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解讀林黛玉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很多人都不喜歡林黛玉,覺得她性格不好,愛哭,作,說話刻薄,還愛使小性兒。

會這樣想,因為你沒有處在黛玉那個位置。她的處境如此,自己沒有話語權,父母雙亡,沒有人能為她操持幸福,且吃穿用度全得投靠賈府。侯門深深,賈府本就是一個人心和關係深不可測,需要處處小心謹慎才能存活的地方,生存尚且艱難,婚姻?更沒指望了。

解讀林黛玉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所以黛玉自從第一天進賈府,就“不敢多走一步路,不敢多說一個字,生恐被人恥笑了去。”

昨晚重溫了一遍八七版紅樓夢,致敬經典。

老版古裝劇的良心,就在於它不僅是在講故事,也在呈現古代的生活,不止是把鏡頭對著角色,還展開了書中沒有鋪陳的畫面。

第一集,林黛玉初進賈府

這個時候,林妹妹剛剛喪母,父親又病重把她寄居到外祖母家,從姑蘇做一艘船去投奔遠房親戚。從此天涯淪落人,前途未卜,風雨飄搖。

解讀林黛玉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一葉孤舟,江河寂寥,河岸兩畔衰草悽迷。

河畔兩岸有村婦在洗衣服,更遠處田野裡有放牛娃騎在牛背上悠然自得。

一副寫意的水墨畫,也是黛玉的第一視角,在她眼中眼中放牛娃、村婦都比她快樂、自由。

終於來到金陵城,這裡熙熙攘攘,繁華如織,大街上熱鬧的很。沿途叫賣的商販,瓜果林立;賣小玩意兒的;街頭眉目英氣,耍刀弄槍的雜耍少女,圍攏一群平民,簇擁著叫好的、鼓掌的,絡繹不絕。

煙火俗世的生活,只能隔著簾子遠遠望上一眼,轎子匆匆,一刻不停的帶她走進榮府街。

人流聲、喧譁聲、喝彩聲都退了下去,整條街沒有一個閒雜人等,鴉雀無聲。只有看門的小廝,和門口清冷又肅穆的大石獅子。

“原應嘆息”三姐妹

為什麼榮國府不開正門,只能從側門進入?

因為正門只有迎接重要人物的時候,才會開放。比如貴妃賈元春省親。

來到正廳,黛玉見過三姐妹這一幕:

賈迎春,在三個姐妹中穿著打扮是最土氣的。戴著半紅不紫的頭花,穿著色彩俗豔的衣服,黛玉見她,就像見過一位沒有任何攻擊性的大姐姐。

迎春是一個憨厚老實的木頭人,原著中對她的描述:

第一個肌膚微豐,身材閤中,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

解讀林黛玉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從左到右:惜春、探春、迎春

然後是賈探春,劇中,兩個人互相打量,眼神中都有探究和剖析的味道,也有保持著距離的客套。

原著對探春的描述:

第二個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兒,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

黛玉和探春都有才華,但是兩個人性格完全不同,黛玉是寄人籬下,才華藏而不露,探春是帶刺的玫瑰,鋒芒畢露。 兩個人在之後的生活中,也幾乎沒有過交集。

解讀林黛玉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第三個是惜春,原著對她筆墨最少:

第三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但是劇中,黛玉和惜春見面,和探春大不一樣,兩人先是相視一笑, 然後走過去就拉住小手,一見傾心的樣子。

惜春出鏡率雖然不高,但是孤僻清高的性格和黛玉差不多,連惜春的結局,與青燈古佛相伴,命運也差不多。

電視劇展現了黛玉和惜春一見面的惺惺相惜。

為什麼兩個舅舅都避而不見?

見過女眷之後,賈母讓黛玉去見一下舅舅。

賈府的男性出場很少,這兩個舅舅都像是約好了似的,避而不見侄女。

但其實賈政正在會客室,接待把林黛玉護送到金陵的賈雨村,他不重視黛玉嗎?並不。

其實這是大戶人家的禮節,外戚女眷到家裡來,即使是親屬,也要避嫌。

所以兩個舅舅都找了個藉口,推辭不見。林黛玉初次來到賈府,正式見過的唯一男性,就只有賈寶玉。

解讀林黛玉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為什麼邢夫人要苦留黛玉晚飯?

