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刘先银题写书名

书法 ,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书法,相伴的不仅是青春,书写的不仅是文字,她是一种传承不朽的文化信仰。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尤以理论魂,书论中最重要的固然是孙过庭的《书谱》。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这篇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论,内容广博宏富,见解精辟、独到,揭示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及许多重要规律。这部不单是著名书学论著的书法作品,而且也是一部法度严谨,气势飞动的行草体书法范本。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书法,相伴的不仅是青春,书写的不仅是文字,她是一种传承不朽的文化信仰。

书法,不简单只是墙壁上的风雅,桌案上的闲情,她是中国人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文人墨客的挥毫下,薪火相传。而在风云动荡的民国时期,书法显现出了尤为特殊的意义——民族文化之信仰。当时西方文化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在她历经了文化的辉煌之后,进入了停滞阶段,当时社会的精英,正为国人的自信,谋求一条出路。而书法,正是文化信仰的最好承载。化不开的民族情,凝成一滴笔墨的浓重。

在这泛黄的时代,每一笔,都充满人生的色彩。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书法 ,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书法是瞬间艺术,书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首先作为书法作品的《书谱》,亦是备受称赞。朱履贞云:“惟孙虔礼草书《书谱》,全法右军,一气贯注,笔致具存,实为草书至宝。”王世贞云:“《书谱》浓润圆熟,几在山阴堂室。后复纵放,有渴猊游龙之势。”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作为书法理论精华的《书谱》,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奠定了书法理论的基本框架。其中提到反对写字如同绘画“巧涉丹青功亏翰墨”,认为书法审美观念要“趋变适时”,所谓“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反对把书法当作秘诀,择人而授的保守态度,认为楷书和草书要融合交汇“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作为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提出了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与他在书法理论上的成就相统一的。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再回顾孙过庭书法,风格承袭二王,俊拔刚断,宋元以后,学书者奉为圭臬。论者以为优人晋人之室,唐贤遗墨,罕与伦比。其《书谱》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标志着中国书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辉煌阶段。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一) 难在用笔

王羲之在《书论》中说:“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这里的“迟急”、“曲直”、“藏出”、“起伏”说的都是在用笔过程中行笔的变化。“迟急”是说行笔速度节奏的变化;“曲直”是说行笔运动轨迹的变化;“藏出”是说起笔、收笔的变化;“起伏”是说行笔过程中提、按的变化。

这些都是用笔的要点,而且不同的行笔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艺术效果。通常情况下,“迟”表现“沉着”,“急”表现“得势”;“曲”表现“多姿”;“直”表现“刚劲”;“藏”表现“浑成”;“出”表现“爽利”;“起”表现“灵动”;“伏”表现“稳重”。然而,这些又都不是绝对的,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二)难在结构

从形态上讲究对比、变化,从内涵上讲究神采、韵味。故对比、变化是书法的根,神采、韵味是书法的魂。书法要求笔画搭配适宜、使转有情。线条决定质量,结构决定形态,韵味决定神采。

就像厨师做菜首先讲究菜的质量,然后做成“形”、“色”俱佳、具有艺术品位的菜,一是能吸引食客的眼球,二是能增加食欲,看着就想“吃”。“吃”是厨师做菜的核心内容,要把菜做的很有味道,酸、甜、麻、辣、鲜、香,我们要什么,有什么,回味无穷,吃了就忘不了能得到很好的享受。就像厨师做菜首先讲究菜的质量,然后做成“形”、“色”俱佳、具有艺术品位的菜,一是能吸引食客的眼球,二是能增加食欲,看着就想“吃”。“吃”是厨师做菜的核心内容,要把菜做的很有味道,酸、甜、麻、辣、鲜、香,我们要什么,有什么,回味无穷,吃了就忘不了能得到很好的享受。

书法也是如此,其形在外,味在内,形可视,味可品,做到形似不难,要做到神似,有味道就不那么容易,二者皆佳者,可谓形神兼备也。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三)难在墨法

墨法在书法中占着中要的地位,善于用墨,是书家一生不断的追求。素有“惜墨如金”的当代草圣林散之,用墨讲究、变化无穷。“泼墨似水”的清代神笔王铎,用墨大胆、痛快沉着,把笔墨“浓、淡、干、湿、燥”的丰富变化演绎地淋漓尽致。宋姜夔《续书谱·用墨》说的更为详细:“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四)难在章法

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古人作书很讲究章法,蒋骥《续书法论》:“篇幅以章法为先,运实为虚,实处俱灵;以虚为实,断处俱续。行间有高下疏密,须得参差掩映之迹。”

章法是点画与点画之间的呼应,字与字之间的顾盼,行与行之间的相映,整体上气韵通达,虚实相生,神采飞扬。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五)难在意境

意境是书法家把书法的情感注入笔端,用书法的形象来抒发胸中之意,让读者欣赏到书法作品的丰富内涵,从中得到感悟、启示和滋养。意境是文化的体现,其表现方法,简单地说是虚实相生,实是虚的基础,虚是实的升华,虚实是相互依托的关系。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六)难在统一

用笔的熟练程度决定着线条的质量。笔画的长短、粗细、俯仰、伸缩的准确与否,决定了结构的形态的优劣。结构的宽窄、高低、大小、斜正、疏密的对比、变化准确与否,决定了章法的优劣。

