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宇宙穩恆膨脹論:宇宙以近2倍光速膨脹,中心為巨大的太極球天體

自然科學理論體系的巨大缺陷,使其最終會在錯誤的理論基礎上走向畸形化發展,如不及時予以糾正,將會使人類越來越遠地偏離正確的認識軌道,從而使人類不能認清宇宙正確演化趨勢並最終導致無可挽回的危機。那麼,宇宙發展與演化的真實情況究竟是怎麼樣的哪?統一信息論所提出的一種全新的宇宙觀——宇宙穩恆膨脹理論,將會給我們帶來全新圖景(作者:王江火)。

A、空間收縮及膨脹公式

宇宙的演化是在其空間的收縮和膨脹中完成的,故我們首先要認識宇宙空間收縮和膨脹的一般規律。我們已知,物質之間的空間收縮和膨脹有如下幾種情況:其一,基於性能質量分解和集合極限粒子而產生的空間收縮和膨脹;其二,基於物質質量分解極限粒子而產生的空間收縮,宏觀物質的性能質量一般只能呈現中性為0的性能質量,故基於物質之間一般只產生通過自身質量而進行的極限粒子分解,從而造成空間收縮。

一般情況下,如果在某個時間段內,甲乙兩物質在其連線的方向上,造成了極限粒子的分解或合成,且引起了n個極限長度單位長度的空間凹陷或空間膨脹,其空間凹陷或凸顯的側面積相當於或接近於甲乙兩物質在其連線的垂直方向上的橫跌面面積。那麼,如果不考慮其它因素,它們將在該時間段內凹陷或凸顯n個極限長度單位長度,從而相互拉近或遠離n個極限長度單位。

由於極限粒子周圍的物質存在極其複雜,這使得物質之間並不能總是在普朗克時間內具備收縮或膨脹一個極限長度距離的條件,這將取決於甲乙兩物質之間的質量和甲乙兩物質在其連線的垂直方向上的橫跌面面積。甲乙兩物質之間的空間收縮度或膨脹度與其性能質量或自身質量成正比,性能質量或自身質量越大,其在單位時間內造成極限粒子分解的強度和造成的空間收縮度就越大,相互之間距離拉近的速度就越快。另外,甲乙兩物質之間的空間收縮度或與其面積成反比,面積越大,其在單位時間內造成造成的空間收縮度或膨脹度就越小,相互之間距離拉近或遠離的程度就越小。

宇宙穩恆膨脹論:宇宙以近2倍光速膨脹,中心為巨大的太極球天體

物質之間的空間收縮或膨脹程度,可用兩種物質之間的空間凹陷或膨脹尺度,即兩種物質所拉近或遠離的距離L來表述。假如甲物質的質量為M1,其在甲乙連線方向上的垂直橫跌面積為S1;乙物質的質量為M2,其在甲乙連線方向上的垂直橫跌面積為S2;常數為K。則甲乙兩種物質之間的空間收縮及膨脹公式為:

L=K×M1×M2/( S1×S2)。其中,L的單位為米,M的單位為千克;S的單位為平方米;K為可變常數,M為性能質量的常數K將遠大於M為物質自身質量時的常數K。

由此可以看出,物質之間的空間收縮及膨脹公式與物質關係公式(R=K×M1×M2/r^2)具有明顯的對應關係。它們合在一起可以解釋宇宙萬物的所有現象,並且也能作為基礎性學術理論解釋生命、精神、社會等主體性問題。因此,可以這樣認為:物質關係公式和空間收縮及膨脹公式揭示了宇宙所有事物現象。

此外,物質之間的空間收縮程度還與空間收縮所用時間t成反比,單位時間內物質之間空間收縮尺度越大,就說明它們的之間的空間收縮度越高。這樣,我們就進一步得出了物質之間的空間收縮速度公式:v=L/t。

空間收縮公式使我們對進一步確定物質的運動形式有了依據。至此,我們發現所有極限粒子及由極限粒子所構成的物質都具備分解或集合極限粒子的功能,並由此而導致空間收縮和膨脹,從而形成物質運動。由此,我們似乎意識到宇宙的收縮和膨脹應該基本接近,其實完全不然。

