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永远难忘付庄街道神奇的磨坑 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很蹊跷

永远难忘付庄街道神奇的磨坑 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很蹊跷

如今的磨坑被谢家后人保护起来。

不知不觉中,离开家乡付庄劳模店村已经三十余年了。虽然其间也少不了回家探望,但和老家的距离已经渐行渐远,记忆中的老家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只能寻找一些残存的故事慰藉栖息在冰冷的城市而日渐变得麻木的心灵。

在付庄街道,上了点年纪的人都知道付庄有个至今无法破解的神奇地方,那就是在集场子西侧的磨坑。

磨坑共有三口,都是深不见底的圆形深坑,其中一个叫牛头磨坑的最为蹊跷,它坐落在龙王庙边上,趴在坑沿根本看不到底。因为这个磨坑里死了不少人,就像勾魂的牛头马面,天长日久,老人们为了警示后人少来此玩耍就把此磨坑说成家喻户晓的牛头磨坑了。

永远难忘付庄街道神奇的磨坑 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很蹊跷

龙王庙遗址和牛头磨坑所在地

传说中,当小女孩路过牛头磨坑时,就会发现磨坑里有触手可及的针头线脑、绣花鞋之类的女红放在一个小筐里,当女孩挡不住诱惑伸手去抓的时候,就会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拉到磨坑溺死;男孩路过时,牛头磨坑里就会浮现纸墨笔砚等吸引他;壮年出现时,磨坑里会有好烟好酒好茶相送,反正这个牛头磨坑很通人性,任何人路过这里都有自己喜欢的物品出现,但只要一动贪念,伸手去拿,基本就必死无疑。

记得我读二年级的时候,神山镇柳庄村的一位干木匠活的大爷就是在牛头磨坑淹死的,至于淹死的那天晚上磨坑里出现过什么,大家都不知道,只知道周围的居民听到当晚有撕心裂肺的哭声。

永远难忘付庄街道神奇的磨坑 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很蹊跷

图文无关:本人参与乡村爱情拍摄时设置的广告植入场景

这位大爷每年付庄逢会的时候都会来我家,我对他印象特深。小时候的我就非常“好客”,只要家里来客人,我一定会帮助父母留他(她)吃饭。因为只要客人在我家吃饭,我就能有机会吃肉、吃鸡蛋了。

当派出所安排人打捞大爷的时候,我也专门去现场看望,当时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的,我透过拥挤的人缝看到有一米八身高的大爷已经变得很臃肿,腰里还用绳子绑了一块大石头。

永远难忘付庄街道神奇的磨坑 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很蹊跷

图文无关:本人参与乡村爱情拍摄时设置的广告植入场景

后来,为了防止有人再次掉进牛头磨坑,当地人就用砖和水泥在坑口蓬起来,说来也怪,白天垒得好好的,第二天一早就看到塌陷一半,再垒再塌,所以,每次路过那个地方,都会看到坑口的棚子只是砌了一半。

据说,老辈人曾试图把这几个磨坑填埋,但扔进去很多土石愣是看不到影踪,所以,很多人说磨坑是填不平的。

说起这几个磨坑,还是很有历史的。

唐朝初期,政府发现付庄的石头可以制作磨盘,于是在这里采石打磨,但石层挖破开后,竟然挖出上好的煤炭。在挖掘煤炭资源相对比较匮乏的唐朝,这事非同小可,李世民专门派亲信胡敬德(一说尉迟敬德,也叫尉迟恭)前来付庄督办,建立官窑,从此磨坑里挖出来的不再是石磨,而是煤炭。

永远难忘付庄街道神奇的磨坑 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很蹊跷

图文无关:本人参与乡村爱情拍摄时设置的广告植入场景

那时候挖煤矿没什么经验,遇到大雨就不能下井。胡敬德指令在磨坑东临建一座龙王庙,以求得付庄风调雨顺,为挖煤炭创造更好的自然条件。从此,付庄开始了挖煤矿铸铁的新时代。

因劳模店有着悠久的铸铁工艺,加上付庄挖出来优质的煤炭。在冷兵器时代的唐朝,这种条件非常难得,于是在付庄磨坑边上建立了兵工厂,锻造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军营。当然,在劳模店铸造的铁锅、铲子等铁器也成了皇家御用之物。

后人还记得在龙王庙里矗立着一座丰碑,上书:敬德打窑,以纪念唐朝尉迟敬德在此打窑造兵器的丰功伟绩。如今这块碑还没被破坏,有人说放在老水利局院内。

从现在的一些佐证来看,唐朝的官窑规模也不小,因为从牛头磨坑西北近三公里的毛墩村也有磨坑出现,更为奇特的是,从牛头磨坑掉进去的鸭子,几天后会出现在毛墩的磨坑里,可见,当时挖煤炭范围很广,以至于地下坑道四通八达,但这些事情从未勘察过。

如今牛头磨坑还在那里,但已经被圈到院子里,再也不能害人了,但也失去了它应有的活力,那些神奇的故事也随之戛然而止了。

后记:本文得到曾在龙王庙任住持的谢兆东后人和徒弟李元才老人的帮助,感谢同学宋爱林提供线索,感谢左磊老师校对。

永远难忘付庄街道神奇的磨坑 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很蹊跷

图文无关:本人参与乡村爱情拍摄时设置的广告植入场景

2018年9月9日于临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