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华大基因暴跌75%市值缩水超700亿 汪建:做的是好事股票不会下来!

资本市场总是上演着天上和地下的轮番转动的剧情,想当年此时此刻还在牛市冲天的华大基因如今已经是变成了一只熊股。

华大基因暴跌75%市值缩水超700亿 汪建:做的是好事股票不会下来!

华大基因暴跌75%市值缩水超700亿 汪建:做的是好事股票不会下来!

统计发现截止9月20日收盘华大基因报65.97元,这距离去年的最高点261.69元,跌幅已经超过了75%,用腰斩来形容也不为过!值得注意的是多重压力之下,公司市值从1000亿顶峰下滑至现在的260亿,缩水四分之三。但是该股是一度成为沪深两市股价仅次于贵州茅台的第二高价股!

华大基因的基因测序技术主要应用于四大领域:生育健康、基础科研、复杂疾病和药物研发。其中,生育健康的主要产品为“无创DNA产前检测”,这一板块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六成。最新财报显示,华大基因核心业务毛利率下滑,导致公司“增收不增利”,经营性现金流连年下滑后,2018年上半年再次出现负值。

2018年上半年,华大基因(300676.SZ)营业收入11.41亿元,同比增长28.44%,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8.73%,扣非净利润更是仅微增2.62%至1.68亿元。净利润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补助和投资收益。近年,公司每年都要获得各种补助数千万元。

2015年-2017年,公司获得的投资收益分别为6623.38万元、7247.59万元、6865.42万元,2018年上半年则为3060.34万元。

上市之前,华大基因就因为18亿闲钱买理财却募资17亿,引起了“为了上市而上市”的争议。2017年7月上市后,次年业绩就出现疲软,还是令人大跌眼镜。毕竟,上市前几年,它的业绩是如此彪悍。

更值得警惕的是,2018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904.38万元,同比下降322.19%。2015年之后,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就逐年下降,直到2018年上半年再次出现负值。

在基因测序行业,华大基因的研发投入,一直领跑行业。公司也曾因为高技术含量,而被称为“基因界的腾讯”。2016年-2018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77亿元、1.74亿元、1.00亿元,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10.33%、8.32%、8.76%。

同行贝瑞基因、药明康德,近年的研发投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维持在3%-5%。但要命的是,华大基因在引以为傲的技术层面,惨遭香港同行雅士能基因和科研机构香港科技大学打脸。

“圈地门”“癌变门”两次重大舆情危机,一次次将华大基因推上了舆论风口。然而华大基因实名举报人、曾经的合作商王德明“遗书事件”再次将其置于风口浪尖,王德明称,“我保证我不死了,谢谢大家都散了吧,相信国家相信法律,继续与华大基因战斗到底”。

华大基因暴跌75%市值缩水超700亿 汪建:做的是好事股票不会下来!

此外,一手把华大基因塑造成“基因界腾讯”的创始人汪建,近日异常的低调,此前曾高调邀请王石担任联席董事长,并且点赞喝王老吉延寿、要求员工必须活到100岁等等。b并且我们注意到在2017年的某次会议上,华大基因集团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汪建公开表示:华大没有竞争对手,因为华大只在意人民的疾苦以及能为人民做什么。汪建希望华大能通过完全的数字化分析,读清楚数据变化,比医院更早的发现、治疗疾病。“全世界只有我们能做到,股票还会跌吗?”同时,他骄傲地展示了自己身体的各项数据指标,称自己的免疫力在华大员工中是五十岁以上最好的,三十岁以上中偏上的。

华大基因暴跌75%市值缩水超700亿 汪建:做的是好事股票不会下来!

但是,华大基因的问题还真不少,此前长江商学院终身教授,长江商学院创办副院长,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创办副院长薛云奎就发表报告称:华大基因,为了上市而上市!

薛云奎认为,华大基因有以下几大问题(注:当时华大基因的股价和财报与现在有很大差距,分析结果是依据当时的数据):

华大基因暴跌75%市值缩水超700亿 汪建:做的是好事股票不会下来!