B、宇宙以近2倍光速膨脹

極限粒子有一個極為重要的性能特性——當量完全相同而性能質量相反的極限粒子接觸後造成“湮滅”。由於這個原因及宇宙初始分佈的各向同性和均勻性,宇宙在大爆炸初期造成了極為普遍的“湮滅”現象。因此,宇宙初期往往會造成兩種極限粒子分佈兩個各自不同的區域的情況,僅有少數性能質量相反的極限粒子融合的到性能質量相異的區域中,以形成“物以類聚”現象,宇宙便基本上形成了這樣一種模式:絕大多數同性極限粒子分佈在同一區域中,又由於同性極限粒子合成同性極限粒子後,它們之間又會合成更多的同性極限粒子。這樣,兩個不同區域的極限粒子就會呈現幾何級數增長,而極限粒子的形成是以最小的普朗克時間內造成的。這樣,當宇宙中充滿大量遊離的能量子的時候,理論上,宇宙將會在這兩個不同區域以光速合成極限粒子,並由此造成在這兩個不同的區域中以光速膨脹。事實上,由於自然科學已找到了宇宙3K輻射背景,就說明了宇宙仍然含有大量的遊離的能量子,這就為造成在這兩個不同區域的光速膨脹提供了足夠的能源。

宇宙整體上會出現論證相對立的態勢。一方面,由於宇宙誕生時存在各向同性和均勻性特徵,而這兩種性質相反的極限粒子將基本分處兩個不同的區域內,這就會造成了以宇宙奇點為中心的各個方向上的空間光速膨脹;另一方面,由於宇宙內也存在大量的因極限粒子分解而形成的空間收縮現象,且隨著實在物質的不斷增加,其空間收縮速度也在不斷加快,這使宇宙空間的膨脹速度會相應降低,但這種收縮現象目前相對於膨脹還是非常小的。基於此,宇宙將會出現膨脹與收縮並存的情況,但相對而言,能量子一旦集合形成實體性質的極限粒子,一般情況下是不容易分解的,或者說因實體物質分解所導致的宇宙收縮速度,要遠小於因能量子合成實體物質所導致的宇宙膨脹速度。因此,在整個宇宙的相對方向上,由於速度的疊加,宇宙應該以略小於2倍光速的速度進行膨脹。

宇宙穩恆膨脹論:宇宙以近2倍光速膨脹,中心為巨大的太極球天體

由於光速是恆定的最大速度值,宇宙在相對方向上應該以2倍光速膨脹的速度應該是穩恆的,但宇宙膨脹的這個速度只能在宇宙的邊緣上才能獲得最大值,主要原因在於:由於宇宙中心到宇宙邊緣的物質質量密度逐漸降低,而宇宙邊緣物質質量密度最低,其分解極限粒子的速度也就最低,膨脹速度自然最大,故宇宙膨脹速度應該是按照從宇宙中心到宇宙邊緣逐漸加大的。事實上也是如此,哈勃常數就是一種按照距離遠近確定的速度增加值。歐洲航天局於2013年3月21日宣佈,根據普朗克衛星的測量結果得出新的哈勃常數值為67.80±0.77(km/s)/Mpc(Mpc表示百萬秒差距,大約為300萬光年),即在每增加300萬光年的距離上(或每過300萬年),星系遠離地球的速度增大67.80±0.77千米每秒。

但是,近期的一些科學家通過觀測發現:遠距離星系的退行速度在加大,並把這種現象理解成宇宙膨脹速度在加快。北京時間2010年3月31日消息,據美國太空網報道,通過對宇宙近50萬個變形的星系進行深入的研究,一支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發現了宇宙擴張速度正在不斷加速的確切證據,這些變形星系都是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所觀測到的,而這些科學家所得出的宇宙膨脹速度加速的結論,是通過對來自距地球7 0 億光年到1 0 0 億光年遠的1 4 顆超新星的光進行分析後獲得這一發現的。實際上,這麼遙遠距離的星系退行速度較大本就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這其實只是證明了哈勃定律(來自遙遠星系光線的紅移與他們的距離成正比),問題僅在於:這些天文學家因為沒有搞清楚宇宙在相對方向有一個最大膨脹速度,即近2倍光速的穩定值,而只是憑藉上述某個單方面觀測單純得出了宇宙膨脹速度加快的結論。此即“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正是由於這種片面性,也有很多科學家質疑宇宙加速膨脹的觀點。2015 年 6 月 3 日,有一個研究小組根據新的統計研究,質疑了“宇宙加速膨脹”的結論,並發表於《科學報告》雜誌。英國每日郵報報道,2016年10月,英國科學家指出,科學家通過觀察宇宙中超新星,結果表明暗能量促使宇宙加速膨脹是不可靠的。事實上,星系再遙遠也不會超過宇宙邊緣,退行速度再大也無法超越近2倍光速的穩定值,宇宙整體上的近2倍光速膨脹速度卻一直是穩恆的。

