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首航一周两次意外,难道中国的航空飞行器真的已经过了安全期,进入问题井喷时期了吗?

摆渡的稻草人


截止目前,我国民航已经安全运营2925天。证明我国民航安全处于非常高的水平,但是接二连三的意外也不得不引起重视了。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则提到,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

这就告诉我们第一,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经历多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个中间环节起到了预防作用,事故就能避免。第二,只有重视消除轻微事故,才能防止轻伤和重伤事故,否则大的事故发生只是时间问题。安全是航空发展航空基石,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图、1919年至2017年的1000多个案例中。早期的空难主要由机械故障导致,而现在人为因素已经占到事故率的80%。

空难不会凭空发生,而是关键事件的连锁效应。瑞士芝士奶酪应用在风险管理上,尤其在航空业非常盛行。组织活动可以分为不动层面,形容意外事件能够被发生,每个层面都有漏洞,不安全因素就像一个不间断的光源,刚好能透过所有这些漏洞时,事故就会发生。尤其是管理人员有时给“不具熟练性”的航空人员委以复杂的任务,结果可能是,任务饱和失去情景意识。这类因素出现后,飞行员的表现开始变差,会导致一系列的小事故,最终累计成灾难。

首航一周两次意外并不意味着我国航空进入了问题井喷期。但这也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详细研究问题为何发生,并作出预防的措施,尤其是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毕竟安全生产的八字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航空之家


题目中的观点有点偏见了,不可否认,今年以来已经出现了三起民航飞行事故,川航前档破裂、首航失压迫降以及近日刚刚发生的迫降事件,表面原因都是机械系统发生的故障,但是在机组成员正确处理下,这三起事故都成功进行了迫降/备降,并未发生任何一起人员遇难,其中川航前档破裂这一事故在全球空难史上属于同类型的第二起,能够全身而退,安全降落,无一遇难,绝非易事。

因此,三起事故的成功处理,反而表现出中国民航从上到下对于安全飞行的管控水平,从历史上的历次空难中总结出的血的教训,在实际飞行运营管理中切实做到了“该复飞的复飞、该穿云的穿云、该返航的返航、该备降的备降、该绕飞的绕飞、该等待的等待、该提醒的提醒、该动手的动手,反对盲目蛮干。”这一五十四字诀。

所有的飞行决策都以确保安全为最高原则,总的来说,近期的三起飞行事件表明,国内飞机旅行的安全性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了。

各位亲,还是放心啦,飞行,尤其是国内民航飞行水平,已经是国际上最安全的飞行之一了。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获取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


老鹰航空


2017年1月9日,中国民航局发布关于国内航空公司、机场实施《航班正常管理规定》相关工作情况的通告。局方对于航班准点率的监管尺度越来越紧,惩罚力度越来越大,对准点率不达标的航司采取停止受理新航线受理等措施。这样一来,航班准点率确实有所上升。但是航司,机场,空管所面临的运行压力越来越大。仔细想想,最近几起民航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除去川航风挡问题,哪一个不和运行压力有关?!

追求航班准点率并没有错,不能平衡运行和安全之间的天平才是最大的问题。中国民航如果不痛定思痛,根据金字塔原理,更大的安全事故可能正在路上!


上官懒懒


近年的事故几乎都是机组操作欠缺,国航机长抽烟!厦航机长武断!首航这次飞机重着陆前起落架轮轴给了前轮轮毂超出承受范围的力,轮毂破碎发动机吸入。民航扩张机组人员紧缺致使航空公司对机组能力放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