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汉字诞生比仓颉早上千年,汉字的温度存在每一个国人体内!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我们至今活跃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我的文化,历史,用汉字记录着五千多年的故事和我们的起源。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灵魂、标志与瑰宝。然而,汉字从被造开始迄今已逾四千多年,期间研究论说汉字字源的书籍汗牛充栋,只是汉字造字的原创性奥秘一直没有被发现,掩藏封尘了四千多年。

汉字诞生比仓颉早上千年,汉字的温度存在每一个国人体内!

华夏民族拥有一套其他国家看起来像谜一样的汉字,自古一脉传承至今而不灭。事实上甲骨文最早就是用来记录向上帝献祭、求问、祷告的卜辞记录,是专门用来记载人神交通的隐秘工具,普通百姓根本无权涉及文字的了解,学习与使用。在事事不厌其烦求问上天的先祖时代,汉字的设计创造必定也是需要求问上天的指引,才得以依启示造字。因此,汉字的被造和使用在表面上看具有“人文性”,但却于内在里面隐藏着“天启性”。

汉字诞生比仓颉早上千年,汉字的温度存在每一个国人体内!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现存最早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是商代的甲骨文。汉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的例外,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说起汉字就不得不提一个名字,仓颉(公元前4666年---公元前4596年),男,姓风,(一说姓侯冈),名颉,因其称帝时号仓帝,故而又称仓颉。为中国氏族联盟时代史皇仓颉氏政权的首任帝。他的父系为伏羲氏,母系为史皇氏。仓颉的母亲是史皇氏部落的一位女首领,名侯冈,其祖为伏羲女娲后裔,其先祖为燧人葊兹氏。

汉字诞生比仓颉早上千年,汉字的温度存在每一个国人体内!

仓颉史皇氏侯冈感天地之灵气,生仓颉于洛水衙邑(今陕西渭南市白水县东南)。仓颉从小聪明好学,母亲对他十分疼爱,百般呵护。《通鉴外纪》中记载:“仓颉见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史皇(仓颉的别称)产而能书。”这些都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仓颉是天生的神童,他生而知之,所以才发明了文字。其实,这只是古人对仓颉的一种盲目崇拜,又经历代文人和史学家炒作,仓颉便成了中国文字发明的始祖。实际上中国的文字史早在仓颉以前数千年就已经诞生了。

在遥远的上古原始社会时代,人类的祖先和其它动物一样没有语言。相互间交流只是靠手和身体的动作来表示。人类最早的语言是单音叹词,如“咦”、“呀”、“哇”、“哈”等,继而发展成双音词,后来又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和发展,到有巢氏时代的后期(距今约10万年)才有了人类的初级语言。到了燧人氏时代,人类的语言已经相当丰富。但是这时候还没有文字,如果有什么重大的事情需要记住,只能用摆放石块的方法来记事,我们称它为“堆石记事”。

汉字诞生比仓颉早上千年,汉字的温度存在每一个国人体内!

这种方法既麻烦又不便于管理,而且很容易被破坏。后来,燧人葊兹氏的织女发明了搓绳技术,继而又发明了“结绳记事”。结绳记事是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为了能够记录更多的事情,织女又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把细绳染成各种颜色,每种颜色分别代表一类事物,使所记之事更加清楚。由于“结绳记事”更方便,更易于保存,从而取代了“堆石记事”。

汉字诞生比仓颉早上千年,汉字的温度存在每一个国人体内!

燧人氏晚期(约公元前一万年),燧人氏发明了最早的“符号文字”。符号文字最初主要由“○”、“△”、“米”三个符号构成,它的发明源于“结绳记事”的大结和小结,最初有人嫌结绳记事麻烦,便把结绳记事的“结”用符号刻在石头上,大结用“○”来表示,小结用“△”来表示,重叠结用“米”来表示。人们发现用这种方法记事比结绳记事更高明,它避免了“结绳记事”容易被烧毁和腐烂等不利因素,可以永久性保存。于是人们逐渐改用“符号刻记”来代替“结绳记事”,并且陆续发明了数十种不同的符号来代替不同的事物,这种符号就是我国远古时代最初的文字。远古符号文字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约五千余年,远古早期的文化记录基本上都是用符号文字记录下来的。远古时代有专门记录历史的职官,如上柱史、大典氏、少典氏,这些职官都是在黄帝政权以前。可见,中国的文明历史并非如司马迁所说的始于黄帝,司马迁是继承了孔子的“大一统”观念,人为地改造了中国历史。符号文字虽然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但它属于密码性质的文字,只能在少数人中间流传,局外人根本无法破译,因此很难普及。于是民间便发明了图画文字,用简单的画面来表现具体事物,如画一个山形代表“山”,画几个水波代表“水”,画一个圆形代表“太阳”,画半个圆代表“月亮”等等,这种文字不用专门的学习和记忆便可掌握,深受大众欢迎。

汉字诞生比仓颉早上千年,汉字的温度存在每一个国人体内!

仓颉的功绩就在于,他广泛搜集民间的图画文字加以整理,创造了有系统的象形文字。史书上说:“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仓颉所见之洛书应该是燧人葊兹氏所创造的原始洛书。其书完全由上古文字符号“○”、“●”构成。“○”代表天,为阳;“●”代表地,为阴。该书以简单的符号熔天文、地理、数学、玄学为一体,内涵丰富,高深莫测。仓颉是一位极聪明的人,他根据洛书上的符号文字进行深入研究,吸纳从民间搜集来的部分图画文字,从而创立了独特的象形文字,并以象形文字做为本族的正统文字。炎帝神农氏的四任帝姜明听说后十分恼火,认为他违逆祖宗大逆不道,便派军队征讨。仓颉不服,亲率本族迎战,击败了炎帝神农氏的军队。

汉字诞生比仓颉早上千年,汉字的温度存在每一个国人体内!

仓颉元年(甲辰年,公元前4637年),三十岁的仓颉继而率族众反击,一路东征,攻占了黄河以北的部分地区(今豫北地区),旋即以阳武(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东南)为都,自立为帝,号仓帝。仓颉死后又传了四任帝。

炎帝神农氏榆罔十二年(癸巳,公元前4582年),北方的轩辕氏入侵仓颉氏的统治区域,仓颉五世被击败,率族人投降了轩辕氏。旋即去帝号,答应每年向轩辕氏进献粮食和财物。轩辕氏建立黄帝政权后,封仓颉氏的后人为典史官,负责记录和整理历史。

汉字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汉字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汉字诞生比仓颉早上千年,汉字的温度存在每一个国人体内!

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北京国安咨讯设备公司汉字字库收入有出处汉字91251个),日常所使用的汉字只有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则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笔画最少的汉字只有一划。有的字在书面上没有,只在民间流传“biang”是笔画较多的汉字,有56笔,异体字共有45笔,繁体字共有59笔。“biangbiang面”是源于陕西的一种面,也是一家面馆的品牌,还在使用这个字,流传不广,近几年方才流行,声称只能在康熙字典中查到“biang”字写法。事实上,在康熙字典中查不到“biang”字的写法。

汉字诞生比仓颉早上千年,汉字的温度存在每一个国人体内!

关于biang,有一个字谜: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 。东一扭,西一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坐了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打个勾勾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

汉字不仅对我国影响深远,也对周边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影响深远!这就是我泱泱大国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