州的GDP增長不到4%,而南京達到8%以上,蘇州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名第1,人均GDP排名第2,人均GDP排名第1的是無錫,那蘇州的GDP、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放在廣東分別能排名第幾?



蘇州GDP在廣東的排名

2019年蘇州GDP還未公佈,我們使用2018年的數據

2018年蘇州GDP為18597億元,低於深圳和廣州。蘇州GDP在廣東排名第3。

蘇州人均GDP在廣東的排名

廣東人均GDP排名最高的是深圳,其次是珠海,珠海的經濟質量可見一斑,排名第3的是廣州。廣東的21市,只要深圳、珠海、廣州、佛山、中山、東莞、惠州,7個城市人均GDP高於全國平均水平,7個市全部位於珠三角地區,發展的不均衡可見一斑。

2018年蘇州人均GDP為17.4萬元,放在廣東省,僅次於深圳的人均GDP。

蘇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廣東的排名

廣東省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深圳,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高達57543元,其次是廣州市,廣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5275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是雲浮,雲浮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9239元,只有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3%。

蘇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5476元,在廣東省排名第2。


綜上所述,蘇州的GDP在廣東省排名第3,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廣東省排名第2,蘇州的居民富裕程度在廣東排名第2,僅次於深圳,綜合看,蘇州在廣東排名第3,排不了第2的原因,蘇州和廣州的GDP相差太多。


互金圈


蘇州是唯一一個以地級市的身份擠進全國經濟總量前七的位置,與北上廣深和另外兩個直轄市重慶和天津站在同一個陣營裡,只是值得驕傲的。但放在廣東省內那自然比不過處於一線城市地位的廣州和深圳,只能屈居第三的位置,不過應該是超過東莞和佛山經濟實力不少!

江蘇GDP總量也是排在全國第二的位置,曾經還一度衝擊第一的廣東經濟總量。但江蘇的各地級市的經濟相對比較均勻,而且進入萬億俱樂部的城市有三個——蘇州、南京和無錫。在廣東省主要經濟還是集中在珠三角地區,其中廣佛和莞深四大金剛,加上粵港澳的內地其他5個城市。總經濟總量接近了廣東的70%經濟總量。因此,廣東是集中一點發揮力量,與蘇州的全面開花不一樣。蘇州的發展由於靠近了上海而受益良多,GDP排進了全國第七有其特殊性。

不過雖然蘇州靠近上海,而且還是上海都市圈1+7中的最核心的成員。可蘇州的開發密度已經達到了極限,未來上海會沿著海岸線的南通地區和嘉興地區發展,這裡有著大量的開發土地資源。

但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格局下,東莞以承接深圳的高科技轉移,而佛山卻與廣州走同城化道路。在未來的發展潛力上應該還要大於蘇州。
總之,蘇州雖然在經濟總量上排進了廣東第三,但排在其後的佛山和東莞的經濟發展潛力和未來的發展高度要高於蘇州。蘇州的經濟應該加速轉型,不然在競爭力角度去對比,未來還不如佛山和東莞。更不用說江蘇省會南京了!


鞅論財經


眾所周知:長三角城市群範圍是:江蘇浙江上海三個行政區的全部轄區。但是,2016年,國wu院關於長三角城市群的批覆,去掉了江蘇北部,浙江南部,加入了安徽東部。同時,明確上海為中心城市,南京杭州合肥為3個副中心城市。安徽猶如空降般的突然成了長三角城市群的一員,驚掉了一地下巴!

看看合肥的最新定位:

1,國家科學中心城市(這個定位全國僅三個:北京、上海、合肥)。

2,長江中下游中心城市(這個定位原本是南京的,現在南京升格為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後,把這個定位給了合肥)。

3,世界級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南京杭州合肥為3個副中心城市)。

4,安徽省會。

綜合以上4點國家定位,誰還敢說合肥不如一個普通地級市蘇州市?











浙A太牛cool


這個問題相比較的答案包含兩個層面,一方面單純是指城市經濟總量,而另一方面則是指城市綜合實力,兩個方面的比較答案有些許的不同,但整體相差不大。首先從經濟總量上來看,蘇州在廣東省內排名肯定是第三,前兩名分別是深圳和廣州。這兩座城市是我國一線城市,經濟總量在全國都比較強悍,雖然蘇州也屬於新一線城市行列,但是與深圳和廣州相比相差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在當前對經濟貢獻最大的產業上來講,蘇州還是偏向於傳統的加工製造業,而廣州和深圳在科技服務領域獨更加全面。
當然,如果是從城市綜合實力上來比較蘇州的文化底蘊顯然更勝一籌,畢竟蘇州所處的地理位置更加偏北,城市設立時間更加久遠,當前江蘇文化也主要是以蘇州為代表。另外還有科教層面,從高校數量上來看,蘇州也高於廣東深圳,只不過深圳近些年大力引進研究院以及各高校的分校,逐步補齊短板,綜合所有層面深圳勝過蘇州。在廣東省內未來能與蘇州形成角逐的還有兩個城市,一個是東莞,另外一座是佛山,其中東莞最具備這方面的實力,只不過東莞也是一座年輕化的城市,在經濟總量上或許一路高歌猛進,產業轉型升級也更加活躍,但是在城市底蘊上還需要逐步積累。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其實沒什麼可比性!首先,深圳是舉一國之力打造出來的一個城市。廣州又是廣東省會城市。而且,蘇州上交各項稅利是二筆,除了上交江蘇省還得上交中央,夠累了。如果這些沒有也許上面二個城市,不及蘇州。不好意思,這只是個觀點。


隨緣51606


第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