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把土地上交,農村老人60歲之後每月可以領取500-1000元的養老金,你覺得可行嗎?

棒奔霸


如果把土地上交,農村老人60歲之後每月可以領取500至1000元的養老金。這個問題,我覺得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問題。如果農村老人60歲之後每月能夠領到500到1000元的養老金,作為農民的我,應該替農民感謝國家感謝政府。我敢說,如果農村老人60歲以後能夠領到每個月1000元的養老金,那80%以上的60歲的農民願意交出土地。

大家都知道,城市裡的人60歲以後,有幾千塊錢的退休金,他們可以無憂無慮的逛商場,打打太極拳,散散步,完全可以幹自己興趣以內的事情,想幹啥幹啥,甚至可以牽著寵物狗到處遛一遛,可以手提鳥籠,悠哉悠哉玉鳥同樂……反正城裡老人的悠閒,我們農村的老人享受不到城裡老人的十分之一。

而我們農村的老人,60歲以後沒有人給退休金,衣食住行,全靠自給自足,兒女們生活稍微好一點的,就不讓自己的父母下地幹活,讓他們輕輕鬆鬆安享晚年,如果過的不好,父母還要下地幹活,雖然地裡收入很薄,但總能給家裡貼補貼補,父母的心永遠在兒女身上。現在隨便走到哪個村子裡面,下地幹活的全都是六七十歲甚至於80歲的老人。如果給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每月發給1000元的養老金,兒女們能不高興嗎?誰願意自己的父母60歲以後還努力在地裡幹活?

所以,這是一個很尖銳的問題。如果農村老人60歲以後能夠領到1000元的養老金那再好不過了。


道文天地


把土地上交,農村老人60歲之後每月可以領取500-1000元養老金,這個問題我的覺得應該分多方面來看。但是總體來說,可行性是比較差的!

從目前實際的農村情況來看,農村現在剩餘的都是一些年級比較大的老人,基本上年輕人脫離了農村,都在城市打工生活,說真實一點,現在的年輕人有會種地的嗎?沒有吧,都是一些老人在種地!但是我們要明白一點,一年種地的收入是有多少,根據目前的顯示,一年的話一畝地種種麥子,種種玉米,能有2000塊錢就已經很不錯了,而且還要自己出錢投入一部分!所以一年下來一畝地也掙不了多少錢,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土地上交,60歲以後農村的老人每月可以有1000塊錢養老金是個不錯的選擇,能給自己的兒女減輕壓力,自己也有一部分的收入!

但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還是不少的,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如果土地上交了那麼60歲之前他們怎麼辦?? 這個問題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現在的農民工還是比較多的,可以看一下:

這個是早期網上的數據,從這個數據我們能看出農民工的數量是持續上升的,已經有2.8億之多,如果說農民都放下了土地,那麼他們60歲之前的生計就會成為問題,都去做農民顯示是不可能的,畢竟有一些人已經習慣了農村的生活,然他出去打工,是不會願意的!長期在農村生活,沒有一技之長,去了社會上,生活是很困難的!所以這個問題是比較大的一個問題!

再者我們還要考慮現在農村年輕人的一個問題,對,他們是出去了,去了城市,但是難保他們不會再回村裡,畢竟他們的戶口是農村的戶口,在村子裡有他們的土地,現在來看,他們是不缺那一點點的養老保險的,畢竟在外工作五險一金都是有繳了,如果讓他們放棄土地,應該非常困難的事情!

之前網上還在說有些地方再試點國家出錢,按照每畝多少多少錢的價格來回收土地,有說3萬的,有說5萬的,按照這個條件很多人也是不願意的,更何況把土地上交變為60歲之後500-1000的養老金!

並且我們還要考慮一個問題,現在的通貨膨脹的一個問題,手裡的錢是貶值的一個狀態,誰也不能保證以後的1000塊錢能否顧住10年20年以後的生活保障,畢竟現在農村也開始通天然氣,一年的費用算下來也是不低了,更何況還要買生活的必須用品!