賈母提出,讓人帶著黛玉去見兩個舅舅,主動這攬活兒的,是邢夫人。

邢夫人為什麼這麼熱情?只是想要討好老太太嗎?

並不。而是另有深意。

解讀林黛玉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賈府規矩這麼森嚴,按照等級制度來說,黛玉是不是應該先見過王夫人和賈政,再去邢夫人賈赦那邊請安?

但是邢夫人是先急吼吼的帶著黛玉走偏門,先去了自己家,劇中黛玉有點詫異和猶豫,但還是上了轎子。

邢夫人挽著黛玉的手進入院中,黛玉度其處必是榮府中之花園隔斷過來的。進入三層儀門,果見正房、廂房、遊廊,悉皆小巧別緻,不似那邊的軒峻壯麗。

邢夫人一路上對黛玉多加告誡,其中說了兩回——“有委屈之處,只管說,別外道了才是。”

這顯然也是邢夫人在賈府的生存之道。

黛玉只是略坐了一會兒,跟邢夫人客氣一下,就要告辭。邢夫人苦留晚飯,原著最精闢的就是這一個“苦”字。留你吃晚飯,一次推辭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死纏爛打,苦苦挽留.....

以前我也看不懂,邢夫人為什麼要這樣,她和黛玉關係很好嗎?並不。

試想一下,如果黛玉沒有推辭,就在邢夫人家吃晚飯了,因此沒有去見過賈政和王夫人。賈府其他有權有勢的長輩會怎麼看她?剛進賈府,就給留下不懂禮數的惡名,今後在賈府的日子,肯定不會好過。

這個剛剛踏足賈府,什麼規矩都還不懂的小娃娃,又正好是最高掌權者賈母最寵愛的孩子,等級僅次於寶玉,邢夫人沒辦法留寶玉在家吃飯,留個初進賈府的黛玉還是有點把握的。

黛玉如果拒絕邢夫人,顯得不近人情;如果接受晚飯,後果更嚴重,左右不是,所以邢夫人給她挖了一個大坑。

黛玉笑回道:“舅母愛惜賜飯,原不應辭,只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舅,恐去遲了不恭,異日再領:望舅母容諒。”

從黛玉禮貌得體,婉言謝絕邢夫人那一刻,就可以看出她的洞悉世事和冰雪聰明瞭。

為什麼王夫人阻止黛玉接近寶玉?

王夫人從一開始,對寶黛婚事就是拒絕的。

解讀林黛玉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一見面就跟黛玉說得清楚明白,我有個兒子,喜歡拈花惹草,是個混世魔王,姐妹們都不搭理他,你也不要去招惹他。

但其實,寶玉從小就在姐妹圈子裡廝混,和姐姐妹妹關係最好,王夫人又不是不知道,所以一開始就誆騙和警告黛玉,不要招惹我兒砸。

但是這個如意算盤很快就輸給了賈母。

賈母安排黛玉住處時,把寶玉都攆出去住了,把寶玉原先的屋子騰出來給林黛玉住,足以可見賈母有多疼愛黛玉了。

寶玉央求賈母,就在屋外面的隔間裡住也挺好的,賈母居然同意了。

黛玉初進賈府也不過六、七歲,寶玉也不過七、八歲,本來等到他們大一點,賈母也考慮到男女避嫌要分開兩位,但是直到他們住進大觀園之前,寶黛二人都是住的最近的。

那麼王夫人為什麼要阻止寶黛?我從人物關係圖裡,看出了一點端倪!

解讀林黛玉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超複雜的人物關係圖!

可以看出,王夫人是王家的人,薛寶釵也是王家的人,薛寶釵的媽媽薛姨媽又是王夫人的親姐妹。

從親疏遠近來說,親姐妹的女兒當然比小姑子的女兒要好一點,但這裡是賈府,我相信王夫人更看重的,是一場政治聯姻。

如果寶玉和寶釵結婚,那麼權勢就徹底從賈家抽離出來,移花接木到了王家和薛家,顯然這一幕是賈母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賈母撮合林黛玉和寶玉,不僅黛玉是她極為疼愛的孫女兒,還有可能因為,林黛玉是賈家的人。

一場政治婚姻的悲劇性,從故事一開始就種下了因。

為什麼王夫人要問鳳姐月錢的事?

