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揭祕千古傳奇之一:“鹽城”的由來

揭秘千古傳奇之一:“鹽城”的由來

●鹽城,在古代是鹽商的交匯地,兩淮鹽商富甲天下。

鹽城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鹽城從西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廷將古射陽縣(今寶應縣一帶)東部靠黃海的一部分劃出來單獨設縣、建立鹽瀆縣。當時,因這裡遍地皆為煮鹽亭場,到處是運鹽的鹽河,置鹽瀆縣。“瀆”就是運鹽之河的意思。屬臨淮郡,東漢屬廣陵郡,這是鹽城置縣的開端,故而才稱為鹽城。東晉安帝義熙7年(公元411年)時更名為鹽城縣,此為現名之始,鹽城之名使用至今。

揭秘千古傳奇之一:“鹽城”的由來

以“環城皆鹽場”而得名。鹽城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沉澱,處處散發著濃郁的海鹽文化。古代以盛產“淮鹽”而享譽華夏,古稱“淮夷地”。

早在戰國時期即“煮海為鹽”,《史記》載“東海有海鹽之饒”。秦漢時則“煮海興利、穿渠通運”,已成為漁鹽興旺之地。唐時,“甲東南之富、邊餉半出於茲”的淮南鹽場,僅鹽城就有“鹽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寶應年間,境內設有海陵監、鹽城監,每歲煮鹽百餘萬石,其時鹽城已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鹽業生產中心。

揭秘千古傳奇之一:“鹽城”的由來

□鹽城,又稱之為“瓢城。”“ 綠楊芳草花邊路,紅杏青帘柳外城。”

鹽城在遠古代是陸地,後陸沉變為濱海平原。義熙七年所築的土城形狀池西狹東闊,狀如葫瓢,取“瓢浮於水,不被淹沒“之意,又因“瓢”是專門生產,輸送鹽的工具。故鹽城,由此而又名為“瓢城”。

▷詳解“瓢城。”

公元411年以前,鹽瀆儘管有縣治,但是有治無城。

東晉義熙七年(411),鹽瀆始築土城,雖然僅僅是土城,但在地名史上卻意義非常,正是在這一年,鹽瀆縣更名為鹽城縣,而更名的直接原因正是築城。

其次,築城給鹽城還帶來了另外一個別稱--“瓢城”,義熙七年這次所築的土城形狀很是獨特,其形西狹東闊,狀如葫瓢,“瓢城”的別名一方面取其形狀如瓢,另一方面則是希望該城能像葫瓢飄浮於水,不被淹沒。

儘管後來土城改成了磚城,但城池仍然維持了原來的走向,不是那種方方正正的樣子,直到20世紀30年代末城牆被拆前,這種奇特的形狀依然可見。

揭秘千古傳奇之一:“鹽城”的由來

舊《鹽城縣誌》上有一幅清光緒二十一年的鹽城城池圖,其城池的平面圖的確與葫蘆瓢酷似。古人有《鹽瀆感事》詩云:“鹽瀆不堪問,蕭蕭風葦間。繞城惟見水,臨海故無山。”說的也是鹽城四周環水有漂浮於水之感。

鹽城,在這片人傑地靈的沃土上,在這座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城市中,許多地名的背後,都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經眾人世代口耳相傳,越傳越神奇,越傳越美麗······

這些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故事傳說,主題鮮明,大多是懲惡揚善、歌功頌德,給人以教益啟迪,或是祁安求福、趨災避禍。她,充分表達人們美好的願望。

揭秘千古傳奇之一:“鹽城”的由來


本文圖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謹向文圖原作者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