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月半强推|人生一串:并非中国版《深夜食堂》是接地气的《舌尖》

去年夏天,已经步入大叔行列的黄磊和曾经鼓捣出台湾偶像剧鼻祖《流星花园》的导演蔡岳勋一起,搞了一部中国版《深夜食堂》。这剧可谓集万千骂名于一身,豆瓣评分2.8,全网联名抵制,黄磊凭借当年长发飘飘文艺青年和后来大腹便便的居家奶爸形象所累积的好感,差点就此崩塌。这种完全不考虑地域文化差异,直接把日本剧集强硬地嫁接到中国内地的做法,真的很愚蠢。

月半强推|人生一串:并非中国版《深夜食堂》是接地气的《舌尖》

当时,很多人出谋划策,说中国版本的应该如何拍,其中,最多人推荐的,就是烧烤。烧烤才是中国人夜宵最佳选择,三五知己朋友,大把撸串,大口喝酒,三巡已过,五味上桌,才能天南海北的胡侃,畅谈心中苦闷和过去未来。

所以,当我知道bilibili出品《人生一串》时,还真的以为这是一部属于中国自己富有中国当代特色的《深夜食堂》,可情况并非如此。

它没有停留在一个路边烤摊,让一个伴着抖音背景乐忘我蹦迪的,被炭火和自己嘴里叼着的烟头熏的睁不开双眼的大叔,和撸串的大侠们分享温情走心的故事。这种烟火缭绕的氛围,这种嘈杂破落的环境,不适合搞故事会或者读者文摘现场版。我们会在烤串摊上笑,也会在烤串摊上哭,但我们会来烤串摊上吃烤串,不是因为这里的顾客有故事,这里的老板很暖心,而是我tmd想吃肉了,我想撸串,我想喝冰镇啤酒。

人生和故事,只是酒肉的配料。

所以,《人生一串》讲的还是食物。

如果非要给安个名头,那就是低配版的更接地气的《舌尖上的中国》。它以全国各地的烤串摊为圆心,以烤串美食画圆,圆里面是烤串摊辐射出去的人群和他们大快朵颐的众生相。节奏和《舌尖》也相似,每集一个主题,五六个段落。当然,《舌尖》是通过精致的镜头讲美食,再通过美食讲传承和文化。而《人生一串》,就是直给的烤串。

第一集,烤串永远的主角就闪亮登场——来自肉的暴击,从新疆到湛江,从够几十个人吃的烤全羊到一个人要吃几十串的牛肉小串,猪肉开头,生蚝打底。完全不给你喘息的机会,一波接一波的肉体盛宴,简直肉食动物的天堂。

月半强推|人生一串:并非中国版《深夜食堂》是接地气的《舌尖》

月半强推|人生一串:并非中国版《深夜食堂》是接地气的《舌尖》

当你以为接下来可以稍作缓冲时,入眼的则是更重口的暗黑烧烤。都说,给中国人一双筷子,它能吃光整个地球。其实,不用两根,只要来一根钎子,他们就能串起全部宇宙。你能接受的不能接受的,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都被一根根钎子串起来,放在炭火上,在慢镜头下妖娆的翻滚,最后成为你桌上你嘴里的食物。各种虫类、内脏、眼睛、飞禽走兽,不但刺激你的味蕾,还要挑战你的视觉神经。

月半强推|人生一串:并非中国版《深夜食堂》是接地气的《舌尖》

在我还以为起点太高,接下来该怎么整的时候,第三集的烤素菜也是精彩纷呈,炭火烤一切,把各种素菜烤出花来,易如反掌。

月半强推|人生一串:并非中国版《深夜食堂》是接地气的《舌尖》

这种烟火气,才是符合大部分中国人审美的美食节目。

相比《舌尖上的中国》所介绍的那些饱含乡愁或者底蕴的美食,烤串才是大天朝的国民食物,是我一下楼就能找到的,是我无论穷富都能吃的了的。

对象出轨了、老板扯淡了、创业失败了、发了横财了,喜怒哀乐都可以来烤串摊上发泄。但烤串摊不是我们的感情中转站,烤串也不会是我们的心灵麻醉剂,我们需要刺激感和饱腹感,来暂时替代内心的情感。

烟火散去,是嘈杂过后的孤寂,是黑夜后迎接黎明的向往和不安。人来人往,烧烤摊从来不缺少故事,但也不会有太多人驻足回望。这就是现在中国人的缩影,匆匆而来,匆匆离去,目标明确,毫无留恋。

月半强推|人生一串:并非中国版《深夜食堂》是接地气的《舌尖》

或者,我们也真的没时间留恋。

也因为如此,《人生一串》会让人有种特别的亲切感,节目的风评口碑也都不错。但毕竟没有跳脱出国产美食节目的窠臼。我们一边希望,《人生一串》可以给我们串起更多烧烤的精华和故事,也希望未来,有更多不同类型的美食纪录片或者综艺节目面世。

当然,我说这么多,估计各位已经看饿,其他都不重要,唯有奔向楼下烧烤摊才是正道。记得,看这部剧集时,千万别空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