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叫好不叫座”的有機蘋果種植,未來該如何破局?

有機蘋果,在國內對老果農來講,可能還是一個很時髦的詞兒。但對消費者來說,有機蘋果這個概念早已經熟得不能再熟了。

無論老少男女,只要一提到“有機”兩個字,自然能想到得就是健康、安全。

從很多網友的言論中,也能看得出,大家對有機蘋果的呼籲始終是居高不下的。幾乎所有的消費者都希望能天天吃到有機水果。

那麼面對市場高昂的呼聲,理應在國內大熱的有機蘋果產業,卻為何一直萎靡不振,甚至有時還銷聲匿跡呢?

“叫好不叫座”的有機蘋果種植,未來該如何破局?

筆者認為,目前的有機蘋果乃至整個有機水果行業,陷入了一種“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所有人都知道有機蘋果好,但真當有機蘋果拿出來時,又只有很少人才會捨得花這個錢,去為有機蘋果買單。

這樣的局面,導致了國內有機蘋果的種植熱情不高,大部分有機蘋果種植企業虧損嚴重。

那麼如何破局?

或許我們可以從國外一些有機蘋果的發展過程中學到一些經驗!

美國有機蘋果的發展

美國早在20世紀90年代,已經區域性的開始進行蘋果的有機化種植了。美國對有機蘋果的定義大致為:““有機蘋果並非指蘋果本身的品質如何,而主要評判的要素側重為蘋果的種植產過程。有機蘋果的種植應該是是一種有利於促進生態多樣性、生物循環和土壤生物活性的生態型蘋果種植方式。在蘋果的種植中儘可能少使用非天然生產資料,生產技術能夠恢復、保持、促進生態平衡,降低疾病發生率,節約水源,保護土壤不被破壞。”

可以看出,美國所定義的有機蘋果和綠色無公害蘋果之間是有著很大的差別的。綠色無公害蘋果主要在於對蘋果本身的農藥殘留等指標的測定,只要達到所規定的標準即可。而有機蘋果強調的是整個蘋果的種植過程,比起綠色無公害蘋果來,更加的嚴格。

“叫好不叫座”的有機蘋果種植,未來該如何破局?

在美國,大約有3%左右的蘋果是有機蘋果,主要集中於美國的西部地區,栽培品種有嘎啦、蛇果、富士等。美國有機蘋果的市場價格要比起普通非有機蘋果高出1.5-3倍,利潤可觀。在栽培種植方面,美國的蘋果栽培多為矮化密植,有機蘋果的種植面積也呈集中化栽培的趨勢。

美國的有機蘋果認證極其的嚴格,一般的蘋果園要經過三年的有機栽培方式過後,才能去認證有機蘋果的標誌。在這三年裡,雖然是按照有機蘋果的生產方式在生產,但還只能以普通蘋果的價格進行售賣。只有等到三年後,才有參與認證的資格。能正式認證成為有機蘋果,會在每一個有機蘋果上打上有機的標籤。

目前,美國有機蘋果的市場和產業都已經形成了較大的規模,美國的有機蘋果也得到了本國內和國外大多數消費者的認可,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值得一提得是,在美國有機蘋果的產業發展中,離不開美國相關農業部們的支持。在農業補貼上,美國對有機種植的補貼力度要比一般的普通種植高出一大截。豐厚的補貼和市場利潤,讓美國果農種植有機蘋果的積極性非常的高,這也是美國有機蘋果產業能發展起來的主要原因之一。

歐洲的有機蘋果發展

在歐洲,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的有機蘋果生產都已經有了一定的標準和規模。歐盟國家有一個最低的有機蘋果認證標準,但這個只是一個准入的標準。當地的很多有機協會會在這個標準之上,設立一些更加嚴格的標準,來確保蘋果的完全有機化種植。

能通過協會認證的蘋果才會得到有機認證的標識,通常也會在每一個蘋果上,打上有機認證的標籤。歐洲各個國家的有機蘋果認證,也離不開當地的農業政策支持。在有機蘋果種植的發展期,歐洲一些國家針對有機蘋果的種植補貼,要比起普通補貼來高50%左右。正式通過高額的補貼政策,有機蘋果產業在歐洲才能合理發展起來。

