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管理岗绩效工资为什么发放不合理?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内容,而管理岗的绩效考核一直颇受争议,许多人认为不科学。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管理岗绩效工资为什么发放不合理?

1、考核内容不科学

如今我国事业单位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其考核内容和指标并没有根据管理人员的具体情况而定,忽视了职务、岗位的差异性,倾向于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等指标考核,而且存在考核指标过于笼统,千篇一律,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操作性不强。

被考核者只需填好表格,上交到考核部门,导致考核结果主观因素较大,缺乏科学性,有时甚至会出现表格内容年年没有变化的现象。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管理岗绩效工资为什么发放不合理?

2、考核周期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的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是每年年终进行一次,其最大的缺陷在于整个考核工作常常在几天内就完成了,由于缺乏平时考核,容易以偏概全,导致绩效考核不准确、不全面,结果缺乏信度和效度。

另外,在整个考核过程中都是人力资源部门制定考核政策,部门领导进行考核,整个考核过程并没有做到全员参与,缺乏沟通,被考核者自己基本没有参与的权利,甚至有时连考核结果都不知道,导致考核结果不准确。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管理岗绩效工资为什么发放不合理?

3、考核方法不系统

现在很多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填表—述职—评议”的“打分法”来进行绩效考核。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于操作,但是信息收集不完整,缺乏动态考核,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被考核者情况,最终导致考核工作流于形式,降低了绩效考核的可信度。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管理岗绩效工资为什么发放不合理?

4、考核激励机制缺乏

一般来说,管理人员所在的行政部门进行绩效考核时,为了照顾大众利益,考核结果一般都是采取轮流坐庄的方式,大部分人员的考核结果都评为合格,去年或往年已经评为优秀的,今年一般就不考虑了,可能会考虑将要退休的、职称评审的、职级晋升的等多种因素。这样导致了绩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无法科学做到赏罚分明。

管理岗在事业单位中占有重要地位,工资改革必须照顾到这部分人的利益,切不可将考核流于形式,降低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