C、宇宙具有燦爛的光輝前景

關於宇宙的最終趨勢,目前主要有兩種相對立的悲觀觀點。一種認為,宇宙將無限膨脹下去,宇宙由此最終將走向趨向於無限稀薄的死寂黑暗狀態;另外一種觀點則認為,宇宙膨脹到一定程度後,物質強大的引力將會使宇宙重新收縮,並最終坍縮到宇宙奇點,萬物生靈將徹底消亡,然後宇宙再次大爆炸,週而復始。曾幾何時,這種觀點連同外星人威脅地球等悲觀論調充斥著視聽,使人類因看不到未來而趨向消極。

理論觀點的不同會導致不同的結論,認知史上有一種現象值得重視:當一種理論體系不能適應於時代發展處於逐漸落後狀態時,其對自然或人類發展趨勢的論調往往就會帶有悲觀的色彩,比如後現代其實就是現代理論的集體哀嚎,其實質背景正是基於現代理論的沒落。事實正是如此,信息時代以降,現代科學理論體系矛盾百出,其認知的落後性和侷限性日益明顯,現代科學的負面作用日益加大,已經難以繼續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為此,人類的認知領域正在醞釀著全面而根本的認知革命,其中具有21世紀最先進前沿背景的統一信息論首先打出了針對現代科學理論體系進行全面認知革命的旗幟,並在宇宙終極趨勢上得出了完全相反的極富前景的結論,認為宇宙會向越來越有生氣的方向發展,並最終形成最穩定的恆穩狀態。

宇宙穩恆膨脹論:宇宙以近2倍光速膨脹,中心為巨大的太極球天體

統一信息論認為,由於物質是基於能量子的集合而成,宇宙之所以能成為宇宙,一切的一切都是基於作為宇宙原始始基的能量子而形成的。宇宙的形成主要分為四個環節:能量子——極限粒子——微觀粒子——宏觀物質。其中,能量子和極限粒子是宇宙萬千世界和千變萬化的最基礎的根源所在,宇宙的演化和膨脹完全基於此。由於宇宙開初充滿著巨大能量,所以必然會通過能量子合成極限粒子並佔據空間的方式而迅速膨脹,期間也有極限粒子分解成能量子而收縮空間(所謂的吸引力和斥力實際並不存在,只是一種空間收縮和膨脹的外在假象),但總體空間膨脹大於收縮,這導致了所謂宇宙大爆炸(其實質是宇宙大膨脹)。而這種膨脹需要以不斷有大量能量子合成極限粒子為代價,於是隨著時間推移和宇宙的不斷膨脹,能量子的分佈密度也會相對越來越少,這就導致了所謂的宇宙背景輻射的溫度逐漸降低,以至於降低到目前的3k背景輻射。但是,由於能量子合成極限粒子的速度總是以光速進行的,故即便宇宙背景溫度很低,也還是會在宇宙球體的相對方向上以2倍光速膨脹,不過這種情形不會持續太久,如果宇宙沒有其他持續不斷的能量供應,其最終將會因遊離能量子的不足而使膨脹速度不斷降低,特別是當宇宙背景輻射溫度降低到接近0k時,宇宙將迅速降低膨脹速度,及至完全停止膨脹。而宇宙停止膨脹後,並不會向原來許多人所以為的那樣向相反的收縮方向發展,因為宇宙停止膨脹後意味著宇宙進入了穩恆態。

第一,宇宙空間的膨脹是基於極限粒子的合成,而宇宙空間的收縮是基於極限粒子的分解,由於宇宙的總能量和總動量的平衡性,在宇宙在沒有獲得外來能量的情況下,極限粒子的分解與合成的這兩種狀態將會走向平衡,走向極限粒子分解和合成數量的基本一致狀態,而導致宇宙最終形成既不膨脹也不收縮的穩恆態。第二,由於並沒有所謂的引力存在,因此根本不存在引力所造成的所謂塌縮現象,所謂的引力收縮是一種理論觀點的不成熟結論。第三,由於物質存在適應性特徵,宇宙演化必然也會使物質走向不斷的彼此適應,從而最終能夠保持一致相對恆定的對應關係。第四,宇宙演化的總趨勢是不斷由低級走向高級的,其最終結果將不斷使物質有機化,而且催生出越來越高級的主體性存在,而主體性存在天然具有改造自然的功能,隨著主體存在的主體能動性的不斷提高,這些宇宙傑出的生靈也會最終能夠以起強大的能動性去優化宇宙的結構和組成,不斷消除威脅宇宙健康發展的各種因子,使宇宙越來越富有生氣,形成越來越完善的穩恆態。抬頭遠望,我們看到的是星空燦爛,各種探測器也給我們展示了各種星系精彩紛呈的美麗圖景,一切都是那麼恆久穩定祥和。