目前,歐洲有機蘋果的產業和市場也都初具了一定的規模。

國內有機蘋果的發展

在國內,有機蘋果的發展相對於美國、歐洲等國家是非常緩慢的。前些年,由於我們整體的消費水平有限,發展有機蘋果不符合當時的消費主流。但近年來,隨著80後、90後,新一代消費主流的成長,消費已經在升級了。

大家對於水果的安全、綠色更加的關注了。

舉個例子,我們小時候吃蘋果的時候,吃得可能是又小又酸甚至還帶著疤的蘋果,給孩子吃得也沒有那麼講究。當時的生活水平受限,沒有辦法。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一般的父母給小孩兒買水果吃時,都很注意水果的綠色安全問題,尤其是90後、80後,對她們的下一代的飲食非常關心。有一種“要不就不吃,要吃就吃健康”的消費理念。蘋果僅僅是價格便宜已經難以吸引他們了,反而是價格有些高、但非常安全的有機蘋果能激起這些人的消費慾望。

“叫好不叫座”的有機蘋果種植,未來該如何破局?

總結一句話,就是:“我可以省下錢來少吃幾次蘋果,但要吃就吃最好的。”

這是一種新型消費理念。在這種消費理念下,國內的有機蘋果市場,正在形成。而且很有規模和發展空間。

既然這樣,那為什麼我們還要說國內的蘋果叫好不叫座呢?

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國內有機認證過於含糊,缺乏權威性,部分果商濫竽充數,導致了有機蘋果市場遭到了嚴重的信譽危機。說白了,就是大家都不相信國內的有機蘋果是有機蘋果了。一說有機蘋果,消費者都舉手支持,但一提是國內的,可能心就涼了一半了。

二是蘋果銷售鏈條過長。參考國外有機蘋果的發展,基本上有機蘋果走得都是從果園直接進超市的銷售鏈條。而國內無論是有機蘋果還是普通蘋果,消費鏈條過長,中間商太多,銷售渠道雜亂,這必然導致有機蘋果的價格流向市場後,比起普通蘋果來價格要高出太多,打消了一大部分消費者購買的慾望。而這一塊較大的利潤,卻沒有回到果農的手裡,讓果農種植有機蘋果的積極性大幅度降低。

三是,國外有機水果的已經搶佔了國內市場。國內在高端的水果產業發展過程中,一直弱於國外,無論是品牌亦或者是產品的分級品控。目前國內的水果高端市場,已經被國外水果搶佔了先機,消費者更加信任國外的有機水果和品牌,原因咱們已經說過了。

這是有機蘋果在國內的市場消費問題。

在生產上,我國也面臨著多數果園土壤有機質較低、病蟲害發病率較高的生產問題。

再加上,國內目前對有機蘋果的支持力度較小,讓有機蘋果的發展難以迅速起來。

“叫好不叫座”的有機蘋果種植,未來該如何破局?

國內有機蘋果的未來

從有機蘋果的市場來看,未來在國內有機蘋果的市場空間是極其巨大的。隨著人們對農產品安全健康的日益關注,消費者對有機蘋果的需求將日益增加。

從有機蘋果的種植成本來看,隨著有機蘋果種植技術的推廣以及一些新型有機藥物的研發,有機蘋果的生產成本將會降低。這對有機蘋果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從政策面來看,有機蘋果的推行,有助於生態的建設、環境的保護,這是符合目前的國內環保大趨勢的。

所以,筆者認為,有機蘋果在未來會成為一大趨勢,但在目前,有機蘋果要破局,還需要兩針強有力的推動劑。

最好能參照歐美等國家發展有機農業的相關經驗:

一是對有機蘋果的種植進行嚴格的認證。防止有人濫竽充數。

二是對有機蘋果進行合理的種植補貼,促進果農向有機蘋果轉型的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