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 重回上海滩后,杜月笙心灰意冷:做了件大好事却被当官的门徒扣押

“我有8个儿子,枪毙一个无所谓。”1945年后,当老蒋的大儿子,以投机倒把的罪名抓捕了杜月笙的三儿子时,杜月笙什么都没说,只放了上面这一句话。看起来硬气,却有一丝“英雄暮年”的无奈。

抗战结束后,杜月笙从大后方辗转回到上海滩,但是上海已经容不下他了,“老蒋也把他当夜壶”,一把甩到了床底。

重回上海滩后,杜月笙心灰意冷:做了件大好事却被当官的门徒扣押

然而,在此之前,杜月笙是“旧上海三大亨之首”,在上海地界没有他办不成的事情,也没有人敢跟他过不去。九一八后,张学良来到上海,斧头帮帮主、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指名要杀张学良,但在杜月笙的保护下,王亚樵不得放弃了这个念头,以后也没有找个张学良的麻烦。当然,杜月笙巅峰时庇护的人,绝不止张学良一个。

卢沟桥事变后,杜月笙坚持底线,不为日本人做事,离开上海,四处为抗战奔走呼号,功劳也是有的。但是,抗战胜利后,上海滩的环境变了,老蒋不需要借助杜月笙的手,来控制上海滩了,因此处处刁难杜月笙,撕他的面子。

重回上海滩后,杜月笙心灰意冷:做了件大好事却被当官的门徒扣押

文章开头,杜月笙三儿子被抓只是敲山震虎,老蒋摆出来的阵势很大,最终却选择高举轻放,只是象征性地判了杜月笙三儿子几个月的刑,连牢门都没进,就放了出来。不过,经历这个事件后,杜月笙的面子,却实实在在地受损了。

如果说这一次,老蒋放人是因为忌惮杜月笙,那么刻意拆杜月笙的印刷厂,就有点明目张胆了。众所周知,杜月笙虽然是帮派大亨,却极力洗白,他不仅慈善好捐、也非常重视文化产业,旧上海北站(老火车站)的大东书局印刷厂就是杜月笙的产业。这里人流量相当大,是老上海货物与人的集散地,黄金地段,也是杜月笙的重要金源地。

重回上海滩后,杜月笙心灰意冷:做了件大好事却被当官的门徒扣押

在上海滩工务局交通部门的勘探、调查之后,发现这一条路,人流量、货流量都相当大,但是北站门前的道路却太狭窄了,很容易造成了交通堵塞。于是,工务局的研究了一个解决方案,其核心就是——拆了杜月笙的大东书局印刷厂,以及附近一些与杜月笙有些“瓜葛往来”的档口。

这个交通改造计划很快就被高层批准了,不过直到张贴拆迁榜时,杜月笙才恍然大悟。猛然发觉的杜月笙四处周旋,派了门生,甚至还动用了特务关系网,才勉强把事情压了下去。对于拆迁这件事,杜月笙虽然从头到尾,都不用亲自抛头露面,但是“连施工队都敢在他头上拉屎了”,这对杜月笙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重回上海滩后,杜月笙心灰意冷:做了件大好事却被当官的门徒扣押

除此之外,还有更稀罕的事情发生在杜月笙身上。1946年后,国内又陷入了内战,在门面上,杜月笙自然站在老蒋这边,因此他想借着自己的势力和威望,募捐筹集资金,支持老蒋的行动,同时也是为了表示“忠心”。但事情的进展却大大出乎杜月笙的意料。由于当时国内大多数人反对内战,所以任凭杜月笙奔走,也没多少人响应,募集的资金自然少之又少,“没有达到预期”。

重回上海滩后,杜月笙心灰意冷:做了件大好事却被当官的门徒扣押

吴绍澍,这个曾经拜倒在杜月笙脚下的门徒,也是当时旧上海滩的军政大员,突然以“筹资不达标”扣押了杜月笙。本来尽力而为的事情,却变成了“硬性指标”,还拘禁了杜月笙,这可是当年的新闻头条。杜月笙错愕之余,也只得缴了一些保证金,才得以脱身。

遥想当年,何曾有过这般境遇,后来杜月笙也逐渐明白世态多变,于是,既没有留在上海,也没有追随老蒋渡海,前往岛上。或许,是在观望,或许,是心凉凉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