所以我覺得如果把土地上交,農村老人60歲之後每月可以領取500-1000元的養老金,這個會比較難實行!


村聞直播間


說實話,我是95後的,我不會讓我父母把土地買了,或者上交國家,我爺爺奶奶也不會同意,曾經我叫爺爺奶奶少做一點農活身體要緊,他們說幹了幾十年,一下子不幹了,感覺不習慣,我父母都經常給他們錢,他們都還在做幾畝地。土地是農民的根本,沒了就是一輩子,我的根是農村,以後落葉歸根是我的家鄉,那片土地是我成長的地方,我不允許有礙眼的東西,父母留給我的就是土地,也是我最珍貴的東西。以後不管我在事業上多成功我都不會改農村戶口,到老了我必定回農村守著我那幾畝地,頤養天年,呼吸那熟悉的空氣。


不破樓蘭誓不還


如果老人沒有後代,那麼可行;如果老人有後代,那麼完全不可行。

  1. 60歲以後的老人,即使在農村裡種地,估計一年最多也就2000-3000元,而且他們的身體也已經不如從前了,種地對他們來說比較辛苦。
  2. 如果只要把土地上交,每個月就領取500-1000的養老金,這比他們種地所得的錢多的多。
  3. 表面上來,老人把地上交是佔了大便宜,如果沒有後代的老人這麼做也確實是佔了大便宜,也可以安度晚年了。
  4. 但是如果老人有後代,老人把地交上去換養老金,他確實可以過得比較滋潤。但是他的後代肯定會埋怨他,甚至憎恨,親人間反目成仇。
  5. 農村老人的後代如果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根。一旦他們在城市生活不下去了,他們回到農村就沒有任何收入了。
  6. 即使他們一直在外打工,老了之後,他們的養老問題怎麼解決。他們和他們的後代在城市生活本來就已經捉襟見肘了。

總而言之,農村有後代的老人如果拿土地換養老金那就是竭澤而漁,我相信這些有後代的老人不會這麼做的,他們會採取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農村大學生


上交土地,給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500一1000元,這個想法是好的,但是從農民的現狀和國情是不可能的。

首先,上交土地並非所有農民的意願。現在種地賺不到錢,不想種地、不會種地的年輕人很多,又為了孩 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在農村已經有不少的人在城裡買房落戶了。留在村裡基本是老人或者手頭很緊的人。有的自己不想種地,有的想種又幹不動,很多田地荒蕪了。於是有些人盼望國家把土地能收回去,可是還有很多農民不同意:其一,世代靠著土地可以自給自足,保證生活不成問題,很多人很難割捨對土地的情懷;其二,說不定哪一天自己的耕地被徵收修路或其他工程,其價位一定很高,等待“機會”;其三,不是所有的農民都能打工掙錢,也卻有老去的一天,沒有地又沒有錢,該怎麼去生活?


其次,土地二輪承包期限又延長了30年。農村土地所有權歸集體,而農民只是擁有承包地的使用權。國家最新政策,在二輪承包地到期後,又延長使用期限30年,也就是到了2057年了。也就是說土地承包關係是不會以個人意志而改變的,上交土地是行不通的。

其次,養老金上漲與上交土地是沒有關係。土地是農民重要的經濟生活來源,而養老則關係到農民未來生活的保障。養老基金以個人繳費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政策扶持,實行的是儲備積累,建立個人賬戶。繳費分12個檔次,自己繳費越多,個人養老就越多。就目前農村實行的是每人每年200元的繳費檔次,基礎養老金是88元。


為了更好地保障農村的養老,只能提高基礎養老金,而不是依賴於土地保障,土地只是農民的生產資料。比如有的農民已經擺脫土地束縛,參與到靈活就業人員的社會養老保險中。他們的養老並不靠土地。其實,上交土地,給農民發放退休金倒在情理之中。


