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200万岁的“婴儿”恒星系,它有可能颠覆人类对恒星系形成的理解

趣味探索讯 在直径达16万光年的银河系内部存在着数千亿颗恒星,我们的太阳不过是其中最普通的一员。因此除了太阳系拥有多颗行星外,银河系内的其它恒星系同样也存在着多颗行星。不过一个只有200万岁“婴儿”恒星系出现却让科学家对其形成表示怀疑。

200万岁的“婴儿”恒星系,它有可能颠覆人类对恒星系形成的理解

在拥有数千亿颗恒星的银河系中找到几颗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恒星,这对有着先进天文仪器天文学家而言并不是件难事。然而,来自剑桥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阿塔卡马大毫米/亚毫米阵列对距离银河系内高产恒星“苗圃”区域500光年外的一颗恒星进行了研究,这是一颗只有200万年历史的“婴儿”恒星CI Tau。探测完后研究人员却表示怀疑,因为理论上这种星系不可能存在,然而实际上它稳稳地存在于银河系内。

200万岁的“婴儿”恒星系,它有可能颠覆人类对恒星系形成的理解

存在于浩瀚宇宙中的恒星寿命约为20亿至200亿年,因此CI Tau作为一颗只有200万年的恒星还处在“蹒跚学步”的年龄,这颗恒星的周围还笼罩着巨大尘埃云,这里将成为CI Tau恒星系统内行星,卫星及小行星和其它天体的诞生之地。即便如此,但这颗恒星已经拥有了四颗跟太阳系木星和土星一般大小的行星。

如此年轻的恒星系统就已经拥有了四颗大型行星,其行星质量比太阳系内8大行星质量之和还要大。因此CI Tau恒星系成为人类探索史上迄今为止最极端的恒星系统。除此之外,该恒星系统还创造了一个有史以来的新记录,它的最外层行星距离主恒星是最里层行星距离主恒星的1000倍。这怎么可能?这不得不让科学家开始怀疑这个恒星系存在的真实性,因为CI Tau恒星系的突然出现有可能颠覆天文学家过去对恒星系形成的全部理解。

200万岁的“婴儿”恒星系,它有可能颠覆人类对恒星系形成的理解

研究人员还发现CI Tau恒星系中第一颗行星非常接近母恒星,比太阳系中水星距离太阳还要近得多。并且确定CI Tau恒星系中四颗行星的准确质量:两个行星大约为土星大小,另两个行星分别为木星质量的1和10倍。这次对婴儿恒星系的探测和研究再次为天文学家提出了新的问题:这类恒星是如何形成的,寻找答案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恒星系及至银河系的形成历史。更有趣科学探索内容请关注唯一的微信公众号:有趣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