在黛玉初見賈母的時候,王夫人忽然沒頭沒腦的問了鳳姐一句:

月錢放完了不曾?

鳳姐是什麼人?王夫人的心腹,又聰明又世故。立刻就知道王夫人這一問,是想在婆婆跟前表示一下自己對黛玉的上心。

就算王夫人不喜歡黛玉,作為長輩,作為賈府執掌的大當家,該辦的事都得留心去辦,不能讓林妹妹初來乍到就禮數不周。

王夫人問鳳姐月錢放了不曾?這裡的月錢,就是每個月賈府給小姐的俸祿,說明林黛玉來賈府不是客人,而是要當作小姐同等對待的,所以她的月錢也和小姐們一樣。

鳳姐說這月的月錢已經放完了,意思就是林妹妹的月錢要等到下月了。

然後又道出了,要給林妹妹找一匹緞子來做新衣服的事。

解讀林黛玉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這配合的一唱一和,在賈母面前不經意就表露了自己對黛玉的暗中關切,也想讓黛玉安心,把賈府當自己家一樣。

在賈府,一開始掌管賈府事務的人,是賈母,再後是王夫人,現在王夫人抽身退居二線,把這些瑣事交給了鳳姐。

但是大家心裡也都清楚,賈府最高掌權者,一直是賈母。這個看似不干涉下事,但心裡都明鏡兒似的史太君。

為什麼黛玉吃飯要觀察別人?

見過所有長輩後,到了吃晚飯的環節,黛玉和賈母、三姐妹一起用飯,一頓飯吃的如履薄冰。

解讀林黛玉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先是位置不能隨便坐,在大家族裡,什麼人坐什麼位置,什麼人先動筷子都是有規矩的。所以黛玉站著,等到賈母喚她坐下,說兩個舅母不在這裡吃飯,你是客人,理應該坐這裡。才坐下。

然後吃飯,對著滿桌精緻菜餚,也沒有心思吃,要懂得審視奪度,觀察這裡吃飯的規矩。

先端上來的茶,是漱口用的;然後洗手,擦手;後端上來的茶,才是喝的。道道工序,流程繁複。

解讀林黛玉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當日林家教女以惜福養身,每飯後必過片時方吃茶,不傷脾胃;今黛玉見了這裡許多規矩,不似家中,少不得一一改過來。

試想一下,如果黛玉是個傻白甜,少一個心眼兒,丫鬟端上來一口茶,就先喝了,會是什麼效果?怕不是丫鬟要在旁邊笑死了吧。

所以,這一頓飯吃得真是很累。

吃完飯,還要陪伴眾姐妹們,陪著老太太一起說說閒話

賈母問黛玉念何書。黛玉道:“剛唸了《四書》。”黛玉又問姊妹們讀何書,賈母道:“讀什麼書,不過認幾個字罷了。”

所以,之後寶玉問黛玉讀什麼書,黛玉馬上改口說:不曾讀, 些須認得幾個字。

為什麼要改口呢?不想在其他姐妹面前,太顯露鋒芒,也不想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第一天尚且如此,之後多年的生活,用黛玉自己的話來說,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侯門深似海,表面華麗,內心苦楚,過猶不及。

從六、七歲開始,就不得不每天每時每刻處處小心防備,才能在賈府存活。

解讀林黛玉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即使換一個性格開朗的人去試試,估計也三五天大出血,半輩子鬱鬱寡歡,更何況林黛玉本來就體弱多病,一身不足之症。

林黛玉確實常常哭,但她每次哭,都不是毫無來由的哭,再加上她是絳珠仙草的轉世,有“還淚”的說法,所以到了賈府之後,眼淚就沒幹過。

另一方面,黛玉的刻薄小性兒,也像是為自己塗上的一層保護色。若不是因為這層孤高,若不是因為還有賈母罩著,若不是因為她冰雪聰明識時務,時時刻刻活得謹慎小心,估計早就被抽扒得皮都不剩了。

賈府三位名門正經的小姐主子,都不一例外被婆子下人欺壓過,何況是一個外戚投靠來的林黛玉呢。

所以她只能端起一層清高的架子,在作派的保護層下,安然棲身於夾縫之中,躲進一個詩書字畫、不問世事的小世界。可惜賈府盛極而衰,賈母一走,黛玉僅存的靠山也沒了,最後的結局,也是可想而知的。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