關於穩恆態宇宙學,最早是由英國天體物理學家邦迪、戈爾德和霍伊爾在1948年提出的。他們的觀點是:在相對論中時空是統一的,既然宇宙學原理認為所有的空間位置都是等價的,那麼所有的時刻也應該是等價的。也就是說,天體(物質)的大尺度分佈不但在空間上是均勻的和各向同性的,而且在時間上也應該是不變的。根據這些觀點,穩恆態宇宙學不僅可以避免奇點,認為哈勃常數不僅對空間各點是常數,而且不隨時間變化,所以宇宙空間的膨脹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均勻的,也就是在任何時代、任何位置上觀察者看到的宇宙圖像在大尺度上都是一樣的,這一原理稱為"完全宇宙學原理"。穩恆態宇宙學出臺後曾經引起過轟動,但穩恆態宇宙學與觀測符合的程度並不好,這方面相對不如大爆炸宇宙學。

不難看出,穩恆態宇宙學與統一信息論的穩恆態理論還是有根本性區別的,統一信息論所認為的穩恆態是在宇宙發展到足夠長的時間後才形成,這樣就可以很好地解釋併兼容宇宙大膨脹理論(大爆炸理論)。與穩恆態宇宙學的相對靜態特徵不同,統一信息論是用一種動態的宇宙學觀點全新詮釋了穩恆態宇宙。根據穩恆態宇宙學的"完全宇宙學原理",宇宙空間在膨脹,而物質的分佈又與時間無關,這樣就必須有物質不斷產生出來以"填補真空",也就是填補宇宙膨脹所產生出來的空間。據其計算,物質的相對產生率為三倍的哈勃常數,也就是每年在二到三立方公里的體積內產生相當於一個質子質量的物質來,而這是需要物質和能量不守恆,才能很好地解釋其基本觀點,霍伊爾為此提出修改愛因斯坦場方程,他認為新產生的物質是由新產生的真空由高能級向低能級躍遷引起的真空相變產生的。顯然,穩恆態宇宙學這個缺點是致命的,為了自己的理論顯得正確而沒有根據地否定另外一個具有很多事實根據的理論,這是很不嚴謹的趨利行為。不過,這個缺點卻被統一信息論完全彌補,穩恆態宇宙學所提出的的“必須有物質不斷產生出來以‘填補真空’,也就是填補宇宙膨脹所產生出來的空間……新產生的物質是由新產生的真空由高能級向低能級躍遷引起的真空相變產生的” 等在當時看起來很虛的觀點,明顯具有猜測性,但幸運的是他的這個結論現在被統一信息論用另外一種方式證明了。統一信息論所提出的“能量子轉化為極限粒子的方式……從而用物質實體佔有並形成空間”等統一信息論時空觀,很好地解釋了穩恆態宇宙學的上述猜測性觀點。

穩恆態宇宙學儘管存在很多問題,但其許多觀點還是有很大進步意義和價值的,正如百度詞條所解釋的那樣:“雖然這一學說目前還沒有完全得到證實,但提出這一學說的人是偉大的,不是說這一學說偉大(因為還沒有證實),是說提出這一學說的人的這種科學精神”(參閱[47])。 穩恆態宇宙學儘管還是一個很虛的空殼理論,卻也似乎感悟到了統一信息論所提出的時空觀,其所提出的“必須有物質不斷產生出來以‘填補真空’”具有很重大的前瞻意義。另外,通過完全宇宙學原理和愛因斯坦場方程可以求出宇宙的時空結構,可以得到宇宙的三維曲率為零,也就是三維空間是平直的,這些都是與最新的宇宙觀測結果是很吻合的,也與統一信息論有相通之處。

