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崑山砍人案”——“優先保護防衛者”是人心所向

“崑山砍人案”——“優先保護防衛者”是人心所向

江蘇崑山警方就“崑山砍人案”發佈通報稱,公安機關經過縝密偵查,並商請檢察機關提前介入,最終認定,“崑山砍人案”中騎自行車者於海明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公安機關依法撤銷於海明案件。

人們之所以如此牽掛此案進展,是因為天然的共情和樸素的正義感。於海明很平凡,是三個孩子的父親,酒店的水電工,騎車走非機動車道的老實人。他的遭遇雖然離奇,卻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又有多少人能有機會,從囂張的砍刀下逃過一劫。大難不死的於海明,不該因自我保護的行為獲罪。好人有好報,惡人得惡果,是天理昭昭,人心所向。每個人都希望歲月靜好,平安是福,但同時也希望,當危險降臨之時,能有正當自衛的能力和權利。

江蘇省人民檢察院官方微博@江蘇檢察在線曾(轉)發帖子稱,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100份以“正當防衛”為由要求輕判的二審(終審)刑事判決書中,僅有4份被法院認定,20份為防衛過當,76份為故意傷害。

“崑山砍人案”——“優先保護防衛者”是人心所向

專家表示,司法機關以往在認定正當防衛的條件上把握有些過嚴。實際上,立法者已提醒司法者在正當防衛條件的把握上要有利於鼓勵正當防衛,有利於保護公民行使自己的權利。

崑山公安及時、明確、詳盡的通報,及時回應了諸多關注熱點,闡述了認定正當防衛的四條理由,明確了“優先保護防衛者”是正當防衛制度的價值所在,一句“合法沒有必要向不法讓步”,鏗鏹頓挫,擲地有聲!讓大家放下一顆心,出了一口氣。正義得到了伸張,法理得到了彰顯,民意得到了回應,人心得到了慰藉。合法、在理、有情的認定結果,不僅弘揚了社會正氣,給普通人以安全感,更樹立了良好的價值導向,凝聚起可貴的正義力量。

對於此案的討論和推進,讓我們注目於輿論監督對法治進步的推動,也讓民眾對於正當防衛制度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有利於普及法制教育,推動法制建設,提升法治意識,對今後的認定和判決產生積極影響,讓正義之劍更鋒利,更精準。

法律發力令人振奮,回溯事件使人深思。對於海明的祝福和聲援中,包含著每個人對人生的祈願。世事無常,當與人為善,路遇不平,應見義勇為,霸道欺人,必會自食惡果,篤守公理,方得一世平安。每個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他們應該有更安全的社會環境,更有力的救濟援手,更高水準的社會公平。法律應該為他們提供完善的、堅實的安全保障。願好人永遠無需擔驚受怕,願人間正義永不缺席。

(綜合 環球時報、荊楚網-楚天都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