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农村老俗话"借三不借二"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老话有道理吗?

农户开心果


在农村生活,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人情世故看的非常之重,所以对于一些人提出的帮助也是尽量能帮就帮。可是同样的,农村人们也有着自己的底线,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帮,什么样的人不能帮。就拿借钱一事来说,农村讲究"借三不借二",这句话怎么解释呢?

"借三不借二"说的是三种情况下可以借钱,但是有两种情况是不能借钱的!

借三:

1、治病救命的钱

农村借钱讲究“救急不救穷”,而治病救命的钱说的就是“急钱”,这是关乎人命的大事,在农村,如果有人生了大病,家里还拿不出钱治病的话,村里人一般都会自发的询问需不需要帮助,这是农村的人情味!

2、子女上学的钱

虽然农村大多数人的知识水平不高,但是农村人对于教育也是非常重视的。而且村里出来的大学生都是村里的“宝贝”,所以有子女上学钱不够,求到自己的话,大多数人只要手里有闲钱都会拿出来让孩子去上学的!

3、修屋建房的钱

房子是一个家庭安身立命的根本,有房子才算有家。所以农村对于盖房子的事情也是非常重视,所以对于这种钱,也是可以借出去的!

不借二:

1、好吃懒做的人对于这种人来说,你帮助他反而会让他依赖上你,借你一次就能借你第二次,一旦你不借他,反而会记恨你,所以不如一开始就不借!2、生活作风坏的人对于涉及“黄、赌、毒”的人来说,你就算借他在多钱,他们也没有个能还钱的时候,就是一个无底洞,填不满。

骏景——殷


骏景农业


农村有个老俗话“借三不借二”后边应该还有一句“救急不救穷”这也许是老辈们在向外借款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后代人的忠告,是非常有道理的,同样适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往来。我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个家庭有兄弟三人因家贫人懒,过着上顿不接下顿生活,媳妇娶不上,有个事借钱借不上。他们家住在路边的破房子里,有一天有个算命的先生路过讨水喝,兄弟三人问算命先生他们兄弟什么时候才能发达,算命先生看了他家情况后说了句,每天早上早起把油灯点着就走了。以后兄弟三人不到天明把灯点着了,路过的人们一经他们家就说他们家起来了。后来兄弟三人一改懒毛病,家境逐渐好起来。说的有些跑题,但同样说的也是个道理。


至深致远


农村老俗话“借三不借二”,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老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都是古人的智慧结晶,都能从简短的一两句话悟出很多很多道理。“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穷”,在如今“欠钱的是大爷,借钱的是孙子”是非常有道理的,是值得大家借鉴的。

1、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穷。

在以前农村,大家更愿意互助合作。在新闻里我们也能看到“某某偏远山区第一个大学生,全村捐钱捐物供养大学生”,这样的现象在以前的农村比较常见。在农村有个一个大学生,全村人都感觉有面子,但是现在大学生普及之后,这样的事情就少了。在农村,大学生就读学费、农村自建房、大病治疗费用。这些是比较好借,但随着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资助大学生的情况也越来越少,也就是说现在越来越少人愿意借钱交学费了。现在农村大学生的学费不够,可以申请贷款,有农村大学生有惠农政策,农村大学生申请贷款交学费是没有利息的或者利息非常低。在农村,现在也越来越少愿意借钱给大学生交学费了。“不借二”主要是指不借给信用差的人或者借钱去投资的人。

2、现在农村,不是特别好的关系,不管什么事借钱也非常慎重了。

“欠钱的是爷,借钱的是孙”。虽然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们信用越来越低,彼此的信任越来越低,不是特别好的关系不敢轻易借钱。以前农村如果谁家有困难,很多人是会主动伸手帮助。在昕瑞生态当地农村就有不少这样的实例,在借钱时都是客客气气,像孙子一样,借完钱之后要催他还钱,欠钱的就像爷一样。本来说农村的兄妹是非常好的关系,在以前农村的兄弟姐妹都是互助的,谁家建房需要钱,都会主动凑些钱。现在不太一样了,有些兄弟姐妹就因为借钱的事情而反目成仇,这样的事情非常普遍了。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借钱。

结语:如果相互之间多一些真诚,多些信用,也许借钱比较容易。“借三不借二”,在大部分农村还是比较适用,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已经变得不实用了。大家都怕借钱,主要是人心会变呀。很多人以前看起来老老实实,信用非常好,但现在借了钱却很难叫他还钱了。


昕瑞生态


农村老俗话“借三不借二”,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老话有道理吗?

农村老话都是经过前人的经验教训所得,就是为了告诫后来人在为人处事上要分得清,看得明!

很多人都遇到过,别人找你借钱时兄弟、老铁等亲热的叫着,行行好!帮帮忙!明天给你!过两天给你等等这些话。等你借给他,找他还钱时他说“马上给你!明天给你!又不是不给你!这么点钱催命啊!”等等这些话。借钱,借得好借出去是情,借不好就是债!