宇宙膨脹的根本原因在於不斷有大量能量子被集合成極限粒子,事實上也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宇宙之“無”當為萬物之源。這兒所說的“無”不同於沒有任何內容的虛無或本不存在的所謂“真空”,也不是指形而上的所謂“太極”、“上帝”等無法論證的東西(形而上存而不論),而是指能量及其存在方式。能量以能量子(光量子)為最小單元的方式存在,其外在表現形式就是造成宇宙萬千色彩的信息,信息的實質就是能量,但由於能量沒有空間維度(零維度)和質量,不具備物質實在特徵,給人類的直觀感覺似乎是一無所有,因而被稱之為“無”。相對而言,那些具有三維空間和質量的物質則就是實在之“有”。

作為能量之“無”無處不在,它是宇宙所有物質的根源所在,同時也分佈於整個宇宙並承載於所有物質之體,其中,作為宇宙原初之始的那個蘊含極大的能量子最令人耐人尋味。如果這個能量子所蘊含的能量是有限的,那麼,宇宙終將有一天會停止膨脹,並達到膨脹與收縮的均衡狀態;如果這個能量子所蘊含的能量是無限的,那麼,宇宙將會一直無限制地膨脹下去。但即使如此,宇宙也會因為不斷獲得能量而合成越來越多的物質,使宇宙呈現更見豐富多姿的狀態,而不會造成主張宇宙膨脹理論的科學家們所謂的“逐漸疏稀化“宇宙觀的悲觀論調。總之,宇宙的演化應該是越來向富有生命力的燦爛前景的。

宇宙穩恆膨脹論:宇宙以近2倍光速膨脹,中心為巨大的太極球天體

在這兒可能還涉及到一個形而上的問題:你是如何看待這個作為宇宙原初之始的那個蘊含極大的能量子(宇宙奇點)的?本文對此不置可否,僅僅給出這樣一個看法:當你把這個能量子視為自為自在的存在時,宇宙就是純正自然的存在;當你把這個能量子進行形而上思考時,它最終會被神化為“上帝”。一切僅僅在於認知方式和態度的不同,而這也就是宗教和自然理性認知的分歧根源所在。

C、宇宙演化呈現由簡單到複雜總趨勢

宇宙大爆炸後,宇宙由最基本簡單的基礎粒子組成,此後,任何物質(在沒有受到外力破壞的情況下)都不斷呈現出一種由簡單到複雜的正向演化發展方向,而不是相反。這就是宇宙的正向演化規律。宇宙何以會造成這種趨勢哪?主要有2個原因。

其一,作為宇宙始基的能量子具有無限豐富多樣性所致。由於能量子種類繁多,使由其構成的極限粒子也具有無限的豐富多樣性,進而造成無限多樣的電子、中子、質子、原子、分子等微觀粒子。可以想見,在其基礎上構成的宏觀物質更是具有豐富多樣性,這種豐富多樣性必然會造成物質不斷走向複雜和高級。另外,基於極限粒子的合成和分解所導致宇宙空間的膨脹和收縮,更是加劇了整個宇宙不斷的變化和發展,將宇宙從簡單到複雜的演化程度進一步加大。

其二,物質自身所具備的適應性特製,使物質不斷向高級演化。物質的適應性特徵,使物質總要按照其適合於自己的方式而存在,而適應性狀多樣化和相對高級的物質存在更容易生存,這就使得物質界形成了“適者生存”規律。基於這個規律,物質的進化必然越來越高級,並最終到了有機體即生命的誕生,並最終導致人類的形成。而人類作為具有強大主觀能動性的生命存在,也必然不會滿足於自己的現狀,他們最終將會在宇宙正向演化規律的作用下,通過其主觀能動性的技術方式,是自己演化成更加高級的社會存在——超生界(參閱第十一章)。人類由此將進入更加高級文明的社會狀態。

宇宙穩恆膨脹論:宇宙以近2倍光速膨脹,中心為巨大的太極球天體

根據宇宙穩恆膨脹理論,還可以得出另外兩個結論。其一,如果宇宙2倍光速膨脹速度以及138億年齡被最終證實,那麼宇宙目前的空間尺度將約為270億光年;其二,宇宙必將存在一個宇宙中心,而該宇宙中心則是一個類似於中國道家太極圖的巨大太極球天體,正是基於此,宇宙才形成了如此規模的膨脹速度,才會形成生生不息、生氣盎然的宇宙!(參閱《先鋒小鎮·新文明烏托邦》,卷四,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