為生活而提神


農民把土地還回國家,60歲以後每人領500~1000元的養老金肯定行不通。

一是國家財力還沒達到只要有國民身份就無條件領取養老金的水平,再過10幾年看能否實現這美好願望。

二是全國14億人口,遍及各行各業,國家不可能一味地貼農惠農,把下崗失業和城鎮居民就嚴重區別對待。破產企業下崗職工強行買斷,一年工齡只給幾百塊錢清算,他們上無片瓦,下無立班錐之地,全部流放社會,任其自生自滅,若想老有所養就必須真金白銀每年幾千上萬繳納社會養老保險,最少繳費15年,否則,養老問題路自尋出路。

難道擁有土地的農民是皇民嗎?可拿國家資源置換養老金,為何下崗買斷職工和城鎮居民不能?

再則,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己覆蓋全民,大門是天天敞開的,只要樂意,就可根據自已的社會身份參加相應的養老保險。相反,農民的生存環境比下崗職工和城鎮居民好得多,不僅擁有山林、田土和宅基地,有能力的還可外出打工、創業還可與城鎮戶口人員一樣參加職工社保。

至於己享受基礎養老金的老農民待遇偏低,那是地域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一線城市不論農民還是工人養老金都高,可咱不是那戶口,也不是那退休的,只能怨自已了。


小草144270718


如果把農村的土地上交農村,農村的老人60歲之後,每月可以領500塊錢到1000塊錢的養老金了,我覺得這個不可行。

為什麼呢?


第一,農村,不僅僅是留守老人哦,還有他的家庭成員,怎麼辦?

因為農村它不僅僅是老人啊,農村還有一些老人他的後代啊,它也是屬於農民啊,只要他的戶口本還是農村的都是農民啊,那怎麼辦?

把這土地交出去之後,就顧著老人以後的養老,那他兒子怎麼辦是吧?那她的身子怎麼辦?他們就這樣一夜之間失去了土地,就是僅僅為了他有個保障嗎?所以,還要考量這個家族,家庭的長遠生計,才是真理哦。


第二,不管什麼手段,只要能保證和包裝農村的家庭,能有長期的穩定的持久的收入來源,才是真理。

所以說哈,你這種假設和前提啊,哎呀,讓人感覺到你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好像都不是一個日式一個弱智的問題。

實際上要讓農民願意把土地上教化,個人感覺到不僅僅是養老的問題要解決,而且還要怎麼保持農民有一個長期性,穩定的這種可靠的這種收入,這才是核心和關鍵。

只要這兩者。這兩者配合起來之後,我相信農民啊,願意把這個土地上交出去。

本文原創於《三農創業坑》,三農創業活下去,是第一位,活不下去,別談夢想和情懷了,

小故事,大教訓,少走彎路,不掉進坑裡,是我們的初衷。

親愛的三農回鄉創業的朋友們,是否能給你提供一些幫助,如果能給你一些幫助,給一個點贊吧,

如果覺得能夠幫助到身邊的朋友,就轉發給他哦,這也就是《三農創業坑》的最初出發點,本文章原創,請監督版權,謝謝!


饅想你


上交土地領養老金。我不知道,是誰又這麼腦洞大開想出這一招。

明知道又是一個佈滿荊棘的問題,但我還是決定寫這篇文章。如果引發的討論能有效地促進改善國計民生,我也就覺得專注寫三農,這條路,我走對了!欣慰了! 歡迎大家來出言獻策,一起為三農加油!

一,有人說,農民,看著你老實巴交的,原來你會玩套路啊。

之所以這麼說,是那些網友認為,土地是1949年解放了國家分給農民種的,憑什麼現在你反過來作為私人財產上交國家換作養老金?你在玩空手套白狼嗎?說你這糟老頭原來壞得很!

還說,你老了上交一部分領養老金,你兒子老了上交一部分,你孫子老了上交一部分,你成了世襲土皇帝了!土地是你家的嗎?