俗话说“借急不借穷”和借三不借二是同样的意思。借三不借二说的是在某些时候别人找你借钱是可以借的,某些时候是不能借的。这里“三”也不是具体指某三件事,一般来说是指“重、急病、建房、上学”;二不借是指“吃喝玩乐、不务正业”这种钱是万万不能借的。


现在借出去的是钱,到要还钱时那就是讨钱!比孙子还不如,所以各位在给人借钱时,第一要看这人信誉如何;第二要看这人借钱用途,第三要考虑他的还钱能力。信誉不好一律不借,借钱只是吃喝玩乐一律不借,没有还款能力视情况而定吧,有时像突发事件(疾病),还是可以适当借。

总之一句话“借急不借穷!”你们怎么看呢?


小晓农民


农村老俗话“借三不借二”,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老话有道理吗?

农村老老话”借三不借二”, 是农民在长期生活中,对借贷关系的总结,有着浓浓的人情味和对某些不良习气的否定。
所谓借三,指的是建房,读书,看病;这三种情况,如果手里有钱一定要借的。

安居乐业,是国人根深固蒂的观念;房子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借钱建房,等于帮助别人安居乐业,这样的忙谁都乐意帮。所以,建房人开口向某人借钱,如果他手里有闲钱,一般不会拒绝。



读书是成就一个人的事儿,读书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谁都希望过上好的生活,帮助一个读书人,是大善,是功德无量的事,谁都乐意去做。因此,为了读书去借钱,不会有人拒绝。

因为看病借贷,这种情况也要借,这是挽救一个人生命的事,没有钱,看病不及时,也许一条生命就消失了;而有了钱,就有可能救了一条生命。借钱给人治病,是积德的事,所以,治病救命的钱,一般不会有人拒绝。


所谓的不借二,指的是两种人不借:

第一种,不正派的人不借。有的人吃喝嫖赌,他们借钱不用在正当的地方,而是用在歪门邪道上,这样的人借钱大多会遭到拒绝。

第二种,高风险的钱不借。有的人夸夸其谈,满嘴谎话,做事不踏实。借钱的时候好话说尽,钱借到手以后,就变了一副嘴脸,没有还钱的日期,这样的人,也很难借到钱。


农村俗语,都是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不完全正确,但却也极有道理。“借三不借二”,言简意赅,就把借钱的规则说的很清楚。

同意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对您有所帮助,请多关注。谢谢。


老农说乡村


农村老俗话“借三不借二”,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老话有道理吗?

这句农村老话的全句应该是“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穷”,讲述的是有关借钱的做人道理,告诉人们哪些该借,哪些不该借,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流传千古,到现在依然非常有道理。

借三

在农村生活,收入靠的是种田种地,家家户户并不宽裕,过日子,谁家都会有个急,总会有借钱的时候,这个时候互相帮衬着,还能促进邻里间的感情,农村急用钱大的地方也不多,出现这三种情况,有钱是可以借的,看病救命、婚丧嫁娶、盖房升学。

不借二

都说“救急不救穷”,十万火急的事,慷慨相助,钱用到了该用的地方,人家也会更加感激,穷不是指穷人,而说的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而受穷的人,这类人,你借钱给他,就是肉包子打狗,说不定人家还不感恩,这就算了,可能还引来一身骚,等你急用钱找他还,像找二大爷一样。所以,这两种情况不能借。

到了今天,在农村从来不缺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人,也从来不缺因为过日子而急用钱的人,就是因为有了“借三不借二”这样的老话一直告诫着大家,才能少让大家陷入借钱的烦恼,所以,农人认为这句老话非常有道理,而且还会在农村流传下去。


农人解说


农村俗语老话看似简短,实则也是农民朋友们日积月累的经验,同时有着一定的意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些困难,在金钱方面上会遇到拮据,所以,有时需要亲朋好友,村旁邻居的帮忙,随之,借钱也是自然的事。在借钱方面也是有讲究的,经过农民朋友的总结,所以就有了“借三不借二”的说法。


“借三不借二”意思主要是说在借钱上,有三种情况可以借,有两种情况不可以借,所以在借钱上,我们要认清情况,以免借出去的钱很难要回来。下面我来为大家说下这句话的意思:

借三

1.抚慰救济。对于家庭困难,或别人家真的遇到困难或救人等原因,可以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这钱权当做了善事。

2.人情世故。红白事这两件大事,大家都看得十分重要,对于借钱的人来说也是大事,我们多少要借点。



3.子女读书。子女较多的家庭,在子女读书的花费就是很大一笔开销,不能因为没钱而耽误子女的前途,开口借钱,这个钱要借,因为这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不借二

1.赌博借钱。这钱不能借,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借钱给这些人,不仅在要钱的时候难要,而且还会影响着家庭。

