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安塞最陝北,鼓鄉醉風情——民俗文化系列(二)安塞剪紙

安塞最陝北,鼓鄉醉風情——民俗文化系列(二)安塞剪紙

美自土中生,美從民間來。

安塞剪紙是陝北農家婦女熱愛生活,追求美的具體體現,也是陝北文化的代表之一。

“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隨意)鉸的”。安塞民《迎親歌》這樣唱道。民謠生動地說明了安塞剪紙民間基礎的深厚。每年春節或喜慶日子,安塞人都要剪剪紙、貼窗花,用來裝飾生活環境,增加喜慶色彩。一進臘月,婆姨女子們圍坐在一起邊拉家長邊剪窗花。臨近年關,家家戶戶新糊的潔白的窗戶紙上貼滿了紅紅綠綠的剪紙,給樸素的農家生活增添了無限生機。這樣,一個村子就象一個展覽會。安塞人就是這樣創造出美的世界的。

安塞最陝北,鼓鄉醉風情——民俗文化系列(二)安塞剪紙

2007年,高金愛老人的剪紙作品《艾虎》獲得了中國民間文藝的最高獎“山花獎”。

“中國剪紙在陝西,陝西剪紙在陝北,陝北剪紙在安塞”。專家這樣評價安塞剪紙。安塞剪紙風格獨特,概括冼煉,民俗味道十足,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包括了美學的、哲學的、歷史學的、考古學的、人文學、民俗學、社會人類學的內容,是世界文化寶庫的重要組織部分,被譽為“地上文物”和“活化石”。

安塞最陝北,鼓鄉醉風情——民俗文化系列(二)安塞剪紙

剪紙藝術大師白鳳蘭的剪紙作品《牛耕圖》(劉旭東攝)

經專家考證,安塞剪紙受到古代三個藝術高潮即新石器時代彩陶、漢代畫像磚、唐宋雕繪畫的影響。如農家門楣上貼的“瓜子娃娃”與青海省大通上孫家寨新石器時代彩陶盆舞蹈紋樣很相似。安塞剪紙《抓髻娃娃》與故宮博物館收藏的商代青玉女佩完全一樣。《牛耕圖》中樹的造型完全是龍鳳文化時期鹿角的變型等等。

安塞最陝北,鼓鄉醉風情——民俗文化系列(二)安塞剪紙

剪紙大師高如蘭抓髻娃娃

著名美術專家靳之林贊曰:“黃土魂。”原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曹振峰讚道:“安塞剪紙,群芳母親;民族之瑰,陝北可尋;振我中華,無愧古今。”郭沫若也曾賦詩:“曾見北國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深遂。一剪之趣奪神工,美在民間永不朽。”

安塞最陝北,鼓鄉醉風情——民俗文化系列(二)安塞剪紙

安塞最陝北,鼓鄉醉風情——民俗文化系列(二)安塞剪紙

李秀芳作品腰鼓手

1993年,安塞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剪紙之鄉”。2008年安塞剪紙獲得“山花獎”。2006年被國務院首批公佈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安塞剪紙參加申報,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