书法是通过汉字表达作者的情感的艺术,把笔画、结构、章法、意境等所有的因素以及对比、变化统一在一起,再注入作者的技术、情感、思想、境界、追求,就是经典的好作品。

米芾之憾,客观上是米芾之福。

米芾想入魏晋,但笔下太狠,未得魏晋风流。这主观上是米芾之憾,客观上是米芾之福。从书法史来看,得魏晋风流的米芾不可能比得上开有宋一派书风的米芾。当时米薛(绍彭)并称,主要是在学习古人方面,得魏晋平和蕴藉之韵,薛还胜米一筹。但事实上,得魏晋风流的薛绍彭,毕竟不是划时代的书法家。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米芾在他的论草书中写道: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聊徒成下品,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高闲而下,但可悬之酒肆。亚光尤可憎恶也。从这段米芾的书论中,可以说米芾把“晋人格”作为他一生书学的目标。米芾是在他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晋人的书法的呢?至少在他三十二岁之前没有过于关注,证据就是米芾在北宋元丰五年也就是他三十二岁时”谒东坡于黄冈,承其余论,始专学晋人”,之后才将晋人格作为他终生的书学追求。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从这里可以得出:米芾在入“晋魏平淡”之前全学唐人,且以楷书为多。而他的行书还没有形成。但此时有书才而无书学的他因此集到多种唐人书的特征:欧书的险绝,柳书的挑剔,颜书的雄肆,禇书的流转,他很聪明地把各种风格吸收在自己的笔下,同时暗合了时代的潮流,成为“集古字”的一代大家,但他的书写习惯又成了他“入晋魏平淡”,“专学晋人”的最大障碍,使他最终没能“入晋人格”。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说: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为集古字,盖取诸长,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其实这是他在隐瞒他的书学主张,东坡评他:风樯阵马,沉着痛快。黄庭坚评他:如快剑斫阵,强驽射千里。米芾自称:刷字。都是说米芾的字侧锋取势,迅捷劲健,激厉亢奋的特点。但由于过分逞强,又不时出现了矫揉造作,极不痛快的一面。比如字脚拖沓,竖钩左推过分,右上塌肩生硬等。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正如黄庭坚指出的:然亦似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耳。指出其书有鲁莽草率的情况。项穆说:米之猛放骄淫,是其短也。这些也是造成他未能达到“晋魏平淡”的书学目标,于是有时就发出了: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这是他内心的追求与外在书学表现不能统一的一种矛盾心理的解读。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这是米芾点评前人书法中可以说是最著名的一句豪言了,可是实际怎么看待这句话?米芾由于他的挺劲恣意,放任飘洒的书写习惯,米芾在专学晋人之后,对王献之的书法情有独钟,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米芾对王羲之的书法则更加崇拜,心悦诚服,并且倾力追慕。倾其所有获得了《王略帖》,有时见到王羲之的书法不能得到时,巧取豪夺的故事流传不少。他跋王羲之行书:锋势郁勃,挥霍浓淡,真如云烟,变怪多态。跋《兰亭》:清润有劲,秀气转摺,毫铓备至。现存十几首米芾的咏书诗中,有四首是歌咏王羲之的,“烟华淡浓动彷徉,一噫万古称天章”——赞《王略帖》,“猗欤元章,守之勿失”——跋《兰亭》。《宣和书谱》说他:书学羲之……名其所藏为宝晋斋。他曾说《王略帖》为天下第一帖。《兰亭序》为:神助留为万世法。并且有诗句夸自己:自任腕有羲之鬼。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其实米芾在初学晋人的时候,主要学习的是《集王圣教序》,如他壮岁之前学唐人后来再未摆脱一样,《集王圣教序》的影子从此伴随着他,清人王澍在跋《蜀素帖》中说:圣教自有院体之日,故有宋一代无称道者,然苏、米诸公往往隐用其笔法,而米老尤多,乃其平生绝未尝一字道及。所谓“鸳鸯绣了从教看,不把金针度与人”也,此卷实笔笔从圣教来,余临写之次,悄然有契,特为拈出,不使千百后世为古人所欺,亦是一适。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这段话明白告诉《蜀素帖》是学习《集王圣教序》的。虽然在形式上、结字上学有所得,但仍然不时露出米芾从前作书的刷笔和怒张之气。有时为了蕴藏一些,用笔略就显的犹豫不决,出现了一些滞笔。米芾学《集王圣教序》和王羲之又从不说与人,除了不传之秘外还是因为“专学晋人”后虽然有大的进步,但始终没有能够做到“入晋人格”。

米芾晚年似乎明白了这个道理,“老无他物适心目,天使残年同笔砚”,书风较中年有所收敛,有晋魏平淡的趣味了。“既老始自成家”。米芾说“唐太宗学右军不能至……故大骂子敬”,而他自己呢,由于用力学习王羲之而达不到那个“入晋人格”目标,晚年也就大骂“二王”了。当然,这也为之自成一格,其“八面出锋”正是突破“二王”之处!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刘先银书法题字

衆妙之門: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邓石如(1743—1805),清代著名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书法诸体皆能,尤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邓石如書《心经》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邓石如書《心经》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邓石如書《心经》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邓石如書《心经》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邓石如書《心经》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邓石如書《心经》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邓石如書《心经》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邓石如書《心经》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邓石如書《心经》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邓石如書《心经》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邓石如書《心经》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邓石如書《心经》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邓石如書《心经》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邓石如書《心经》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邓石如書《心经》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邓石如書《心经》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邓石如書《心经》

书法,中国人最美的信仰 邓石如書法《心经》欣賞参悟

邓石如書《心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