1、会计造假、会计差错、统计差错。华大基因目前所涉及的问题是公司实际检测样本数和实际交付客户样本数的差异。

2、华大基因:小财报vs大市值。华大基因(300676.sz)从报表上看又是一家匪夷所思的“小财报大市值”公司。2016年度公司销售收入17.11亿,净利润3.5亿,是一家芝麻绿豆大小的公司,但目前市值却高达763亿,净态市盈率高达218倍。即使追溯过去12个月(TTM)的盈利4.15亿,其动态市盈率也高达183倍。

根据IPO资料:华大基因成立于2010年,今年7月14日上市。发行价13.64元。截止到昨天的收盘价,已涨至每股单价191元,上市4个月以来,已上涨超过14倍。目前市值763亿,最高时已突破1000亿。这意味着中国又诞生了一家千亿级的高科技公司。

3、华大基因:概念-产品-增长。华大基因,号称“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将前沿的多组学科研成果应用于医学健康、农业育种、资源保存等领域,推动基因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基因科技造福人类”。华大基因的销售收入,主要由四大产品系列构成:生育健康类服务9.29亿,占54%;基础科研类服务3.29亿,占19%;复杂疾病类服务3.83亿,占22%;药物研发类服务0.59亿,占4%;其他收入1061万,不足1%。

4、华大基因:高科技含量。华大基因是否属于高科技类公司?我对华大的基因技术,实在所知不多。但在会计上,判断一家公司产品或服务的差异性或技术含量主要用销售毛利率。其2016年销售毛利率为58.44%,2017年前三季度数据的销售毛利率为59.38%,较之2012年的47.74%,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一方面说明公司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公司在过去5年的产品竞争能力有较大的提升。尤其是生育健康类服务的提升较快,从56.92%提升至目前的76.41%。但公司其余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却有程度不同的下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华大基因也可定义为一家生育健康类服务提供商。

5、华大基因:重营销、轻研发。华大基因2016年底在册员工2574人,其中:销售人员735人,技术人员448人。前者占员工总数的28.55%,后者占员工总数的17.4%。

从经费投入上也可看出上述差异:2016年,公司投入销售费用3.28亿,占销售毛利的32.75%;投入研发费用1.77亿,占销售毛利的17.67%。研发投入只及其营销投入的一半。当然,高营销投入也许并非只是华大基因,而是行业内公司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与整个行业的制度安排和交易成本有关,另当别论。

6、华大基因:擅忽悠、弱管理。华大基因从销售收入和净利润来看,它只是一家小巧的公司,但品牌知名度很高,社会影响力很大,这也许归功于公司管理层的推广和忽悠,也许源于社会对创新的支持和包容。但遗憾的是这家公司小巧却不精致。自2012年以来,销售收入增长了2.15倍,净利润增长4.1倍,但资产规模却从10.03亿增长至49.73亿,增长了4.95倍。所以,这是一家小巧但却有些臃肿的小公司,从而导致公司管理效率低下。

7、华大基因:盈利质量不高,业绩平庸。2016年度,公司税后净利润3.5亿元,但同期经营活动净现金仅为2.34亿元,仅及净利润的67%。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前述的应收款项和存货的管理效率低下所引起。

公司2016年度税前利润4.1亿,其中,源自委托理财的收益0.84亿,营业外收入0.35亿,两项合计1.19亿,接近税前利润的30%。换言之,公司近三分之一的利润并非源自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

公司股东权益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2016年度仅为10.14%,而在2012年曾经高达56.76%。也就是说,在华大基因成名之前,它的确是一家小巧而精致的高科技公司,但连续的融资行为导致其资产臃肿、效率低下,从而沦为一家在业绩层面非常平庸的高科技公司。

8、华大基因:上市并非因为缺钱。华大基因由于受投资市场热捧,在上市前根本就不缺钱,甚至出现资金剩余。公司从2015年始,只好将剩余资金用于理财,近两年的理财资金分别为:18.83亿和17.25亿,以此获取非常微薄的理财收益,委托理财的收益率仅为4.87%。

股东之所以热捧和投资于华大基因,当然不是因为华大基因擅长理财,可以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理财收益,而显然是看中了华大基因的高科技概念,而这一概念在上市后可以为公司原股东带来高溢价,从而获得高回报。所以,华大基因是为了上市而上市的公司。但让人不解的是:一家并不缺钱的公司,证监会发审委为什么会批准它上市再融资?这或许是一个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公司上市融资5.47亿,但市值却已然接近1000亿。公司上市前后的负债率均不及20%。2016年和2017年分别为18.38%和16.51%。用成本如此高昂的上市融资资金去委托金融机构理财获取低廉的理财收益,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注:以上我们摘抄于薛云奎教授的判断,非原创!

时至今日,从目前的华大基因表现来看,我们认为是印证了薛云奎教授的判断!至于华大基因的未来如何?我们真是不好判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