我說:如果能象兩會代表張亞忠提議那樣,給60歲以上的老農民每月400養老金(據悉在河南安陽已試點),試行成功推向全國的,這一代的老農民打死他都捨不得把土地上交的!

二,中國人的家庭和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老農民說:不交不交就不交!

1,為了子孫後代,中國的父母可以奉獻一切。不到萬不得已,他不可能為了自己能拿到每月的養老金而把土地交出去。

2,就算是孤寡老人,估計也不交。因為他不敢相信,他上交土地後,種了他土地的農業公司,是否真能保證每月定時給他的養老錢。再個他想,當老到臥床不起時,誰來為他端茶遞水?所以,他那怕沒兒沒女也不願意上交,而把土地留給侄子,親戚,讓親戚受惠,老了有個照應。心想,還是"手中有地心不慌!"。只要有地,總會刨出幾斤糧來。

三,交!老的種不動,少的不提種,也不會種!

也有人認為,會有一部分農民上交。因為現在新生代90、00後已不提種地,也不懂種地技術了。與其把地拋荒,不如上交了能拿500一1000的養老錢,自己心安,子女們也減輕負擔。

剛剛還有個農民朋友跟我說:如果真有人給三,四萬一畝,他願意全上交!他說,他今年8畝地玉米,賣了7000多元,扣去種子,機械,管理,肥料,澆水等4000元,不計人工,8畝地他只掙了3000多!所以,他說交!交!交!

回顧歷史,從小崗村模式,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種地,越來越多的土地荒蕪,很多人都感到焦慮和心疼!

中國的土地,到底何去何從?農民的養老,到底怎樣才能兩全其美?真的讓國家操碎了心!看來,土地再次集約企業化,真是唯一出路!

希望在河南安陽試行的給老農民每月400的養老金政策早日實施吧。這樣,既體現了國家對老農民作出貢獻的肯定,也體現了國家對農民的人文關懷!

熱愛祖國,一起為三農加油吧,國泰才能民安!


2師姐


回答,六十歲之後領取養老金,於土地沒有關係,因為土地是國家的,農民靠的是土地,收回土地也要安種莊稼,不收回農民也要安種莊稼,因為土地國家已減免農業稅,收多收少農民沒有怨言,六十歲之後還能活幾年,土到胸口,備錢留能活多少年,甚至晚上脫衣早不穿,過一天少一日,雖著太陽快落西山了,沒有長巴子瓢了,國家解決農民養老金,能享受幾年,這是農民累一輩子,老了幹不動了爭個臉面,享享福,省得城市工人看不起農民,實際農民實幹實累向國家貢獻最大,獻出的最多,農民有英雄氣慨,一身的汗氣,不但是莊稼虎子,又是黑臉漢子,重感情講意氣,重國情報國恩,時刻跟著共產黨,為國家忠心耿耿。


萬則紅


如果從同情,照顧農村老人方面來說,可行。如果從社會公平,從實際操作可行性方面說,怎麼可行?一一農村老人交出土地,每月拿500元至1000元,當然很好。但是對廣大的城市老人和下崗職工來說,公平嗎?對廣大參保繳費者來說,合理嗎?一一土地不是農民的私有財產,農民只有承包權,沒有變賣權。不應該以此作為交納社保的依據,再說,農民要交出多少土地呢?如果他連子女的土地一起交了,難道世世代代的農民到了60歲,就因為曾經是農村戶口,從此就不需要繳納社保,從此就不需要子女奉養,都要平白無故地去世襲這500元至1000元嗎?不會吧?看來,這個想法出發點固然不錯,卻會引發社會矛盾,還會讓政府難堪,實際操作的可能性不大。所以,60歲以上的老人最實際的做法,還是地能種就種,不能種租出去。安下心來,田園之樂,等待著政府發給的老年補貼再一次上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