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大势所趋!消费降级,中国的costco、Aldi(廉价商超)何时出现?

2018以来,随着债务爆雷、毛衣战四起、A股深不见底,人们被悲观所笼罩。一时间“消费降级”、“中产消亡”频频见诸媒体,就连方便面、廉价白酒也在这种气氛中逆市飞扬。

然而,甚少有人在关注,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costco、Aldi(廉价商超)是否能够破土而出?似乎商超零售界还在津津乐道无人超市、盒马鲜生。

这似乎,是一个很诱人的时机。

costco(好市多)、Aldi(奥乐奇)分别是美国和德国的商超巨无霸,而且都是以廉价见长,尤其是costco,甚至吸引雷军亲自调研,并在2016年曾经对此作了很高的评价——以至于我猜测,小米在全品类上采取的定位策略,受到了costco的启发。这两家超市,都成绩卓越。costco应该是目前全美仅次于沃尔玛的探花,Aldi应该已经是德国老大(而且成功的狙击沃尔玛)欧美的零售业非常发达,不同品牌和定位的商超种类繁多。其中不乏以品质取胜的高端商超如全食,但这两者的成功,有力的证明了:即使在发达国家,廉价一样有着强大的威力。

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的群众战争理论,在资本主义老大哥costco、Aldi身上一样大放异彩。

大势所趋!消费降级,中国的costco、Aldi(廉价商超)何时出现?

热闹的costco

反观国内,看到的是一片空白。

我记得,曾经因为无法停车,去到位于西安市兴庆南路的一家华润万家分店,里面的定位较高,但是店内人流和只有2公里之遥的咸宁东路店,简直是天壤之别。那些位于小寨商圈、高新CBD、钟楼旅游商圈的便利店,倒是日进斗金,然而,却和本地居民的日常性采购,并不相关。盒马鲜生倒是来了,不过至少目前,在本地对手面前,还没什么像样的动作。

大势所趋!消费降级,中国的costco、Aldi(廉价商超)何时出现?

郊区的costco,可以看到车都很大

国内的商超,似乎还保持着一样的品牌偏好,一样的服装电器外包,一样的向供应商收堆头费的“盈利模式”。拍下其中任何两家的货架照片,外行根本分辨不出有什么区别。sku的重复也意味着价格差距很小。另一方面,很多品类的价格在快速提高:

以男士内裤来说,大部分品牌价位在40-70元两条已经是常态。40-70元,这在京东可以买两个4条装的内裤套装。

当然京东也有贵的,但是销量最高的就是我说的这个区间。类似的情况,在餐厨用品、玩具百货都是一样。日化方面因为品牌集中度比较高,商超和电商差价则要小很多。如果跨品牌来看,宝洁、联合利华的产品,以及动辄三四十元的护齿牙膏,远远贵过拼多多里的同类无名品牌。食品方面也有类似的情况:商超的品牌大致相同,维持着较高价位,但是走一趟批发市场,众多二线不做广告也不走商超渠道的品牌,价格可以到1/2,甚至更低(都是正规厂家,不涉及三无产品)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看的一篇帖子,一个女性作者教吃货们怎么购买到给那些网红食品贴牌的厂家自己的货——也就是减去信仰光环的那个价格。

而这,正是costco、Aldi的系统性操作——优选供应商、减少sku、自主品牌、成本最小化。

华润应该也做过这件事,我记用过一个叫优选的刮胡泡沫,价格是吉列的三分之一,一样的好用。但是,并没有出现在内裤上。因为这是一种战略,如果系统的开展,需要一个大转身。不太可能在一个商超内部出现。或者至少不可能以现有品牌出现。

大势所趋!消费降级,中国的costco、Aldi(廉价商超)何时出现?

价格战中做促销的Aldi,可以看到也是老人居多

系统性在做类似事情的,是那些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商超——比如坐落在我家附近的这一家。不过只能说类似,因为,他只能在选品上力求廉价,却没有实力去贴牌走量降成本(其实也有,很少一部分本地的农副产品品牌)还有一个例子是迪卡侬,它在体育用品门类里,一直做这样的事,而且非常成功。大人带着孩子兴致盎然的一边游玩一边购买里面质优价廉的运动服装和用具,很多品种的做工质量让没见过大世面的我震撼不已。

我觉得,应该有一个机会,会出现中国的costco、Aldi。特别是,在这个“消费降级”的多事之秋。

他可能会(也应该会)坐落在一二线城市的三环外宽阔地带,拥有宽敞的免费停车场,仓储式柜台,大量自有品牌的优质产品,尤其是食品品类占比例相当大。平价的服装鞋帽部价格类似于那些挂着大喇叭的甩卖店,却有着宜家式的装修环境,提供适合各个年龄的选择,而不像H&M、优衣库那样把中老年人拒之门外。他应该会有和costco、Aldi一样的低价、更好的服务,迅速在主流消费群体中蹿红。

他应该会有,一个在阴霾中就能看到的,光明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