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信心来自哪里?司法界的“立木取信”

这几天给我最大的信心源,是来自于张文中先生。青灯数月以前写过一篇文章《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篇文章里就对张文中先生的事件进行了评论,当此案件尚在最高院的审理中,直至5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原审被告人张文中诈骗、单位行贿、挪用资金再审一案进行公开宣判,撤销原审判决,改判张文中无罪。

这一刻,青灯意识到:这一天对中国企业家,意义重大!堪称“司法界的“立木取信””。

立木取信

昔日秦国商鞅变法,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有能力将木头搬动立到北门的人,给予他十金。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有能力搬木头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商鞅就立即给了他五十金,用这件事来表明不欺骗百姓。

百姓相信了商鞅,最终颁布了那法令。商鞅徙木立信,取信于民,使得朝廷有了威信,法令严正,百姓执行认真,做到了令行禁止。由此,秦国经济、军事迅猛发展,几十年后统一天下。

信心来自哪里?司法界的“立木取信”

2016年中央公布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中明确:充分考虑非公有制经济特点,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2017年2月,中央政法机构相关领导人再次表态:民营企业因经营不规范引发的问题,要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予以看待,严格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罪刑法定、从旧兼从轻等原则公正处理,不盲目翻旧账。

不止于此,保护产权,既要杜绝增量问题错案的出现,又要把存量问题消化掉。2017年12月28日,最高法宣布人民法院依法再审顾雏军案、张文中案等三起重大涉产权案件,其中张文中案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提审,这是历年来所罕见的。

张文中案也成为了人民法院落实党中央产权保护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政策的一个“标杆”案件。俗话说:出台千份文件,不如平反一个案件。这次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将张文中案改判无罪,无疑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司法部门保护产权,纠正错案的力度前所未有。

长达十多年、曾公认为“定案”的错案,终于被翻转过来,彰显了司法机关纠正错误的决心,是一次及时的立木取信。

信心来自哪里?司法界的“立木取信”

看到这里,您应该明白:这不仅是张文中一个人的事,而且也是中国企业家的事,所有正直的人都应该为之振奋。张文中被改判无罪,标志着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好,也标志着我们国家会朝着依法治国的道路往前走。

此事件标志着,这几年以来一系列强调的,坚持的要保护企业家的产权,保护企业产权的精神,在法治层面得到了落实,它不仅仅是对张先生个人的如释重负,也使很多人看到了中央在这个层面的决心。所以我觉得无论从中国经济,还是从中国法治,还是从未来的企业家这种安全感整个层面来讲,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青灯认为:或许我们改变不了整个社会,但个人的抵抗、内心的抵抗却仍可能。当你抱怨整体的沦丧时,并不意味着你个人一定沦丧。因为:

把知道的真相告诉大家,是一种正义; 把懂得的常识告诉大家,也是一种责任; 把目睹的罪恶告诉大家,也是一种良知; 把了解的内幕告诉大家,也是一种品质; 把听到的谎言告诉大家,也是一种道德; 把亲历的苦难告诉大家,也是一种告诫; 把追求的真理告诉大家,也是一种信仰。

张先生的案件除了有赖于司法环境的改善,同时也是社会众多有志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因为大家都明白,当你不为别人的正义站出来的话终将会伤及你自己。

这是别人的自由同样也是你的自由,如果你不保护他人的自由,那么你的自由终将也会受到伤害。在这场旅途中,你我都不是看客。艰难困苦,你我筚路蓝缕,终会玉汝于成。

信心来自哪里?司法界的“立木取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