2.民间高利贷。这个最为坑人,为了当时的一点利益,借钱给别人放贷,其实这也是触犯了法律,退一步讲,可能会面临人财两空局面。


“借三不借二”,真正意义上,不是告诉大家哪三种情况能借,哪两种情况不能借,而是告诉我们在日常与人有经济来往时,要认清情况,自己做出判断,也要结合自己能力大小。多少人因为借钱,让自己最亲的人最后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肥仔农经


仔细想一下,老百姓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例如起房盖屋在农村是家庭的大事,有几家是攒足了钱才盖房呢?特别是孩子大了要结婚,房子是一定要盖的,这时因钱不够向你张口,只要有条件要尽量满足一下,必竟有的农村人一辈子只盖一次房呀!还有,重病救命更是大亊,也是家庭大难。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伸出善良之手,献出爱心是中华美德之体现。再说婚丧嫁娶也是家庭大事,遇到钱紧的确应该帮一把。困难救济现在要看是什么情况了!懒人能借吗?扶不起的阿斗能借吗?不务正业的能借吗?

二不借是很多人通过借钱后要不回钱流着泪总结出来的,风险生意一一一现在的非法集资诈骗案特多;赌博打牌我认为不那么绝对,只要不是恶意穷赌,现在就是来的大点,借钱现象还不少呢!我要重点说一下不守信用的人。这些人就像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口是心非,自已利益至上,借钱时给你叫爷,要钱时他成了爷,简直是禽兽不如。所以,对不知根把底的人,千万不能借给他钱。

现在是崇尚诚信的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就在其中。希望大家都做有诚信的人,记住老百姓的话,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心累力乏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在生活中,有很多农村俗语,诸如:

冬雪是棉被,春雪是恶鬼!

冬雪兆丰,春雪无用!

水荒一条线,旱荒一大片!

早稻要抢,晚稻要养!

。。。。。。

农村俗语,是劳动人民经过几千年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些语句,看似简短,却包含了很多道理,牵扯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题主所讲的,关于借钱,有借三不借二!

意思就是说,别人来找我们借钱,有三种情况,我们应该多多少少给别人,但是有两种情况,是万万不能借的!




能借的三种情况!

第一种:治丧事宜!

俗话说“死者为大”,人的一生,最大的两件事就是生和死!

所以,人每年都要过生日,生日,也是母难日!特别是在60岁的时候,要举办隆重的宴席,邀请邻里亲朋来庆祝,可见人们对于生的重视!

再就是死,人在去往极乐世界后,是这个世界的完结,下一个世界的开始,所以要隆重操办!所以,当有人因为办理丧葬事宜需要借钱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多少要借一些,这就是所谓的一借!

第二种情况:修缮房屋!

在古代,没有计划生育观念,所以一家人小孩在比较多,孩子长大后另立门户,也就是我们讲的分家!但是分家需要有房子,还有就是娶媳妇的时候,也要给新人准备单独的房子(有钱人盖一院子新房子,没钱人再怎么也要盖两间新房子给新人),所以这个时候,别人盖房子钱不够,需要借钱的时候,我们不要拒绝,多少借点,再者,盖房子在一个人一生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大事!

第三种情况:治病救人!

这种情况大家都知道,有的老人,年轻人生活艰辛,落下病根,老了疾病缠身,花费巨大,而子女也是倾力治疗,有时候突发状况需要做大手术一类,人家手头紧,找我们来借钱周转,我们应该借给人家!毕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再者,别人的这份孝道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其他治病一类的,也有夫妻或者子女,唉,小哥在此祝福人世一句“愿世界再无灾难,愿世界再无疾病,愿世界再无痛苦!”

以上是传统的“三借,”当然现代社会,有的人家里经济差点,但是孩子们勤奋好学,考了好的大学,求学需要借钱,也是应该借的!

两种情况不能借!

第一种:好赌博之人!

这种人不能借,因为一般的赌徒都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欠一屁股债的,再者借钱给这些人去赌,一是借出去很难收回来,再就是给赌徒借钱去赌,无异于助纣为虐,推人进火坑,这是不道德的!

第二种:没有信誉的人!

正所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但是有的人,借钱的时候一幅脸子,还钱的时候一幅嘴角,或者借钱的时候说的好好的什么时候还,但是去要的时候百般推脱,哪怕有钱也不还,这种人不能借!

谢谢大家!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2018年9月16日10时45分,写于台风山竹来袭之时!深圳!)


古梁镛


“借三”:因为治病、盖房、求学张口借钱,你可以借给他。因为这些都是正经人办的正经事,谁都有一时拮据的时候,邻里熟人之间,出于人情道义也应相帮,再说这类债主也多是重诚信的人,借出去风险也不大;“不借二”:因为挥霍亏空、高利求借不可以借给他。吃喝嫖赌抽,是和坑蒙拐骗偷连在一起的,这类不正经人干不正经事,廉耻不顾,借出去等于造孽,钱也不好要回来。利越大风险越高,别人以丰厚回报向你借钱,需知高利即是大害高风险,所以要慎重。“借三不借二”,俗话,很有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